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学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以实学为主,废除禁锢思想的八股文,教育自然科学。高旭知道,大科学家牛顿正是诞生在十七世纪中叶。而十七世纪,正是东西方科学落差的开始。如果有适合的土壤,在东方,未必不能诞生像牛顿这般伟大的科学家。
如果没有,高旭就去培育,去引导。
高旭还打算提倡白话文教育,说实在,满篇的之乎也者,实在是让人头晕。中国古代四大名着,除了《红楼梦》之外,《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都成作于明朝。而这些着作都是以白话文所写。
文字的通俗性易于推广学习,对于白话文,顾炎武不是迂腐之人,自然也是支持。
除了推广白话文,高旭还推广现代规范的标点符号,这样可以大量减少因断句错误而产生的歧义。
在教授新学的同时,从小就向学生灌输反抗满清的民族思想。像后世一样,早上的升期仪式,培养学生对中华旗所代表的汉民族的忠诚与奉献精神。十年之后,他们将成为同盟会与同盟军中驱逐鞑虏的最坚定的力量。
至于生源,在高老庄内,高氏收养的来自江阴、常熟、嘉定各地的孤儿已达数百人,其中大都是同盟军中英烈的后代。这些孤儿个个身负血仇,是未来反清力量中最纯粹的种子。除了这些孤儿之外,再加上高老庄内庄民的学童,总共将近三百多八岁到十三岁左右的适龄儿童将是高旭暂行新式教育的第一批学生。
对于学校的名称,为了区别于古代的私塾,高旭最后决定暂时以“同盟公塾”为名。
由于生源大都来自高老庄内,高旭便把同盟公塾的校址选在高老庄的西坊。
高老庄分为内外两城。内城是高氏的心腹地带。外城则由东、南、西、北四个庄坊组成。东坊主要是手工作坊区,南坊是商贸区,北坊是高氏工坊重地,西坊原是一片空置的良田,因为高旭在江阴创建高字营,这西坊安置着来自江阴的第一批高字营军属。当然,如今则称之为同盟军军属。
同盟公塾选址在西坊,自然是因为大部分的学生都来自西坊的同盟军军属。
对于公塾的营建,高旭完全是按照后世学校的布局,有教学区、寝室、食堂、教谕区以及操场。
开办新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光要编写新学课本,招聘教谕,而且要新建校园。所以,高旭定下了大致的新学计划之后,基本上由顾炎武筹办。还有一个多月的筹备,九月初一,将是开学的日子。
在高老庄内的各处告示墙上,张贴着大量的招生广告。对于适龄儿童的入学,高旭几乎是采取了强制性的措施。同样,在招聘教谕的广告也贴遍了整个崇明城。教谕那优厚的报酬着实让一好为人师的老夫子们趋之若鹜。但这些老夫子却十有**被顾炎武涮了。
作为同盟公塾的训导,顾炎武在高旭的支持下,可以彻底地实行他的治学思想。他需要的教谕不是那些只懂之乎也者的腐儒,而是那些有着实干与革新精神的热血书生。幸好江南人文昌盛,从来不缺这些人才。
对于高老头来说,高旭的瞎折腾已经让他们麻木了。高旭要在西坊圈出大片良田来建校舍,高老头先是暴跳如雷,恼道:“旭儿,你知不知道这片良田值多少银子?你知不知要筹建出你所规划的校舍要花费多少人力财力?还有你说要每个学生都要一套课本,老天,要印刷这数百套课本需要多少银子,你又知不知道?还有,你要高价聘请教谕,每天还要提供免费的早饭与午餐,诸如此类的开销,最后,你又说这是义务教育,不收学费的。也就是说,这是铁定赔本的买卖。旭儿,这样折腾下去,咱们高氏早晚得破产。”
高旭只是静静地望着高老头道:“父亲,相信我,十年之后,等这一批学生成长之后,你就知道这个公塾的价值。”
高老头叹了一口气,苦着脸道:“你说的,为父也理解,但是旭儿,你不要说十年,以我们高氏的财力,十个月都维持不了了。这一次光发放第一镇的抚恤金就差不多让为父破产了,且不说大量的物力扔在吴淞与江阴这两个无底洞里,此外,你还在崇明岛上大兴土本举建同盟广场、公塾,又要使人去澳门向红夷人购买枪炮。旭儿,实话告诉你,三个月,为父最多能维持三个月。三个月后,你想花的钱,得自己去挣了。”
在场的除了高老头,老家伙这俩个高氏的台柱之外,还有高旭新式教育的执行者顾炎武。顾炎武听罢高老头的叫穷之后,心中怕高旭放弃新学,道:“我们可以适当收点学杂费,以便公塾开支。”
高旭摇摇头,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如果以后公塾财政困难,我们可以设个新学捐献基金。无论如何,万事开头难。但无论有多难,这开启民智的教育事业,必须有人去做。”
高旭又看着高老头道:“父亲,无论是同盟会、同盟军,还是同盟公塾,都不仅仅是我们高氏的事,而是天下人的事。所以,就算我们高氏破产了,也会有无数的高氏应运而生。”
一旁的老家伙道:“高爷,对于少爷赚钱的本领,你就放一万个心吧。”
老家伙心中暗道,只要握着同盟军这支越来越坚韧的强军,面对江南富膏之地,还愁没有财路么?只要打下一块地盘,这江南的赋税就能源源不断地收入囊中。至于兴办新学,也是为了储备将来的人才,这少爷的眼光放得实在是远。
这时,归庄急冲冲地赶了过来,他是同盟公塾的副训导,是招聘教谕的负责人之一。只见他面有难色地对着高旭道:“塾长,有三位女子前来应聘教谕之职,同时定要求见塾长,说既要革新,为何不设女学?”
第142章 女学()
第142章 女学
夏完淳百无聊赖地躺地床上,他刚想翻腾一下身子,身旁一直在细心照顾的妻子钱秦篆听到响动,便关切地望着他,道:“夫君,你肩上的箭伤尚未全愈,切切不可震动了创口。”
夏完淳望着神色憔悴的妻子一眼,只得央求道:“娘子,一天到晚躺在床上,为夫可要发霉了。”
钱秦篆皱着柳眉望了夏完淳一下,道:“那就在园子里走走吧。”
说罢,她扶着夏完淳下了床,来到屋外。
自从在吴淞城头替高旭挡了一箭之后,夏完淳的忠勇之举顿时传遍了全军。在他受伤后,高旭亲自包扎处理他的创伤,并且安排他到崇明高老庄养伤。对于夏完淳,高旭是极为重视,在高老庄的内城中专门腾出了一具僻静的房居,安置夏完淳以及他的家人。
钱秦篆的娘家是嘉善钱氏。在月初,尼堪屠了嘉善之后,钱氏全族尽灭。清军进攻华亭县时,夏完淳当时还在嘉定之中,其父夏允彝投水殉节。后来,夏完淳把他的家人全部接到崇明避祸,自己则是投身反抗满清的同盟军,作了高旭的勤务亲兵。
夏完淳不光自己有着江南神童之誉,他的俩个姐妹也有富有诗才,其姐夏淑吉是颇有文名的女诗人,号荆隐,其妹夏惠吉号兰隐,夏完淳号小隐,三兄妹素有“空谷三隐”之称。除了姐妹,夏完淳还有表妹盛蕴贞,与夏淑吉一样是嘉定侯氏的媳妇,如今她们夫婿皆亡,俩人都是未亡人。
闻名江南三地的三个望族,嘉定的候氏,嘉善的钱氏,华亭的夏氏,这三家都有着姻亲,但随着嘉定、嘉善被清兵屠城之后,候、钱两氏几乎全族殆尽。而夏氏也只幸存夏完淳这个男丁。所以,流落到崇明的华亭夏氏,除了夏完淳之外,其余几乎皆是幸存的女眷。
自从高旭在高老庄内开始兴力新学,招聘教谕之后,整日无所事事的盛蕴贞见到教谕那优厚的待遇,竟然分外眼馋,嚷着要去应聘。说起来,清兵荼毒江南,夏氏的家财毁于一旦,如今在崇明,虽然有高氏的照应,对于像盛蕴贞这样心高气傲而又自负文才的女子来说,只是觉得寄人篱下。而且以后的生计光是依靠夏完淳的军饷度日,肯定极为窘迫。
“你想去应聘教谕?!”
当时躺在病床上的夏完淳听了盛蕴贞的话,顿时忍俊不禁地笑道:“你想做教书先生?”
盛蕴贞扬眉道:“怎么,不行么?东汉有班昭,大明有我盛蕴贞。”
那个班昭是史上第一个收徒授业的女教师。班昭的父亲班彪、兄长班固毕生致力于整理西汉历史,编写《汉书》,但未能完成而先后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