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剑圣-第8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一方面!
  李隆基送走了李琰,整个人疲累的躺在床榻上,想着李亨与李琰的表现……
  李亨的表现,李隆基一点也不满意。
  李琰的表现,李隆基更加不满意。
  “想我李隆基聪明一世,打下更胜太宗、高宗的基业,却后继无人,老天何必如此对我……”
  李隆基太过自信,自信到自负都不自觉。
  后继无人的主要原因不是他的几个儿子当真蠢笨,而是他根本不去关心不去管教,甚至于将他们当做猪一样的豢养着,以防他们闹事。
  还能指望一群困居在十王府的人,有多大的成就?
  只是这点李隆基是绝对不会自己承认的。
  想了大约一刻钟,高力士疾步走了进来,说道:“陛下,您辛苦了一个晚上了,早些休息吧。”
  李隆基摇了摇头,说道:“朕有些睡不着,唉……一个一个,没有一个让朕省心的。朕原意为三郎有野心有抱负,足可托付大任。今日一问,原形毕露!在朕的面前耍心眼,他真以为能够瞒得过朕?朕是病了,却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糊弄的……”
  他气急败坏的说着,心底实在是失望透顶。
  李亨只是自以为了解李隆基而已。
  作为一个发动两次政变,扳倒韦氏、宗楚客、太平公主的人物,岂是易于之辈。
  他最大的弱点是本性,而不是才智,论及才智权谋,李亨跟李隆基相差不是一个档次。
  李隆基当初决定跳过李亨,立李琰为太子,就是因为李亨有野心有才智,而且能屈能伸,懂得隐忍。
  他不想立一个可能威胁到他地位的人为太子。
  这并不是说李隆基怕了李亨,而是不屑这种无聊的内斗。
  相比无聊的内斗,他更喜欢指示边帅征战,以全自己的盖世武功,更加喜欢跟梨园在一起开开心心的玩乐,更加喜欢找一个真正贴心的美人儿,过着没羞没臊的日子。
  现在情况异变,反过来了。
  李隆基想改立李亨的原因,也是因为李亨有野心有才智,而且能屈能伸,懂得隐忍……
  可今日李亨却表现了对裴旻过于的热情……
  李亨真的敬爱裴旻,为何在之前不与之结交?
  宁愿去拉拢王忠嗣,亦不愿意与裴旻往来?不往来也就算了,还不止一次在背地里说裴旻的坏话?
  现在却假惺惺的表述对裴旻的敬意,李隆基是一个字都不信。
  “高将军……”李隆基说道:“三郎表现的对静远有多少敬重,他内心深处就有多少的忌惮……他连在朕面前都不敢说静远一句坏话,可见日后他真取得大宝,这必将静远视为眼中钉。真不知天高地厚……静远这种人才,要不趁他羽翼未丰时杀之,要不就以诚待之……而今他羽翼丰满,就凭三郎?此三郎,非某三郎。”
  “可是……”
  李隆基又想到了李琰,也是头大,“可是四郎敦厚,性子偏软,自身无野心抱负,实在不是一个太子的料。连太子都当不好,如何成为一国之君?接受朕含辛茹苦打下的半壁江山?你说,朕当如何选择?”
  哪怕李隆基再如何果决,面对这种关系唐王朝未来的事情,还是两个糟糕的选择,也是有心无力……
  ……
  江南杭州,一个小有名气的地方。
  作为后世大名鼎鼎的名胜古迹,现在的杭州只是一个周三十六里九十步,依山而筑的小城。
  不过因为杨素凿通江南运河,杭州成为大运河的起讫点。一跃而咽喉吴越,势雄江海,确立起了它在整个钱塘江下游地区的交通枢纽地位。
  但此时此刻的唐王朝的经济中心是关中、中原、河西陇右,发展趋势也是开拓西域,江南的价值意义远没有发掘出来。
  开元十八年规定四万户以上为上州,二万五千户为中州,不满二万户为下州。
  杭州只有一万四千余户,是唐王朝的一个下州而已。
  杭州城外,一个不起眼的小屋,大半夜依旧是灯火通明。
  带着几分急促的脚步声不断的从屋子里传来。
  一个还显生嫩的少年,在屋子里来回渡步。
  在屋子的另外一侧,一个较大的少女正在拉着丝线,听耳中传来的噪音,忍不住道:“好了小弟,你别瞎走了,闹得姊姊心烦。这纺线车是借村长家的,今晚上要是织不出布来,租借的钱都挣不回来。”
  少年急不可耐的道:“我这不是担心爹爹嘛……不,不成,我等不下去了,我这就去找爹爹!”他想去拿油灯……
  他说着就想往屋外冲。
  “陈敏章,你站住!”少女慌张的大叫一声,慌忙挡在了油灯前,红着眼睛叫道:“找找找,你去哪找,你知道爹爹在什么地方?你这个村子都没出去过,找谁去?”
  叫陈敏章的少年急得抓着脑袋:“这不是没办法嘛,黄褚的恶名,村里三岁小孩都知道,爹爹去找他们交易,万一起了矛盾,那可如何是好?”
  少女也不说话,泪水都滚落下来。
  少女叫敏敏,没有真正的名字。
  这个时代重男轻女,大多数的农家女子都只有一个称谓,而没有名字的。
  作为鱼米之乡,杭州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主要经济就是米粮。
  但是之前王鉷强行压下了粮价,令得杭州这鱼米之乡,成为贫困之乡。
  大半年辛辛苦苦劳作的收成,上缴了米粮税,剩下的余粮面对低廉的粮价,生活所需都不太够,需要省吃俭用,一抠再抠,才能勉强撑下来。
  这生活所迫,敏敏的父亲为了存一些钱财给自己的儿子娶媳妇,一方面打算卖了自己的女儿换一些聘礼,一方面铤而走险,去跟黑市的盐商做交易。不直接卖米粮,而是用米粮跟走私盐商换取私盐,谋取利益。
  陈父是一个本份老实的农民,一辈子都没干过犯法的事情,但生活所逼已经顾不得了。
  明知走私贩卖私盐是极大的罪过,却也一头扎了进去。
  陈父这一走就是三日,说好了今天回来,这都要到半夜了,却没有半点音讯。
  可将程家姐弟急坏了。
  便在这时,村头传来了大黄狗的叫声。
  “吼啥子,再叫,老子一棍子敲了你,熬汤!”
  熟悉的声音响起,程家姐弟欣喜若狂的推门而出。
  一个瘦小的农民,扛着根扁担,快步向这边走来。
  陈家姐弟母亲早亡,父亲就是他们的天,一并迎了上去。
  陈父将扁担搁下,拉着姐弟进屋,喜不胜喜的跟他们说道:“回来晚了,让你们担心了。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爹爹我联系上了黄东家,别看他名声不太好。其实还是挺好说话的,已经同意爹爹用粮换盐的建议。明天爹爹就将米送过去,换些盐回来。”
  他舍去了自己求这个求那个,甚至不惜屈膝下跪的经过,说的很简单。
  陈敏章说道:“爹爹,不用了……”
  “瓜娃子!什么不用了!你要是再敢说不去学堂读书,老子抽死你!”陈父勃然大怒,说道:“这事你别管,犯法的事情,爹爹来干。你好好的读书,将来出息一点,可不能向爹爹一样,去当一个坏人。”
  他本老实人,在他眼里,犯法就是坏人,自己已经是一个坏人了,不愿自己的儿子步入后尘。
  敏敏说道:“爹爹,您误会小弟的意思了,就今天村长传来了话,说朝廷新晋的相爷改了粮价,现在一青齐谷涨到了六文,足足多了两文呢。”
  陈父呆了呆,突然跳了起来,激动的语无伦次,说道:“太,太好了,六文,将咱们家的米全卖了,大郎读书的钱有了,我们吃饭的钱也有了,还能存一些,就不用将丫头急着嫁出去了,可以好好的找一个。”
  简简单单的一个定价,却挽回了一家人的命运。
  陈敏章忧心忡忡的道:“可是爹爹已经跟黄东家说好了,这反悔了,他要追究怎么办?”
  陈父贼兮兮地笑道:“放心,爹爹留了一个心眼,没给他们说实话,他们不知道爹爹住哪,他看爹爹老实,以为我不敢骗他呢!”
  他说着,一脸正容拉着儿女,说道:“不管是哪个相爷,他一定住在远远的长安,我们一并往长安方向磕个头。咱们做不了什么大事,帮不了他什么,就在心底为他祈福吧!”
  当然有由衷感激裴旻的,也有将裴旻骂的狗血淋头的。
  就在千里之外的魏州。
  邻居两人聚在了一起。
  一个叫常安、一个叫王威。
  常安家境富裕,王威常来讨酒喝。
  想街坊邻居,常安也不计较,每每都热情接待。
  今日酒一下肚,王威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