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坐了半晌,让伙计上了两碟糕点。用掉大半,她才离开这茶楼,雇了一顶轿子,往离集贤坊最近的永安街而去。
一路过去,她坐在轿中,也觉出城中的忙乱来。
永安街是城东相当热闹的一条街,眼下在和同福大街交界的街口处,好些商家在此设了粥铺,有灾民在此排队领取。
她悄悄掀开帘子看了一眼,那些灾民个个面黄肌瘦,被突如其来的灾难打击得神情麻木。领了粥,口中喃喃道了谢,木然的行礼退下。
过了嘈杂的街口,到了永安街上,竟然听不到以往的那些热闹声音,各家的生意都冷清的很。只有时不时,坊正敲着锣鼓带着人、抬着担架经过。
她让轿夫寻了一家极雅致的笔墨铺子下了,掏出荷包付了两个大钱。想了想,又掏出一个放在轿夫手里,问道:“刚才那些人过去,抬的是什么人?”
轿夫叹了口气,道:“姑娘是刚到京的吧?你可得小心些,别染了时疫。街头就贴了安民告示,有防治的办法,姑娘好好看看。”
叮嘱完才回到妙芙的问题:“这些人,都是患了时疫的。坊正带着人抬走,敲锣让附近的行人离远些,不要靠近了以防染上。”
“那坊正他们就不怕吗?”妙芙追问。
“姑娘是没看见,他们都戴了面巾,用药汁泡过,能不被染上。”
“这能有效吗?”虽然宫中也每日熏燎,也熬了汤药给她们内服外用,但她还没听过用这个法子能防染病。
轿夫点点头,道:“刚开始不知道是不是有用,他们也是怕的。但怕也无法啊,有京兆府在上面看着,他们哪里敢推脱?还好这都几日过去了,没有一个人染上,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的这法子,积德啊。”
如果没有这面巾,坊正也要做同样的事,迟早会染上时疫,增加几条冤魂。
他不知道,妙芙却心知肚明,暗暗感激起将这法子呈到太后面前的徐婉真来。如果没有她,苏大夫也不会获得太后认可,太医院更不会提前囤了这好些防疫的药材,眼下正好派上用场。
打发走了轿夫,妙芙走到街角,找到几个正在踢毽子的女孩。
她蹲下身问道:“你们可有人知道方大人的府邸?”
一名着蓝花白底衫子的女孩子停了动作,问道:“姐姐是问翰林方大人吗?”
妙芙点点头:“你帮姐姐送个口信,请方大人来前面的砚心斋一趟,不能被别人看见了,知道吗?”
那女孩子有些为难:“我可进不去方大人府里。”
妙芙拿了一粒金豆子给她:“你让门房给方大人传个话,梅花银簪这四个字,方大人会出来见你。记住了吗?”
她点点头,重复了一遍:“梅花银簪。”
看了一眼同她一道踢毽子的几个女孩,笑道:“你们也一起去,换个地方踢毽子。方大人若是来了,过上一个时辰,你们还是在这里来找我。到时,一人一粒金豆子。”
洛阳城里常常有人遣这些孩子送话,她们也是惯了的,并不多问。听见有金豆子可拿,几个女孩子欢呼起来,叽叽喳喳的拉着走远了。
☆、第498章 方孰玉
看着这些孩子们往集贤坊的方向去了,妙芙才拉了拉头上帷帽的面纱,回身进了砚心斋。
笔墨铺子在平日里也很清净,眼下就更清净了。
四壁上挂了山水画,有好几副都是前朝流传下来的真迹。各个柜台陈列着笔、墨、纸、砚,俱都是佳品,房中散发出幽幽的墨香来。迎客的地方放了两把鸡翅木高靠背椅,一侧高几上的青花瓷瓶中,插了几支竹枝,清雅的紧。
铺子里就只有一个四十来岁的掌柜守着,愁眉苦脸的。永安街的租金不便宜,这几日连个客人也没有,白白亏了去。
见到妙芙进来,忙迎上来:“姑娘,想选一些砚台送人吗?”
高芒王朝民风开放,似妙芙这样孤身一人采买的女子并不少,掌柜并不觉得讶异。
妙芙点点头:“堂兄要及冠了,我要买一套文房四宝相送,可有上好的?”
她虽然戴着帷帽看不清面目,但通身的气度,襦裙下摆隐隐透出的牡丹金丝暗纹,让掌柜一眼就看出了她的不凡来。忙殷勤的迎上来,一一介绍起来。
妙芙略看了看,并不满意。
掌柜急得汗都下来了,这么些天好不容易来了个客人,可不能白白放走了。
“姑娘,你且随在下到后面的雅间稍坐。在下家里藏了几套珍品,我这就去给你拿来。”
“那要等多久?要是远的话就算了,我再去别的铺子里看看。”
“不远不远。不是在下夸口,我经营笔墨生意二十余年,我这里的姑娘不满意,别处的也一定如此。”掌柜满面堆笑:“这大热的天,姑娘何必跑来跑去,不如坐下歇歇脚。”
妙芙这才松了口。
掌柜殷勤的伺候着,带她穿过中堂,来到一个清雅的小院中。
“莲莲!别写字了,帮阿爹去前面看着铺子,我要回家去一趟。”
只听得里面有人脆生生的应了“哎!”,从西厢房中走出来一个十多岁的大姑娘,五官清秀。
“让姑娘见笑了,这是我家二姑娘。这些日子,伙计们都告假回家了。无法,我只得将家中女儿叫来应急。莲莲,快来见过贵客。”
妙芙笑道:“不必多礼。”
那名叫莲莲的女子好奇的打量了一下她,便去了前面守着铺子。
掌柜将妙芙带入东厢房,上了一杯茉莉香茶,便告了罪,急急忙忙回家拿那几套珍品了。
……
翰林学士方大人,方孰玉。两榜进士出身,先帝钦点的榜眼。
方家,乃河北道魏州传承了几百年的诗书礼仪望族,从前朝起便有多人为官,朝代更迭也未能动摇方家的根基。
方孰玉是方家的庶支,是方家年轻一代的佼佼者,摆在他面前的是一条光明大道。
成为榜眼后,便被点进了翰林院,从七品编修做成,到如今已成为六品学士。刚带着几人完成了一部著作的编撰,顶多再熬上两年,他就能进入六部观政。侍郎、尚书,直至成为大学士。
他才刚刚四十出头,政治生命还长得很。十来年深厚的翰林资历,无可置疑的出身,又有方家作为后盾,成为宰相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这几日因城中疫情爆发,皇上宽厚,命翰林院不当值的翰林,全部回家休沐。
他是典型的读书人,已经习惯了早起,读书已经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如呼吸饮水一般自然。就算休沐,也在书房中查阅典籍,整理笔记。
听到门房来报,有个八九岁的小女孩要见她时,他心头诧异:“见我做什么?”
门房摇摇头:“她没说,只说您听到‘梅花银簪’四个字,就会去见她了。她在大门那里等老爷。”
“梅花银簪。”听到这四个字,方孰玉如遭雷噬般呆立当场。
那些久远的往事,措不及防的涌上心头,如一卷卷画卷,在他脑中展开、涌动。他已经刻意去遗忘了这许多年,装作从来没有相遇过,为何她要重新提起?
“老爷,老爷?”
方孰玉回过神来,看着还在等他回话的门房,道:“我这就去。这件事,你就当没听见过,知道吗?”
他一向温润如玉,此时疾言厉色起来,眼中凌厉的光芒让门房不禁瑟缩了一下,忙答道:“是,老爷!小人今天没见过什么人,也没有来请过老爷。”
出了大门往左右看了看,方孰玉瞧见有几个女孩子,叽叽喳喳的踢着毽子。
他走过去,努力让自己的神情看上去温和些:“你们,谁找我呢?”
身着蓝花白底衫子的女孩道:“大老爷,有位姑娘找您。她就在前面的砚心斋里面等着您。”
说完了话,几个女孩便嘻嘻哈哈的跑开了。
方孰玉只觉得心头发涩,自己还在期待着什么呢?以她今时今日的地位,必不可能亲自来见。
到了砚心斋门口,他理了理衣冠,迈步入内。
守在铺子中的,却是一位十来岁的大姑娘。看见他进来,那姑娘有些惊讶。铺子里都好几日没有生意了,今日一下就来了两名客人。
正要迎上去,方孰玉轻咳一声,道:“我是来找人的。我家侄女在这里买笔墨,她让我帮忙看看成色。”
哦,原来如此,就说怎么会这么巧。
莲莲心头释然,忙将他引往后院,给他指了指东厢房,道:“那位姑娘在里面品茶,您进去吧。”说完又忙出去了,前面铺子里的货品都很贵重,一样也丢不起。
妙芙瞧见方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