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世生存攻略-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件事。

  金秋九月,天高气爽,正适合办喜事。

  楚王的婚事,因着沈玥守孝,拖了一年,好容易开议,礼部又商议典仪,内务府准备聘礼、嫁妆,又是一笔糊涂账。 

  军费繁重,国库早已空虚,这亲王大婚,却不能潦草过去。礼部和户部的官员在朝堂上吵吵嚷嚷,连带着把豫王这么个礼部挂名的亲王爷拉下锅。争了几个月。最后东宫上本,提议倡薄娶薄嫁之风。楚王主动响应,愿将彩礼、嫁妆中省下的银钱用作典仪,余下捐作军费,这才堵住了悠悠之口。

  就这么折腾着拖了几个月,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这些才算完成,聘礼送到了沈家,正日子定在九月。

  当天吴慕皓要去迎亲,没办法留在府中招待客人,而管家、王府长史,不是没有品级,就是品级不够高。淑太妃年纪大了不宜劳动,由寿和郡主招待女宾。

  于是吴君翊亲至楚王府,主持仪式,招待男客,给足了楚王面子。

  一转眼,太子殿下也十三岁了。圆润的小脸渐渐瘦下来,玄色龙袍穿起来也更加挺括,与人谈笑间一举一动,气度出尘,都沾染了上位者的尊贵。

  吉时已到,吴慕皓骑他那雪白的大马,亲去迎亲。沈家宅邸已经装扮的花团锦簇,沈玥正被女眷簇拥着开脸上妆,听到催妆,才由早早来到的沈瑜背她出门。

  沈瑜将盖着盖头的沈玥背得稳稳当当,缓步出门,正看到按亲王品级穿戴的吴慕皓从马上跳下,快步前来迎接。

  “王爷……”沈瑜与他仓促对视,只能把所有未尽之意藏在那个眼神中。

  吴慕皓亦是庄重地颔首,亲自为沈玥拉开马车帷布。仆役缓缓起轿,马儿掉头,吹吹打打,一队人回转去。沈瑜屹立原地,远远看着喜轿转出巷子,心里不知是何滋味。

  吴君翊敬酒时,豫王道:“殿下转眼间长这么大,马上又要入朝观政,可是成丁了。”

  其实早在南下前,得知端仁太子殉城后,建宁帝就给才八岁的吴君翊束发加冠。可是如今他在长辈面前,才能得一声长大了。

  去年三月四月,宫里皇子公主接连诞生,一直沉寂的宗室也总算热闹起来。豫王由衷为哥哥高兴。如今弟弟的喜事也,与侄子说笑时也放松了许多。

  吴君翊哂笑一声,双手托杯回礼:“王叔谬赞了。孤还年少,入朝观政,有赖王叔指点。”

  豫王在礼部经营已久,虽然在朝堂上一直低调,很少公开表达观点,但是这么多年,能不偏不倚,保持中立,自然也有自己一番实力。

  另一边,文臣们酒过三巡,却夸赞起东宫与楚王主动减少聘礼嫁妆,移风改俗。

  “我看这风气是该改改了!嫁妆丰厚,以致娶妻不顾门户,值求资财,此等举动,岂非乱了尊卑秩序?”

  “大人言之有理,何况贫女有至老不得嫁者……长此以往,人力衰竭,可是大大不妙啊。”

  也有人喝得醉醺醺,不顾太子在场,唱起反调来:“可楚王是长辈,太子上此本却有些越位失礼。”

  这些话自然也落进了吴君翊耳中,可他只是冷笑而已。他上那一奏本的确是因为当时朝中为楚王亲事议论纷纷,争执不休,另一个原因却也是出于楚王授意:

  沈家本就无甚余财,沈公辞世后又经历分家,恐怕拿不出与亲王妃身份匹配的嫁妆。虽说有内务府帮着操持,可若太过俭省,难免会被别人拿来说笑。

  楚王不想看到这一幕,索性把钱捐作军费。

  吴君翊无心搭理那些喝醉了就开始洋洋大论的官员们,他环顾一圈,把沈家陪嫁的都看便了,却没有找到那个熟悉的身影。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农业部分摘自《陈敷农书》,随便写写,请勿当真。
明天坐火车回家,信号不好,请假一天,感谢各位支持。





第48章 第 48 章
  建宁六年,夏。

  吴君翊步履匆匆地走出乾清宫,四个犀牛青袍官员紧跟他身后。一到了院子中,吴君翊便转过身,神色凝重地问:“说罢,父皇的病情如何了?”

  四个御医对视一眼,齐刷刷地跪下了,其中最年长的那人膝行向前,颤巍巍地回答:“回殿下,陛下的病是饮酒放纵的沉疴痼疾,恐怕短时间内难以治愈。”

  这话,若是再建宁帝面前,他们是万万不敢说出口的,即便是对着太子,也是做好了没命的打算。

  何况……他们低估了太子。眼前的少年的确才十四岁,但是那扑面而来的威压却不逊于他的父皇、王叔。

  四人都绷紧了身子,等待着命运的宣判。

  “罢了。”太子薄唇紧抿,霜雪一样冷峻的脸庞依旧冰封,只是喉结微微一动,那乌纱帽上的双翅跟着抖了一下。“先开药吧。若是无效,再拿你们是问。”

  最后那句只是风平浪静的呢喃,近乎耳语。可听到它的每个御医都不由自主地抖了抖。他们能感受到这句威胁的分量,纷纷把肩背压得更低,直到久久没有声息。

  御医们没想到这么轻描淡写就结束了,不可置信地停顿一会,可等他们冒险抬起视线,却只能看到翩飞的一角玄色衣袍消失在宫门内。

  建宁帝卧病不能主持早朝,朝会上,文臣们七嘴八舌地吵嚷起来:

  “国不可一日无君,陛下染病不起,合该由太子监国。”

  “太子尚且年少,不堪当此大任。依本官看,还是以豫王、楚王殿下为首,有司各具其责,方可令行禁止。”

  “这话说来可笑,太子已近舞象之年,何况观政两年,诸类政务均已娴熟,如何不能暂代朝政?”

  百官议论纷纷,意见不一。若是从前,兴许大家就顺水推舟,让两位王爷代政了,可太子临朝两年,一举一动大家都是看得见的。那早就不是当初被寻回来时肆意骄矜的小皇子,而变成了喜怒不形于色,文武兼备的储君。

  贾丞相捋着胡子,表情也有些为难。他一直没有发表意见,但是他是百官之首,众人都等着他表态,不可能一直这样沉默下去。

  “太子殿下何在?”他终于找到了发声的机会。

  百官这才反应过来,不错,建宁帝病重,他们吵得热火朝天,该要监国的那位,怎么不见了?

  暖阁里,吴君翊正端着一碗药汤,一勺勺舀起药汤,吹凉了,递到建宁帝嘴边。

  建宁帝正靠着卧榻,虚弱地一口一口喝下药汤。从前风雅的姿仪已经被疾病所剥夺,只有通过那双时而闪着光的眼睛,还有微微发颤却细腻苍白的手,还能依稀捕捉曾经风流才子的影子。

  被抢了手中活计的高公公则立于卧榻侧边,一丝不苟地复述早朝上官员们的一举一动。听到有人提议两位王爷主持朝政时,病弱的建宁帝嘴角露出一丝冷笑。

  “咳,咳咳咳咳!”建宁帝突然呛了起来。吴君翊慌忙甩下药碗,给他抚背。因为动作太急,药汤撒了半边衣袖。

  吴君翊没顾上,建宁帝却看到了,喘匀了气,便抓住他的手腕,嗔怪道:“你都观政这么久了,怎么还毛毛躁躁的。”

  高公公也急忙放下奏折,快步去给吴君翊擦拭衣袖。“殿下要不要换一件衣袍?”

  “不必了。”吴君翊摆摆手,右腕处无力地抓握更让他的心沉了几分。“父皇的药撒了,先叫外面的人送进来吧。”

  建宁帝慢悠悠地说:“这些尽够了。”

  高公公不敢违抗建宁帝的命令,只为难地看了吴君翊一眼。吴君翊无奈地看向建宁帝,准备劝谏:“父皇,请以龙体为重……”

  “大伴,你来拟旨。”吴君翊话没说完,就被建宁帝用手势止住。高公公慌忙上前,“朕身染微恙,卧病期间,由太子暂代理政。”

  吴君翊闻言慌忙跪下,“父皇龙体大安后流言自会无疾而终,何必如此……”

  “叫你监国,你要好好做,才能对得起朕。”建宁帝躺下后说话的声音渐渐小了,像是睡着了一样,高公公像吴君翊挤挤眼,示意他先退出暖阁。

  第二日,明旨颁下,断了所有的争论。廷臣被招致文渊阁议事。百官上奏,都要先经过文华殿再递交至乾清宫。

  “如今殿下刚刚接受朝政,百事皆宜沿用先例,不宜大改。”郭栩不慌不忙地说。

  两年的时间,这位大人接着前辈致仕的空缺前进一步,成了礼部右侍郎,只待如今这位年老的尚书退下让出位置了。

  “不错。”吴君翊道。离实现目标越近,他反而越谨慎了。现在父皇还很清醒,他稍有动作,都要被扣上“不敬”、“目无尊长”之类的帽子,何况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