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这儿,徐氏便认真卖起了豆腐。
不过,凑巧,今天的生意还算不错。
本以为还会剩大半筐的豆腐,到最后也就三斤不到。
见此,徐氏也不磨叽,立马收了摊位,就和庞氏一家三口往回走。
回去的路上,因为架子车空了。
苏云康就让她坐在了空车上。
庞氏不肯,推拒了好几回。
到最后估计是实在累了,也就上了车。
来时慢,回时快,四个人还没怎么感觉,一路上说着笑着就到了苏家村。
到了村里,徐氏把剩下来的三斤豆腐,割了两斤给庞氏。
庞氏争不过她,只好硬着头皮收下。
不过,还是硬塞给徐氏十文钱。
现在大豆亩产三百斤左右,和小麦亩产差不多。
单论大豆价钱一斤也得十五文钱。
一斤大豆出三斤多豆腐,一斤豆腐六文钱。
算来算去,一斤大豆磨成豆腐,差不多赚四文钱。
说来庞氏拿十文钱给徐氏,徐氏哪里会吃亏。
不过,正因为没有吃亏,徐氏心里才有些难受。
知道争不过庞氏,庞氏也知道她家里的情况,徐氏望着庞氏三人远走的背影,叹了好几口起才往回家走。
“娘,回来啦。”
今天回来的晚,大约是家里人等着急了。
一回来,就看见苏云德已经等在门口。
见三人缓缓走回来,赶紧迎了上来。
帮忙把庞氏从架子车上给扶了下来。
“你们上午去地里,把地里的活干得怎么样了?”
听苏云德的话,庞氏只点了点头,没做回应。
等下了车,才看向苏云德问道。
家里的地还没有翻完,马上就等着春耕了。
她虽去镇上挣钱了,但也一直记挂着家里的地。
没有她在,也不知道有没有人偷懒。
“有爹看着呢,我爹在种地上可不含糊,一上午,我们几个一共翻了整整三亩地。”
听庞氏问,苏云德如实答道。
“你爹活了这一辈子,也就这一样好。”
当年苏平翰走了之后,他们夫妻俩就是靠佃的几亩地活下去的。
正文 第七十九章 大房想法
有了地才饿不死。
苏老头子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平日里在家里再懒再馋,都不会放手不管家里佃来的十几亩地。
庞氏说的话,苏云德表示赞同。
没有再说话,也没有问庞氏卖鱼卖得怎么样,进了院子就接过苏云康拉着的架子车。
把它竖在正屋房檐西边墙上。
这边,张氏、柳氏几个人听到庞氏回来的动静,纷纷围了过来。
拎桶的拎桶,扶庞氏的扶庞氏。
还有看见庞氏回来了,去厨房端饭的。
这热闹的,好一副阖家欢乐的场景。
“娘,我看四弟妹拎走的桶是空的,那鱼是卖完了吗?”
回到屋里,庞氏想在炕上喝口茶好好歇歇。
还没打算开口,张氏便先问道。
“嗯。”
听是张氏问,庞氏抬眸瞅了她一眼。
嗯了一声算作回应,接着便不再开口说话了。
卖鱼卖了多少钱,她不打算说。
家里人,除了跟去的老四和三丫,别人没有知道的必要。
回来的路上,庞氏已经跟他们俩说了,让他们俩到了家不吭声就行了。
就算是一碗鱼卖多少钱瞒不住,但卖了多少碗,他们是不知道的。
现在这卖鱼的活计还没有一步步安定下来。
她可不想家里的某些人因为卖鱼这件事,而生了别的想法。
幺蛾子这东西,不是她能管得了的。
“那这样的话,咱们家卖鱼这件事是不是就确定下来了?”
听张氏开口问庞氏这话的时候,苏云德脸上就有些不太好看了。
现在见张氏还想开口,苏云德瞪了她一眼,插话道。
“嗯,以后咱们家双日去镇上卖鱼,单日就拉着架子车去各村卖鱼。上午卖鱼,下午你们哥三,再带着大郎一块儿去大青湖捕鱼,去镇上的时候多捕些,村子里就少点儿。”
去村子里卖鱼不仅要少弄点儿,还得一碗降下一文钱。
村里不比镇上,有钱的人不多。
每家每户都恨不得有两文钱就攒下来,哪里还会舍得买鱼。
但好就好在,村子里人多,就算一个村子里人买鱼买得少,但要是多走几个村子也就把钱给挣出来了。
“奶,去村子里卖鱼要整天的跑,要不然也让我跟着去吧。”
庞氏这边话刚落音,那边苏瑾昊就开了口。
他一心想要做生意。
可奈何家里连给他做生意的成本都拿不出来。
现在卖鱼虽说不是个好行当,可他又不傻。
早上那可是满满的一桶鱼,现在回来给卖个精光。
积少成多,不出一年,也能攒不少钱。
想了想,他不能错过这次机会,便就开了口。
庞氏向来疼他,他又是这个家里的长子长孙,这个要求想必她是不会拒绝的吧。
“大郎,这鱼是三丫做的,奶做不了主。”
听了大郎的提议,庞氏倒是愣了一下。
但想了想,看了三丫一眼。
才开口说道。
老苏家现在分不了家,但是到她和老头子百年之后,是必定分家的。
这做鱼的方法和卖鱼的想法是三丫想出来的。
那就是他们二房的。
这可是一辈子活命的手艺。
就算是她再偏爱大郎,终归是不能把二房给逼到绝境。
正文 第八十章 长远打算
思来想去,庞氏知道自己做不了主,就直接拒绝了。
至于老四,老四是个死心眼子,绝对不会贪图二房什么。
不像大房,除了老大,一个个的都长着一副弯弯肠子。
“奶不让你跟着,是想等春耕之后,让你娘给你找个媳妇儿。你也老大不小了,不能就这么拖着。”
要是这鱼是她做的,她肯定会把这门手艺交给大房。
可却偏偏不是。
一时间,庞氏拒绝了大郎,还是有些不忍心的。
尤其是看到他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
庞氏心里更是憋闷。
只好转移了话题。
现在家里能挣钱了,有了收入,给大郎娶个媳妇儿应该不成问题。
大郎年纪不小了,是时候说个媳妇儿进门了。
这是老苏家第三代第一次的大喜事,得好好准备起来。
“娘,那改天去找苏三姑问问。”
卖鱼这事,她家大郎都开口了。
张氏又不傻,自然知道这事不能成了。
遂也就不计较了,反正四郎还小,成家立户至少也得十几年。
十几年,二房一家分不出去,那这卖鱼的钱,自然收到公中。
再者,这做鱼的手艺,也不难。
三丫做鱼的时候更是没有避讳别人,这手艺,她早晚都得学会。
一学会,二房自然也就用不着了。
到时候还得想个法子,把二房一家给赶出去。
不能让他们拖累了他们大房。
这么一想,张氏舒心了很多。
碰了碰苏瑾昊,示意他不要再说话,自己则开口应承了庞氏的话。
“去吧,让苏三姑好好给大郎相宜相宜,要是这事儿办得好,咱们家到时候会给她包个大红包的。”
苏三姑是苏家村的媒婆,十里八乡也算是小有名气。
之前大郎说的那两个就是她操办的。
只可惜,到最后,不是大郎看不上别人,就是别人嫌弃他们家穷。
不过现在好了,家里有了进项,说个媳妇儿应该不成问题。
大郎媳妇一说好。
家里就开始安心的攒上两年的银钱,再买上几亩地,家里的日子也就有盼头儿了。
庞氏想得长远,不过这都是在家里没有人不闹事的前提下。
“大婶儿和大哥真会想,这鱼刚卖了一上午,他们就打起主意了,这脸皮还真是够厚的。”
午饭过后,正是春困之际。
庞氏累了一上午,也不着急催促着众人去干活。
就让大家先回去休息一会儿。
苏锦夏跟着柳氏回了屋里,一屁股坐在炕上,脸色很不好看。
“小声点儿,让人听了去。”
听三丫一回来就耍起了小脾气。
柳氏眉头皱了皱,没有开口教训三丫说话,反倒是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