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逍遥小地主-第1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程咬金摇摇头,多好的机会啊,摆在这小子面前就是不知道珍惜。
  “算了,既然怂人一个,那就当你的狗熊怂到底吧,反正东征大军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也不少。”
  李治见程咬金如此说,便也不再多说。
  虽然只要他愿意,就可以强下一道旨令,让李逍滚去随军,但没那必要。
  各家的仆从牵来马匹。
  程咬金、李绩、苏烈、薛仁贵陪着皇帝边走边说话。
  “马上东征军就要开拔了,数万东征将士,除部份已在沿途州县集结,其余都已经集结在京师郊外。兵马众多,一定要管束好将士们,切不可闹出乱子来。”李治神情严肃的对程咬金说道。
  老程心领神会。
  皇帝和长孙无忌的战争要开始了,虽然还不知道会到何种程度,但该做的准备一定得做好。
  做为如今京师禁军的大将,尤其是还担任了东征大帅,手里还握着几万集结起来的东征府兵,这可是一手关键的王牌。
  真若跟长孙等人到了关键之时,必要之时,是有可能要动武的。
  “明日起,老臣就常驻军营,以战时之军令严格约束将士。一旦陛下有旨,臣将率领大营将士听侯调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程咬金当年可是跟随着太宗搞过玄武门之变的,当年那场兵变,可谓是极为险恶。那时候的太宗手里要兵没兵,要人没人,各方面都处于弱势。
  可偏偏先发致人,以几百人就斩杀了建成、元吉,控制了皇宫,软禁了皇帝,最终掌握了长安局势,成功夺取了大唐的最高权力。
  他因此比其它人更清楚,有的时候,天子也不是高枕无忧的,几百死士,几个党羽,说不定就能逆袭变天。
  “有卢国公坐镇郊外大营,朕就放心了。”
  薛仁贵和苏烈这一左一右两位羽林将军,也都表示,在出征之前,会亲自坐镇北苑的羽林军大营,守卫好玄武门。
  另一边远处。
  李逍跟薛楚玉站在薛府门前说话,“老王媳妇是哪家女子,人精一般的聪明啊,这小子真是走狗屎运能取到这样的女子。”
  “她啊,不是王兄的正室,是侧室,姓武。”
  “姓什么?”
  李逍有些敏感的惊问。
  “姓······”薛楚玉一下子反应了过来,连忙改口,“姓杨。”
  “刚才你说的不是姓杨吧?”
  “我就是说的姓杨啊,弘农杨氏,关西大阀,隋朝皇族就是出此这里。”
  “那老王这位侧室不会也是隋朝皇族之后吧?”
  “嗯,她祖父是隋朝的一位郡王。”
  李逍却总觉得这小子刚才说的并不是姓杨,好像是说姓武来着。
  姓武,姓杨,老王。
  他目光望向远方,正好能隐约看到英国公李绩向老王送行,好像还躬了身子行礼?
  再仔细看,老王已经骑上马走了。
  他擦了擦眼睛,自己难道看错了。
  薛楚玉说老王只是跟李绩他们家有亲,而老王媳妇之前也说老王家现在内斗,说他是王家家主。
  薛楚玉又说老王是太原王氏。
  那他究竟是太原王氏哪一支的家主呢?毕竟太原王氏是五姓七宗之一,但太原王氏也是有多个分支房的,就比如一个清河崔氏,就有七八个支房,早就开枝散叶,每一支都已经发展了多年。
  比如清河崔氏有一支就早迁到河南荥阳生活,这房也就叫荥阳房,一个荥阳房就出过极多名重一时的人物,一个支房比许多百年士族都强盛的多。
  总觉得这老王神神秘秘啊。
  “玉郎啊,你说咱们这样的好兄弟,你为何还要故意骗兄弟呢,你刚刚明明就说的是姓武好吧,真当我耳背啊。”李逍故意诈薛楚玉。
  他仔细的盯着薛楚玉要看他反应,只见薛楚玉神色明显一变,却还强自坚持,“你听错了,王兄的这位侧室确实姓杨,弘农杨氏家族的。咱们的关系,我岂会骗你呢。”
  见他这样的反应,李逍越发肯定,看来自己确实是没有听错,之前薛楚玉说的就是姓武,至于他后来为何要改口,又为何要坚持骗自己,看来很有内情啊。
  武氏,武氏,难不成是那个武氏?


第148章 突袭
  太极殿。
  三月初一,朔日大朝。
  百官齐聚,满殿紫绯。
  李治坐在龙椅上,听着百官山呼万岁,心情平静。今天,是一个重要的日子,经过这段时间的谋划,他终于决定出手了。虽然心里对长孙无忌这位舅父还十分忌惮,但权力的渴望却推动着他前行,尤其是他的身边还有武氏这样一个支持者,还有李绩等大臣支持。
  “众爱卿,免礼平身!”
  李治伸出双手虚扶。
  “宣诏!”
  很突兀的,李治命殿中的宣旨官宣旨。
  长孙无忌皱了皱眉头,朝会之前,他根本没不知道今天会有什么重要旨意要宣布,按例,皇帝要宣旨,那也得经过中书门下,但今天明显不同。
  “大唐皇帝令!”
  “太尉长孙无忌加太师,仍知中书、门下二省事,主持朝政!特赐太师长孙无忌三庶子朝散大夫衔。”
  第一道旨令宣读,却是对长孙无忌的加赏,长孙无忌原本是太尉,太尉是三公之一,地位尊荣。而太师是三师之一。
  在大唐,三师三公都是正一品衔,地位尊荣,能与皇帝坐而论道。不过实际上,这三师三公都不过是虚衔,荣誉性质更高。能被授予三师三公之衔的大臣,是相当不得了。
  宰相好当,这三师三公都能得。
  三师和三公名义上都是正一品,但三师是排在三公之前,而太师又在三师之首,长孙无忌从太尉到太师,这品级没变,但明显是加赏。
  而皇帝还加封了他三个庶出儿子朝散大夫的散阶,那是从五品下的官阶,可谓殊荣。
  “臣长孙无忌,不敢领旨,无功不受禄,臣不敢受。”
  长孙无忌有些搞不清皇帝的意图,这段时间,他和皇帝因为对宇文节的处置一事上,闹的很僵硬。
  “国舅劳苦功高,这是你应得的。”李治淡淡的说道,不容拒绝。
  长孙无忌再辞,但李治今天就是不理。
  最后三辞之后,长孙无忌只得先接下这道旨意,打算回头再上奏请辞。
  “太唐皇帝令!”
  宣旨官继续宣读旨令。
  “同中书门下三品、司空李绩加太尉,知尚书省事,主持朝政。”
  又是一道旨令宣下。
  长孙无忌眉头皱的更紧了,这下连他后面的褚遂良、于志宁等人也都紧皱起了眉头。
  当初皇帝初立之时,皇帝对长孙无忌的加封是加太尉,检校侍中,知尚书、中书二省事,主持朝政。
  大唐三省六部制,中枢核心就是尚书、门下、中书三省。而长孙无忌代理了中书省的长官,又负责尚书省和中书省的事务,这相当于一人主管三个省,确确实实的主持朝政。
  但后来长孙无忌辞去了尚书省的事务,但长孙无忌虽辞去尚书省事务,但却又聪明的安排了自己的盟友褚遂良等担任尚书省的左右仆射之职,实际上还是管着三省。
  特别是在贞观后期开始,朝廷中枢大权,已经从尚书省转到了中书和门下省,而且中书和门下还开始合衙办公,共称中书门下,甚至朝廷的宰相,也必须得加上同中书门下三品这个衔,才算是真宰相。
  在刚才对长孙的加封中,长孙晋太师,并依然负责中书和门下二省,依然还主持朝政。
  可这马上皇帝又把李绩提了出来。
  李绩在新皇即位之初,有拥立之功,因此得封尚书左仆射,并加同中书门下三品衔,位列宰相。
  后来长孙辞尚书省事,李绩便也辞了仆射之职。
  虽然李绩还保留着同中书门下三品这个宰相衔,但他并不像长孙一样有加主持朝政这四个字。
  没有这四个字,那他就不及长孙位高,朝政就是由长孙说了算。
  现在,三公之一的司徒改晋为三公之首的太尉,尤其还加他两个重要的头衔,知尚书省事、主持朝政。
  中枢三个省,如今长孙无忌知中书、门下省事,李绩知尚书省事,两人共同都主持朝政,这就不再是长孙无忌说了算了。
  “大唐皇帝令。”
  旨令继续宣读。
  长孙无忌面色越来越难看,他终于看明白了点事情,皇帝今天是要搞事情啊。在这朔日大朝会上,以皇帝令的形式来下旨令,而并不是正式的经中书门下宰相们签署的诏令,这就是故意要绕开他,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毕竟皇帝令不是诏令,是不需要经过中书草诏,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