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品富贵(午后)-第5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整齐,轻装前进,两天便抵达雄州。然而这条路却让曹彬走了两十多天。固然因为带着许多供给,更主要原因这条道路开阔,能让耶律休哥随时袭击骚扰。毫无疑问,这条路是不能选择了。

然后就是第二条路,撤向金台屯,由金台屯跨过易水抵达遂城,再跨过徐水,唐河,抵达定州。这条道路达到七程多,而且多是山道。但它才利于宋军的作战,所以赵匡义从高梁河逃向了金台屯,曹彬他们逃跑时也同样逃向了金台屯。

毫无疑问,宋九也必须从这条道路撤向后方。

但细想不是如此,为什么宋九让民夫大摇大摆地从白沟道撤向雄州?

辽国有追兵去了河南,那是追击曹彬他们的,在金台屯道上,辽国若想对付这群民夫,必须再度分兵渡河,可现在民夫人人手中有宋九发的武器,分得少未必管用,分得多,就是将这些民夫击毙,又有何益,宋人不是辽国人,人人皆兵,这些民夫是成年人,未经训练,除了苦役外,无法转换为战士了,就是转换了,也必须经多年训练,然而若此,宋朝百姓还少吗?甚至因为分兵太多,可能是宋九有意的布置,将他们当成弃子,好自己顺金台屯突围。

到现在未听到符昭寿传来恶噩,想来快抵达白沟屯了,若是不顾辛苦,再赶几个时辰,就会到达雄州。但也验证了宋九的猜测,辽国有追兵在金台屯道,若是耶律休哥分出一支兵力会合,那么无论山道对宋军多么有利,也会活活堵死在这里。

还是死路!

第四百十三章铁血之路(十三)

外面辽兵的呐喊声无比的聒噪。

宋九与九员大将拧眉苦思。

宋九忽然说道:“不行,不能走金台屯道,还是走白沟道。”

“宋公,那……”

“史将军,听我说,我马上派信使请求后方,向遂城增兵,那怕没有兵,也要虚张声势,而我们在这里最少必须坚守三天时间以上。这不仅是给我们生机,而是给后方所有防线上的将士,正在逃跑的兵士,以及百姓生机。不然辽军乘胜南下,整个边境生灵涂炭。在这三天时间内最少后方能在遂城实现虚张声势的目标。明天上午,我们一边防御,一边沿着岐沟关城池与大营,顺着河边建设一道更牢固的扁平防线,随后杨将军,你率八千骁卒,带着所有的壮丁弓箭手以及伤员与兵器与五六天军粮,撤向金台屯,在金台屯构建大寨,将辽军防御住,然后让弓箭手与壮丁以及伤员在你们后方,先行撤回。四天后,你们也立即撤回去。”

不过宋九想到了陈家谷,于是又说了一句:“尽量以骑兵为主。”

“喏,”杨业大声答道。

未必他去金台屯会更安全,并且任务很重。

“行吗?”刘知信狐疑地问道。

应当是一个好计划,特别是将弓箭手与壮丁转移掉,他们连乡兵都不如,毕竟乡兵经过一段时间正规训练,一旦撤退时,十之八九如耶律休哥同萧燕燕所说的那样,不战自乱。

当然,他们现在这里还会起一点作用的,能站在后面放放箭,反正从涿州城中转移回来的大部分武器,在宋九安排下,还在宋军手中,并且岐沟关城中也有部分武器。这些武器不用掉。以后也丢给辽国人了。

但不会那么简单,现在终于所有人不得不承认耶律休哥本领了,甚至有许多人都对他产生了畏惧。

第一个耶律休哥会不会识穿?

第二个就是耶律休哥不识穿,吸引一部分兵马前去金台屯道,然而主力军队还在,这四程道路有足够时间让辽国反应过来。况且三天防御战,又会产生大量伤兵。他们必将拖累行军速度,也就是逃跑的速度。

“没有办法了,对手是耶律休哥,兵力又远胜于我们,只好赌!”

……

第二天,本来以为即将发生一场苦战的。可是辽军攻击力并不强。

这里面肯定有什么阴谋诡计了。

但暂时让宋九松了一口气,继续让兵士轮流休息。夜晚辽军的骚扰,虽伤害不大,然而却严重影响了士兵的睡眠。然后又在后方挖了一道新的工事。

关城里所有的粮包一起搬了出来。

这些黄澄澄的粟米,白哗哗的大米,从后方一点一滴的运来,仅是运输消耗费用就是它平时售价的十几倍。现在却当成了泥袋堆放。

然而没有人关心了。

甚至有的辽军攻破第一道第二道防线后,将辎重车与粮草搬回去,正好成了他们的口粮,也没有人关心了。

中午时分,杨业挑选出八千兵马,带着壮丁与弓箭手撤向金台屯。

“杨将军,切记,坚持四天后。无论前方发生了什么,立即向遂城撤退。”

“宋公,”杨业跪下。

“起来吧,”宋九看着一队又一队人马踏上浮桥,眼光平静,不管未来如何,最少近四万民夫。一万六千多名壮丁与弓箭手,四千多名伤员,基本平安返回了。

在这时候,余下的宋朝兵士心神都有些恍惚。于是耶律休哥果断地组织主力军队,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宋九喝道:“杨将军,走。”

杨业拨马离去。

宋九又喝道:“传令,放弃第一第二道防线,往第三道第四道防线撤退。”

又是一番血战,宋军终于撤到第四道防线,兵力压缩在一起,终于牺牲了无数将士,将辽军击退。

然而这一退,前面两道防线全部丢给了辽军,粮车墙推到大军后方,壕沟推平。宋军全部压缩到拒马河边这个扁长的区域里,那么辽军骚扰会更加得功。

太阳落下又升起,到了第二天,辽军攻击力又缓了下来,然而在换班时又发起了一次猛烈的攻击,将最后一道防线也撕得七零八落。然后在吃晚饭时忽然再次发起一次猛攻。然后到夜间又突然发起一次强烈的夜攻。

这种不定时的猛攻,挑动着所有宋军的神经,也一点一滴地将士气削弱下去。

好在后面传出两个好消息,三万九千余民夫与数千名伤员成功抵达雄州城,在向后方继续疏散。杨业也到达金台屯,如宋九所料,与辽军发生了一起短兵交接后,因为宋军士气悲壮,加上杨业的英勇,将辽军击退。然后杨业成功地在金台屯构建了一道防御阵线,壮丁与弓箭手以及第二批伤员向遂城平安地转移。

第三天,最重要的一天开始了……

开封还不知道前线的恶化。

潘美将应州与朔州的一些将吏与耆老送到京城。

赵匡义召见。

其中一个长者说道:“久陷边隆,有粟不得食,有子不得存养,不想到余年重睹日月。”

赵匡义感慨万千,赐以衣服冠带。

实际这些归顺的汉人对赵匡义多少产生一些误导作用。

两国开战,边境的百姓最苦,不仅是辽国边境的百姓。也有一些汉人想投奔宋朝,但不是多数。

想要燕云汉人向往宋朝,还是宋九在宫中说的话是最正确的,第一个宋朝要努力内治,使百姓富裕,安居乐业,第二个就是狠狠地打击,使整个燕云地区残破,那么汉人便会认为辽国不能保护他们,反过来就向往宋朝了。

这两者缺一不可。

军事强大,内治不行,不能使燕云汉人归心,毕竟在韩德让协助下,辽国越来越重视幽州汉人的生存了。

内治强大,军事弱同样不行,因为燕云汉人认为宋朝不能保护他们,是弱小国家,不会认可。

如果听这些老者拍马屁的话,后果会很惨的。

不过赵匡义仍然很高兴,只是他忽然想到了宋九的那封长奏,心上又蒙上了一层阴影。

这些百姓刚送出宫,王继恩带着刘全圭进宫。

“陛下,败、败了。”

雍熙北伐开始,王继恩去了易州调拨粮草,不是粮草在易州,而是易州离前线近,呆在易州可以以最快速度观察到战场形势,再根据情况下达粮草调动命令。

但在宋初,赵大赵二对太监防范很严,曹米崔三人资格有多老,因此王继恩呆在易州成了空气人。

曹彬岐沟关兵败,王继恩迅速逃到雄州,正好遇到了刘全圭,于是将他带到京城,事态严重了,还有一部分原因,曹彬让王继恩消失,也让王继恩不满,因此抢先来京城报告前方消息。

两人几乎是马不停蹄,日夜兼程地赶到了京城。

“败了……?”

刘全圭忽然大嚎起来:“陛下,救救宋公吧。”

他是最早撤离的一批人,但不是撤离,而是命令后方布防。后面发生的情况他不知道了,然而看到辽军越来越多,甚至小皇帝来了,太后来了,宋军现在兵马不少,可是三军大败,士气低落,离后方又很远,一百多里的后退之路,无疑会成为一支死亡之路。

“快说说是怎么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