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嫡子攻略-第1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坐在御座之上,伍立新按顺序取了最右的一卷,呈给李祈熹观阅。
  才看到第三份,李祈熹顿时眼前一亮,再看名讳,不禁满意地点头:“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此子立意深远,行文流畅,可见功力学识。”
  伍立新见梁帝对此卷爱不释手,就没有立刻再取下一卷,等李祈熹看了好一阵,才意犹未尽地将那份卷轴摊开来,放置在手边。
  厅中的阅卷官虽未看到卷中姓名,但听李祈熹所言,也知道陛下看的是那一份卷子,心中皆道“看来这状元之位,已八_九不离十了”。
  不过他们也为下一卷的人感到遗憾——有珠玉在前,恐怕接下来这份答得再好,恐怕都要打个折扣了。
  “纲目并举,有为而治……”李祈熹看着接下来的一卷,评道:“这字倒是不错,秀润华美,正雅圆融,虽规整,但又不失风骨。”
  众人一听陛下只评此卷字型而不评内容,心道一声“果然如此”,知其果然受到前卷的影响,难能出彩。不过能得陛下一句称赞,这份卷子也算给官家留了个好印象,名次应当不会太差。
  国子监博士陆季也是此届阅卷官,听出陛下所持之卷为何人所作,不禁心中暗叹:可惜了,可惜了。
  他曾为云水童生试的主考官,因喜一学生不华而务实的文风而取之为案首,当得上其老师,见他时运不济,遇到了前卷极其出色的情况,多少有些惋惜。
  原本今上就喜欢华丽之笔,现在看到他的卷宗,恐怕就更没有太多兴趣了。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在等李祈熹继续看下一卷的时候,他瞥了一眼卷上的名讳,脑海中忽而浮现了一个面如冠玉、皎如明月的身影。
  “原来是他……果真字如其人。”
  李祈熹原本要关上那卷轴,想到这里停顿了一下,随后将此卷也摊开来,放在了刚才那卷的下方。
  众人见状,无不惊奇万分——没想到陛下竟然会青睐此卷!
  很快的,李祈熹将十卷翻阅完,桌上一边是铺开的卷轴,一边是半开的,他又把铺开的那部分再看了一遍,将自己极喜欢的一卷拿在手里,再称赞了一遍才放下。
  “云水的韩齐和西沧的赵广颖,蜀陵的陈宇峰皆是不错,”李祈熹将四卷放在案中央:“还有这一份,亦得朕心。”
  他提笔,依次在这四卷之上做了批:“既如此,就这般定下了。”
  众阅卷官闻言,立刻躬身行礼应和:“臣等谨遵陛下旨意。”
  ……
  仁贤十八年,五月一日,銮仪卫设卤簿法驾于太福殿前,乐部和声署设中和韶乐于殿檐下两旁,设丹陛大乐于门内两旁。
  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在丹陛上,文武各官在丹墀内,身穿朝服静待。
  诸新晋贡士穿公服,戴三枝九叶顶冠,按名次排立在文武各官东西班次之后。
  鸿胪寺官引新进士就位,宣制曰:“仁贤十八年五月初一,策试天下贡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一甲第一名,韩齐。”一甲三名,每名皆连唱三次。
  其唱名之后,有寺官引韩齐出班,就御道左跪。
  随后,鸿胪寺官继续唱道:“第一甲第二名,赵广颖。”有寺官引其出班,就道右稍后跪。
  又是唱名三次之后,紧接着,鸿胪寺官持黄卷而道:“第一甲第三名,林彦弘。”
  随着这个名字被叫出,站在丹墀内的文武百官就见一俊雅非凡之少年被引出班,随后就御道左又稍后而跪。
  至此,仁贤十八年的状元,榜眼和探花之名,皆花落其家。
  再之后唱第二甲及第三甲某等若干,仅唱一次,不引出班。
  唱名毕,乐作,大学士至三品以上各官及新进士均行三跪九叩礼。中和韶乐奏显平之章。
  礼成,梁帝乘舆还宫。
  梁国殿试发榜用黄纸,表里二层,分大小金榜。
  小金榜进呈皇帝御览后,存档大内;大金榜加盖“皇帝之宝”,传胪唱名后,由礼部尚书奉皇榜送出太福中门,至东门外张挂在宫墙壁。
  唱名之后,由状元领诸进士再次拜谢皇恩,到宫门外观看张贴金榜,随后第一甲的三名还有游街仪式。
  正所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京中花。
  少年之名,始于足下。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萌萌竹攸的地雷投喂~!(*╯3╰)


第93章 恩荣
  养国子以道; 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 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今时虽鲜少有能御战车者; 但御马对君子来说却是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
  青桐书院在这一方面从不吝啬; 不仅于山中建了马场,还请了专门的骑射师父来教导书院的学生们。
  这两年林彦弘在青桐刚刚学了骑马和射箭,所以这次金殿传胪之后随状元郎韩齐游街; 总不至于出丑。
  人于马上原本就会显得高大英武,哪怕探花郎只是少年; 也具说不出的英气勃发之态; 再加上林彦弘生得极其出色,在寻常百姓看来,比起状元郎也不差什么。
  尤其是那些市井妇人; 见着这般标致的少年; 没有不爱的; 激动地拿娟子丢过来。
  虽说是庆贺游街; 但行程却并不会绕过全城; 他们由皇城出发; 沿城中轴南行,绕过崇业坊和怀贞坊,再返回皇城。
  随后官家于皇苑赐宴新进士; 名曰恩荣宴。
  这是新科进士进入朝廷任命的前宴,也是林彦弘第一次与梁帝如此近的距离接触。
  韩齐不过十九岁,而赵广颖才刚过二十五,林彦弘更是只有十六岁——这一科的一甲及第皆是年轻有为,让梁帝十分欢喜。
  一般情况下,皇帝在恩荣宴上露了面并召见了三鼎甲之后就会摆驾回宫,但李祈熹这次却没有急着离开。
  他特意召了林彦弘三人到御前问答,对他们十分关心。
  “韩卿和林卿皆是云水人士,这卢相的家乡,果然是人杰地灵啊,”李祈熹看看韩齐,看看林彦弘,说了几句称赞云水的话,然后才对赵广颖道:“听闻赵卿今岁刚得一子,如今双喜临门,乃是一桩佳话……”
  他说了几句,目光又往林彦弘身上投去,只觉得此子看着就赏心悦目。
  无论是美好的事物还是美好的人,都让人无法拒绝。
  天子富有天下,表达自己情绪的时候自然十分“坦率”,毫无遮拦。
  赵广颖见陛下明显更青睐于韩齐和林彦弘,心中不免有些黯然,不过他生性豁达,很快就把这点情绪抛之脑后,若梁帝问他就答,不问,他就静静站在旁边,听他们说话,听得十分认真。
  李祈熹原本确实只关注韩齐和林彦弘,后来见赵广颖稳重又忠厚,当日阅其卷轴的印象渐渐清晰,倒是真心喜欢起自己选的这位榜眼来。
  因他们三人只有赵广颖行过加冠之礼,理当只有他有表字,李祈熹就开口问了问。
  “回陛下的话,臣字远之。”赵广颖被陛下点名,立刻回答。
  “韩卿和林卿恐怕还没有取字?”
  韩齐躬身道:“臣曾得祖父取字,名曰庄敬。”韩家子弟进学早,韩齐更是这一辈的佼佼者,深受长辈看重,所以虽未行冠,却已有表。
  如此说来,竟然就只有林彦弘因为实在年少而没有表字。
  伍立新站在李祈熹身边,见他兴致挺高,于是笑眯眯地建议道:“林大人这般有些孤单,不若陛下为林大人取个字?”
  伍立新虽与林彦弘不熟悉,但却与齐光严这位鸿胪寺卿有过交集,得其嘱托,于宫中对林彦弘照应一二,如今林彦弘既然得到了今上的喜爱,他不介意锦上添花一次。
  ——能请得梁境之主为其取字,这绝对是身为臣子的无上光荣!
  他们皆是天子门生,由“老师”来为学生取字,当是名正言顺的事情。
  李祈熹听着伍立新的提议,被勾起了兴趣,于是他稍微思索了一番,道:“弘,广之……林卿不若就叫弘休。”
  周围陪同的人闻言,包括林彦弘自己,无不惊讶非常,只觉得这个表字太过“华丽”。
  弘休者,广大福泽也……若非帝王,恐怕都不敢给子弟取这般表字。
  这不仅表现了陛下对新科探花的喜爱,成就了一段君臣相得的佳话,也代表着李祈熹对梁境丰饶、百姓安居乐业的期盼。
  毕竟唯有九州升平,八方宁靖,才能得真正的弘休。
  正是想明白了这点,而且也清楚帝王一语出口就难再收回,林彦弘立刻拜而道:“谢陛下赐字。”眼见是欣然接受了这个表字。
  一个名字的好坏,完全取决于这个人的好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