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庶门风华-第4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而,明摆着是陆呦不想再打下去,所以找了这个理由来搪塞大家并彰显他自己的远见,说白了,不是契丹也不是西夏无能懦弱,而是陆呦懦弱了,或者说他黔驴技穷了。

    当然了,也有可能是陆呦慈悲,不想看到生灵涂炭,所以想早点结束这场战争,可巧辽国国主新丧,新主守丧,也给了陆呦一个好借口,在自己功成名就的巅峰时退下来,他想要的声誉和声望也都有了。

    这种人,说白了也是懦弱,怕输,偏还找了一堆冠冕堂皇的理由,朱韬岂能容他放肆?

    更何况,朱韬早就想站出来怼理由几句了,方才陆呦对他儿子的那番轻视他都看在眼里,还有这几年颜彦带给他妹妹的那些伤害和难堪,因而不管是为儿子还是为他妹妹,他都不希望陆呦坐大,不希望陆呦被重用。

    “朱侯,这话是谁说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就是事实,否则,辽国和西夏何以非要提出一个这样的附加条件。”孟诺总算插进一句话了。

    “非也,辽国只是提了一个附加条件,并没有说是针对女真,要知道辽国和女真本就是盟国,辽国若这么做,岂非也是背信弃义的小人,我们又凭什么相信他们能信守承诺?”朱韬驳道。

    “朱候放心,若真有这么一天,我们一样可以把辽国打回去。”说到这,陆呦又转向李琮,“启禀皇上,臣以为,燕云十六州回到大周手里,这场战争的初衷我们达到了,臣不赞成再打下去,做人做事最忌贪婪,因为贪婪的后果往往和愚蠢接近。”

    多余的话陆呦没再说,该说的那些理由他都说了,再强辩下去,仍是那些车轱辘话来回倒,没得浪费时间。

    因着陆呦最后一句话火药味比较浓,基本把朝堂上一多半的官员牵扯进来了,李琮怕又引发新的矛盾,忙清了清嗓子,把话接了过去,“朕来说几句。”

    李琮先问的户部尚书,国库还有多少存粮多少库银,紧接着又问兵部尚书,这几年的战争死了多少人伤了多少人,每年前线的粮草需求又是多少,最后又问工部尚书,杨师傅对火炮的改良研究有和进展。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以大周目前的国力勉强还能支撑个一两年,可谁敢保证,一两年之内大周一定能拿下契丹和西夏?

    到那时,大周必将陷进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况,进,国力难以再支撑这场战争,除非不顾百姓的死活强征暴敛,如此一来,只怕又将田地荒芜饿殍满地;退,若契丹和西夏不配合,那就得大周单方面认输。

    更危险的是,若是彼时契丹、西夏和大周三败俱伤,女真联合蒙古南下,别说契丹和西夏,只怕大周也难以抵挡,毕竟火炮也不是万能的。

    因而,最后的结论是大周可以把火炮给辽国和西夏,也卖一定数量的火炮弹药,但不卖弹药方子,每年他们可以用一定数量的战马来换取一定数量的弹药。

    此外,可以开放边境城市,互通有无。

    解决了这个议题,大家以为朝会要散场时,李琮忽然提出了下一个议题,论功行赏。

    尽管颜芃和陆端两位主帅还没有从边境回来,但李琮肯定了他们的功劳,也肯定了陆鸣、陆呦和其他几位别的将军的功劳。

    当然了,毫无疑问的,这场战争陆呦的功劳最大,因为他不仅收复的城池最多,火炮的研究也属他功劳最大,偏他之前又是一介平民,因而,他的嘉奖最为特别,需要放到朝堂来讨论。

    不过具体怎么做,李琮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看向了堂下,命兵部尚书和吏部尚书会同左右丞相一起拿出个章程来。

    “赵爱卿,你先来,你是兵部尚书,陆爱卿的功劳你最清楚。”李琮先点了赵平的名。

    赵平站了出来,“启禀皇上,依臣之见,陆将军小小年纪便有治军之大才,理应连升三级,封为云麾大将军,镇守北部防线。”

    没等别人开口,工部尚书甄瑞站了出来,“回皇上,臣有异议,陆将军不仅有治军之才,还工于各种军事器械的研究,臣以为,既然前方已休战,莫不如把陆将军留在京城做一个京官,兴许,陆将军还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李琮听了这话略点了点头,见此,聪明的吏部尚书忙出列附和。

    徐良兴见陆鸣的目光微微扫了过来,只得站出来:“启禀皇上,臣也有异议,臣以为,陆将军镇守边关更能彰显其大才,因为军事器械的研究在哪里都可以做,可边关却非陆将军不可,再则,在边关研究军事器械,更能因地制宜,也能第一时间用到战场上。”

    “启禀皇上,臣也有异议,军事器械研究不是某一个人闭门造车的功劳,是集众家所长反复研磨反复试验的成果,边关哪有这条件?”依旧是工部尚书甄瑞站了出来。

    “启禀皇上,臣有话要说。”陆呦站了出来。

    “陆爱卿稍安勿躁,王相和温相还没开口呢。”李琮猜到了陆呦想要说什么,拦住了他。

    王实修和温文山见皇上点名了,只得出列。


………………………………

第六百三十六章、拦不住

    王实修是赞成甄瑞的说辞,不过他对赵平提出的连升三级有异议,“启禀皇上,陆将军从军不到三年时间,从一介平民升至从四品的宣威将军,这本身就是对他的破格嘉奖,已经破了大周的先例,若再连升三级,老臣唯恐有点难以服众啊。”

    “回皇上,臣也认为陆将军的升迁委实太快,也委实有难以服众之嫌。”温文山出列了。

    见此,李琮笑了笑,“陆爱卿,你方才想说什么?”

    “回皇上,臣想做一名文官,想以科考出仕,故而接下来臣打算进太学,一心苦读,还请皇上成全。”陆呦为了以示郑重,特地跪了下去。

    “听听,听听,你们都听听,枉做小人了不是?几个月前,朕和百惠郡主谈到陆将军的仕途前程,彼时百惠郡主就说过一句话,说陆将军上战场是权宜之计,是为了替朕分忧,也是为了替父征战,不是奔武将仕途去的。他真正的打算是想凭自己的实力科考出仕,做一名文官,说这样才名正言顺,不授人以话柄。朕当时颇为不信,回了她一句,做武将也是凭他的实力,谁敢质疑?呵呵,朕还真没想到,你们,你们一个个。。。”李琮一激动站了起来,后面的话却没说下去。

    “启禀皇上,举荐不避嫌,臣以为,陆将军完全可以一边做着他的武将一边念着他的太学,只怕用不了几年,臣这个外甥女婿就成了大周朝唯一的文武全才。哈哈,臣这个外甥女总算嫁对人了。”孟诺站了出来。

    “启禀皇上,孟侯所言,臣深以为然,臣附议。”晋阳大长公主的儿子陈默站了出来。

    他虽和颜彦陆呦没有什么交情,但他从母亲和妻子嘴里知道了一件事,是颜彦救了他女儿,也挽救了陈家的声誉,这份恩得报。

    紧接着,工部尚书甄瑞和兵部尚书赵平还有大司农等都出列附议。

    随后,又有太子李稷、二皇子李穗、四皇子李稹站出来附议了。

    见此,陆鸣也只得站了出来,“启禀皇上,臣也以兄长为荣,凭兄长的战绩,他是这场战役当之无愧的大功臣,理应受到重奖。”

    陆鸣提到了陆呦的战绩,这一点的确令朝堂上的人说不出话来,因而,很快又有人站出来附议了。

    王实修一看形势对自己不利,他还指着皇上开恩把他的儿子从大名调回来了,这个时候跟皇上作对岂不是跟自己过不去?

    于是,他也出列了,“回皇上,老臣愚钝了,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自古英雄出少年,陆将军战功卓著,他可以名正言顺地擢升至云麾将军,老臣收回之前的话。”

    温文山见王实修改口了,他也跟着出列附和了,因为此时的文官绝大部分都站出来表态了。

    徐良兴见他们二人都表态了,知道凭他一己之力是拦不住陆呦的,因而,略一犹豫,他也站出来了。

    三位丞相站出来了,这些武将世家们也陆陆续续开始站出来了,最后,朱韬父子见只剩为数不多的和陆家有姻亲关系的人家,刚要出列,李琮开口了,“既然诸位爱卿都没有意见,来人,拟旨。历来治世以文,戡乱以武。而军帅戎将实朝廷之砥柱,国家之干城也,镇国公之子陆呦,文武兼全,因战功卓著,出力报效讵可泯其绩而不嘉之以宠命乎。兹特授尔为从三品云麾大将军,锡之敕命于戏,威振夷狄。钦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