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亲们,一根烟的钱也是钱,不需要的亲们,可以直接跳过番外篇阅读最新章节内容!
割割割线------------------------------------------------------
81、一些动物可以消化草,是因为它们的肠道内有许多纤维素细菌和原生物能够分泌纤维素酶,将纤维素分解为二糖,再进一步消化和吸收。夹答列浪
82、蛋白质的盐析:往蛋白质溶液里加入浓NaCl溶液、或者浓NaSO4溶液等浓的盐溶液时,蛋白质会以沉淀的形式析出,这就叫作蛋白质的盐析峥。
蛋白质的变性:往蛋白质溶液里加入重金属盐或遇到醛类或者加热时,蛋白质会凝聚沉淀,这叫蛋白质的变性。
注意一点:蛋白质的盐析是可逆的,而蛋白质的变性是不可逆的。
83、什么是蛋白质的颜色反应?还记不记得啊客?
蛋白质的颜色反应就是往蛋白质溶液里加入硝酸,会观察到溶液变黄。这就是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84、F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非金属元素,即F的非金属性最强,最强!没有正价。
O很少有正价,也可以认为,在高中阶段,O是没有正价的。主要体现为负价。
85、常见的同素异形体:
氧气O2与臭氧O3互为同素异形体;
白磷P4与红磷P10互为同素异形体;
金刚石与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
86、除了二氧化硅(SiO2)是原子晶体外,其它非金属氧化物都是分子晶体。
这么实用的规律难道不要死死记住吗?
搞不清楚状况的家伙。
87、多数非金属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例如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
三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硫酸。
但是有一个特殊情况就是非金属氧化物二氧化氮(NO2):
3个NO2加1个H2O反应生成2个HNO3加1个NO。
即3NO2+H2O==2HNO3+NO。(不用标气体符号的)
我们既要记住一般性的规律也要记住一般性的规律下的特殊情况。
88、同种非金属形成的不同含氧酸,价态越高酸性越强。
例如:HClO4>HClO3>HClO2>HClO。
很明显,上式中Cl的价态由高到低依次为+7、+5、+3、+1。
价态越高,酸性越强。记住:是“同种非金属形成的不同含氧酸,价态越高酸性越强。”
同种非金属形成的不同含氧酸,价态越高酸性越强。
89、金属的分类中,
重金属与轻金属是按密度划分的;
稀有金属和常见金属是按存在丰度划分的。
90、绝大多数金属通常情况下都是固体,这是一般规律,但是在这种一般规律下存在一个特殊情况,那就是:水银(也就是金属汞)通常情况下是液体。
非金属有一个液态,那就是液溴;
金属也有一个液态,那就是汞。
91、金属之最:
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Fe);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Al);
最活泼的金属,也就是金属性最强的金属是铯(Cs);
最硬的金属单质是铬(Cr);读作ge。
最重的金属单质是锇(Os);
92、熔点最高的金属是钨(W);3413℃
熔点最低的金属是汞(Hg);-39℃
延性最好的金属单质是铂(Pt);
展性最好的金属单质是金(Au);
杀菌作用最好的金属是银(Ag);
最稳定的金属是金(Au);
93、烷烃与比它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一元醛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例如C2H6与HCHO的相对分子质量都是30;
例如C3H8与C2H4O的相对分子质量都是44。
所以要记住这个结论:“烷烃与比它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一元醛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94、饱和一元醇与比它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一元羧酸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例如C3H8O与C2H4O2的相对分子质量都是60。
所以也要记住这个结论:“饱和一元醇与比它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一元羧酸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95、一个特定结构的烃分子中有多少种不同结构的氢原子,一般来说,其一卤代物就有多少种同分异构体。夹答列浪(等效氢原子的理论吧?!)
96、有机物加氧去氢属于氧化反应;有机物加氢去氧属于还原反应。
97、加成反应和消去反应,它们是一个相反的过程!
注意事项:如果醇羟基碳原子相邻碳上没有氢原子或没有相邻碳原子,则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98、什么叫同系物?
相差一个或若干个亚甲基原子团(—CH2)。
规律:有机化合物同系物之间,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每增加一个CH2原子团,它们燃烧用氧就增加二分之三个O2。
99、烃分子中碳原子数小于5,通常情况下属于气态烃。
小于5不就是1、2、3、4呗。
100、烃燃烧时,决定消耗O2的量的因素有两个:
第一:等物质的量的两个烃,分子中碳原子数越多,O2消耗得越多;
第二:等质量的两个烃,分子中每个碳原子分配的氢原子越多,O2消耗得越多。
自我延伸:如果是等物质的量的甲烷和乙烷,那么此时乙烷燃烧时用氧气更多一些。
101、若有机物组成为CnH2n或CnH2nO或CnH2nO2;,完全燃烧时生成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也就是说,只要有机物分子中碳氢个数比是1׃;2,不管分子中是否含有氧,其燃烧生成的CO2和H2O的比为1׃;1,与分子中是否含有氧无关。
102、反应速率:单位时间里反应物质浓度的改变量。
103、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
1。浓度增大→单位体积内分子总数增多→单位体积内有效碰撞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2。减小体积→浓度增大→有效碰撞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注意事项:若体积不变,充入惰性气体,压强增大,但化学反应速率不变。
3。温度升高→分子能量提高→有效碰撞增多→反应速率增大。
注意事项:温度变化对吸热反应的影响更大一些。
4。正催化剂→降低反应所需能量→有效碰撞增多→反应速率增大。
104、增加反应物浓度的时候,是正反应速率先提高,逆反应速率后提高。(手势记忆)
增大压强(减小体积),正逆反应速率一定是同时提高,但是各自提高的程度可以不同。
升高温度的时候,正逆反应的速率也一定是同时提高,但是各自提高的程度可以不同。
加入正催化剂以后,会把正逆反应速率同时改变,提高的程度一定是相同的。
105、平衡规律只适应于可逆反应。
106、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浓度、压强、温度):
1。增加反应物浓度或减少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2。增大压强(减小反应容积),平衡向缩小体积方向移动。扩大容器容积,相当于减压。压强改变对气体体积大的方向影响大。
107、增加某一反应物的浓度,可提高其他反应物的转化率,但自身转化率下降。
108、增大压强(减小体积),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加,但分子数多的一侧增加得多。
扩大体积(减小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但分子数多的一侧减小得多。
还记不记得那句话:“压强改变对气体体积大的方向影响大”。
109、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
温度改变对吸热反应方向影响大。
110、平衡移动原理:若改变影响平衡的外界条件,平衡就向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但不是完全抵消外力。
111、催化剂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是等同的。加上正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同时提高,提高倍数一样,仍然相等。反之,同时降低,降低倍数一样,仍然相等。因此,化学平衡并不移动。
112、所谓平衡移动原理,就是如果改变一个外界条件,比如温度、浓度、压强,平衡就向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但不是完全抵消外力。
113、小结:当任何一个外界条件改变的时候,反应速率都要变化,关键看当一个外力迫使速率改变的时候,这一瞬间到底是正反应速率大还是逆反应速率大。如果正反应速率大,平衡就向正方向移动;如果逆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