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差异造成了中国帆船在速度、灵活性、武器输出火力密度方面和西方帆船比较都处于劣势。
对于新同盟号的诞生,高旭自然也一直关注。
由于是在旧有的残骸上重建,再加上高老头不惜工本的投入,新同盟号从去年八月底开始,不足半年的时间内,又基本恢复了原貌,但完全竣工下水,起码要到二月中旬,这也是高旭一再推迟南下福建的原因之一。
立在高老庄北坊的干船坞内,望望舰体巨大的新同盟号,又望望站在身边笑得像个孩子一样的高老头,不由感慨万千,没有这个老头子,他的事业将会倒塌一半。
新同盟号是三桅风帆战舰,船帆除了大型横帆之外,又加上三角帆和支索帆来利用顺逆风。它拥有二层甲板,总共六十余门大中型舰炮,全是高氏工坊用新技术铁模铸造,在质量和规格统一上,已远胜同时期的西方舰炮。
不过,当高旭一想起同时代的英国,在十年前的1637年,就已经拥有了一百多门火炮、三层甲板的“海上君王”号,再望望眼前的新同盟号时,知道在这个大航海时代,自己仅仅是拿到了一张山寨版的入场券,还有太多的事等着自己去做。
“少爷。”
丹泽华盛顿穿着一身藏青色的同盟军制服,来到高旭面前行了一个击胸礼,道:“还……需要十天……新……同盟号,就能下水了……”
望着这个酷似那个好莱坞影星,并以之命名的黑人,高旭笑着点点头。
让高旭意料之外的是,丹泽华盛顿这批黑奴不仅是称职的火铳手,工匠,战士,甚至还是有着航海经验的水手。这也难怪,当年这些黑奴被西方海盗所掠,除了贩卖澳门做劳工之外,其中表现优异者也成为船员帮工。而这个丹泽华盛顿就是一个称职的水手。
由于大型软帆的操作需要一定的技术性,所以,丹泽华盛顿在西式风帆战舰上的操作经验受到了高老头的重视,继而任命他为新同盟号的大副。
作为新同盟号的舰长,同盟水师的统领史必达,正立在高旭身旁,瞧着船舷两侧的由六十门火炮所组成的火力,一副急不可待的神色,道:“有此大炮巨舰,还怕福建佬个鸟!”
望着史必达踌躇满志的神情,高旭却是摇头苦笑。
尽管拥有了这艘二层甲板拥有六十余门舰炮的风帆战舰,但面对坐拥西太平洋海上强权的郑氏家族,高旭是不会头脑发热的。这段时间来,高旭让邬含蓄搜索了福建郑氏相关的资料,特别是当年击败荷兰人的金门料罗湾战役。
在料罗湾战役中,荷兰人有九艘三层甲板的风帆战舰,大明称之为夹板船,以及海盗刘香的五十艘哨船。结果荷兰人的风帆战舰被郑芝龙以纵火船和跳帮肉搏的人海战术,击毁三艘,俘获一艘,余者落荒而逃。
所以,以同盟水师现在的实力,高旭想要与郑芝龙决战海上,绝对是以卵击石,是下下之策。
想罢,高旭转头对众人道:“你们说鞑子不擅水战,都是旱鸭子,连一支像样的船队都没有,哪郑芝龙为什么屁颠屁颠去投降?——因为他还相信满清铁骑天下无敌的神话。……所以,我们得赶到福建去,当着他的面,把这个神话砸破了!当我们比他的主子还强时,他就会多一份清醒,多一分选择了!……暂时来说,解决海贸问题的关键,最终还是在陆不在海啊。”
第238章 闽海风云 三()
第238章 闽海风云 三
隆武二年的二月初,满清靖远大将军英亲王豪格入陕,定远大将军郑亲王济尔哈朗入湘,平南大将军贝勒勒克德浑入闽,这三支主力南下,在陕西、湖南、福建三地势如破竹,战事进行得轰轰烈烈,但在天下的心腹之地——江南的苏松地区,却出现了诡异的平静。从南京出发的满清招抚使者,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崇明进发。
很显然,在苏松战场,清廷改变了策略,由征讨转为招抚。因为入关满兵总兵力在六万左右,但去年豫亲王多铎部在江南遭到重创,其战损就达到十分之一。这个战损,让清廷无法承受。所以,征讨的重点转向四川张献忠的大西军,湖广的大顺军余部忠贞营,以及福建的郑芝龙。
失去江南苏松两府这个财赋重地,再加上浙江的钱粮无法通过漕运北上,就算挺而走险,也常常受到劫掠。而北方在崇明未年天灾人祸不断,残破不堪,这使得满清的经济难以为续,只有重兵谋取号称天府之国的四川,以及“湖广熟,天下足”的湖南地区,作为粮饷的新来源地。至于征讨郑芝龙,自然是抄崇明高氏的海上商路,利用降清的郑芝龙,达到以水制水的战略。
与此同时,清廷不遗余力地招揽高旭,许以高官厚爵。
“……定南王?呵呵,这画饼好像不错。隆武给咱的不过是个崇明候而已。……授江浙总督?江苏、浙江两省全归俺节制?嗯嗯,这个画饼好像也不错哪。……。”
只要高旭愿意,他就能成为继三顺王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平西王吴三桂之后的第四个汉奸王爷了。
浮云,啥都是浮云。就是给个铁帽子王也不干。高旭抱着“深筑城,广积粮,练强兵”的策略,大肆利用江南丰厚的人力物力,由沈廷扬主持,把江阴、常熟、昆山、上海等县城的传统城墙,加厚加固,增修棱型突出炮台,加强防御。同时,又在沿江沿河要地,增修小型堡垒,作为防卫据点。
在农业方面,全权由陈子龙负责。陈子龙曾整理过徐光启的农学巨著《农政全书》,在农事方面颇有见地。应高旭所要求,他大力推广蕃薯和马铃薯的种植,这两样作物在明末已传到福建、江浙一带,只是没有大力推广而已。在这个年头,只要有了充足的粮食,做啥事才有底气啊。
至于整训新兵方面,自然由阎应元负责,设在浦东区的新兵集训基地已经招募完成十个加强营,总共三万人马,正投入高强度的训练当中。
而同盟会的会务发展,以及同盟宪章的宣传,自然由顾炎武、许用等人竭尽全力。
当然清廷方面也没有闲着,构建一道长江防线,以对抗同盟军的水上优势。
在镇江的长江南岸,到瓜洲的长江北岸,这段长达十里的江面,开始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用巨木和船只修筑了一道跨江长坝。坝面宽达三丈,顶上覆土,可以跑马。坝顶还设有木栅栏,可以从栅栏后面向江上射击。每隔不多远就有炮位,木坝的下游还以直径一尺的铁索横过长江,用来阻挡海船。与此配套的还有数座浮动在江面上的营盘,准备随时增援薄弱环节。在江心的潭家洲上还驻有两千士兵及大炮十余门。
对于清军的这道防线,同盟水师统领的史必达却是嗤之以鼻:“这鞑子实在来得天真,真想把长江给锁了?俺都想好一百个法子来破了。……他们倒不如想法子把长江给填了一了百了?让他们折腾,等他们辛辛苦苦折腾完,咱们轻轻松松破除起来才有趣。”
∶∶∶∶∶∶
高旭一边制定入闽计划,一边关注福建态势,只要等二月中旬,新同盟号下水之日,就是他南下出征之时。
当正月底的时候,当高旭收到隆武已进入赣州城的消息,而没有像历史上那样,在汀州被清兵所杀,不由长舒了一口气。
在南明皇帝当中,这个隆武出身罪藩,经历磨难,比起醉生梦死的弘光帝,胆小怕死的永历帝来说,论手腕与魄力,都是值得称道的。如今南明好不容易形式上一统,要是隆武有所闪失,到时又要陷入内哄之中。
要不是高旭决定在南明这个体制之外发展,在南明诸帝当中,这隆武帝大约是最好的选择。
可是高旭没得选择。
如果选择在南明这个体制内发展,到时将面临没完没了的党争、内哄、扯皮,同盟会的事业最终就是夭折的结局。因为无论是南明的皇帝,还是那些士大夫们,都不会支持顾炎武的民本思想,以及高旭的海权战略、重商主义政策。
但是高旭没有庆幸多久。
隆武二年的二月初,坐镇赣州的隆武帝还没开展他的中兴大略,从福建追尾而来的金声桓部绿营军,会同赣北南下的绿营总兵柯永盛部,攻破了赣州城。赣州城内,大学士黄道周、杨廷麟、江西督师万元吉投水自尽,兵部尚书郭维经***死,隆武帝自杀殉国。
至此,赣州失守,江西全境沦陷。
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