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品富贵(午后)-第5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三军大败,士气低落,离后方又很远,一百多里的后退之路,无疑会成为一支死亡之路。

“快说说是怎么一回事。”

“郭二死了,王枕死了,大黑死了,死了好多人,拒马河都一度让死尸堵塞,战场上躺满了死尸,宋公受伤了,宋公杀人了,杀了三个敌兵……”刘全圭说完后又泣不成声。

如果潘美与曹彬杀三个人不稀奇。

但若换赵匡义、赵普、王安石与司马光在战场上亲手杀死三名敌人,那会造成什么样的轰动?

可是谁都不想要这个轰动。

王继恩道:“陛下,还是让奴婢来说吧。他是河中坊人氏,因为素性勇敢,让宋相公挑选出来做门客侍卫,曾陪宋相公去过辽东,这次又陪宋相公去了前线,一直呆在宋相公身边,对前线情况比较了解。”

然后他根据一路上从刘全圭嘴中听来的消息,经过加工后一一禀报。

可能与事实略有偏差,但大约经过都说了出来。

“陛下,救救宋公吧。”

赵匡义却不能回答。

军事上是他的短板,可他也是一个高智商的人物,听了王继恩禀报,也迅速判断出宋九用意。这是用生命在为后方兵民赢得一份生机,尽管他仍然不知道宋九在那种情况下,如何将一万多兵士组织成型,发起冲锋的。好象史珪、杨业、符昭寿与刘知信各部并不在一起。

赵匡义当然想救,不仅是宋九,几万民兵,还有五万多禁兵,那是最精锐的禁兵,可是怎么救?王刘二人从前线回来,再到诏书送到前线,有这时间,黄花菜早凉了。况且就是来得及,前线是什么状况,有多少兵马逃出来,有什么将领逃出来,那些人可用,现在不得而知,如何下诏书?

忽然他身体摇摇欲坠,王继恩连忙将他扶住:“陛下,陛下……”

第四百十四章铁血之路(十四)

又是一个傍晚,晚霞似是在天空涂满了鲜血。

两天多的苦战,再度倒下了两千多名宋兵,还有近千名宋兵受了重伤。

然而这不是最可怕的消息。这几天看到太多太多的死亡。

最可怕的消息是斥候带回来的。

宋九猜对了一半,看到杨业在金台屯,辽军也有些急了,从侧面调出许多军队,攻打杨业。然而这时候杨业手下八成是骑兵,而且个个都是哀兵,加上杨业十分强悍,虽中了两箭,仍身先士卒,在杨业带领下,辽军又被杀退,若非宋军困乏,此役说不定会取得一场辉煌的大捷。

这两战更坐实了杨无敌的美名。

面对这个杀神,辽军怂了,惹不起就不惹吧,大军徐徐向东北方向赶来,沿途又有陆续的援兵抵达。

用意很简单,逼向岐沟关河南,将河南占领,宋军就会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了。

然而辽军却做了一个奇怪的举动,从金台屯到岐沟关并不远,他们速度却很慢,到了傍晚时分,离拒马河还有二十几里路,似乎有意放宋军一条生路。

东面有路,白沟道是大道,而且是最近的道路,逃吧。

萧燕燕与耶律休哥会有这个好心么?

郭守文,范延召,史珪,杨延昭,田绍斌,刘知信,李继宣,呼延赞八名大将个个都是能征善战之辈,即便“小人”史珪也是一个成名已久的老将。

可此时个个都不作声。

当然耶律休哥不会有这么好心,这是耶律休哥将金台屯生生切断,逼迫宋军走白沟道。防止围得太急了,宋军狗急跳墙,让辽军伤亡惨重。甚至人家这几天就象没有看到拒马河上的浮桥……

这是阳谋,马上撤退,可以想像,在白沟道上耶律休哥肯定布下了一个大口袋。准备将宋军装进去。

若还是不撤退,那么到了明天,可以抽调更多军队到河南,将宋军包围。当然,宋九不可能在这里坐以待毙了,那么只有一个结果,求救。耶律休哥便可以从容地围点打援,扩大胜利果实。一旦围住,这几万兵马早晚还得崩溃,甚至自动崩溃。

“耶律休哥……”郭守文苦笑道。

宋九说了多次,不可小视这个人啊。然而还有许多宋将在边境陆续胜利后,再次得意忘形。

可现在呢。

呼延赞道:“管他们。撤吧,不就是一百来里路吗,杀吧。”

“那就退,”宋九苦笑道,他原计划还是白沟道,但现在走白沟道,却是两样的结果。

又对郭守文说道:“郭将军。挑选几名勇士,前往雄州,让他们尽量抽出一些兵力,到达白沟屯接应。”

“好。”

实际若是轻装前进,可能速度快一点,一天就能到达白沟屯。

但是不可能的。

甚至可能援兵到来了,正好送耶律休哥的开胃点心。

但也不大好说,也有可能信送到雄州。再调派救兵,又要两三天时间,耶律休哥不会在意。

更有一种可能,雄州兵力空虚,即便有一些逃兵逃到后方收拢起来,也无法聚集了,再加上各堡砦防备辽军南下。前线抽不出兵力援救。这种可能机率是最大的。

最后是什么,只有天知道了。

那就准备撤退。

然而新的问题来临,无论耶律休哥在白沟道上布下了一个怎样的口袋,眼前还有无数辽军。谁让人家兵力多呢?

就是想要撤到河对岸,也要必须留下一支兵马死死挡住辽军的攻击。这是真正的死死的,只要谁留下来,谁只有一条道路,那就是死!

那个留下来。

史珪附在宋九耳边说了几句。

“这怎么可以?”

“宋公,慈不掌兵,必须取舍啊。”

……

“朕就是想救,派谁去?”赵匡义苦笑道。

能打的都送到前线了,要么驻扎在西北,或者其他要地,京城里也有一些能打的,都是老家伙。

然而现在就是要快,这些老家伙会骑马,可能架得住一千多里长途跋涉么?

王继恩道:“陛下,奴婢都想到一个人。”

“谁?”

“奴婢去岭南时,曾经看到过一个小将,宋相公与潘将军对其皆交口称赞,此时正在京城。”

“谁啊?”赵匡义迷茫道。

平南汉一战中,主要是潘美的功劳,兵力也不多,将领同样也不多,不过也有一些表现好的将领,十来年下来,都陆续成长起来。

“是郢州防御使尹勋的儿子尹继伦。”

“朕知道了。”

赵匡义第一个妻子就是尹崇珂的妹妹,其实尹崇珂的妹妹还是潘美妻子田氏的表姐妹。这个不管了,宋朝权贵喜欢联亲,亲套亲那能套到天边去。尹崇珂父亲是尹显,尹显在家中是老大,他还有一个老三,两人岁数差距有些大,叫尹勋。不过与他的大侄子尹崇珂相比,两人差距也很远。尹勋在任时擅杀部属,多有不法,不过考虑到他是二弟的亲戚,赵匡胤便采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尹继伦就是这个尹家老三的孩子,好象才三十几岁,在平南汉时,王继恩说他是小将倒也可以。

虽是亲戚,但赵匡义对尹继伦不大熟悉,问:“他行吗?”

“陛下,至少年当益壮。”

够了。

赵匡义将尹继伦召入皇宫,将事态说了一遍,想了想说道:“朕再赐你一道旨书,自真州到定州,雄莫三关所有将士,全权由你指挥,务必将宋卿救出,将三军救出。特别是宋卿……朕有愧啊。”

尹继伦不知道赵匡义说愧是指什么意思,但知道事态严重性,于是说:“那个刘全圭在哪儿?”

“朕让他在便殿后休息。”

他从岐关沟跑到雄州,又从雄州跑到京城,这几天几夜都几乎没有合眼。虽是小人物,赵匡义也感到痛惜。便让他在便殿后的卧榻上休息。实际这是赵匡义的卧榻,但刘全圭哪里知道,倒下就睡着了。

尹继伦来到后面,将刘全圭叫醒,问道:“刘壮士,还能跑吗?”

“到哪儿?”

“去岐沟关。”

“能跑。”刘全圭立即挺进胸膛,大声说道。

尹继伦点集两千轻骑。迅速出发。

跑吧!

为了让他们跑得快,赵匡义刻意给他们增加了一千匹战马,以便轮流换骑。

跑吧。

跑过了滑州的庄稼地,跑过了黄河,跑过了千山万水。

赵匡义站在太庙,却看着东北方向。嘴中喃喃祈祷:“宋九,你这个傻小子,一定要平安啊,朕还未真正让你做首相呢。”

……

“诸位,有什么要求尽管一一提出。”宋九眼中含着滚滚热泪。

军中走出会识字的人,一一将这些重伤的兵士姓名,籍贯。要求一一记录下来。

胡安国说道:“宋公,小的家中穷,临行前,朱家小娘子来我家送行,我曾说过,我一定会好好立功,做一个大官,将来迎娶她。会带她与家里的弟妹,到顺店大吃一顿。”

“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