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七世浮图-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景羲就着珠光走到陶丞跟前,一手拖过元霸当地垫,然后抱起陶丞,稳稳当当搁在元霸背上,舒舒服服躺着。

    拿手戳了戳陶丞圆圆的脸颊:“本王半生风雅,今日竟也要行这些个鬼祟之事了。”

    原本直接从门口杀出去才更合他的心意,可这一地横七竖八的,累赘也着实多了些。

    埋怨够了,这才起身瞧着头顶错综复杂仅容一人通过的暗道。

    花容没来由又嘱咐了一句:“六爷,是九份解药哦,九份。”

    景羲漫不经心“哦”了一声,人已飞身上墙,借个力,复又折身,钻进暗道往上爬。

    片刻后,头顶响起“咔嗒”一声,想是景羲已经脱身。

    花容翻身躺下,闭了眼,吃饱喝足,合该好睡一场才是。

    杨玉琳大睁着眼,一张脸在夜明珠照耀下十分柔和,摸了摸肚子,实在是饿得有些惆怅,于是拿眼睛看着花容:“金兰公子到底是怎么个来头?”

    劳累半日,花容其实很想歇一歇,可杨玉琳一副打算刨根问底的模样,这也是个容不得自己不伺候的主儿啊,景福临可还在那儿坐着呢。

    花容认了命,语气似乎有些哀伤:“这个,说起来可就话长了…”





第21章 堆烟罗衣
    沈家的绸缎庄早年生意遍天下,且商贾之家到底见多识广,拘束甚少。

    不比宥于闺阁的小姐们,沈梅风自小就跟随父亲走南闯北,经年耳闻目睹,最懂得一件好衣裳是如何地耗费人心物力。

    七岁那年在嘉兴,她便亲眼见过父亲制丝。

    上好的早蚕蚕种,挑选后用竹篾盘盛了,置于屋顶,蚕纸四角用小石块压住,任凭它经受霜雪、风雨、雷电。

    二十天后,孱弱的蚕种死掉,留下来的蚕种在清明节后三天自然出生。

    父亲说这个叫“天浴”,承不了天浴的蚕种,也制不了好衣裳。

    幼蚕出生后,要采新鲜滋润的嘉兴桑,只有最锋利的桐乡剪才能不伤叶片菁华,吃最好的桑叶,蚕吐出来的丝才会有光泽。  

    蚕吃饱睡足,临结茧时,父亲削了竹篾编成蚕箔,再搭一个离地六尺高的木架,地面放炭火,须得是无烟且不爆火星子的银霜炭。

    四周再每隔四五尺摆放一个火盆,初结茧时,火力轻微,茧衣结成后,每盆炭火再添半斤炭,蚕吐出的丝随即干燥。

    父亲说,这样结出来的丝经久不坏,制成衣裳,放在水里洗一百多次,丝质仍然完好如初,没有毁损。

    缫丝时一次投进锅里二十个茧,水沸后用竹签拨动水面,丝头慢慢就出现了,柴火须得干燥无烟,丝的色泽才不会损坏。

    父亲将丝头提在手上,穿过竹针眼,绕过星丁头,挂在送丝竿上,连接大关车,此时要紧的是用盆盛装四五两炭生火,放在离大关车五寸左右的地方。

    大关车飞快旋转时,丝一边转一边被炭火烘干,这样方能保持蚕丝的色泽。

    调丝,分经纬,上花机织造,浆丝,牵边,最后用稻杆灰加水煮练,用猪胰脂浸泡一晚,再入热水洗濯,丝色方能鲜艳亮泽。绷紧晾干后,再用打磨光滑的老蚌壳用力刮磨,现出光泽。

    举凡绫罗衣裳,皆华美贵重非常,其中又有“烟织罗”一物,最是难得。所贵者不独在丝质,更贵在织法。

    烟织罗有三样质地。

    织两梭平纹起一梭绞综,曰袅烟,薄如蝉翼,世家千金用它裁衣,罩在衫子外面,隐绰生姿。

    靖国公府的三小姐却很是与众不同,拿了袅烟罗去糊窗户,糊灯罩,奢华无度令人咂舌,自个儿却半点不心疼。

    织四梭平纹起一梭绞综,曰缥烟,轻透薄软,若是酷暑时节,得一件缥烟罗衣,贴身穿着,直觉冰肌玉骨,习习生风,神宁气爽,清凉无汗。

    每入了夏,羲亲王懒怠去避暑山庄舟车劳顿,常自寻了缥烟罗衣,在渌水小筑一躺就是一整日。

    织七梭平纹起三梭绞综,曰堆烟,织法在民间渐已失传,只本朝太后初入宫时曾因天热衣繁大发脾气,闹得阖宫不宁,先帝方在宫里遍寻了老嬷嬷,专为太后赶制堆烟罗衣。

    有幸得见堆烟罗衣的宫人们纷纷传言,说这罗衣实在非同凡响,不可言喻。

    而此刻沈梅风手上拿的,便是一件堆烟罗衣。

    沈家虽然家世变故,沈梅风的织绣手艺却还在身,赵妈妈故去后,沈梅风曾重访嘉兴,用带回来的蚕丝细细织了一件罗衣,整整织了三年。

    织成后,专门在沉醉春风辟了一间屋子,雇了眉眼清秀的丫鬟们做衣裳架子,这些丫鬟什么也不干,只一头,每日沐浴净手后托着衣裳,确保这罗衣一丝儿褶皱也无。

    丫鬟们两两成行,一个时辰一轮换,这么的,如今拿出来一看,鲜艳明亮,光泽如新。

    沈梅风原也想不到这件衣裳,只因今日为兰桡试衣,不知怎么,天色忽然暗起来,鸦青云头浓重翻滚,远处一线天光些微。

    试了好几身衣裳,潮湿闷热弥漫,沁出一身薄汗,附在肌肤上,黏腻难耐,隐约一阵风,吹得人心旷神怡,就这当口,福至心灵,沈梅风忽地就记起自己在暖香居还挂着一件衣裳。

    打点绣的鸳鸯卧莲罗衣,所谓“打点绣”,是在纵横交错的蚕丝里找到每一个经纬丝线交错的节点,斜绣一小针,一针一针数着小点绣成图样。

    单袅烟或缥烟罗地,节点已千千万万难以计数,堆烟罗地上,节点数目更是成倍增繁,目力难及。

    不单单是织法和手艺,更难得的是功夫和心性,可巧这几样,沈梅风都有。

    领口用琥珀石做扣,这琥珀石名作“瑿”,白日里看去是黑色,灯光下却极红,价值是黄金的五倍。

    腰间缠着一寸八分的大珰珠作坠,隐隐透出金光,寻常五分大珠已是贵重,这样大的珰珠,可谓千金难求。

    两个袖口各围了一圈瑟瑟珠,碧芒流转。

    这些好处都是说得出的,还有一样说不出的好处。

    这堆烟罗衣质地轻薄,通透非常,穿在身上,清凉自是不消说,更妙的是,每走一步,罗衣便随之滑动,似层叠云烟翻滚,袅娜曼妙。

    只一点,虽梭子起得密,较袅烟、缥烟更遮蔽,但到底是软罗,尤其挑肤色。

    若是肤色衬不起来,整件衣裳便暗沉下去,暴殄天物。

    看着兰桡穿上这件罗衣,雪白衣料翻滚,沈梅风心里暗自惊叹,若这斗春大会只比衣裳,兰桡这模样,简直天下无双。







第22章 采薇别墅
    伺候停当,沈梅风领着兰桡上了马车。

    京郊三十里,有一座山庄,名叫“采薇别墅”,每年十一月里有“七日春会”,最为声势浩大。

    本是秋日宴会何以得名“春会”?

    皆因江南花楼每年三四月间的“桃花春宴”争奇斗妍,盛况非常。

    江北的世家公子们自然不落人后,结伴前行,一睹江南风物,江北各家花楼也纷纷赶赴江南,领略些新奇玩意儿,回来教习各家的美人。

    待江南春胜好景已过,这京城的花楼学以致用,方兴起这“七日春会”,大有隔江斗艳之意。

    七日春会,第一日是花会,已是肃杀秋日,却有四时繁花,第二日是酒会,嗜酒之人不远万里,只盼着偶有所得,第三日是诗会,风雅士子,吟咏唱和。

    第四日是茶会,焚香烹茶,品茗论道,第五日是珠玉会,玛瑙真珠,黄金翡翠,琳琅满目,第六日是珍宝会,飞鸟游鱼,珍禽异兽,世所罕见。

    第七日便是这压轴好戏“斗春大会”。

    前六日,不拘身份,只图热闹,若有属意的花酒玩物,各自交易便是。

    第七日却大不同,手执“行芳令”方可入内。

    这行芳令由贵至贱又分江离、白芷、泽兰、留夷、杜若、襄荷、薜荔七个阶品,每一枚行芳令皆由整块白玉所制,镂雕七个阶品的香草图案,对应七个等级的院落。

    按照往常的规矩,每一阶品预备七枚行芳令,斗春大会前三个月便开始接受预定,第七品“薜荔”,值银百两,每升一个阶品,价值翻倍,第一品“江离”,值银六千四百两。

    按照现在的市价,一百斤粮食计银一两四钱六分,普通百姓一家四口一整日的口粮不过一斤,这样算下来,一枚江离令足够四口之家吃上一千两百年。

    如果按照河清八年京城人口四十万计,一枚江离令足够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