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占据了海盗在岛上的屋舍,以他们现在的情况,伤势没好之前,却是不能在出海了。
受伤的人安心养伤,没有受伤的人,轮流在港口执勤,防备可能出现的残余海盗。
林安松不知道这伙海盗这次是不是已经被全灭了。
好在,岛上的海盗已经被全部消灭,暂时不用担心消息走漏,就算还有残余的海盗,短时内也无法得到消息。
在岛上的几天,林安松仔细查看了这座海岛,不过却不知道这是在哪里。
心中隐隐有一个想法,他似乎可以占据这里,成为自己的一个基地。
第197章 回国()
“终于回来了。”
中华号停靠在天津码头。
本以为可以在元宵节前赶回来,没想到会遇到魔灵海盗团,在将海盗歼灭后,林安松等人在海岛上休息了七天,这才重新出发。
中华号并没有损伤,当时海盗的火炮主要瞄的就是岛上,上千枚火炮,落到海中的几乎不到十枚。
另外,三艘海盗船也被林安松藏了起来,因为人手和船本身的原因,林安松没有马上将三艘海盗船带回来。
虽然在岛上没有发现太多的财物,但三艘海盗船的价格,就已经超过三百万两银子。歼灭魔灵海盗团,林安松的收获非常大。
林安松想在海外弄一个军事基地,最后并没有选择海盗所在的岛屿,而是又另外选了一座孤岛。
在印度洋中,为了将三艘海盗船弄过去,林安松和一群水手也是费了很多的时间。
回到天津的时候,已经是二月了。
他这一趟欧洲行,所花的时间已经超过半年,回来的时候,自然免不了被王紫欣一顿骂,但看到皮蛋等人都回来了,并没有人留在英国,还是很开心的,只是骂了一次,就没在说了。
虽然离开半年,但国内的武馆纺织厂棉花厂并没有出现大的状况,霍元甲张丽王紫欣等人成长很快,都已经可以独挡一面。
但是,显然没有林安松在,或者说没有林安松的首肯,很多事情他们并没有放手去做。
除了棉花厂,是林安松走之前,就已经定好的计划,现在已经工厂已经开始运作,和走之前有明显的变化外,武馆和纺织厂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没有扩张,也没有提高产量。
这并不是林安松想看到的,林安松想要的是,就算他不再,他创的武馆,纺织厂棉花厂,照样可以不断发展,而不是止步不前。
不管是霍元甲,还是张丽以及王紫欣,现在都还很年轻,在遇到林安松之前,他们只是一个最平凡的人。虽然这一年多,得到了很大的锻炼。但他们内心却还是想着按照林安松说的去做,而不懂得去开拓,自己去创造。
他们还需要改变。
林一在广州的分会倒是办的有声有色,已经在广州站住脚跟。
林安松回来的时候,先是在广州的码头停靠,带上林一一起回到天津。
在广州的武馆,有黄飞鸿的帮助,很少有人过来挑事,早已经站稳脚跟,如今也是有学员一百多名,不过在这广州无数武馆中,一百多学员的武馆,不能说是大武馆。
那些大武馆,基本都有好几百的学员,小的武馆也有几十人,白人规模的只能算是中等的。
但这也很不容易了,南方武术和北方武术有这很深的见解,如果不是有黄飞鸿的帮忙,根本不可能这么容易站稳。
但南方的那些武馆,看在黄飞鸿的面子上,可以让林安松的中华武馆在南方分一杯羹,但想要扩大规模,超越他们,就算是黄飞鸿的面子也不够。
人就那么多,想学武的人也就那么多,林安松的武馆扩大了,学员增加了,就有其他的武馆的学员减少,或者难以招到新的学员,这就是断他们的财路。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就是黄飞鸿的威望在高,也没有用。
中华武馆想要在南方扩大规模,不能只靠黄飞鸿,还要林安松他们自己融入到南方,得到南方武术家的认可。
比起其他武馆,中华武馆的优势非常大,首先,有顶级的武师,虽然还没有宗师级,但宗师在全国都是屈指可数的。
像金志锐这样的,已经是顶级的。霍元甲和林一也差不到哪里去,特别是霍元甲,是有很大的希望成为宗师的。
第二,中华武馆的招收学员,虽然也收学费,但相比其他武馆,学费要低得很多。
很多人想学武,但却因为没有钱,只能自己胡乱的练。
一般的武馆,开馆收徒,最终可都是为了利益。
林安松从创建中华武馆开始,就没想过靠武馆来挣钱,武馆只要维持收支平衡就可以了。
这收支平衡中,还不包括场地费什么的,武馆的日常开销,几乎就是几张嘴,还有一些道具,以及老师的费用。
至于场地,在开馆前就购买下来,买地装修这些费用,林安松不用武馆来出。
来中华武馆练功,就是来到一个超大的福利机构。
学员只要每个月象征性的交一点钱,少的时候几十文,多的时候百来文,做为武馆师傅老师的工资,以及日常开销就可以了。
因为不怎么收学费,武馆学员自己的温饱,也要学员自己负责。
这也不是中华武馆如此,其他学费收得多的武馆,也是不管学员吃饭的,只提供场地和师傅教他们功夫。
就广州现在这家中华武馆来讲,现在有一百个学员,每个学员每个月交一百文钱,一共是一万文,差不多等于七八两银子。
其中一两银子给林一,二两银子给教书的老先生,还剩下五两银子,作为日常武馆的开销,购买道具笔墨纸砚等。
其实林一的工资也就是意思意思,很多时候,林一都没拿这一两银子,反而自己还往武馆里贴钱。
当初林安松是这样和他说的,但林安松每个月又都会另外给他钱,林二现在根本不愁钱的事情。
就林安松当初给他开武馆的钱,他还有好多没花掉。
也就是林安松可以因为梦想,可以这样子开武馆,其他人是绝对不可能。谁会去做倒贴钱的事情?
就是国家,也是有选择的做,一些贴钱的工程机构,确定没用之后,马上就会终止。
林安松虽然说只要武馆收支平衡,自给自足就可以,但现在三家武馆,他还是倒贴了几十万两银子出去。主要就是购买场地和装修的钱,这些钱是绝对不可能收回来了。
以后武馆扩张,每开一家,他差不多就要倒贴出去几万两。
不过纺织厂和棉花厂却是可以给他带来利润。
就这大半年的时间,纺织厂的金库中,已经有三四千两的银子。
经过上一次的扩大,现在纺织厂每个月的纯利润,差不多可以有五百两银子,另外棉花厂也有两百两银子进账。
当然,这些钱,现在在林安松眼里,只是一个小数字。
第198章 见帝师()
“林老板,翁老板请你去一趟京城。”一个小厮来到武馆。
“翁老板?”林安松重复了一遍,马上就意识到小厮口中的翁老板是真是光绪的老师翁同龢。
翁同龢叫自己干嘛?自然是要那四百万两银子了。
当初林安松从皇宫内出来的时候,可是答应过光绪,每年给光绪四百万两银子。
正是如此,光绪才冒着大不违,让翁同龢将林安松从牢中弄出来。
这小厮其实一个多月前就已经来到天津,得知林安松去了欧洲后,就回到京都向翁同龢禀报,但翁同龢却是让他回到天津,等林安松回来。
翁同龢当初对林安松的印象还不错,可惜,林安松离开皇宫,离开京都后,就完全不再理会他,让翁同龢的心里很不舒服。
翁同龢并不是想从林安松这里拿点什么东西,作为光绪的老师,位极人臣,是在朝廷少数几个可以和李鸿章叫板的大臣。
而且一身都在孔孟之道上,对于钱财什么的,他并不是很在意,但是他看重名,想要获得别人的尊重。
而林安松,离开之后,只来过一次信,还是给光绪的,他还不是圣人,心中能舒服才怪。
这事情,林安松确实没做好,林安松心里是不想和他们接触的,又远离离开京都,自然而然就不会时不时的写一封信,汇报自己的成果,久而久之,就完全抛在脑后了。
看着小厮,林安松内心在犹豫,“去?还是不去?”
最终,林安松还是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