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正说司马家[全三册]-第1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地守卫下来,西晋的国祚得以向后推延。
  赵军劳师远征,军需粮草并不充足,打仗最好是速战速决,根本拖不起,一旦战争胶着起来,赵军必败无疑。这仗打完,刘聪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从未怀疑过赵军的战斗力,也没想到西晋军队的防守竟如此之顽强。大军出征一次不容易,长期耗下去,己方后勤保障都成问题,而对方人数却越打越多。撤军,这个念头在刘聪脑中一闪而过,老爸刘渊本来就不支持这次军事行动,要不是自己死乞白赖地要求留下来,怎么会有今天这种局面?为了颜面,为了捞取政治资本,刘聪决定硬着头皮打下去。这一打就是半个月,细心的赵军将士可能发现了,城墙上开始出现一些新面孔,前几天的疲态一扫而空,他们生龙活虎地往城下扔着石头——各地的勤王部队到达了,新面孔天天换,刘聪军人数天天减,赵军大败已成时间问题。
  刘渊身边的很多大臣都看到了问题的所在,大家都知道自己国家没有充足的援军与粮草供应上去,楚王在前线是打不赢的,大臣于修之决定挽救洛阳城下十万大军的性命,他向刘渊进言:劳师远征,却不能速战速决,此乃兵家大忌,楚王不敢撤军,是因为当初和陛下有言在先,怕陛下责罚。打仗可不是儿戏,哪能因为个人感情断送赵国十万精锐呢?陛下应火速召楚王回师,再晚恐怕就来不及了!诏书到达军中,刘聪的疑虑被打消,赶紧回师平阳。不久后,刘渊病逝,享年60岁,谥号光文帝,刘渊虽为胡人,但在洛阳生活了四十年,汉化程度极高,其行为准则、道德价值观与汉人并无二样,这也决定了他不可能对汉人采取过激的行动,这一点和后继的后赵等国有着本质区别。
  41 当权者轮流换,人人都有机会
  虽然当年汉人与胡人分界明显,彼此对对方不服气,胡人与汉人也经常互相攻伐,双方矛盾极深,但不可否认的是,刘渊建立的汉赵帝国,确实是华夏大地上一块较为安定的土地,胡人和一部分汉人得以躲避战乱,发展生产。刘渊之所以造反,是由于当时的混乱局势所迫,正所谓时势造英雄,要么造反,要么连人都做不成。刘渊死后,嫡长子刘和继承大统,刘和生性猜忌,皇族的各种矛盾迅速浮上水面,刘渊妻妾成群,儿子也不少,这就注定皇位的交接过程不会很太平,寻常人家多子多福,皇帝却多子多灾。灾难起于一个叫呼延攸的人,呼延攸是呼延翼的儿子,属于烈士子女,同时也是纨绔子弟,这哥们儿打小游手好闲,胸无大志,经常干些偷鸡摸狗的勾当,刘渊清楚呼延攸的为人,终生没有录用他,呼延攸也没办法,刘渊一死,呼延攸敏感地觉察到:机会来了!
  呼延攸在刘渊在位时没有谋求到什么像样的职位,现在换了新皇帝,他当然希望抓住机会立功受赏,好在他还有一个身份是现任国舅,于是,他撺掇刘和除掉刘聪等人,彻底收回兵权,一旦目的达成,呼延攸就成了大功臣,被封为大官是意料之中的事。但他明白,自己的力量还远远不够,去面见皇帝前,他拉上了对刘聪不满的侍中刘乘和西昌王刘锐。刘聪的军队共十余万人,既可以对外攻城略地,也可以对内搞政变,这股军事力量让刘和如坐针毡,他做梦都想除之而后快。正当他准备睡觉时,呼延攸等人在宫门外求见,几个人有着共同的利益,在这件事上不谋而合。第二天,刘和询问安昌王刘盛的意见,刘盛比哥哥刘和明白事理得多,他劝说刘和:“楚王是本朝的股肱之臣,没有任何造反的迹象,陛下这么做是在逼楚王造反,皇帝新承大统,应当以国家社稷为重,先帝尸骨未寒,实在不应擅动刀戈。”刘和的回答很简单:“那你下去陪先帝吧!”言讫杀了刘盛。
  刘和是一个没经过战场磨练的政治新人,尤其对当皇帝玩阴谋那一套心中没数,他那么做其实就是在释放一个信号:有敢不同意朕者,杀无赦!一时间,首鼠两端的诸王都站到了皇帝这边,皇帝清点了一下人数,嘴角露出得意的笑容:看来真理还是站在我这边嘛!西晋“八王之乱”的一幕看似又要上演。此时的汉赵帝国分裂为两股势力:以楚王刘聪为首的实力派,阵营里有齐王刘裕、鲁王刘隆;以刘和为首的皇权派,主要人物有呼延攸、刘乘等人。刘和这招实在不怎么高明,自古搞阴谋,没见过这么大张旗鼓的,项羽大老粗一个,还知道摆场鸿门宴。对方要是平民百姓也就算了,恰恰相反,对手是一个拥军十万,战功赫赫的将军,就是他想死,部卒们能同意吗?
  刘和也是说干就干,他为了自己权力的稳固,对亲兄弟们毫不留情,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就发动了政治清洗。战争很快开始,刘和军兵分三路,分别攻打刘聪、刘裕、刘隆三兄弟,刘裕和刘隆势单力孤,脑袋如同草芥一样被割了下来。可到了刘聪这儿,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刘聪只用了两天时间就打到了刘和卧室门外,二话不说,直接砍了刘和。汉赵帝国最精锐的十万部队都在刘聪手下,刘聪见过的死人比刘和见过的活人还多,只能说刘和选错了对手,这场不大不小的政变最终以刘聪的胜利宣告结束,十三个王死了五个,皇帝脑袋都搬了家,比“八王之乱”干净利落得多。摆平了刘和等人,刘聪登上皇位,成为赵国的第三位皇帝。
  42 刘聪的梦想
  在刘聪的军事生涯中,唯一让他遗憾的就是洛阳攻防战,对那次几乎可以攻下洛阳但最后以失败告终的战役,他始终耿耿于怀。这次新官上任三把火,刘聪决定将第一把火烧在洛阳,一雪前耻。仿佛是为了迎接赵军,中原大地上再次发生席卷六州的大饥荒,连洛阳都被包括在内,司马越下令各地向中央政府运粮,等了一个月,却无一粒米送到,并不是地方置中央于不顾,他们实在是无能为力——这是一次全国性的大饥荒,不多的粮食都拿来养兵了,“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尤其令司马越头痛的是,石勒与王弥会师,进犯徐州等地,白马、南阳、襄阳相继失守,长江以西三十多座军营全部被破。不仅如此,刘灵在冀州大肆劫掠;刘曜军也兵临洛阳城下,眼见洛阳城内的粮食越来越少,司马越待不住了,他请求率军出征。皇帝虽然不同意,但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大军在洛阳停留的时间越长,饿死的人就会越多,哪怕城外是刀山火海,也比活活饿死强,司马越就这样带领十万大军出发了,这注定是一条不归路。
  没想到在朝廷中对司马越不满的大有人在,平时司马越在那里镇压着,大家都不敢响,这次司马越主动离开了,反对他的人一下子都出来了,纷纷要求皇帝惩处司马越。司马越的大部队在许昌驻守下来,还没等他站稳脚跟,皇帝讨伐他的檄文就到了,司马越专擅朝政,司马炽已经忍了他很久了,他派苟晞等人征讨司马越,司马越一气之下,竟然气死了。后继者是大帅哥王衍,这是王衍这辈子最大的官职,可嘴皮不能当枪使,参加辩论赛找他还可以,让其统帅几万人上战场打仗简直就是送死。没办法,军中实在无人可用了,凑合上吧!王衍很有自知之明,他把这个烫手山芋让给了司马范(司马玮之子),司马范也不敢接手,绕了一圈又到了王衍手上。之后这十万大军的举动很让人费解,他们抬着司马越的棺材,向山东地区进发,以图让东海王司马越早日入土为安。
  探报很快将此消息报给石勒,石勒听说后大喜,心想晋军目前似乎没有能指挥军队的主将了,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此时出击,一击必中。他果断决定率轻骑追击,追了半个月,终于在苦县境内的宁平城赶上了王衍的大军,晋军由于没有一个会打仗的领导核心,部队很快就被打散了,晋军自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尸体都摞成了一座小山,十万大军全军覆灭。王衍等人被俘,尽数被押到石勒的大帐中,石勒看着这群人,用胜利者的口气问王衍:“你可知道为什么会败给我吗?”王衍答道:“太傅新丧,军内士气低落……”“错!是你们这群将领,是你败给了我!”石勒不耐烦地打断了王衍。“将军此言差矣,我王衍本来就没有做官的心愿,只是出于无奈,所以不得不在朝中行事,希望将军能放我归乡,也好做一个闲云野鹤之人。”“你年轻时就在朝为官,累至高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你竟然说事不关己?”石勒挥挥手,“拉出去砍了!”和王衍一同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