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剑圣-第8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街坊邻居,常安也不计较,每每都热情接待。
  今日酒一下肚,王威就叫道:“老常不厚道,这什么酒,兑了多少水了?”
  常安骂道:“将就着喝吧,也不知哪个挨千刀的混蛋东西,改了粮价。现在一青齐谷要足足六文钱,一个月的酒钱搭进去都不够。气死我了,不是我老常小气,以后咱们哥俩也只能喝这种酒了。太好的酒,喝不起。”
  他说着骂骂咧咧的,市井小民也不管天王老子,反正将裴旻骂的是狗血淋头。
  但是他骂归骂,却也不会去干违法犯忌的事情,也就是自身的利益受损,过过嘴瘾。
  米粮涨价,影响了他的利益,却并不会给他的生活带来多大的变故。
  随着粮价变更,唐王朝中下层的两千多万百姓皆受影响。
  究竟是骂的多,还是感激的多,又有谁分辨的清?
  至少定下这个价格的裴旻,自己是问心无愧。


第七十六章 二王相会
  开元十九年九月十五日!
  注定不是一个平凡的日子。
  天气黑蒙蒙的,阴阴暗有下雨的迹象。
  裴旻一早就出了门。
  今天是十五日,也就是望日。
  唐朝的朝会有追朝、常朝、会朝、大朝四个说法。
  追朝是临时临急来的朝会,朝廷遇到面临水火意外灾害,有紧急军情甚至政变这些突发事件时的聚会。
  常朝即是每日的例行公事。
  会朝是每年的元日就是正月初一和冬至日这两天,也是最大的朝会,九品以上官员全参加。
  而大朝即是会朝之后,最常见普遍的朝会。
  每月的朔,望两日,也就是初一、十五,满朝文武都要参加。
  尽管李隆基卧病在床,无法主持,身为太子的李琰,却已经开始担负起了监国的重担。
  虽然表现有些不尽如人意,但在李元纮、裴旻的支持下,也能处理好一切事物。
  一路向皇宫而去,沿途上皆是赶往皇宫的官员。
  裴旻是策马而行,沿途的官员都向他问好打招呼,态度友善热情。
  裴旻这些日子以文宗的身份,结交长安名士,让他原本就极佳的名望更上一层楼,京中官员莫不想与之交好,成为入府宾客。
  裴旻也熟能生巧的与周边官员打着招呼,身为尚书左仆射,六部要务皆在他一身,所需要的人脉远比门下省、中书省更要强大,在这方面也尤为注意。
  进入兴庆宫的兴庆殿。
  裴旻身为宰辅大臣是有权利在朝会开始之前,在偏殿小屋奉茶休息的。
  这个人性化的设定原本是针对宰辅大臣大多上了年岁而设,裴旻并不觉疲累,却也没有特立独行。
  在殿外与一众人打了招呼之后,走进了偏殿。
  这一入偏殿,裴旻意外见到一个不认识的人,不免将好奇的目光落在他身上。
  这一看,眼前不由得一亮。
  他是一个身穿紫色底绣上莽纹的朝服,脚踏黑色武士皮靴的英伟豪杰。
  身形和裴旻相仿,最多矮了一寸半寸,体形极隹,虎背熊腰,长得非常的帅气,不是杨国忠的那种漂亮,而是英姿勃发。眉毛、眼睛、鼻子、嘴,还有健康而富有光泽的肤色,便如刀削斧砌一般。
  裴旻是公认的美男子,而对面此人论及样貌风采,却一点也不输给自己。
  最让裴旻奇怪的是在对方的身上,裴旻依稀看到了几分李隆基的风采。
  当然不是现在这个挺着大肚囊,沉迷享乐,思想颓废的这个李隆基,而是昔年敢于太平争锋,与裴旻一起诉说雄心壮志的那位神采飞扬的一代明主。
  尤其是眉宇,特别的相像。
  要不是此人外貌比自己还要大上些许,年岁不对,裴旻甚至要怀疑是不是李隆基早年多情,在某个地方留下了一个不知名的种。
  瞬间,对于此人,裴旻充满了兴趣。
  这偏殿没有一定的身份,无法入内的。
  在长安的这些日子,裴旻实在想不到还有哪个大人物自己居然未曾谋面的。
  而且他穿的是紫色莽袍,至少也是与自己一样,有着郡王爵位的存在。
  “是谁?”
  裴旻忍不住暗自揣摩。
  对方也注意到了裴旻的存在,大步走了上来,笑道:“这位想必就是裴郡王了吧,在下李祎,久仰大名,今日得见,三生有幸。”
  李祎!
  一听着名字,裴旻瞬间大悟,原来是他。
  也难怪根李隆基有些相像,他的身体里也是留着李家皇族的血液。
  李祎是太宗皇帝李世民的曾孙,吴王李恪之孙,张掖郡王李琨之子。
  李恪是悲惨的,也是幸运的。
  李恪皇位没有争过昔年的李治,还给长孙无忌冤杀,脱离了皇族。直到光宅元年,李治才恢复李恪四子皇族的身份,才让其长子李仁承袭父亲的爵位。
  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正是因为李恪的四个儿子一度脱离皇族,并无半点影响力。反而逃过了武则天对于李家皇族的清洗。
  神龙元年二月,五王发动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唐中宗复国号唐。
  为了振兴李唐皇族,就在这一年,唐中宗大量封爵皇族,李恪长子李千里被封为正一品的成王。次年,李恪之孙、李琨次子李祗被封为嗣吴王,而李恪被追赠司空、并重新以亲王礼改葬。
  李恪的后人再一次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李祎少年就很有志向,对母亲非常孝顺,与家人相处也很和睦,抚养弟弟李袛以友爱而著称于世。
  景龙四年,李祎任太子仆,兼徐州别驾,加授银青光禄大夫。本来作为长子,李祎应该继承爵位,但是李祎坚持让给自己的弟弟李祇,唐中宗非常赞赏他的品性,因此特别封他为嗣江王,作为嘉奖,以承袭唐太宗十一子李嚣的爵位。
  之后李祎出任德州刺史,此后又调任蔡、衢等州刺史,他为官数年,政绩非常出色。
  由于李祎为官清廉,治理严办,不论官员还是百姓敬畏且信服他,李隆基对之也非常器重,被朝廷日渐重用,被调任京城为光禄卿,随后又调任将作大匠。
  后来因母亲去世,李祎丁忧三年。丧期未满被复起为瀛洲刺史,但李祎心怀至孝,上表坚决请求服满三年之丧。
  李隆基准许。
  三年期满,李祎丁忧期满复出,官拜左金吾卫大将军,开始掌握军权。
  荆南武陵,五溪蛮族首领覃行璋作乱,李祎奉命前往讨伐,生擒行璋,斩其党三万余级。
  邕州贼帅梁大海拥宾、横等数州反叛。李祎再次出战,生擒梁大海等三千余人,斩余党二万余级。
  泷州首领陈行范、何游鲁、冯璘等聚徒作乱,陷四十余城。陈行范自称帝,何游鲁称定国大将军,冯璘称南越王,割据岭表。李祎、杨思勖率兵南下,平定泷州之患,加封为信安郡王。
  大唐疆域有十大节度使,但细分起来以四人名望最高。
  裴旻当之无愧,西方称雄。
  张守珪立足东北十数年,不管局面怎样,确实也护住东北疆域。
  他们两人是老牌名帅。
  而西南的哥舒翰与江南的李祎则是后起之秀。
  哥舒翰一战灭南诏,虎步南蛮。
  李祎纵横岭南一带,名副其实的江南守护神。
  相比张守珪的拖拖拉拉,李祎三战胜得可是干净利落,一点也不拖泥带水。
  “原来是信安郡王,公之威名,旻也是如雷贯耳!”


第七十七章 一飞冲天,就在今日
  裴旻这话一点也不是客套话。
  李祎的三战,是他这个时代的战绩,历史上李祎的战绩,更加的辉煌。
  是因为自己的出现,抢了李祎的风头。
  唐玄宗继位前期,唐在与吐蕃的战争中屡吃败仗,尤其是河陇战场,不占任何优势。
  杨矩卖了河西九曲之地,更加让西边的情况危机四伏。
  这个时候王忠嗣还未崛起,哥舒翰还是一个滥赌鬼,高仙芝还在耍帅,封常清还是一个让人嫌弃的丑鬼,李嗣业也不知在哪个角落里看戏,至于仆固怀恩更是籍籍无名。
  唐王朝有姚崇、宋璟、张说这类的名相,可军事上真正的南北征战的唯有薛讷一人。
  而且薛讷,老了,很多地方力不从心!
  是李祎站了出来,他大胆的奇袭石堡城,沉重打击了吐蕃,将河西、陇右地区连成一片,各路唐军可以四处巡逻,拓境达千余里,逼迫吐蕃向唐王朝求和。
  河陇一带的形势得到缓解后,东北的形势却变得紧张起来。
  又是李祎,率兵进击奚、契丹,大破奚、契丹,俘斩甚众,稳住了东北的局面。
  李祎的军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