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昭云微微一笑道:“诸位不必心急,其实在去年底,朕就收到突厥要南侵的消息,虽然并不确信,但是关乎国运命脉,朕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已经未雨绸缪,调派了一些人马陆续前往北地郡、延安郡等,驻扎待命!所以,突厥来袭,朕并不担忧,反而早就等候多时了,至于带兵人选,也有安排了。”
“哦,陛下早就有所布局?”众人吃惊,这件事非同小可,马虎不得,臣子们担心君王好面子,说的假大空,不利于解决问题。
御史台的御史大夫魏征,比较刚正一些,率先问道:“不知陛下何时得到消息,派兵之事,是否属实?臣魏征,斗胆请陛下详实说出,让我等也好安心,准确掌握时局,方能为陛下分忧解难。”
第0909章 胸有成竹
罗昭云听了魏征的质疑询问,并没有生气,因为他深知此人的脾气秉性,历史早有记载,刚正不阿,不善于迎合奉承,但是,纳谏可都是出于公正,有一颗为国为民之心,这种人在历史上,也是少见的。
他点了点头,解释道:“朝廷兵部、枢密院、厂卫情报组织等,一直以来对草原突厥,都重点关注,尤其是上次突厥败走,朕就觉得他们不会善罢甘休,南下侵入中原之心不死。所以,命人派出大量情报人员进入草原,果然,探查到各部落的联盟细节,打算今年开春会偷袭长安城,故而,在沿途几郡的重要关卡,都埋伏了兵马,数日前,各带队的将军也已经派出去了,这一次,我们不是要把突厥拒之门外,而是要引蛇出洞,全部放进来,最后让突厥孤军深入,再关门打狗,翁中捉鳖!”
在场的文臣武将,都是朝廷军政要职的臣子,闻言后,都暗暗吃惊,对罗昭云的未雨绸缪感到了钦佩。
如此说来,陛下已经胸有成竹,对这次突厥入侵,早就做了准备,看了不必惊慌失措,忧心忡忡了,大臣们心中顿时松了一口气。
“陛下圣明,这次定叫突厥有来无回。”
“是啊,陛下此计,可让突厥之患由此解决,这二十多万突厥主力,来自数个部落,都是族内壮力,若是折损在关陇地带,埋骨他乡,可想而知,会对草原部落造成很大的打击,元气大伤,从此实力衰弱,三五十年内不敢南侵了。”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表达自己的敬佩之情,多少有些歌功颂德的味道。
罗昭云听后淡淡一笑,并没有沾沾自喜,因为自从做君王之后,每日来自不同大臣口中的歌颂,什么陛下圣明,陛下仁德等,都快听腻歪了。
“调兵遣将,虽然已经有了眉目,不知道陛下,安排谁来作为统帅,出征讨伐突厥?”兵部尚书来护儿询问。
“目前许多大将军都被派往各地,南征北战,京城内,将帅已经不多,这一次,依旧由朕亲自御驾亲征,这是指表面而已,为了安抚关内的民心军心,毕竟朕自十多年岁开始戎马战场,已经十多年,历经大小百战,少有败绩,另外光对付突厥战,就有数次,所以,由朕统兵出征,可以迅速安稳长安城内的军心。”
“不过,朕统军在后,也只是一个幌子,会派出裴仁基、裴元庆负责带军,统领先锋精锐作为厮杀主力,真要与突厥硬磕,以裴家负责为主。此外,秦琼、程知节、罗士信等,都在前方统军,应该不必朕披甲执锐,冲锋陷阵了。”
长孙顺德、温彦博、魏征、陈稜、房玄龄、诸遂良、长孙无忌、来护儿等大臣,听到陛下这样安排,御驾亲征,稳定军心,又不亲自上阵,也都安心了。
如此安排妥当,考虑周全,即便连御史台的御史大夫魏征,也挑不出毛病来。
“陛下威名在外,只要御驾亲征的风声传出去,长安百姓肯定能够稳住人心,即便对三军将士也有激励作用,即便突厥敌兵听到了,也会感到压力和惧怕,此消彼长,我军必胜!”
“臣也是这样觉得,陛下运筹帷幄,已经完美布局,突厥来多少要葬送多少。”
几位老臣逮住机会,就不忘夸赞、称颂几句,官场老油子了,形成条件反射,不可避免。
来护儿拱手道:“作为兵部尚书,此等国战,微臣也想跟随陛下身畔,共同迎战突厥!”
罗昭云知道来护儿可是大隋猛将,虽然暂时做了兵部尚书的官职,但是骨子里仍然是将领,当初提拔他上来,也是因为要稳住兵部这个机构,资格老的武将隋臣来压住长安门阀势力的臣子。
如今三省六部运转如常,他这个大华皇帝威望与日俱增之后,长安城民心所向,也可以适当调整朝廷官署班子了。
“可以,来将军戎马生涯三十年,不论是个人勇武,还是带兵经验,都是难得的将帅之才,这次随朕出征,途中也好有个商议的人。诸遂良,你作为兵部侍郎,在这个期间,负责起兵部的大小事情,尤其是晋阳,萧梁的战事,要妥善、加急处理,并且给朕及时发送奏折。”
“臣明白!”诸遂良拱手领命,他不足三十岁,如今已经是正四品,临时接管兵部大权,这也是皇帝的信任,对他的重点栽培,心中自然感激。
“户部提供粮草,尽快从国库粮草抽调十万大军所用军需,这次朕带兵亲征,粮草要准备充分,做足跟突厥大拼到底的样子!”
“臣遵命。”户部尚书高士廉、侍郎长孙无忌拱手。
这些安排妥当之后,罗昭云对此次出征倒是放松了不少,有感而发道:“希望这一次能够顺利围剿突厥大军,击毙始毕可汗,让草原陷入大乱,进而分化势力,让他们彼此攻伐,不再一支独大,这样对我中原的压力,就会小许多,三十年内无力南侵,给我大华收拾破碎山河,稳固天下的时间。”
第0910章 草原隐患之防
罗昭云说出了一番感慨,针对突厥而发,毕竟这草原边陲之患,由来已久,草原部落对中原的隐患,从西周开始就没有消除过,每当中原的王朝强大,草原部落就会远退,他们没有留下所灭城池、村镇,因为草原部落是迁徙的民族,并没有固定的场所。
而且草原部落的聚集之地,只是水草茂盛,并非土地肥沃时刻开垦种田,古代的耕作物产量很低,而且对环境的依托太严重,所以,草原之地,没办法作为耕田,这样中原的王朝,从来没有考过滤把草原彻底征服、占据,都是以打跑为主,或是让他们依附,听话不做乱就行了。
这里面是有许多复杂的原因!
这时候,枢密院副使陈祾忽然开口询问道:“陛下,一旦我军大胜,能否可以乘胜追击,派一支大军打入草原,在草原上进行屠戮,让一些部落草原人丁减少,甚至使得部落衰亡,他们经常来中原打草谷,烧杀抢掠,我们可以效仿,草原人口本来就少,如果能够再屠掉一些,或许百年内都不能成为威胁了。”
温博彦、高士廉、辛公义、长孙顺德等人一听,都倒吸一口凉气,他们学的是孔孟之道,讲究内圣外王,让番邦来臣服,以仁德感化,这样才是圣人交给儒生的道理,依靠屠戮,这恐怕不遵礼俗了。
“万万不可啊,陛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古之圣贤把仁德放在最首位,正所谓德厚者流光,得薄者流卑,东胡也好,匈奴也罢,我们讨伐是对的,但是,若要派出兵马前去乱杀无辜,实在有违圣人仁德的初心,会使得草原其它各部,西域、百越等各番邦离心离德,都起了敌视之心,那就不妙了!”右仆射温博彦率先提出反对意见。
高士廉也道:“陛下,对草原部落的杀戮一开,的确关系重大,还请慎重!”
“臣也附议,当三思而后行。”吏部尚书辛公义站出来附议。
陈祾脸色有些尴尬,他言者无心,但是对于那些大儒、老儒而言,这等言论和策略,怕是要怂恿君王成暴君的征兆,口子一开,担心先番邦,后国内,铁血手腕不利于仁德美誉,与圣人教诲相左。
“诸位大人,可能陈某人措辞不对,用杀戮显得过重了,在下的意思,是否趁着大胜,进攻草原,不一定对草原各部落进行屠杀,血洗,但是,可以收拢妇孺带回关内,把那些壮丁男子抓为奴隶,或是赶跑,在草原勒住一些石头城,百里遥相呼应,这样就可以把草原放牧地盘缩减,把他们敢向极西极北的苦寒之地,拉开威胁中原的距离。”陈祾解释一番,免得让这些大儒老臣、翰林学士清林们,对他的名声有所诟病,以后传出去,自己要背个屠夫的外号,那就气人了。
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