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耽]梦回大唐-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恪儿也来了”李世民眉间的愁意稍减,“你比治儿大许多,至今却没有孩子,也要抓紧了,有没有看上哪家的女子,父皇指给你”
  眼中的余光瞧见一旁的李治露出戏谑的笑容,李恪面色不变“多谢父皇关心,儿臣府上已有不少妻妾”停顿了一下,李恪朝李世民跪下,“父皇进门之时儿臣见你面带愁色,是不是想到大哥了,儿臣以为此时大哥定是知道自己错了,也在思念父皇。黔州地处偏远,贫困异常,大哥自小没有吃过苦,在哪里定是不适应,父皇不如把大哥调回来,也能一解父皇的思念之苦”
  李世民低头凝视着跪在地上的李恪,似在思量他的话,许久才开口“你有这份心就好,不过承乾犯下如此大的过错,是不容宽恕的,当初能留下他已是不易,如今还要让他回来这是不可能的,要知道我是一国之主,更加不能罔顾国家的律法”
  “父皇是一国之主,但也是一家之主,更是一个父亲,父亲思念儿子想要见到儿子还需要什么理由吗?”李治不忍看到李世民伤心,相比于其他的皇帝,他觉得李世民其实是一个很好的父亲,对于他们也是真心的疼爱。只不过帝王的身份给了他束缚,让他无可奈何,不得不割舍掉儿女私情。
  “父皇九弟说的对,您也是个父亲,思念儿子是人之常情,就算不能把大哥调回京城,也可以让大哥去为皇后守灵”李恪提出一个可行的办法。
  李世民摆摆手,不愿再提此事,“行了,我先走了,你们聊吧”
  “做天子真难啊”李治望着李世民苍凉的背影感叹,这个时候他只是一个父亲,明明比谁都要思念李承乾,可是为了天下的安定,他只能狠下心来做出这样的那样的决定,千古一帝背后的悲凉有谁会知道?
  “所以九弟才不愿意坐上父皇的位子吗?”李恪拍拍李治的肩膀,不愿意从李治的眼中看见悲伤的颜色,他知道李治对于这样的事情比谁都看得清,但是李治又无法摆脱,因为他太重情了,别人给他一份好,他愿意还给十分,纵使是面对那并不是给他的关心,他亦是结草相还。
  这样的李治又如何能做得到逍遥一生?他早已经背负了太多的包袱,所以为了如他所愿自己愿意为他卸下那些包袱,替他承担,让他做回他希望的自我。你之所欲,我愿赴汤蹈火以求之;你所不欲,我愿粉身碎骨以灭之。
  李恪知道他此生都逃不出李治这个人的束缚了,因为他发现自己对于这个李治他已经刻在了心上,永远都不可能放下了,是的,他爱上了这个本应为弟弟的人,无法自拔不可救药。昨日在得到他有孩子消息的时候,脑中突然出现李治与其他的女子缠绵的画面,顿生愤怒,手中的茶杯都被他握碎,无法接受这样的事情,不愿他碰任何人。一瞬间他竟然升起想要把李治圈禁在身边的想法,想要他只属于自己,想要占有他。
  这不是他应该有的想法,已经超出了正常的范畴,李恪发现不知在何时对于李治的感情已经变质,不,也许一开始对于李治他就存在着其他的想法,不然他不可能对李治心软,不可能为李治做那么的事情,更加不可让自己的情绪总是随着李治变动,或者在那次惊马时他就应该发现自己的感情了,这份不伦之恋……
  “三哥知道的不是吗?”李治勾了勾唇,却无法抹掉眸中的哀伤,直到手上有温度传来眼中才有了焦距,“三哥要不要去看看李忠,父皇刚刚给他赐名了”
  “你很喜欢孩子吗?要知道那并不是你的”李恪看着李治眼中因为提到李忠是散发的光彩问,他不喜欢李治因为别人露出的情绪,在发现自己的心思之后更甚,对李治的独占欲更强,可是却不能表现出来,怕别人发现,也怕被李治发现,这份恋情在他没有足够强大之前他不想表现出来,因为知道这会给他和李治带来什么。
  ;李治苦笑的看着李恪,“三哥非得这样提醒我吗?”他的心中已经够别扭了“我也知道这样,但是他毕竟是‘我’的孩子不是吗?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与其矛盾不已还不如接受的好,反正养一个孩子也不是太难,看着他成长也是很有乐趣的事情”
  “你能想通最好”李恪压下心中的不适,这样做是最合适的,一个孩子是没有什么,可是太子宫中的女人却是太多了,他虽知道李治对她们没有什么,可是难保就不会发生什么,要知道李治现在的年龄正是容易动情的时候,“九弟可曾想过再选妃子?”
  “三哥是在说笑吗?我现在还小,不想考虑这样的事情”未成年生子已经是够打击他的心脏了,他不想在给自己找那么多的麻烦,现在也没有心情想这些,等到一切都尘埃落定他也许会找一个相守一生的人。
  “都已经是父亲了九弟还能说自己小吗?”听到李治的话李恪心情好了不少,语气中夹杂着调侃,最好他永远都没有纳妃的想法。
  怎会听不出他的调侃,李治轻笑“我是不小了,在现代的年龄比你还要大,那么你是不是也叫声哥来听听”
  他这副摸样自己能叫出来才怪,李恪转移了话题,“我们去看李忠吧”

  ☆、第九章:关中大旱一时急

  第九章:关中大旱一时急
  贞观十七年,至秋不雨,关中大旱。李世民下令奖励打井修渠抗旱,一个月后又亲往郊外巡视,了解到自己下令打井修渠一个月了,百姓还不知此事,很是愤怒。
  “岑文本,打井只是朕已说了一月有余了,为何关中百姓仍没有打出一口井,你们中书省是做什么的?”朝堂之上李世民愤怒道。“朕亲自交办的事情都敢如此怠慢,公文如今才穿到州中,拿药再传到县里要等到何时?等到秋后在打出井来,又有何用?”
  “是臣督促不利,请皇上降罪”岑文本垂首道。
  李世民冷哼一声,又向着房玄龄道“听说关中百姓开始逃亡山东去了,潼关守将为什么不进行阻拦?”
  “不是他们不阻拦是臣不让他们阻拦,自古以来关中灾难,灾民东出,山东灾年,灾民西进,百姓早以习以为常,可是今年在旱灾比往年都大,灾民也大大超出往年,若是把灾民悉数堵截,秋后关中必将四处都是灾民,将危害京畿,臣是想让灾民东输,以缓解关中的压力”
  李世民拍案而起“京畿,你们就只想到京畿,这个手掌大的地方,隋朝是如何亡的,就是因为灾民遍地,最后这些灾民凝结在一起,成了流寇酿成了祸患,前车难道还不足以为鉴吗?自武德九年我大唐也是灾情严重,所幸的是还没有造成大乱,若是不防微杜渐,迟早会遭致蚁溃之灾,所以潼关必须堵起来,关中灾民一律不许外迁”
  “皇上”房玄龄疾首继续劝解“要三思而行啊,潼关不堵,灾民三三两两的东进,总不至于全部崩溃,若是堵上这个通道,万一抗旱不及,到时上百万灾民聚集在潼关关前,要想在疏导他们就不知要费上多大的周折了”
  李世民冷冽的目光扫过朝堂之上的大臣,“朕在长安,你们也在长安,六部官员在长安,尚且堵不住这些灾民,到了山东那些州县又如何堵得住?”慢慢的坐下身,李世民不愠不火的道“别忘了天下各州因为战乱四起灾情严重,百万灾民东进如飞蝗漫野,他们走过的地方还可能会出现新的灾民,到头来关中人口尽失,山东又起纷乱,大唐会成为何种模样?”
  听到李世民的话朝堂之上一片肃然,沉默片刻长孙无忌走上前到“皇上臣等知道皇上是顾全大局,但是臣以为房大人之话也不无道理,丰收之年观众可以养活三四百万人口,而今年大旱来势凶猛,皇上臣算过一笔账,如果旱灾继续,就会有一半的人口没有粮吃,那就是一百多万人,如果不让他们离开,那朝廷就要为这一百多万人解决一年口粮之事”
  “可是如今,朝廷要养几十万军队,还有大量的草原南迁百姓,如此多的粮食,皇上我们又该去哪里筹集?要是筹不到粮食,这上百万的灾民要么饿死,要么成为反贼被朝廷杀害,总是不管怎么死,都将是大唐的一幕惨剧啊”说到最后长孙无忌仿佛看到了那时的景象,面上尽是不忍之色。
  但是李世民却扬手止住他继续说下去,勾起了一抹冷然的笑意“你给朕算账,那么朕也给你算一笔账,如果各级官吏同心协力,组织关中人口十户人家打一口井,再组织百姓多多的修沟渠,把泾渭之水引来,就算长时间不下雨那些沟渠也可以大致养活是五十万的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