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逍遥小地主-第2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241章 后花园里的棉花
  大唐的江山不是各部落赠送的,中国后世的雄鸡版图也不是充话费送来的,虽然在中国各朝的史书记载上,有着许许多多被周边民族侵略的记录,而对周边征服的记录很少。
  但这其实不过是一种选择性记录而已。
  恰相反,中国的古代历史,其实并不是一部落后挨打的历史,而是一部华夏民族不断开拓进取的对外征服史。
  从最早华夏部族所在的黄河中上游流域那一小块地盘,到后来不断征讨四夷,占据黄河两岸。再到后来向南扩张到淮河以南,再到汉江以南,再到巴蜀,再到江南,再到岭南······
  华夏民族的脚步从没停止过,炎黄子孙也一直在进取。
  秦帝国征服岭南,汉王朝开拓西域·······
  一个小地主也敢组织捕奴队跑别国去捕奴,这确实很大胆。但地主家的家丁队长赵持满却很兴奋,他似乎又找到了生活的目标,他这种人天生为战斗而生,让他窝在地主身边当个车夫,这实在是太委屈他了。
  “给我一条船,再给我一百个人,不,五十个人就够了,配备上弓箭、横刀等简单的武器,我就能纵横百济,给我带回一船船的百济奴隶来,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赵持满已经杀气腾腾。
  当年太宗亲征高句丽,赵持满是禁卫,曾随驾皇帝左右。可惜那个时候他护在皇帝身边,没多少做战立功的机会,反不如军中小卒薛仁贵。当年薛仁贵万军之中一袭白袍直冲敌阵斩杀高句丽将领,那风采确实让人热血沸腾。
  他亲眼见证了薛仁贵由一小兵而直升五品的将领,那是一个传奇。
  但大唐军中,从不缺这种热血的传奇。
  他已经被发卖为奴,没有机会再重返战场,再不能策马驰骋,但现在李逍给了他一个机会。
  “我知道长安有不少闲汉无赖,只要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五十个人,很好招。”赵持满说道。
  长安城里不但有游侠儿,也有闲汉无赖。
  闲汉其实并不只是小地痞,这种人更类似于亡命徒,因各种各样的原因生存在长安,既有大唐的逃犯,也有那些滞留不归的胡人。
  这些人凶狠手辣,又亡命大胆,游走在黑白之间。只要有钱,他们什么都敢干。
  杀人、劫货,都行。
  甚至有的人愿意替人做牢,甚至是去死,只要给出满意的价格就行。
  其实不管什么时代,什么地方,都总不缺少这样的人。
  比如长安被官府收编的不良人,这些捕贼的不良人其实本身就是些恶汉闲人。而每次若是长安有兵变或谋反时,也总会有许多亡命徒加入其中。
  “我先给王三哥去封信,问问海那边的情况,那是他觉得可行的话,那么我们就动手。”李逍本来也就是突然冒起一个念头,但跟赵持满一说,却还真的也跃跃欲试了。
  “好,我可以先试着联系些闲人恶汉。”做为曾经的长安偶像,赵持满在长安街上,还是很有些路子的。
  看着他急匆匆的出门去了,李逍笑笑,还真是一刻也等不急了啊。
  回到书房给王方翼他们写了一封信后,李逍再次回到院里散步。
  做为一名京官,有一个好处就是一天只用上半天的班,上午在衙门视事,下午就可以回家休息了,比起地方官员们那是舒服的多。
  十天还能有一天休沐,再算上各种各样的节假日,其实大唐的公务员当的还是很舒服的。
  更别提李逍这种特意为他设立的衙门,又没有谁来干涉管束他,日子过的更加潇洒了。
  反正他只要把玉米种好了就行,没有其它事情。
  沿着那占地几亩的荷塘漫步,荷塘边种着不少的花儿,这个季节,许多花都已经凋谢。
  牡丹、蔷薇······
  李逍想象着这些花盛开时的景象,突然一株花映入李逍的眼帘。
  长的像是一棵果树,茎上长着很细的枝条,绿色的叶子像是鹅掌。此时没有花朵,但却结着果子。
  细看下,李逍不由的瞪大了眼睛。
  如同桃子一般的果实,这,这不是棉桃吗?
  他蹲下身,仔细的打量,观察半天,又特意摘下一个棉桃瓣开,果然发现了里面白色的棉花。
  “卧槽,棉花。”
  “阿郎,这不是绵花,是白叠花。”一位打理花园的园丁小声的提醒。
  白叠花?不,这明明就是棉花啊,怎么可能错,这是棉桃,里面还有绵絮呢。
  不过那位园丁坚持称这不是棉花,说了半天,李逍才领会过来,原来这人说的是绵花,也就是木绵花。
  在此时,还没有棉花这个字呢,只有绵。也没有棉花,只有木绵。木绵不是能织布作被子的棉花,而是只能用来填充被子枕头的。
  唐人称棉花为白叠花。
  按园丁的解释,这白叠花是自西域高昌国传来。
  高昌,那是在西域。
  据说在林邑,也有白叠花,真腊国王就常穿白叠花织成的白叠布衣。
  白叠花能织布,这园丁也知道。
  但李逍有些疑惑的是,他在大唐也挺久了,可好像没见过棉花啊,而且他记得好像棉花不是到宋朝时才出现在中国,甚至到了明朝时才大规模种植的吗?
  怎么唐朝就有了?
  再细问才知道,原来这园里虽种了白叠花,但是当做观赏花卉种植的。而且中原也很少有人种植白叠花,也就是在皇家的园林里,和一些王公贵族们的后花园里,才能见到一些。
  至于白叠花织成的白叠布,那就是高昌国人才有的技术,而白叠布其实也有高昌人贩卖到长安来卖,但价格极高。
  在高昌国本地,白叠布一尺就值钱四十五文,而一匹布是四十尺,折算下来一匹棉布在产地就卖到一千八百文钱,而那些西域商人千里迢迢运到长安来后,价格更是翻了数倍。
  常常一匹白叠布卖数千钱,价格比起蚕丝制的绢帛还贵。
  因此,在长安城,穿棉布衣服的其实比穿丝绸衣服的还有钱有势,一般人还真穿不起也穿不到棉布衣服。


第242章 能长出钱来的树
  “白叠布这么贵?为何我大唐没有种植呢?”李逍疑惑。
  “白叠布不易种植,相当娇嫩,且种出来的白叠花虽可织布,但花絮里有籽,相当难去除。仆听说在那高昌国,其实叠花一斤,上品也不过直钱七文而已。但就因籽难去除,织造不易,因此叠布一尺直钱四五十文。”
  棉花去籽好像确实是个很麻烦的事情,似乎宋代的时候有一个很传奇的女性叫黄道婆的就改良了当时的棉花织布技术,她打造出了一套赶、弹、纺、织的工具:去籽搅车、弹棉推弓,三锭脚踏纺纱车。
  而按这位园丁的话,高昌人虽然种植着棉花,可既不没有去籽的搅车,也没有弹棉花的推弓,更别说脚踏的纺纱车了。
  高昌人的棉花加工织布水平极为落后,产量很低。而唐人虽有人种植了棉花,但只拿来观赏,因为高昌那边的气候条件跟这边不一样,用高昌的种植办法,在这边挺难成活,宫廷和贵族们种棉花,那都是有专门的园丁精心伺弄。
  没有人想着能把棉花大规模推广种植。
  李逍听的眼冒金光啊。
  他感觉眼前真的有好多金子在飞过,一匹白叠布居然能值好几千钱,真是抢钱啊。
  百姓们最常穿的麻布多少钱一端呢?
  四百多文一端,而一端麻布足有五十尺,比一匹四丈还多了十尺。但价格,反而才只有棉布的十分之一,甚至是二三十分之一。
  大唐的绢和布,其实也是充当着货币的功能。大唐缺铜钱,因此实行的是钱帛兼行的政策,就是丝制的绢和麻制的布,也一样当成货币流通。
  而绢布价格呢?
  贞观时匹绢值粟十五石,当时一斗粟也就几文钱,折算下来一匹绢也就值个四百五十文左右。
  到永徽初,粮价和绢价都还是比较平稳的,匹绢差不多值粟十石,去年的时候一石粟值百钱左右,因此一匹绢差不多是一千钱。
  当然今年因为旱灾,长安粮价已经大涨,但这不算正常情况。
  大唐几乎全国各地都种桑养蚕,因此其实唐朝的蚕丝不少,绢只算是一种比较普通的丝织品,因此价格其实不算贵,比其它高级丝织品便宜不少。
  而按官方的规定,一匹绢等于一端布的价格,一匹绢四十尺,而一端布是五十尺,绢价和布价其实是四比五,绢不算很贵,但布也并不很便宜。
  但是一斤棉花却是可以织成数丈的粗棉布,若是织成细棉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