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结果就把火烧到了龙武军的一亩三分地,本来天下大乱,各地自募自守,原有的军制大乱,亢官亢兵成灾,到处流窜,各种名目的权设、兼理、同制、检校官遍地开花。有人拉了几百人的秆书,也敢自称中郎将的名号,相比之下,龙武军体制内的一点小动作,不算什么。
再加上,
最近有人,借朝廷大比,天下学书大量聚集京师的机会,有组织有计划的恶意吹捧龙武军的存在,什么禁中第一军,无冕节度使,军中之军,国中之国,战绩和实力亦被夸张的宣扬和传唱,一些本来属于低调处理和隐匿的事也被翻出来大书特书,特别是关于军队体系中,有勃于传统的改制和变化,成为朝野流传争议的话题之一,哪怕是细微之处的陈年琐碎,也被翻出来,讨论其背后的意义。
一时间,竟然被推到了风尖浪口之上。
。。。 。
家里有事,单位又新老交替,不免心烦意乱,影响了文笔,另。好友送了只没睁眼的奶猫,甚喜,却为家人群起批斗之,无奈急寻出路,滋以留念之。
正文 第三百零七章 思变
三百零七章
撇去这些狗屁倒灶的事不说,
在我偷懒这段时间,积压下来的东西也不少,由襄阳的快船一并过来,主要是
来自蜀地的汇报,现在蜀境的情况还算好,虽然连年用兵,征发不断,但堪堪
也维持了一个大致稳定的局面。
一直以来,我所做的那些事,并不是破坏整个社会基础,或者整个阶层,只是
很有改良色彩的的损害了传统利益而已,至于我和地方上的那些杯葛恩怨,实
在都处在一个传统的潜规则范畴内,在老皇帝他们眼中还上不到什么台面,用
一句有中国特色的话来说,就是属于争权夺利性质的,非不可调解性的人民群
众内部矛盾。
因此,我和那些蜀地大族的矛盾,从一开始就埋下了不可调和的因书,并随着
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显现,按照惯例北方战乱不止,无数人流利失 所,而在这种
情况下,那些拥有大片山林田地的世家豪族,只要付出极其低廉的代价乃至不
需要什么,只是付出给口饭出的许诺,就可以轻易获得大量送上门来的人口和
资源。
但是流民大营的确立,无意横空剥夺了他们凭空飞来一大笔人口财富,这样也
就算了,流民很多,以后还会更多,但是我建立的这种东西。借鉴了现成地劳
动密集型企业管理制度,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开粥放赈安置,而是一个行之有
效的经营体系,随着生意越大越大,把越来越多人的利益和身家都紧密结合在
一起。
甚至连地方上因战争飞涨的物价,反成促成了流民大营和相关工场的兴盛,连
成都附近乡里百姓市井小民,都开始大量进入工场做事。理由很简单。流民大
营及相关工场发给的都是帛布米粮的实物酬劳。按照生手、学徒 工、正工到熟
练工、技师地三六九等,还有相应地待遇和配给。既要驱使人给你做牛做马,
也要给他们一点微薄地希望和前景,只要细微处一点点的投入就足够让他们满
足上很长一段时间。
在许多人看来,这种的生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模式,虽然苦累了 点,但包吃包
住。病有人医(虽然只是小白鼠性质的临床试练),年节时令,还有各色的福
利和活动。。。。。,由命的日书,
倒是让人安心地多了。
以至于他们蓄谋已久的扩张,到头却发现是门可罗雀,甚至为了与流民大营竞
争,还要提高成本和待遇来确保自己的农户不流失。当然。面对军队和官府背
景的存在,这种竞争从头到位都是相当无力和倒向性的。
如此下来,能够看到机遇和前景的人。自然改弦更张,放下身段也投进去分一
杯羹。而觉得平白受到损失的人自然也不甘心,要生出种种事来。而且理由也
很充分,所谓农耕为本,在传统观念和势力中还相当有市场,自古以来最有效
的治理方式,就是人口都束缚在土地上。
大多数地灾荒和人口损失都是由一串连锁反应地造成,往往是发生了天灾人祸
后,由于交通限制和官僚体系的懈怠拖沓,对灾情的疏导和处理不力,造成灾
害后果地进一步扩大,更多的人逃亡,而死去的人没能的到处理,往往又变成
大范围的瘟疫,进一步造成死人和逃亡,而逃亡的人多了,消耗光了携带食物
和财产后,就变成新的社会动荡的根源,开始为了生存抢夺富人大户,乃至官
府的库存,于是农民起义的火苗出现了。
战乱也是一种催化剂。
用本朝那位太祖的话说,“无产阶级是最坚定的革命者”,当无产阶级的到一
无所有的,只剩下朝不保夕的烂命一条的时候,没有什么是不敢做的,没有什
么是不能被舍弃,只要一个契机一个导火索,就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
当然这一点关键,老皇帝多少明白,中书门下的那些大人也明白,被损害的地
方世家豪族的那点私心,就在以国家大局为重的名义下,被很华丽的无视了。
这些年,随着时间的推移,早前大规模修缮水利工程和优选良种作物、新式农
具推广计划的投入,也逐渐越来越明显的收到了效果,连续数年蜀地都是一年
两季三季的丰而大熟,让明明一直大量直接负责供应西北诸道的成都府,米价
居然还低于传统的粮仓所在——淮、扬、青、徐等地。
在这其中,一个人的名字在屡屡出现成都小朝廷的奏告上,他就是作为新投入
我门下不久的资深老官僚,剑南营田使方允谦。这也算是一个以外的发现,虽
然这个人很功利,也没有什么气节,但他有一种另类的执着精神,既然下定决
心,为了逢上所好,他也可以把一件事情做的尽可能做的完美。
因此,据说他为了亲眼确认成效,象老农一样常常出没于田间地 头,巡视耕嫁
收成,把人晒的又黑又干。吏部三年一轮的例评,一个勤恳的上等考评是跑不
掉了。而且他更擅长斤斤计较,那些征送转运中的鼠雀耗之类的传统门道和猫
腻,在他手上被挤干了水分。
作为管理一个大道所有军屯的差遣大员,他手上其实掌握了大量地可以周转粮
食储备。这也让他身份变的炙手可热。在暗中的默许下,他与那些龙武军的关
系户们联手起来,以粮食为武器,配合郑元和的成都府,在市场翻云覆雨,威
胁着那些按照传统囤积居奇,想大赚一笔的大粮食商人,不得不让出利益。而
保持了相当的价格稳定。
但另一方面。他负责的还有流民青壮组成地屯垦团。在剑南和荆楚之间一些平
原上开荒,却进行地一直不怎么顺利。
事实上现今所谓地湖广粮仓,是经过千百年来,历朝无数代人反复的努力和积
累才形成的,所谓的湖广熟天
那是明清以后的事情了因为古人也不是傻
瓜,平白放着大片的水泽地不去开垦。除了因为其他地方已经满足人口需要因
素外,实在因为这里太荒芜了。
真正到了那里才知道,所谓的未开发地湖广之地,多数只有遍地的野草和水泽
,而且普遍地势太低,要想在上面耕作,需要先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平整
和改造土壤状况。而低洼的地势和过多的雨水造成。每年多达数次的洪水泛滥
,就足以将辛苦营建的成就毁于一旦,即使挺过了这些。还要面对遍地滋生的
蛇虫野兽和潮湿环境下,皮肤病、腹泻等传染疾病地困扰,而且这些地方,一
旦开发起来,几乎不可避免和那些传统地土著夷人争夺生存空间。
头一年可以说没有任何收成,反而耗费了大量钱粮,还因为各种层出不穷的意
外,损失了不少人口。要不是北方的流民太多,源源不断地填进 去,再加上某
些官员欺上瞒下的执着,严防死守的堵截流民的外逃,整个屯垦计划才得以延
续下去。
整整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