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汉唐莫不如是,大周想跳出这个治乱循环的圈子,就只有抑制兼并,打压豪强,这是柴荣干的事情。
可光是这样还不够,还要增加老百姓的本事,提升他们的能力。
兴学,办教育,筹建作坊……要做成这些,光靠着朝廷的投入是行不通的,必须依靠合作社。或许有一天,老百姓都能读书识字,掌握一定技能,合作社可以取消,但在此之前,这一步必须要走。
郭宗训比任何时候,都要自信,他真的找到了办法……这种快乐,是外人很难体会到的。
“皇儿做得不错。”
柴荣夸奖了一句,突然道:“朕听闻你在合作社之中,选出了一些管事的人?”
“嗯!”
郭宗训道:“父皇,其实跟老百姓讲道理还是很容易的,关键是让他们信服才行……一个合作社,产出多少,换了多少钱,这些钱要怎么花,毕竟都是大家伙的血汗钱,因此必须推举有威望信用的村民,让他们参与,甚至必要的时候,请所有村民一起讨论,决定。”
郭宗训得意道:“我跟师父学了一个办法,就是给村民发豆子,红豆代表支持,绿豆代表反对,少数服从多数,比如建学堂,看起来很麻烦的事情,其实一个晚上就决定了。村民会选出最好的一块土地,作为学堂,然后自行筹建房舍,整个过程都花不了多少钱。他们真正需要的只是一些不错的老师。父皇,朝廷不是有一笔庞大的兴学预算吗?正好可以拿出来作为教师的束脩!朝廷还可以规定,在乡村充当教师五年,考评优等,可以不经过科举,就进入官场仕途!”
郭宗训兴奋道:“父皇,只要这么办了,我想一半以上的乡村,在几年之内,都能拥有学堂,一半以上的孩童入学,哪怕三代之治,也不及大周啊!”
小家伙的眼睛都冒光了,甚至手舞足蹈起来。
可是他突然发现,父皇的眼神似乎不怎么愉快,只能把嘴边的话咽回去。
“儿臣失态了,请父皇降罪!”
柴荣轻笑道:“你有功劳,也辛苦了,商王不是要请你吃涮羊肉吗?朕也乏了,还有军国大事要处理,下去吧!”
郭宗训没有得到父皇的支持,带着一肚子的疑问,从皇宫出来。
接下来整整一个月,郭宗训都在焦急等待,可宫里就是没有消息。倒是柴荣又派遣几路人马,越过长城一线,出击契丹,抢夺牛羊马匹,俘虏奴隶……
“唉,陛下放缓了征讨的脚步,却没有批准合作社,圣意难测啊!”李肆叹了口气,“师弟,我听说前几天赵普进宫了,他陈奏了几个贪官,全都是河北的……其中有两个人就是被合作社举发的,赵普还说,合作社于官风吏治,有着莫大的干系。”
李肆讥诮一笑,“这家伙原来还藏着,现在是越来越迫不及待,赤膊上阵了!”
叶华当然一清二楚,“合作社迟迟不能落实,最大的问题只有四个字:恩自上出!”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柴荣是个非常强势的帝王,越是强势,就越要把权力抓在自己的手里。
偏偏合作社,是自下而上,老百姓推举几个带头人,负责内外事务……假如几十个合作社联合起来,发出同一个声音,是不是能左右地方官吏,县,州,府,路……到了之后,天子的权力还剩下多少?
尤其是现在推举出来的人,多数为打过仗的武夫。
道理很简单,武夫比寻常百姓凶悍,面对官府也不至于立刻犯软骨病,能镇得住场面。而且南征北战,他们有见识,带领弟兄们作战,又有管理能力。
以邺城为例,那八十几个农业合作社当中,有六十多个全是武夫把持。
说得更明白一点,每个合作社,就是个松散的兵营。
甚至有的合作社,会组织年轻人练武强身。
武夫势力的继续膨胀,天子的担忧,文官的恐惧,合作社迟迟推不下去,也就不足为奇。
当然柴荣也清楚,在现有的情况下,大举作战也是不可能的。所以他改变了去年的战略,没有集中全力越过长城,去平灭契丹,而是以大将分头领兵,采用蚕食的模式,越过长城,驱逐契丹。
总算是各退一步,李肆觉得也还能接受。
“如果能这样下去,维持几年,等……情形就会好很多的。”他想说等太子继位,可是这话到底没有说出来。
叶华深吸口气,“师兄,有些事情,只怕不是我们能左右的。对外用兵,河东的情形可怜,停止用兵,你当那些农场就会老实吗?”
“师弟的意思是?”李肆沉吟道:“他们会去摧毁小农经济?”
叶华道:“反正我有了钱,就会想让钱生钱。这一次彭海的事情,没有那么容易过去。我最担心的是过去农场跟朝廷一心一意,可往后他们就没有那么老实听话了。”
李肆瞠目结舌,饶是他才智过人,也有种强烈的身不由己之感。
两种经济,两种模式,互相撕扯,朝中文武君臣,错综复杂,他感觉自己要被分成两半了。
“师弟,无数人的身家性命,也都压在了你的身上,千万小心啊!”
叶华笑道:“我勉力而为!”
……
郭宗训回京,已经超过了三个月,小少年足足胖了两圈,可他却更加怀念河东的日子了,很忙,但是十分充实。
回京之后,他名为太子,可除了第一次召见之外,只和父皇见了两次面,一次是过年祭祖,一次是春围采猎,皇帝只是勉励他,要多学骑射本事,强身健体。父子俩说的话加起来还不到十句。
合作社的事情,郭宗训更是提都不敢提。
小家伙别提多着急了。
眼看进入了四月份,突然河北传来了急报,发生了大面积蝗灾,包括邺城在内,十几个州县被铺天盖地的蝗虫吞噬,所过之处,半个绿叶都没剩下。去年种的冬小麦,刚刚返青不久,就被蝗虫吃光,夏粮绝收,几乎成为定局!
内阁方面估算,至少要拿出一百万石粮食,紧急救灾。
郭宗训知道消息后,急得火上房,不得不冒着被训斥的可能,求见父皇,他想去河东看看,那些合作社究竟怎么样了?
令郭宗训没想到的是王朴和叶华居然已经先到了,柴荣沉着脸道:“你们两位陪着太子去邺城勘察灾情,有什么事情,如实回奏!”
第734章 合作社的胜利
王朴和叶华,两位重臣陪着太子出京,直奔河北而去。
他们离开了京城,走出没有二百里,就见识了帝国脆弱的一面……宽阔的大路,本是给征讨契丹的将士修的,眼下却挤满了流民,扶老携幼,破衣烂衫,向着京城逶迤而来。事实上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京城在哪里,他们只是本能地前进,直到有了粮食,或者死掉为止!
春天乍暖还寒,早晚都有霜冻,每个早晨起来,都会有人再也爬不起来,每一个死者的脸上都挂着奇怪的笑容,至少他们在死去之前是欣喜而满足的,就像是那个卖火柴的小姑娘……
王朴只觉得心像是被戳了一般,身为首相,不能辅佐圣君,安抚百姓,坐视这么多人饿死,他有罪啊!
有人要问,不是已经分了田地,老百姓怎么还活不下去呢?
就以河北为例,由于人口相对稠密,每一丁只能拿到三十亩左右。
如果是丰年,这些土地当然够养活一家人。可若是连续两三个荒年,就足以击垮任何一个小农之家。
而且由于应付大战的原因,河北的仓库都已经空了,遇了灾,也无力赈济,只能把老百姓甩到京城,皇帝总会有办法的。官员这么想,百姓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才有了成群结队的灾民。
一路前行,郭宗训越看就越是不安,一颗心不停下沉,几乎坠落谷底。
河北如此,邺城又会怎么样?
自己的那些合作社,刚刚草创,能不能扛得住蝗灾的考验?
或者说,会更加凄惨?
小家伙紧闭着嘴巴,心里乱成一团。
“殿下勿忧,我已经让人问过,并没有邺城方向来的灾民,或许邺城的情况还不错!”
老师的话,郭宗训自然是相信的,可一刻不亲眼目睹,就没法放下心,他不断催动战马,越跑越快,恨不能飞到邺城。
终于,在五天之后,他们出现在了邺城地界。
刚刚赶到,他们就遇到了拦路的,数十名丁壮,拿着锄头木棒,在四处巡逻,看到了叶华一行人,立刻上前拦阻盘问。
郭宗训从马上跳下来,瞪了他们一眼。
“马岗,你不在田里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