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决战第三帝国-第1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隆美尔猜的没错,希特勒接到电报后就当着他的军事顾问们宣布:“任何攻占马耳他的企图都‘完全’不在考虑之列。非洲的‘转折点’已经到来了,常胜的统帅如果在胜利时刻不能坚持到底,那么胜利女神将永远不会再现!”


第一百四十四章 战略
  因此,有人对隆美尔的评价是“战术上的巨人,战略上的矮子”。
  这话的意思就是隆美尔只顾眼前的利益而完全无视马耳他岛的重要性……他们认为马耳他岛才是长远利益及能左右整个战场胜负的关键。
  但客观的说,这样评价隆美尔是有失偏颇的。
  因为隆美尔也有考虑战略,不仅有考虑且考虑的还是更大范筹的战略……正如之前所说,隆美尔考虑的是美国这个工业机器对英军的支持。
  换句话说,就是如果不速战速决而任其发展的话,就算德军占领了马耳他岛彻底改善了非洲军团的补给条件,但还是要面临德军补充一辆坦克而英军却补充两辆、三辆甚至四辆坦克的局面,而英军补充的坦克比德军的“三号”坦克还要先进。
  事实也证明隆美尔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因为历史上隆美尔最终还是没能速战速决,非洲军团在阿拉曼防线被英军挡住了,这使北非的战争变成了旷日持久的僵持战……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国就得到了大量的美式装备,这些装备包括“巴祖卡”火箭筒、自行火炮、反坦克炮以及各型坦克,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刚刚出厂不久连美军都没来得急列装的“谢尔曼”坦克。
  “谢尔曼”坦克战斗全重33。6吨,无论防护还是火力都远超德国只有20吨重的“三号”坦克,只有新型“四号”坦克才堪堪能与之匹敌,而非洲军团手里的“四号”坦克只有十几辆。
  由此也可以知道英军在北非打得有多烂……英军在北非的兵力和装备其实一直都占有优势,但还是屡战屡败,直到装备和兵力已经可以用“逆天”来形容时才取得胜利。
  而英国人却为这样的胜利欢呼雀跃,并将只知道正面强推的指挥官蒙哥马利称为“军事天才”。
  这其实也可以从侧面反射出英国人当时的心态……到目前为止他们还是公认的世界第一强国,他们不愿意从这个神坛上下来,心理上也接受不了,于是就在舆论上尽一切可能把自己的胜利放大并有意忽略了那些足以决定胜负的客观条件。
  正所谓“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英国的情况是这样,隆美尔的情况也是这样。
  隆美尔决定在非洲战场上赌一局,他输了,于是就成了“战术上的巨人,战略上的矮子”。
  此时隆美尔有了希特勒的支持,他的想法和计划就很快变成了现实。
  凯塞林那里好解决,希特勒一个电报就让他马上停止对马耳他岛的一切行动转而全力支持非洲军团进攻埃及。
  凯塞林几次回电反对,但电报都如石沉大海一去没有回音……凯塞林很快就明白了,他必须接受这个命令,希特勒根本就不给他任何讨论的机会,也就是没商量的余地。
  另一方面,非洲军团还要得到意大利军的支持,毕竟意大利是非洲军团的“后勤守城”部队,没有他们的协同德军也很难发起进攻。
  (注:意大利指挥官加里波的上将同样也是反对进攻埃及的,只是隆美尔根本就没把他的反对当一回事)
  希特勒的做法就是发了个电报给墨索里尼:“尊敬的首相,最后的时刻已经到了,如果你能给予非洲军团绝对的支持,那么开罗指日可待,一切都取决于你!”
  墨索里尼本身就是个野心家,只无奈于他是“小姐的心丫环的命”,几次想扩大意大利版图都因为实力太弱而受挫,现在一个大好的机会就在眼前又哪里肯轻易放过……
  于是墨索里尼当即严令所有意大利军队必须配合德军的行动,并指示意大利总参谋部将攻占马耳他岛的行动推迟到两个月后……墨索里尼估计这场仗要打两个月。
  这充分体现了意大利人浪漫的性格,他们总是在脑海里描绘美好的未来,连德国人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取得胜利墨索里尼就替他们想好了。
  更有甚者,墨索里尼还心急火燎的用飞机空运一匹白马到托布鲁克,以便到时自己能够骑着这匹白马耀武扬威的进入开罗……
  英军那边也意识到德军际将全面发动反攻。
  事实上,是隆美尔与希特勒之间的电报被“超级机密”破解起了警示作用,于是整个第八集 团军乃至英国都忙碌了起来。 
  丘吉尔简直就不敢相信“十字军”行动就这样失败了,这次失败不仅在军事上造成了很严重的影响,更重要的还是大大损害了英国军队的声誉……要知道美国可是全力支持英第八集 团军,他们短时间内将那么多的坦克及补给交到英国人手里就是明证,但这些坦克甚至才刚刚登陆就被德国人摧毁了,更糟糕的是战损比达到令人难以想像的二十比一,也就是德国人损失一辆坦克英国人就要损失二十辆甚至更多。 
  罗斯福对此很不高兴,他听到这个结果后就给丘吉尔发了一份电报:“尊敬的首相阁下,我不知道这场仗是因为什么原因输的,我只知道全世界的人都因此以为美国的坦克就是个棺材,它们在德国坦克面前不堪一击!”
  美国是靠军火发家的,所以当然很在意自己装备的性能,这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经济,但这个招牌差点就让英第八集 团军给砸了。 
  “抱歉,总统先生!”丘吉尔赶忙回答:“我相信这是士兵们还未适应美制坦克速度和操作的原因,你们的坦克性能很好,它们在沙漠里很少出故障,这是前线士兵一致的反应,而且他们还希望继续使用你们的装备。”
  顿了下,丘吉尔又发电道:“所以我希望能获得更多的装备、更多的帮助……”
  丘吉尔有些慌了。
  丘吉尔没法冷静,因为这时已经不是像上次一样更换掉第八集 团军指挥官的问题了,而是美国的不信任乃至英国下议院怀疑丘吉尔是否适合任首相考虑是否要罢免他的问题了。 


第一百四十五章 马特鲁
  美国方面也是考虑到北非战场关系重大,因为北非的地形十分特殊,西边是直布罗陀海峡东边是苏伊士运河,最窄处只有13公里,可以说用大炮都能将其封锁。
  北非一旦落入德国手里,地中海就会被德国控制,于是几乎整个欧洲都是德国的囊中之物……它们与外界隔绝了,除了投降没有别的选择,这显然不符合美国的利益。
  于是想了想,罗斯福就问:“我们做什么能帮助你呢?”
  “坦克!”丘吉尔说:“我们需要更多的坦克,还有火炮,如果可能的话!”
  美国当然有,这时的他还未参战,有的是武器装备,只不过罗斯福却并不希望再让“斯图亚特”去丢美国的脸,于是罗斯福与马歇尔商量了下,就决定同意丘吉尔的要求给予更多、更有力的支持并马上着手做准备。
  奥钦莱克将军这边也忙成了一团。
  对于德、意军的大举进攻,里奇少将制定了两个方案:
  第一个方案是利用边境一带的防御工事与机械化部队和空中力的配合与德军周旋,以消耗德军的有生力量最终挡住德军的攻势。
  这个方案或许可行,因为德军的缺点就是兵力少,如果英军能利用有利地形灵活作战消耗掉德军的有生力量,那么德、意军的攻势也就会被轻松化解了。
  但这个方案才刚提出来就被奥钦莱克将军否定了。
  “上帝,这么做简直是自杀!”奥钦莱克将军说:“你难道不知道机动作战正是德国人擅长的吗?我们的装甲部队除了刚刚运上前线的两百多辆‘斯图亚特’坦克外,其它的都像乌龟一样在地上爬!它们会被德国人分割包围然后全部歼灭的!”
  “那么我们只有第二个方案了!”里奇少将说:“我们可以组建一支高速机动部队,这支部队主要装备‘斯图亚特’坦克,这种坦克比德国人的坦克快,所以它可以边打边走以迟滞德国人为我们争取时间。第八集 团军主力则撤到马特鲁构筑防御阵地并争取时间整顿队势,一有机会就向敌人发起反攻!” 
  奥钦莱克将军闻言不由皱起了眉头:“马特鲁?不行,它距离边境太近了,只有两百多公里,德国人很可能会在三天内赶到,而三天的时间根本就来不及构筑阵地整顿部队!”
  里奇将军脸色不由变了变:“那将军的意思是……”
  “还要继续往后撤!”奥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