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品富贵(午后)-第5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士还是各部酋长首领,全部集中起来,一一训斥。

朝廷待你们不错。甚至举国禁止与辽国通商,但夹山商路一直未曾中断过,给你们带来大量财富,为何进攻宋朝,进攻府州?

几千战俘耷拉着脑袋,羞愧万分。

杨琼与尹宪、折御卿一番喝斥后。居然做了一件事,不管是谁,全部释放回去。

这一放意义非同小可,夹山各部纷纷派人到府州向折家谢罪,向朝廷谢罪。

这才是真正的恩威并用。

可以想像,一旦西北再度进攻,会有多少夹山部族对宋军提供支持?

一时间辽国西南草木皆兵。

但宋朝也有许多人反对。

其实宋朝最想得到的还是幽州。至于山后,感兴趣的人并不多,不仅是宋朝,包括唐朝。道理很简单,一旦得到幽州,有燕山与太行隔阻,易于防守。

至于山后,可河东还有雁门关石岭关等险地,再加上山地多,阻滞了游牧民族的进攻速度。

不过真若占领山后有种种好处的。一旦这里大半百姓是农耕为主,文明上没有冲突。只要派几个良吏,数年下来,百姓就归心了。若是财政许可,甚至可以利用火药与一些先进的机械设备。能将山后古长城重新修建起来。没有了山后,幽州就成了孤地,辽国再想防御会变得很困难。

这一政策也与赵匡义雍熙北伐政策相符,然而更稳健,河北防御,河东与西北联手进攻,相互离得不远,容易配合,也不求一时就将山后占领并且让百姓归心,这一点宋九还是很清醒的,因此让宋九去前线,占领后以宋九之能,几年后一定能治理出来。所以它比雍熙北伐之举更保险,风险性小。

然而两次北伐大败,让大家心里头都蒙上了一层阴影。

包括赵普,闻听后都风尘朴朴来到京城。

那怕赵普离开京城前,主动与宋九示好,可是宋九对赵普印象还是不佳。

在这上面,宋九产生了一些误会。

赵普有种种不好的地方,权利心过重,打压政敌手段狠辣,但不能怀疑他对宋朝的忠心。只是无论他手段如何,他骨子里还是一个坚定的保守主义者,每次都想以最稳定的政策使宋朝强大。

包括赵匡胤朝的先南后北。

可能执行柴荣政策,借辽国睡王无能时将燕云拿下,但也可能拿不下,那么中原还会四分五裂,甚至五代故事继续上演。现在不管怎么说,宋朝基本能算是上一统中原了。

又惩五代之乱,与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一步步拿掉各节度使手中的实权。又实行将从中御制度,让赵匡胤遥控指挥,进一步将权利集中。

又惩黄巢起义之乱,推行齐民政策。尽管因为他自己的贪婪,这个齐民政策大多数时是一个口号,只执行了一部分,不过相比于刘备的以人为本,李世民的舟水论,这个齐民政策说得更具体一点,它为宋朝以后内治打下了基础。

到了赵匡义朝,北伐太原,赵普并没有反对,甚至岐沟关之前都没有太反对。直到岐沟关之后,赵普的思想才明确起来,那就是宋九所说的苟和政策,但又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守内虚外。所以让李继捧又回去,以夷制夷。

打不过就不打,燕云俺们不要了,将拿下的地盘经营好吧。再说宋朝地盘不够大吗?物产不够丰盛吗?何必用中原百姓的血汗,一昧开边?

这个说法若无宋九,颇有立场的。

是如此,但没有西北,西北就会有枭雄崛起,就会象李继迁那样入侵,宋朝要不要备陕西的边?

战马又怎么办?

李继捧能对宋朝忠心吗?

幽州不收回,宋朝能安全吗?

守内虚外,对内仁治好,或者凶残治也好。对外软弱,能不给敌人更大的野望吗?

不管宋九怎么说,这种保守赵普并没有改变。

他找到赵匡义,说道:“陛下,难道朝廷意欲开山后的边?”

赵匡义一笑。

赵普他还是相信的。况且赵普替他做那么多事,以至三弟做鬼都没有放过他。

于是将赵普领到西府,将那个风计划,递给赵普看。

然后说道:“赵卿,你临前行再三推崇宋九,宋九不会让你失望的。他同样是一个很小心的大臣,从以前他在广南进攻交趾就可以看出来。”

赵普看后,大半天说道:“然而还是要小心啊。”

“无妨,这个计划最高明的地方就在于它不需要连续性,可以根据情况,分批执行。也可以随时中断一段时间。”

“那就好。”赵普又回洛阳去了。

外人不知道君臣二人谈话的内容,赵普身体越来越差,比潘美还要差,更不会为了重回中书,将消息泄露,打压宋九上位。况且宋九不在两府了,何必打压?

所以赵普一句话也没有说。

但似乎就是赵普的意见起了作用。

春节过后。朝廷连续下了几封诏书,第一道诏书就是免掉两浙百姓欠以前吴越国的利息钱,连本带利,不用你们还了,好好生活吧。

第二道诏书便是宽去年一些灾害州县,包括部分蝗灾州县半年税务,去年灾害不严重,只要不严重的灾害,国家经济就会出现节余,因此时不时宽一些生活不好州县的两税。让百姓进一步休生养息。

它是仁政。

不过也意味着朝廷并没有经营山后的打算,不然朝廷就要准备大量钱帛了。

第三道诏书广择学子来京科举,多达一万七千三百多人。要知道宋朝举子进京省试,所有路费来回花销,全部由朝廷报销的。仅此一项费用就多达几十万缗钱!

读书的士子欢天喜地,这是文治的象征,似乎也不象有北伐的样子。

第四道诏书再扩银监契股,原来叫铺,金铺,不过它的规模太大了,这个名字太不类不伦了,因此改名为银监。

由于盈利丰厚,这次扩股对老契股进行了稀释,增加了一些新契股,又利用去年铸就的铜钱与筹来的铜币,再次发行一千五百缗交子。对这种帛钱,宋九小心,赵普是不放心,因此发行量一直不大。这仅是第三次发行交子。因为轻便,多用做商业交易,民间流通得少。但这次发行后,有些交子终于开始向民间流通。用意同样简单,让商业更繁荣。它还是内治的政策。

边境也看不到宋朝有任何三次北伐的样子,尹宪虽担任所谓的胜州知州,实际在西北主持练兵,以及安抚各族,但连原唐朝胜州地界都很少去。宋九在河东主持边防与民政,也是正常的边防与民政,而且与河北一样,开始修建一些重要的堡砦,但这是很正常的,甚至说与北伐无半点关系,而是消积防御!

但还嫌不够。

宋九派王化基为使节,前去契丹议和。

是议和。

咱们就不要打来打去了,我打你们辽国讨不了好,但你们辽国打我们宋朝,也没有讨得了好。还是以原来宋初地界为主吧,河北以易州以北,河东以偏关寨以北为界,两国自此以后和好如何?

偏关寨成了所谓的闲田,易州虽暂时被辽国占领,可同样也是闲田。按理说这样的要求并不过份。

而且王化基是做为御史中丞身份去的,他也算是宋朝朝堂上重要的官员,给了辽国面子。

甚至王化基还带来一个很大的诚意。

为了表示宋朝的诚意,宋朝将把韩德威以及诸多在西北俘获的辽国将领全部送还给辽国,只有一个条件,让萧燕燕将玉苹与大小苏释放回来。玉苹与大小苏不错,是辽国很好的皇家老师,但怎么也比不上韩德威重要。这个交换条件,辽国占了天大的便宜,况且外送大大小小几十员辽国西南招讨司重将。

只是这样交换,会引起许多大臣的不满,尽管这也算是朝廷对劳苦功高的宋九一种变相赏赐。因此是秘约。

不过潘怜儿还是从一些渠道得知,写信给宋九说道,燕子终于能南归了!

第四百五十五章热爱和平

“武知县,应当这样……”

宋九说道。

其实来到太原后,宋九边防管得不多,也不用管,潘美在河东做得很好了,萧规曹随,没必要画蛇添足。

宋九将精力主要放在民政上。

河东户数少得可怜,特别是中北部,现在的人口密度还不及落后的夔峡地区,尽管陆续迁徙了一些百姓,有的就安置在河东路的中路。

这个原因大部分是因为宋朝与北汉交战造成的结果,也有一部分却是整个河东水利建设落后产生的。

于是宋九便化作岭南时转运使的宋九,小心翼翼的经营着民政事务,从水利到民生,从作坊到种植养殖,从商业到运输……事无巨细,一一指导。甚至时常骑马下去看,走乡串户,也不摆架子,与百姓交谈,问题疾苦。

而且他跑的面积很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