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有毒-第6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破玩意炸开也就两三瓣,学艺不精。瞭望手发现他们正在后面摆弄巨大的木架子,只是迟迟没有立起来,孩儿觉得很可能是投石机。火炮已经准备好了,射程也够,不如先毁了它们。”
  此时王七也走了过来,接过霹雳弹看了看,撇着嘴扔到了地上。在他眼中这种货色没啥大威胁,倒是对另一种武器比较顾忌。
  说起投石机他还是发明人呢,只是在新军的战术中无用武之地,一直也没机会发扬光大,不承想被西夏人捡了起来。
  “老大,你说呢?”洪涛觉得这仗也没啥技巧可言,一顿炮弹,然后过河,火枪队VS劲弩兵,看看谁更厉害。不过他很清楚自己的位置,大战略可以安排,具体战术还得听指挥官王大的。
  “孩儿已经安排好了,让七弟先带人砍树架浮桥。敌人如果不管就多架几座,待到明早全军过河。敌人如果过来阻拦正好当靶子,火炮最好等一等再用,免得把人全吓跑。”
  王大果然没打算和父亲商量战术,也早就有了安排,之所以走过来不是汇报进攻计划的,而是来叫王七去架桥。
  “看到没,有道是虎父无犬子,再过个五六年就该她们挑大梁啦,咱俩也差不多就该退居二线喽。”看着女儿和儿子的背影,洪涛又开始摸他那几根鼠须。
  王大肯定不是故意当着高翠峰给自己难堪的,她就是这种性格,一进入工作状态六亲不认,也不想太多和战斗无关的事情。
  可是这样一来自己确实有点难堪,好在脸皮足够厚,愣是把难堪变为了父母对孩子的自豪。至于说高翠峰心里咋想,那就管不着喽。


第764章 小梁太后(一)
  砍树架桥还得好一会儿,趁着这个功夫去河对面看看西夏人的阵容吧。此次领兵南侵的是谁呢?是个女人,年纪不大,三十多,但身份高贵。
  她是西夏惠宗皇帝李秉常的皇后、现任西夏皇帝李乾顺的太后、梁太后的侄女、梁乙埋的女儿,也叫梁太后,为了和姑母区别,前面加了个小字。
  这位小梁太后和她姑姑梁太后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百分百的女强人和野心家,生了一副女人的身体,却长着比男人还坚韧勇敢的心。
  就在洪涛离开甘凉路那年,可能是西夏历史上最郁闷的皇帝李秉常驾崩了,在位十多年他是一天权利没摸到还被囚禁了一年多,又把国土丢了一大半。说是病死的,估计就是郁郁而终,有时候当妈的太强势能活活把儿子愁死。
  儿子死了就该孙子继位了,梁太后早就做好了准备,这个孙子就是她亲侄女的儿子,当时刚刚三岁的李乾顺。
  三岁肯定没法亲政,于是梁太后就把她最拿手的技能垂帘听政传授给了侄女,或者说这位侄女早就耳濡目染学成了。
  第二年梁太后和梁乙埋也相继撒手人寰,于是小梁太后接替了姑母的遗志,坐在小皇帝身后,联合了几家党项贵族继续掌控着西夏的大权。
  和梁太后比起来,小梁太后够勇敢也够腹黑,唯一有缺陷的地方就是忍耐力。也不能说算缺陷,梁太后是从一连串宫斗中踩着敌人的鲜血一步步走上位的,是开创家族辉煌的第一代,必须特别能忍。
  小梁太后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什么都能后天学习,唯独吃苦犯险的事儿没法复制,想得到这种锻炼也没机会。
  所以她一掌权就积极恢复军力打算一雪国耻,只忍了七八年,刚把西夏的国力恢复起来就不想再装孙子了,一门心思的想把失去的国土夺回来,顺便还得向大宋收点利息。
  其实她的耐心都没这么长,只是由于大宋一战把幽州夺了回来,战斗力着实有点吓人,后面这几年都是被吓的一直没敢扎刺儿。
  原本她打算把王诜耗死,在这方面她和她儿子有年龄上的优势。可是天不遂人愿,随着小皇帝一天天长大,西夏贵族内部让皇帝亲政的呼声越来越高。
  小皇帝也不太愿意继续和大宋开战,而是听取了一些臣子的意见打算继续臣服大宋换取和平。他们认为大宋没有侵略性,只要不招惹它就不会主动侵略。
  相比起来东边的辽国更危险,不如先和大宋联合一起灭了辽国,这样说不定还能分到一点残羹剩饭。
  对于小皇帝的想法小梁太后一定丁点都不认同,她觉得既然要打仗就得追求利益最大化,抢夺辽国能得到什么?除了草场之外屁也没有。想让西夏富强那就必须向南,那里有肥沃的土地、繁华的城市、数量多的数不过来的农民和工匠。
  而实际情况好像也在鼓励小梁太后南侵,辽国自打失去了幽州之后,皇帝的威信一天不如一天,东边的女真人率先起兵造反,声势日盛。辽国派去镇压的军队经常被打败,不得不从西部调遣生力军。
  可西部的很多部族一旦失去了重兵威慑,慢慢也蠢蠢欲动起来,最具代表性规模最大的就是阻卜人。
  他们是纯粹的牧人,常年都被契丹人当奴隶管理,仇恨的种子早就埋下了,赶上温度和湿度合适立马就得发芽。
  要说小梁太后在大局观上确实直追她的姑母,眼见辽国就要不成了,与其再去踩一脚,不如趁机先把大宋打服,这样将来分配辽国遗产的时候就能狮子大开口了。
  可是有驸马王诜在,西夏的将领们都被打怕了,不太敢出兵。咋办呢?小梁太后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有意扶植起来一批年轻将领,用他们逐渐替换各族的中坚力量,替换不动的干脆找借口干掉。
  这样一来,从来没见识过凉州之战的党项年轻贵族就掌握了西夏的军权。
  他们就和现在的九零后、零零后一样,说起抗美援朝、对越反击战、包括嗡嗡嗡时期根本就不当回事儿,总觉得是老一辈人太笨,换成他们上阵肯定能做得更好。
  南侵?那是必须的,不南侵不足矣证明他们比父辈强。此时小梁太后就算不同意他们也得努力争取,于是西夏国内的条件就成熟了。
  光国内支持南侵还不成,小梁太后虽然耐心不足但脑子还是很聪明的,知道仅靠西夏这点军队根本打不过禁军,咋办呢?于是又把眼光转向了北方,那里有彪悍的阻卜人。
  只要能给出足够的利益,这些牧人就能去攻击任何族群,根本不问对方是谁。小梁太后给出了什么利益呢?她狗屁也没给,和洪涛的小舅舅是一个路数,空手套白狼!
  辽国的西京道南部、整个南京道也就是大宋幽州就是她开出的条件,只要阻卜人答应帮西夏人进攻大宋,打赢之后,西夏军队就会帮着阻卜人把这些最好的草场和富饶之地抢下来,双方来个互换。
  也不知道阻卜人是咋想的,可能是穷怕了,一听有这么多好草场都能归自己,代价就是南下打仗,死点人算事儿吗?真不算,干了!
  国内统一了思想、国外找到了外援,小梁太后还觉得不太保险。扇呼党项中青年将领热血沸腾是一回事儿,真的起兵南侵又是另一回事儿,如鲠在喉的就是凉王。
  虽然已经没兵权了,可谁能保证真打起来之后他不会再次掌兵呢,这个致命威胁必须想办法除掉。
  为此小梁太后可算绞尽了脑汁,演了一出孤儿寡母惨兮兮求和平的戏码给宋朝君臣看,每次上书、接待宋使都尽量表露出小国寡民已经屈服的样子。
  同时还得哭诉凉王王诜太残暴,如果他不在朝堂,西夏人连一兵一卒都不会设置,就算当大宋的属国也心甘。
  这一招果然见效了,宋朝对边境的武备日减松弛,边榷限制也越来越松,慢慢的连走私好铁好钢都无人问津,还有一些宋朝工匠被优厚的待遇吸引到了西夏国内。
  通过凉州、析津府这两场大战,西夏人清楚的认识到战争方式要与时俱变,光靠骑兵对付不了歹毒的劲弩和密集的火箭。
  为此他们也在兴庆府北面秘密建立了一个类似渭桥镇的工业基地,打算利用从宋朝招募来的工匠发展自己的工业。
  但效果不太好,这些宋朝工匠基本都是在魏桥镇混不下去的低级匠人,明白流水线作业上的某个工序,无法建立整个体系。折腾了好几年,充其量就是炼出了钢,质量没谱儿,产量也没谱儿。
  钢板弩更是别想,只能用走私来的好钢打造一些仿制品,成本高不说质量也远远不如。照这么下去的话,再过十年怕是也追不上宋朝的发展脚步,南侵更是别想。
  正当小梁太后每天愁的直掉头发的时候,机会突然降临了。这叫啥,这就叫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
  啥机会呢?驻在大宋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