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烈没让狄其野把话说完,打断他,突然问道:“共宴如何?”
正说着话被人插嘴,狄其野眉头微拧,没好气道:“自然是好。姜扬掌控大局,家臣外将不分彼此,其乐融融。蜀王杨亭主动给你们彩衣娱亲,中州顾家跳梁小丑。有乐子,有酒有肉,还要如何?”
听听这话的语气,狄其野何止不怕他顾烈,对燕朝蜀王更没半分敬意,简直像个冷眼旁观的云中仙,而非世上人。
“既然如此,你闷闷不乐的是为什么?”顾烈听不出喜怒地回他。
狄其野张口就要回答,好似这个问题的答案再显然不过。但话到嘴边,又不好说,沉默片刻,竟对顾烈叹了口气:“你和我听闻的,不太一样。”
这话更是奇妙,好像他狄其野满身疑团,到头来是顾烈的错。
“哪里不一样?”
“大体上还是对的,楚王明君,识人善用,天生帝王什么的,”狄其野说着抬手比划起来,像是在翻书,也不知到底是在比划什么,顾烈只当他醉狠了,“但你待我很好。”
顾烈挑眉:“待你好,不对?”
狄其野有条有理地反驳:“不对。不是制衡众将、平衡家臣外将势力那种好,是我想不通的那种好。我一个来历不明的将才,你本应该观察我,防备我,或许,让姜扬监视我?”
“狄其野,”没想到狄其野胆子大成这样,顾烈惊奇得话语间都带了笑意,“你是不是真的不知死活?”
狄其野却还抬眼去看顾烈,居然有些生气:“现在还由得了我吗?你以诚待我,我是该以诚相报。只是,你竟以超出时代的包容待我,我……言多必失,古人诚不我欺。”
讲到这里,他还惆怅起来:“我好不容易有机会效忠明主,能征战四方,为你夺取天下、”
顾烈不懂得何为“超出时代的包容”,但思及前世,也想通了狄其野想说的意思。狄其野是怪顾烈对自己太好,后悔初来乍到没防备,在顾烈面前漏了身世马脚。
这让顾烈颇觉有趣,借机试探道:“只要你是如你所说的将才,难道我会因为得知你的身世而不许你领兵?你刚才还说本王识人善用。”
狄其野迟疑地思索着这个问题,末了叹息道:“我不知道。”
“若本王使宝剑蒙尘,天下三分,你大可另投明主。”顾烈刻意诱道。
狄其野笑了。
“投效明主,征战天下,是我的理想。除了你,天下何人值得我狄其野屈膝。”
他望向殿外明月,连酒意都遮不住他眉目间的潇洒意气:“假若我是你,得良将若此,不能用,必杀之。否则,心腹大患,寝食难安。”
好一个狄其野,用兵如神,算他有本钱恣意自傲,可是怎么养成的这副脾气,谈及自己的生死,竟也如站在堪舆图旁论战一般,好像说的不是自己似的。
……何等决绝。
顾烈心尖震错一霎,闭目不言。
沉默稍许,顾烈才睁开眼,重新看向坐在地上的狄其野。前世,正是这个人令顾烈背上了最不想背的骂名。
他祖父顾麟笙英勇善战,昔年,燕朝皇帝还是太子,顾麟笙为太子伴读,二人是情同手足的交情。待到皇帝登基,顾麟笙更是豁出命去为皇帝征战天下。
没想到他南征北战的功绩,在燕朝皇帝后来着人编造的《九罪》中,都成了心存不轨的罪状。
前世有人拿狄其野比顾麟笙,说顾烈步了燕朝暴君后尘。
初次听闻此等谬论,只在那一刻,顾烈是真切地恨过狄其野。
前世顾烈临死,都被刺客拿狄其野做借口气得呕血,这骂名顾烈心底有多厌恶,可见一斑。
顾烈低声道:“你近来躲着本王,就为此事?若是本王答应你,不论你打下青州后坦白了什么,只要你不存反心,一切照旧呢?”
四目相对,都觉对方眼底纷杂,看不清。
狄其野到现在都没放开顾烈的衣角,慢慢地回:“……此话当真?”
“一言九鼎。”
狄其野下意识接道:“鼎足而立。”
顾烈失笑:“看来四个字的词,狄将军着实精通。”
狄其野想了想,突然像偷着油的老鼠一样笑起来:“你说‘打下青州后’,也就是说,你同意派我打青州了?”
就知道这小子当时说什么打下青州再告诉,是存了要仗打的心思。
顾烈不给他定心丸:“是吗?”
狄其野上眼皮一抬,眼睛瞪起来,英俊的脸上一副不甘心的模样。
顾烈不禁想着,若是狄将军前世在人前露出这般表情,就算那莫须有的风流名声再响亮,上门提亲的人也能多到磨平狄家门槛。
狄其野忽然问:“除了亡燕复楚,你有什么想要的?”
“狄将军何出此言?”顾烈揉了揉眉角。
“我只是觉着,”狄其野看着顾烈,有些前言不搭后语地说,“打仗让我开心。什么事,是能让你开心的?”
顾烈想说你少语出惊人几回本王就开心了,但也许是狄其野看着他的眼神太过认真,让顾烈没法说谎。
顾烈沉默,狄其野也沉默了。
殿外又有侍人来报:“陛下。”
“何事?”
“燕朝皇帝来旨!”
来旨!
燕朝先帝冤杀楚王,祸乱天下,惹得群雄并起乱世,如今不过是偏安北方三州苟延残喘。
国仇家恨算起来,那个傀儡文人皇帝凭什么给顾烈下旨?
狄其野下意识握紧了青龙刀。
顾烈整理衣衫站起来,淡然招呼狄其野:“走。”
*
姜扬办事还是牢靠,等顾烈和狄其野回到殿前,燕朝使臣已经被教训过,老老实实跪在地上,没有刚来时趾高气扬的模样。
所谓的来旨摊在桌前,顾烈步上王座,众人行礼。
顾烈凝神看去,只觉满纸荒唐言。
“诸位如何看?”
他一问,忍着气的众将都炸了。
第12章 华夷之辨
顾烈眼前的来旨,与燕朝如今所有的圣旨一样,是由丞相韦碧臣书写,文人皇帝杨平批印。
韦丞相的字,铁画银钩,正气端方;杨平的字,笔笔缠绵,勾连纤巧。
正文是韦碧臣写的,洋洋洒洒一大篇,把顾烈从头到脚骂了个狗血淋头。
他一骂顾烈身为“燕臣之后”却举兵反燕,不忠不义,不配做人。
二骂荆楚作为“蛮夷之族”却妄图逐鹿天下,名不正言不顺,不配出兵。
最后韦丞相话锋一转,淳淳劝导顾烈回头是岸,现在幡然醒悟,回投燕朝还来得及,正好有个现成机会,命令顾烈出兵去打入侵燕朝的风族骑兵。
韦碧臣这一通颠倒黑白,还搬出仁礼大架子压人,已经够恶心了。
然而文人皇帝杨平大概是读完韦丞相的大作深受感动,在盖玉玺之前,还往篇末提了首词。
这首词十分婉约哀怨,杨平以闺中怨妇自比,又把顾烈比作伤了怨妇心的浪子,用似嗔似怨的笔调表达了殷切盼望顾烈浪子回头、效忠燕朝的愿望。
整首词最令楚军众将眼瞎的一句是——“妾思顾郎不能寐,梦魂南渡,缱倦纪南城”
陆翼该耿直的时候就是耿直,一听主公问如何看看,也不铺垫,直接怒骂:“艹他个狗皇帝,发他狗老子的春_梦。”
颜法古在一边点头,手指一掐,装模作样算算时节:“桃红柳绿,正是牲畜萌动之时。贫道以为,要么韦丞相耕不动地,要么杨皇帝这田太涝。”
这道士一开口就往下三路去了,众将心照不宣地笑起来,冲淡了熊熊怒火。
狄其野听不懂,疑惑地看向姜扬:“什么意思?”
原本姜扬余怒未消,被狄其野干干净净的眼神一望,咳嗽了一声,对众将揶揄道:“你们这些浪_货,收着点吧,这还有不懂事的呢。”
众将哄然大笑。
察觉到自己被嘲笑了,狄其野挑着眉毛去看顾烈,顾烈堂而皇之地装没看到,勾了勾唇角,才道:“好了。”
众将立时严肃起来。
顾烈把视线移到跪在堂中,抖得像块豆腐的燕朝使臣:“你们皇帝和韦丞相,除了这草纸,可还有话要说?”
燕朝使臣瑟瑟缩缩地答:“风族狼子野心,侵打雍州,韦丞相说,楚地本是燕地,楚王本是燕臣,外族来犯,楚王本该出兵退敌。”
“韦、韦丞相还说,若是您肯出兵攻打风族,那么谋反之罪一笔勾销,皇上说,愿封您为……愿封您为……”
“为,什么?”
“为,为、为一字并肩王。”话音未落,燕朝使臣就开始咚咚磕头。
一字并肩王,顾烈的祖父顾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