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雪地,白茫茫的一片。荣安长公主披了一身雪白的羽氅,在苍茫的天地间,与雪相映,显得格外孤凉寂寞。
姜恪的心一窒,抿了抿嘴,勾起一个浅浅的开心笑容,大步走了过去:“皇姐。”荣安长公主闻声,转过头来,见是她,露出一个温柔的笑容:“你来了。”姜恪大步走到她身边,东张西望的看了看,好奇的问道:“皇姐看什么这般入神呢?”
荣安长公主摇了摇头,见她的衣袖内折了,伸手给她拉出捋平,温言问道:“听说,你刚从含元殿来?”姜恪心中一凛,支吾着道:“嗯,晚间还有家宴,没什么事,我就出来了。”荣安长公主也不追问,笑着道:“思川呢?”
“她在荣禧宫陪着母后呢。”姜恪毫不犹豫地答道,就见公主满是笑意的望着她,清透的双眸亮晶晶的,她耳根一红,嗫嚅道:“阿婉很好。”见公主的笑意更明显了,她不禁笑自己小家子气,便露出一个与有荣焉的神气,笃定道:“她真的很好。”耳根却不由更红了,像上林苑北面那满园盛开的红梅。
公主笑着摇了摇头,神色间很是放心与欢快。姜恪便絮絮叨叨的跟她说起来:“前些日子,马伟杰和顾家小姐议亲呢,她一听说这事是我在背后推动的,便直道这是盲婚哑嫁,说什么不尊重当事人。我就告诉她,马伟杰才华横溢,翩翩君子,顾家小姐则是出了名温良敦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天生的良配。”见公主饶有兴味的看着她,她忙给华婉辩解道:“她不是那等不知好歹的,信任我,才会这般有什么说什么,之后,她亲自张罗了份得体的礼物遣人送去。”
公主的眼神更加柔和,温柔的笑着道:“以前我就觉得她和顾惜颇像,而今看来,除了那对眉眼,连性子都有几分相似。”姜恪露出幸福的笑意:“她们都是良善的人,却也不全是一样的,惜儿温婉,阿婉就要固执一些。”她丝毫没有比较的意思,说起她们两个也都是和煦如春风的神气。
公主笑了笑,很是为姜恪高兴,顾惜走后,她就没有一日放松愉快的日子,现在好了,公主宽慰道:“若是顾惜能听到你的话,想必也是高兴的。”两人都不由想起那个温厚纯善的姑娘,一时都静默下来。凉风凭湖而来,天高地阔,心胸坦荡,荣安长公主似有所感,深呼了口气,看向姜恪,缓声道:“小二,你许多年没叫过我一声姐姐了。”姜恪的身子蓦地一颤,眼中露出狠戾,疾声问:“皇上对你说什么了?”
“他什么也没说,小二,别这样防着他。”公主连连摇头,“你这样,他很难过。”
“他难过?他是觉得我无理取闹吧?”姜恪讥嘲一笑,神情间极为不屑,不待公主再说什么,姜恪正色道:“姐姐,你等我三年,不,只要两年,我不会让你永远在辅国公府那滩烂泥塘里的。”
“不值得的,”公主声似呜咽,用力的抓住姜恪的手臂,紧紧的握紧,手劲几乎要嵌进肉里,她用足了勇气,一字一句道:“出了正月,辅国公就会上折致仕,你且等等,他总会有求着你的时候,皇兄身子不好,日后若有个不测,辅国公也好助你一臂之力。留着他,比杀了他好太多。小二,你忘了君父的遗言么?江山为重。”
姜恪冷笑,反问:“那就算了么?”
公主看着她,眼中渐渐布满了悲哀,不过须臾,那悲哀皆都消散,剩下的是如铁般的坚定,说道:“对,算了。你是玉石,他是瓦罐,何必做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而我,已经是这样了,即便你杀了吕家满门,我也回不去了。”
“不!”姜恪撇开公主的手,俊秀的脸上,戾气十足,她沉着声,字字似刀:“怎么会回不去?我说回得去就回得去!你不要说了,就当不知道吧!”
说罢,她转身就走,通红的双眼几要泣血。荣安长公主看着她,她越走越远,直到消失的远处。开始下雪了,鹅毛般的雪花下得洋洋洒洒,荣安不舍的收回目光,一滴晶莹的泪水自眼角滑落,喃喃自语:“奈何生在帝王家。”
☆、45第四十五回
当夜的家宴一如既往的和睦温馨;仿佛没有白天的争吵。皇太后年纪大了;坐了一会就困乏起来;无奈笑道:“老了老了,再过几年;哀家就能去见先皇了。”座上的心中皆都一震;皇上脸色凝重起来;不过一瞬间;便又舒缓了,道:“母后福寿万年,儿臣还等着给母后庆贺八十大寿九十大寿呢。”皇后也想说;一听了八十大寿九十大寿,望向皇帝俊秀却羸弱的侧脸不禁心中一痛;悄悄侧过头去;揩了揩眼角的泪痕。
荣安长公主望向豫王,轻笑着道:“怎么会,这会儿大家都在做个见证,皇弟前些日子就跟我说了,等母后耄耋之年时,她要学一回古人,彩衣娱亲的。到时母后就戏瞧吧,舞得不好可不依的。”姜恪闻声,便起来插科打诨,一众人皆都笑了起来。子女孝顺,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能宽慰老人的心?皇太后露出了笑颜,又多坐了一会儿,殿中又其乐融融起来。
宫中的宴会皆是分案而食的。姜恪重新坐下,发现华婉正言笑晏晏的望着她,便在食案下轻轻的握了握她的手,端了自己跟前的一道广肚乳鸽到她那边,柔声道:“这道菜御厨做得很好,我打小就爱吃,你也试试。”
华婉抿唇笑,将自己面前的一品夜合虾仁给她,调皮地眨了眨眼道:“礼尚往来。”
姜恪摇了摇头,仿佛在说“调皮”,抬了抬手中的酒盅,对着华婉做了个敬酒的手势,华婉亦不退缩,大大方方的干了。
过了腊八,新年就近了,临近年关,陈留王府传来一则喜讯,陈留王妃有了接近两个月的身孕。消息一出,宫里的赏赐、补品流水架势的往陈留王府里送,各家王府,下头的官员也不消停,一时间陈留王府门庭热闹,像菜市场一般,偏生陈留王不在意,直呼这天大的喜事,要有人同乐才好。于是这门槛都快踩破的架势过了个把月才消停下来。
到了上九日,陈留王兴致勃勃的跑到了豫王府,拉着姜恪要去郊外的演武场射箭跑马,恰好,陈留王妃约了华婉与荣安长公主去定宸寺进香,姜恪便答应了。
两人快马出城,到了演武场,姜恪小试身手,拉满弓、瞄准、放手,箭离弦,呼啸着飞出,正中靶心!
“好!”陈留王大喝一声,不甘落后,也射了一箭,却离靶心偏了点,他“啧啧”的摇着头,见姜恪正得意的望着她,便不甘示弱道:“嘁!有什么可得意的,哥哥今儿心情好,不与你计较!”
姜恪不以为然:“你这心情都好了大半个月了吧,嫂嫂也不说说你。”
陈留王鄙视的瞥了她一眼道:“你嫂嫂怎么会说我?这是福气。我已经有个女儿了,这胎若再是女儿,那便是喜事成双,这胎若是个小子,则恰好凑个好字。寻常人哪有这等福气?”他说得眉飞色舞,姜恪却笑而不语,重新抬手拉弓,离弦,箭再中靶心!
“诶诶诶,我说话呢,你好歹听着点,我可有两孩子了,你呢,一个都没有,赶紧生啊,恰好给我孩子做弟弟妹妹的。”陈留王见姜恪丝毫不上心,急得直跳脚,把弓往边上一丢,三两步就跳到姜恪边上,到她耳边嚷嚷起来。
姜恪不堪其扰,把手中的弓递给边上伺候的伴当,接着解下了箭壶,一并丢给了伴当,对陈留王道:“儿女福我是不如你,可比弓箭你不如我,咱们再赛场马,看看谁不如谁!”此言一出,陈留王便大声应好,一把扯了姜恪到马厩选马去,把适才说的都跑到了脑后。
那边,华婉等人到了定宸寺。因陈留王妃月份尚浅,上九日到寺里拜佛的人又多,生怕到时冲撞了,荣安长公主便带了副公主鸾仗,华婉与陈留王妃也各自带了亲王府仪仗。一时,华盖飘摇,旌旗遍布,定宸寺的主持便忙派出了两队知客僧,将不相干的人都隔开去,以免惊扰了贵人。
“我这趟来,还有一事,”三人携手走着,陈留王妃兴致勃勃的对另两人道:“听说定宸寺来了个和尚,这和尚法号正和,人称正和大师,他擅长卜卦,只要经他手的卦,没有一次是不准的,且此人极有个性,卜卦看天命,若是他不愿给看卦,则无论说什么都不愿意,若是他愿行个方便,则分文不取。我想请他卜上一卦,你们来了,便一道罢。”
荣安长公主笑道:“这可有趣,既然你有这个心思,我和思川少不得要凑趣一二的。”说罢便将目光投向华婉,华婉是信命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