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祭明-第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传言称,朝堂上将会把盐、铁、酒等大宗资源收归于国有,以增加财政收入。那么如果改稻为桑实行的话,必然会对这些东西造成影响,其后果也不是人们所能够预料的。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话,言下之意,很明显是在抗议朝堂上的政策,徐庆自然清楚,不过他认为,这些人怕是对朝堂政策产生了误解。

    skbshge

第142章 初见成效() 
尽管朝堂上发来的圣旨,徐庆已经让人传达下去了,但其中的过程,必定会有人以讹传讹,导致皇上的意图遭到了曲解。

    “本官知晓,你们对皇上的意思产生了误解,一级一级的传播下去,原本只有一丝一毫的疑惑,等到了最后就是极为广大的不解了。以讹传讹,人言可畏!”

    徐庆拍了一下面前的桌案,厅堂中的众人,旋即安静了下去。

    “大人,我等也是为了江南省财政着想。”

    众人见着徐庆有些微怒,便是赶紧请罪,他们的出发点很好,但对于实际情况确实有着太多的不理解。

    首先一点,如果朝堂上不明白实行改稻为桑的弊端和利益,那么断然不会下此决断,要知道当今皇上乃是罕见的明君。其次,朝堂上传来过消息,皇上已经让人对财政进行估测,若是不能够实行改稻为桑的话,恐怕今年的财政税收都会下降一个档次。

    最为关键的一点,皇上要借助这个契机建立一支强大的大明国水师,这是利国利民的策略,若是不能够按照计划完成,那恐怕到到最后这些地方官吏都没有好果子吃,尤其是像徐庆这种身在高位的一方封疆大吏。

    “皇上下令改稻为桑,并没有要求将所有的稻米田地全部改变,而是发布诏书将现有的稻米田地十之二三改造。这是最佳的比例,身为皇上,他怎么会不知道实行一项新政策的后果?”

    “那万一百姓们愿意呢?”有人提出了疑问,虽然众多臣子会遵守诏书中的内容,但是对于老百姓们来说却未必。

    天高皇帝远,江南省距离京城蓟州,可是有着一段不小的距离,一来一回传递消息,没有个十天半个月那是不可能的。

    “一切都得靠我们啊!只有我们说动了老百姓,他们才会按照皇上的预想做啊!”徐庆明白这个道理,种了一辈子的稻米,突然改了,推广种植桑树,以让百姓们多养蚕缫丝,那显然有些不适应。

    因此,徐庆能够预见到,推行改稻为桑的过程中,将会出现一大批百姓们的反对。这个时候,能靠的也只有他们这些当官的人了。

    “这些情况,我会发出庭寄给皇上的,也许他会有办法。”

    众人又是议论了许多事,但归根结底,仍旧是对改稻为桑这件事的抗议。徐庆无奈,为了使改稻为桑能够顺利推广,可以初见成效,他不得不承诺下去,先选择一部分进行试验,然后再推广。当然,这一过程,他自然是要发送庭寄给朝堂的。

    朱勉收到来自于徐庆的庭寄,已经是在一月十五日了。这几日,各个行省也都有奏表递交,朱勉不用猜,也清楚是为了改稻为桑的事情。

    算算日子,皇后唐凝的生产预期也快到了,朱勉决定将这一件事托付给唐修处理。当然,他也会进行一番查证的。

    事实上,朱勉能够猜得出,这些奏表中,大部分都是反对的声音,毕竟改稻为桑,涉及到了粮食项目,那可是要动摇一个行省财政根本的。然而,如果革新不能够拿出魄力的话,朱勉也就不会坚持下去了。

    “来人,传旨下去,诏令天下,今后但凡有改稻为桑的事情,皆是由各行省单独处置,只需将处置结果,发来朝堂上即可。”

    这是一个折中的办法,朱勉也只能这么做,不然的话,一个一个的反对声音,会扰得他不胜其烦。

    当然,朱勉的注意力,现在在唐凝的身上。

    弘光六年二月一日,一声清脆响亮的啼哭,传遍了整个重阳宫。

    skbshge

第143章 请辞() 
那声啼哭,是属于大明国皇帝朱勉亲子的。

    “朕后继有人了!”朱勉从奶妈的手上抱住婴儿,不禁感慨道,“传旨下去,赐名皇子朱昭,依照祖制立为太子,号昭明太子。”

    “臣等恭喜皇上,恭喜皇后。此乃是我大明国之幸,也是吾皇之幸!”

    重阳宫中,山呼海啸的声音,昭告着世人,大明国后继之君已经确立。当然,这也宣告着,当今唐家成了大明国的第一大家族,背后靠着皇后,自己的外孙又是当今太子,未来的皇帝……一时之间,前来唐家拜贺的人络绎不绝。

    不过,唐修并没有什么开心的表情,相反却是极为忧愁的。

    “常言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也不知道,我那外孙成了当今太子,对于我唐家来说,究竟是好事情还是糟糕的事情?”

    唐修的作风,自然传到了朱勉的耳中。朱勉只是微微笑了两声,便是不再说什么评论性的言语。很多人自然将这件事看在了眼里,本以为皇帝朱勉会采取措施限制唐修的权力,以巩固自己的地位,谁料到皇太子诞生的第二日,唐修竟然递交了告老还乡的申请。

    “臣本无才,依靠父亲和女儿的连带,才做了这上书房行走,总管朝政的事情。但是,这数年下来,臣越发觉得心力不济,不能胜任各种事情,因此请求告老还乡。”金銮殿上,唐修站在那里,岁月在他的头发上已经留下了印记,“臣请皇上,赐下田园小宅一座,良田三亩,以作为臣下养老之用。”

    朱勉坐在龙椅上,仔细打量了一下唐修,心道这个唐修倒是会做人,在这个大明国蒸蒸日上的时候,自己家族又是极为显赫的情况下,竟然选择了急流勇退。事实上,朱勉也并没有防备唐修的意思,作为大明国有史以来最为年富力强的皇帝,朱勉脑袋磕清醒着呢。

    至少,朱勉现在掌控着朝政,明白自己的作用。或者说,大明国在朱勉在位的时候,是绝不可能出现外戚专政的局面的。

    “唐爱卿,这大明国的体制刚刚改革完成,你怎么能撒手不管呢?更何况,你若是告老还乡,这上书房或者说是瑞华宫中,将来谁能主政?”

    朱勉说了几句的挽留的话,从内心的角度出发,朱勉确实有挽留的意思,毕竟唐修的能力也摆在那。

    “皇上,臣下是那种只会规划的人,往后的具体事情操作,已经不是臣下所能做的。再者,臣下的确是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够长时间的主政了。这大明国的政事,公孙大人、高大人、曹大人等等几位,都是可以替代臣下的。”

    朝堂之上,被唐修点名的几位大人,纷纷向他表示感谢。当然,这几人也不忘说出一番挽留的话来。毕竟,唐修的意思,众人能够感受得到,他的告老还乡并不是随意说说的。

    “既然如此,那朕就准奏。”朱勉也听的出来,唐修绝非是随口说说的,他这是在认真的向自己请辞,“传旨下去,赐唐修蓟州城外一百亩良田,一座庄园,以表彰其功勋!”

    是日,唐修褪下官服,带着家丁,搬离了唐府。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自然让一些人无所适从。

    skbshge

第144章 十五年之功() 
唐修请辞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朝野,原本极为热闹的唐府,只是没几天的功夫,就变得人烟稀少了。甚至是,有些人路过唐府的时候,脸色带着一丝的不悦和嘲讽。然而,这些对于唐修来说,已经没有什么了,毕竟他现在已经赋闲在家,过自己想要的晚年了。

    春去秋来,时光荏苒,大明国朝堂上的事情,本就是你来我往,一环接着一环。随着政治体制革新的深入,以及各项革新的经济体制,大明国旧有的一些矛盾,正逐渐的被消灭,曾经的弊政也正逐渐被纠正。

    自弘光六年开始,直到弘光二十一年,共计十五年的时间,大明国在朱勉的治理下,早已经脱胎换骨。原本脆弱的民生经济,变得富裕起来,海外贸易的发展,使其在整个世界上占据了主动权。

    然而,大明国如此发展,却并不是十分的顺利。

    弘光七年,东瀛诸国,纠结水师十万,发兵大明国东南沿海,烧杀抢掠,侵占江南省金陵府、建宁府等地,此后孙世宁率领水师十五万反击,不慎中计。虽然孙世宁身死殉国,但东瀛诸国联军也因此退兵。

    弘光九年,东北边境战事再起,曾经的大金国,经过十数年的吞并战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