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血刃-第5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术,杀凌敬而震慑窦建德,离散河北武之心。
  当然,无罪而诛,难免让天下人不服,故而李渊设了这么一个局。坐实凌敬里通突厥,欲图谋反之罪,一旦李世民配合,让褚亮模仿凌敬的笔迹,休说凌敬百口莫辩,必死无疑,就连窦建德也难以幸免。
  道理虽然懂,可是,擅长模仿别人笔迹的并不单指褚亮一人,秘阁虞世南同样也擅长模仿别人的笔迹,现在虞世南作为降臣他曾投降窦建德,任中书侍郎,待罪之身,一旦褚亮在李世民的授意下不配合,李渊则可以找虞世南,那么虞世南在这个情况下,恐怕会拿凌敬的人头,以示其诚。
  看着李渊丝毫没有同意的意思,李世民还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如果秦琼和程知节被雪藏,他们心中会不会有怨言,会不会有什么想法,李世民拿捏不准,关键是这样以来,会给秦王府诸将释放一个信号,李世民前途堪忧。
  官场,其实就像后世的股市。人人趋利避害。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都会引得一番风声鹤唳。只要皇帝对哪个大臣露出心仪之色,恐怕他马上就会门庭若市,如果一个大臣被贬低,他就会变得门可罗雀。
  现实就是如此残酷。
  要说起来,李世民也不是没有战败过,也不是没有坐过冷板凳,关键是,以前做冷板凳的时候,他的秦王府都是原班人马,大家知根知底,对他有着绝对的信心。
  可是,关键是现在他与秦琼、程知节、谢映登、牛俊达却没有长时间的了解,秦琼、程知节、他们几个都是有“前科”的人,王世充给他们每人统领一千余兵马,他们马上撂挑子不干了。如今,李世民连一千兵马都不能给他们,他们会怎么样?还真说不准。
  要说东宫魏征受为李建成信任,而且又是李密的心腹,原本瓦岗诸将的智囊,现如今李世民,最担心的是,魏征出面,把秦琼、程知节、谢映登他们四人拉到东宫阵营里去,那样对于李世民来说,才是致命性的打击。
  李世民喝着怀里的葡萄酿,感觉却无比的苦涩,脑袋中更是空空如也。
  浑浑噩噩,浑然不知魂归何处,不知道坐了多久。
  李世民终于醒悟了过来,他冲一旁边伺候的宦官问道:“父皇如今何在?”
  宦官躬身道:“回禀秦王殿下,陛下,如今正在临潮阁会见陈驸马!”
  “替孤传句话,秦王必不负父皇所托!”此时李世民已经转过弯,什么都是虚的,他如今只需要扮演好一个角色,那就是最听话的儿子。
  甘泉宫临潮阁,李渊带着工部尚书武士彟,以裴寂与陈应商量,陈氏钢坊的问题。简单来说,李渊想听听陈应的意见,是将他的那些钢铁、甲坊、弩坊挂在武器监之下,还是挂在工部之下。事实上武器监也好,工部也罢,都想把这只会下蛋的金鸡争到手中。
  因为这些钢坊一年的利润就多达一百余万贯,差不多相当于大唐国库收入的三分之一。无论是谁,拿到这些产业,哪怕只是经营,干出成绩,升官发财不在话下。一番争执,结果李渊还是倾向于陈应的便宜表姐夫,李渊的老友工部尚书武士彟。不过,现在李渊还是要听听陈应这个专家的意见,再做最后的决定。
  陈应听到李渊叫他的来意,想了想,望着武士谫道:“武尚书,如果把这些工坊,全部放在工部,工部有哪些劣势?”
  陈应这么问武士谫,其实也不算是为难他,而是要看看武士谫是不是到底合适的人选,搞工业,绝对不能大跃进,虽然高炉炼钢的技术并不算高明,可是对于这个时代而言,依旧是踌时代的先进科技。
  如果按照工部的那些工作模式,很可能会把好事办成坏事,至少陈应的这两座高炉,根本就可能发挥出原本的效率。
  武士彟想了想道:“工部最大的劣势,就是我们工部,规模生产的经验基础薄弱,现有的几个工坊,工匠的技术不高,接收之后,可能会面临着缺乏高水平工匠的障碍。”
  懂行啊,陈应在心里道。但他脸上却是不动声色,说道:“这么说来,武尚书对工部的工匠技术情况,也是比较了解的罗?”
  “我曾经在在工部几个工坊观摩了三个多月。”武士彟自豪地说道。
  “原来如此。”陈应又点了点头,道:“那你说,这个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呢?”
  听到陈应反问,又年看到李渊期许的目光,武士彟侃侃而谈道:“我觉得可以有几个办法。第一,将原来的工坊工匠,全部留用,并且擢升他们的待遇”
  不等武士谫说完,陈应就打断道:“擢升他们的待遇,恐怕有些为难!”
  “为难?”李渊非常好奇的问道:“这有什么好为难的?他们的各个坊署,你所谓厂长,直接委任为正七品署令,次者从七品,各级管事和工匠则以此类推。”
  陈应突然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道:“陛下,这恐怕不够。臣在建立工坊的时候,把工匠分成三等九级,既第三等最低,为匠工。三个月学徒期满,自动成为三等匠工,做满一年,则提升成二级匠工,三年以上者,则提升为一等匠工。匠工之上,则是匠士,分别为三等匠士,二等匠士,一等匠士,最高级别的是,匠师,以一等匠师为最高,我给他们开的待遇是,一等匠师年俸禄六百贯。”
  “什么俸禄六百贯?”别说武士彟膛目结舌,就连李渊也震撼异常。
  以武士彟的官职,他一个月的俸禄,其实就八千钱,也是就八贯,一年下来,加上俸料三百七十石,加上九百亩职田,其实他的全部合法收入,也不过两百四十贯钱,不过唐朝的钱比后世的人民币值钱多了,三品官员的俸禄,对比人民币大约是一百零一万六千块。
  可是陈应居然给一等匠师,开出六百贯的俸禄,这可是相当于后世人民币两百五十万元本算法,采取论坛平均值,既唐朝贞观年间,铜钱一贯,约合人民币四千二百四十八块。
  陈应给工匠开出这么高的工资,其实也是非常有道理的。因为这个时代的钢铁卖的价格太高了,一斤高炭钢,可以卖两百,约合人民币八百多块,这个时代的钢铁价格高得吓人了。开出这样的高薪,其实也无可厚非,因为垄断行业从业人员的薪水本来就高。
  以中国金融行业从业人员的薪水计算,他们平均工资还真不高,大约八千块上下,可是架不住人家奖金高,年收入二十万。
  李渊听到这话,都不知道怎么说陈应了。
  你丫一个工匠开出比当朝一品大员的俸禄高出一倍的薪水,这个消息要是真传扬出来,还不闹翻天?


第二十章 陈驸马舌战群儒
  站在金字塔最顶端的人,永远是收入最高的一部分人。在陈应原本的工坊中,六个一等匠师每个每年年俸六百贯,十三名二等匠师年俸四百贯,外加三等匠师四十七人,年俸禄二百贯。
  他们六十六个人,就可以拿到一万八千两百贯。
  一等匠士每年年俸禄一百贯,二等匠士年俸禄八十贯,而三等匠士年俸则五十贯。一等匠工年俸三十贯,二等匠工年俸二十贯。三等匠工,年俸仅十贯。
  然而四千三百余名将工,一年俸禄差不多是四万三千贯出头,差距可不是一般的小。李渊在这个时候,才感觉陈应的这些钢铁产业有些烫手。
  读书人苦读数年,又在宫中或者州县做几年掾吏,才有机会被任命为县令长,前前后后需要十多年时间。然而正七品县令,一年所有的俸禄、俸料、职工、差役钱和各种福利,全部加在一起,如果不贪污受贿,他们能拿到的俸禄,折合三十五贯左右,约合后世人民币十五万左右。
  这个收入水平,在唐朝绝对不能算低了。可是一个堂堂正七品县令长的俸禄,仅仅与一等匠工持平。一个目不识丁的粗汉,在工坊勤勤恳恳工作年满三年,只要不犯大错,就可以升成一等匠工,然而从九品的将士郎,要想升为正七品的朝请郎,哪怕每三年一磨戡,每次考评都是上优,每一次可以官升一级,可是从九品,升为正七品朝请郎,则需要三十三年。
  也有就是说,很多官员的仕途,将止步于正七品这个关卡。
  一个匠工居然也能拿到这么多钱,而且在官员俸禄都不能按期全额发放的情况下,他们却能按月拿到工钱,这不能不让读书人义愤。如果将这些产业,纳入朝廷体制中,恐怕到时候,宫中和各府的官员,肯定会对此极为不满,怨言很多。
  陈应以私人的身份,发放给匠工再多薪俸,都不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