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逍遥小地主-第2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一斤棉花却是可以织成数丈的粗棉布,若是织成细棉布,则能织更长。可高昌的一斤棉花才七文钱,一斤棉布却高达四十五文,相差巨大。
  关键原因在于当地的气候,种棉不难,但织布极难。
  李逍仔细观察了园里的棉花,这种棉应当属于草棉,据说这种棉学名叫非洲棉,耐干旱,适合西北边疆气候,生长期短,只要一百三十天就可以了。
  在高昌好种,但这种棉花的棉丝和棉籽附着坚固,脱子不易,高昌人并没发明大弹弓,更别说搅车,因此去籽极为费时。
  且这种棉纤维比较短,纺起纱来也很费心力,特别是高昌那边过于干燥,湿度小,织布时棉纱更容易断。
  高昌毕竟是西域小国,论起技术水平革新方面,可是远远不如中原王朝的。因此他们虽早就种棉花,但生产不易,产量有限。而棉种虽早传到中原,可中原人却因为适应性问题和种植方式原因,导致并没有推广棉花这种重要作物。
  李逍觉得草棉一样是可以在中原种植的啊,改变下种植的方式、技术,用更适合中原气候的方式来种植就行,别死照着西昌的方式种植,人家那边气候毕竟不一样的。
  至于说织布难,这更难不倒李逍了。
  去籽的搅车、弹棉的弹弓、纺纱的脚踏车,有了这些东西,纺纱织布还不手到擒来。
  虽然李逍对于这几样工具也只是有点大致印象,毕竟当年历史课上还是学过黄道婆的,不过记不清不要紧。就跟李逍弄出曲辕犁一样,只要有一个正确的方向,加上一结大致的细节,那么缺失的部份,完全可以找工匠填补。
  大唐的工匠其实底子还是很不错的,颁下赏格,重赏之下,自然有人会去钻研。尤其是李逍还早有了方向的情况下,解决问题还是不难的。
  在布不仅仅是衣料,还能当钱的年头里,若李逍能够引进推广棉花种植,发明织布机,建起织厂,那他岂不是就将拥有印钞机?
  这小钱钱还不得数都数不完,想想都让人流口水啊。
  “这个棉籽还有吗?”李逍迫不急待的问。
  园丁小声的纠正李逍那叫白叠花,“府里还有一些白叠花籽,阿郎要吗?不过白叠花已经过了花期,现在种的话,得明年才能开了。”
  “没关系,赶紧拿来,我有大用。”李逍心情兴奋。
  在他眼里,现在这棉花已经成了摇钱树了。
  等园丁取来种子,李逍立即回到房中,关好门好,他带着棉种进了空间。
  空间里,李逍打量了下,隔了几天没来,空间似乎又扩大了点,不过扩大的不太明显。
  那几块田垄上,李逍种植的各种菜蔬瓜果都郁郁葱葱,尤其是那一百株玉米,更是高高挺立如卫兵,那些玉米棒子饱满粗大,已经顶着红色的缨须。
  眼看着再用不了多久,这一百株玉米就能收获了。
  外面的玉米每株才留了两个穗,甚至沙苑的玉米才留了一穗,但这里的玉米,却每株留了四穗,依然饱满。
  空间里果然更有灵气。
  李逍找了块地,拿起放在灵泉边的锄头,挖松了土,然后把那把棉花种子撒了下去。
  拿桶又从灵泉里打了桶水,细心的浇灌一遍,李逍拍拍巴掌,看着这小块土垄,满心的期待着不久之后,这里能够长出一片片的开元通宝,不,是雪白的棉花。
  再过两年,他就能盖上柔软的大棉被了,他可是想念棉被许久了。


第243章 皇帝显身
  太极宫里。
  皇帝心神不宁,忍不住浮想联翩。
  百骑司统领徐大师在一名小宦官的引领下进入甘露殿,在皇帝面前顿首。
  “陛下,昨日长孙大师自李逍宅第离开时,李逍送了两株玉米给太师。太师回府后,便一直未再出府。”
  “李逍呢?”李治忙问。
  “昨日午后,李逍身边的赵持满先后到平康坊以及东西两市见了不少人,有长安游侠儿,也有闲人恶汉,还见了好几个大商贾。”
  游侠商贾,闲人恶汉。李治一听这些,马上眉头就紧皱了起来。这个赵持满这个时候上窜下跳是要干嘛,尤其是见那些闲人猛汉,这是想要纠集亡命。
  难道长孙无忌要谋反?
  李治不由的想远了,长孙无忌如今已经致仕,不掌朝政,京城的内外兵马自然是掌握不了的,但造反不一定就非要掌兵。当年太宗玄武门之变,不也只靠着几百人而已嘛,可一样成功了。
  只要时机把握的好,一样有机会以小搏大。
  好在百骑司也不是吃干饭的,在长安更是眼线密布。长安的恶少年、两市的闲人恶汉,六街的游侠儿之中,就一样有百骑司的人。
  徐大师跟李逍倒也没仇没怨,这个时候很如实的禀报了打探到的情况。
  李逍想要组织人手乘船去百济捕奴,运回关中种地?这个结果大出李治意外,他甚至并不能相信。
  “加派人手,盯紧点太师府,还有李逍。”最后,李治只是面色阴沉的说了一句话。
  李逍并不知道皇帝对他忠心的怀疑,就算知道,他估计也只会说一句老子又不一定要忠于李治,老子忠于大唐啊。
  日子还是继续过。
  天气越来越热,沙苑那边种的西瓜是越来越受欢迎,李逍每隔几天就去一趟同州,天气热,他已经开始改乘船往返不骑马了。
  玉米长势不错,虽然今年干旱少雨,但几十块小试验田是不会缺水的。一个个的玉米棒子鼓鼓胀胀,披着青色的纱袍,顶着红色的盔缨,如同是一个个的将士。
  看着这些即将成熟的玉米,玉米监上下都是十分高兴,到了此时,已经没有人会在怀疑李逍的玉米产量了。明眼都能估算出产量,肥水最足的玉米地,亩产起码能折到十一二石,而就算是最差的沙苑盐碱地,亩产都能折到一石半到两石。
  虽然玉米还没有经过试吃和加工、储存几个环节的考验,但大家都相信不会再出什么意外的。
  祥瑞,真正的祥瑞。
  负责把守三个实验区玉米的军官,更是越发的认真起来,警戒线甚至已经撒到了二里之外,那一块块的田间地头都有士兵看守,不分日夜。
  而玉米监的官吏们也认真的对每一株玉米,每一个玉米棒编号造册还挂上了牌子,这份认真的态度,让人惊讶。
  李逍本来还想着这玉米即将成熟,现在正是鲜嫩的时候,想摘几个来蒸着吃新鲜的,结果堂堂玉米监正现在也无法下手了,每个玉米都被编号造册挂牌,甚至那名册还送到台省报备。
  少一个都会被发现。
  虽然李逍说食用试吃也是玉米监的一个重要任务,但李元芳这个副手却也几番劝阻。
  按他的话说,要试吃,也得等长熟了后再试吃,而且试吃这种事情,得由朝廷到时派人来监督执行,并且试吃的人肯定得是牢里的囚犯,怎么能让玉米监正试吃呢。
  好在除了外面那几块玉米地,李逍空间里还是有一块玉米地的,虽然种的也不多。
  不过那是他的自留地,每天李逍都会摘几个回来,蒸玉米、玉米炖排骨等,过足了新鲜玉米的痒。
  直吃到空间里的玉米老了,李逍费了大半天的功夫,把空间里地百株玉米棒子都瓣下来了。
  除掉他吃掉的新鲜的,最后还足足收获了三百六十八个玉米棒子,每一个都粗如儿臂,鼓鼓胀胀,剥开壳衣,里面一排排的玉米粒金黄且又饱满,比预料中的还要丰满。
  看着这些又长又饱满的玉米棒,李逍很满足。这些玉米他舍不得再吃了,空间里种出来的玉米怎么都比外面的强许多,他觉得这些玉米做为种子更合适。
  空间里的玉米棒子收获后,过了一段时间,外面几块地的玉米也开始陆续收获。
  北苑的那片玉米最先收获,零散分隔开来的十来块小地块,加起来也不过三分地左右。
  但是却足足有八百羽林军日夜守卫。
  这一天,玉米监收获玉米,早早就奏报过朝堂。
  一大早,就有宦官前来通知,皇帝会亲自前来收获玉米,政事堂的宰相们也将亲来。
  对于大唐的君臣们来说,今天将不亚于每年开春之后的亲耕仪式。每年皇帝的亲耕仪式,不过是个仪式,皇帝扶着犁,由大臣牵牛引路,耕个一两垄地就完了,表示下对农事的重视。
  但今天不同,今天玉米将收获,这是上天给大唐的祥瑞。
  一种能够亩产最高达十二石的祥瑞庄稼,只要能再通过试吃,并且适合储藏,那么这将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陇河中等无数原本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