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被直接简化为了一户折多少钱而已。
如汉魏之时,封侯们直接有封地,有封户,封地如同国中之国的情况是再不见了。
封户跟封君之间的关系,也简单的多,没半点依附关系了。
李逍跟玉濑,其实不过是大地主跟小地主之间的关系。
李逍手里千把亩地,原本每年按制,向朝廷缴纳租税,如今改向公主府缴纳,仅此而已。平时有什么事情,依然还是规蓝田县官府管辖的。
八百户,朝廷替公主挑的可都是那些多丁户,一户几丁以上,或者田产多的户。比如李逍,虽然家里正经只一丁,但田地千亩,部曲奴仆都三四十。
算下来,皇帝封给公主的食邑八百户,起码一千以上丁口,上万亩田地。
皇帝对这个妹妹可是非常够意思了,哪怕这几万亩地只有三分之二的租是给公主的,但也非常不少了。
“公主的封号和食邑,我会再上奏,请求陛下收回的。甚至这灵都观,其实也没有必要大兴土木,就现在我这个小庄子,完全够供养我修行了。”
“别啊,既然陛下赐给公主了,那就收下啊。公主,就算要修行,也是要开支的。你总不想以后真的粗茶淡饭,青灯古经的生活吧。”
“我既已经出家修行,又何必在意那些,况且如今我府上,除了几个老人,其它人都已经走的差不多了,我就算有这些封地也管不过来,也不知道如何管,还不如请陛下收回。”
李逍叹气。
“公主要是觉得管不过来,可以交给我来管啊,不过是几百户人口,万把亩地而已。”
玉濑看了眼李逍,“管理这些,可是很吃力的事情,而且还没什么好处。”
“这有什么。”
“三郎可别小瞧了这些,既然要管就得管好,要是管理不当,大家收成不好,可是有责任的。”
这年头,广种薄收。
一亩收成也就一两石,还得看天吃饭,要是遇上个旱涝风灾蝗虫什么的,就会歉收甚至是颗粒无收。
农耕技术的不足,生产工具的缺少,大牲畜的不足,以及水利工具等的缺失,让耕种成为靠天吃饭。这时代,一户人家种上百亩地,都不一定能富足,可不像后世明清之时,一家种个十亩甚至几亩地就能养家糊口了。
做为封主,可不仅是坐着收租,还得负责指导封户耕种,甚至还得在灾害之时指挥救灾,若是歉收断粮,还得想办法接济百姓,不让出现逃亡流民等情况。
替公主管理八百户封户,管理上万亩田地,相当于当了个乡长。
不过这乡长可不好当,但李逍却觉得也不会难到哪去。
“若你真有心帮忙,那么我愿意把封地食邑两成的租税交给你,做为你替我打理的酬劳。”
公主直接甩包,李逍替公主打理,每年只要把定额租税的八成交给公主就行,这就相当于包租了。
干的好了,两成的收益不算低。
“若是遇灾害,按情况减租,不让你吃亏。”公主道。
李逍想了想,公主跟他定额包租,若是他跟租户们搞分成租,想办法提高封户们的田地产出,那除去公主的定额租,实际上还是有赚的,不仅能赚两成的包租管理费,还能赚到更多的分成收益。
既能帮公主分忧,又能带乡亲们增收,还能自己顺便再赚一把,何乐不为呢。
第132章 大买卖
相比起玉濑的待遇,李恪的处置就没有那么好了。
跟玉濑的聊天当中,李逍得知,虽然皇帝免了吴王恪的死罪,可也没有轻饶他。爵位官职尽削,贬为庶人,而且并没有马上得到自由。如今,依然还在长安城,住在一处道观之中,实际就是受监视居住。
玉濑正在请人帮忙,希望能够接吴王恪出京来她这居住。
“如今公主希望令兄余生平安,最好的做法,就是劝令兄如公主一样出家为道。做一个出世的道人,潜心修道炼道,不问世事,也许就能安享余生了。”李逍虽然没接触过李恪,但世人对他评价很好,而且玉濑也那么喜欢这个兄长,他便也就帮着出个主意。
“出家要真出家,切不可再留恋世俗的权力名誉,否则反悔不迟。”
离开玉濑的山庄,李逍回到家时,不大的李家庄依然还是热热闹闹的,李家庄里庄外聚集了许多汉子。
这些人都是庄东书院学生们的家长父兄们,自发的前来帮着李家庄干活。开耕在即,李家庄的规划修整还没完成,书院也只是基本完成,而村里的公厕、浴室还有义仓等也都还在建设中。
大家感谢李逍收了他们的子弟读书,也没有什么感谢的,就自发过来帮忙干活。
李逍不愿点大家便宜,可大家热情难却,最后便也就同意他们留下,不过一天管三顿饭,还给大家粮食做工钱。
眼下正好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许多人家其实也都没有什么口粮,这个时候都开始在野地里找野菜,搭着吃野菜糊,要不然,就等不到夏粮入仓了。李逍给大家发粮食做工钱,虽说不多,可却也是极不错的。
众人推辞几番,最终欣喜的接受了。
“来的人多,进展也快,按三郎规划的,已经都差不多了。村头的破旧房子该拆的也都拆了,该平整的也都平整了。新修的村道十分整齐,村墙也已经立起来了,四四方方。”
做为监督新庄工程的大彪,这些天连街上都不去了,认真的担任着李逍给他的监理一职。
有这位凶悍高大的大彪监工,虽然是一群庄户干活,可有李逍的图纸,最后的成果还是很不错的。
拆掉了原来那些杂乱破旧的茅草屋、土屋,重新规划了整齐的村路,村道不但笔直平整,而且还夯实过,路边修了排水渠,还栽了行道树,将来能成为绿荫道。
在原来低洼不平的村东西两头,也已经修建起来崭新的庄户小院,盖起了蓝溪书院、公共厕所、公共浴室,以及保灾年的义仓,还有纳凉休息用的凉亭等地。
这些东西规划统一,十分齐整,因为就地取材,又是请村民们干活,倒是花费不多。
看着庄子一天一个样的变化,不但李逍高兴,庄民们都惊叹不已。
过去的庄子简单又陈旧,甚至脏乱,而如今,跟蓝溪街都快有的一拼了。
村子不但新修了一条四面环绕的村墙,有四座村门供村民进出,高大的村墙虽然比较单薄的土墙,可防盗的作用还是很明显的。
这个时代,各地的村子,稍有些历史的,都会有村墙,到了晚上就会关闭村门,还会轮流派村民巡防守夜,以防强盗贼人。甚至就是到了动乱时代,这些村墙也能发挥极大的作用,抵挡流民变匪。
一堵村墙,就是一个村庄实力的象征。有村墙的村子,一般的盗贼甚至都会绕过,懒得来啃这种硬骨头。
在村墙外,还有一条修缮过的水渠,这水渠过去就有,但年久失修,淤积已深,也是李逍组织人把他清理挖深挖宽,接入了蓝溪河水,使得一汪清水绕过村庄,甚至还挖了沟渠,将水引入村庄。
在村里修了一个大水塘,方便村民们洗衣洗菜。
有了这一汪活水,村庄也变的灵秀起来。
“现在看,这钱花的真值。”大彪呵呵的笑道。
赵大夫原来也挺反对李逍的大手笔,觉得是败家子行为,花钱建这建那,白给村民们好处,可现在看来,确实很不错。
“这点钱哪会白花呢。”李逍欣慰的道。
花费本就不多,庄户们来做工,在李家领了钱粮回家,也大大缓解了他们今冬今春的饥荒,今年可以安心的吃到夏粮收割了。
大家日子好过,也都不会忘记李家的好。
李家做为一地地主,还是比较在意民望的,况且这点钱对李家来说真不多。李家现在仅一个药酒生意就钱财源源不断了,况且修好了村庄,不但干净整洁,而且李家大院周边也空置出大片空地,这以后李家的院子也能方便扩大。
一个地主,立足之本,就是要在本乡本土有个好名声。
如张恶霸家过去那种方式,是不长久的。
地主得成为乡贤民望,家族才能长久,而不是说做个人人害怕的恶霸。
以前连赵大夫都不明白李逍为何总要做那种看起来亏本的事情,觉得投入太多,可现在他们也觉得挺有道理。
李家日子越过越红火,生意也越做越大,眼光自然不能只局限在李家庄这一小块地方,那样眼皮子太浅,格局太小。
李家早晚要走出去的。
“对了,阿耶。刚刚我去见过公主,如今我们这里都被朝廷划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