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颧骨位置也略为高耸,看起来凶凶的。
“我也觉得不像。”
“对,这不是仲易,仲易还活着!”
没出国前就觉得不对劲,于奶奶把不好的想法压住,没哭。
到了纽约,听了周诚的话,于奶奶没哭。
开棺验尸时候,亲眼看着警方挖出尸骨,于奶奶也没哭。
这时候确认尸骨不是徐仲易,于奶奶老泪纵横。
刘芬搀着她,也跟着掉眼泪:“这是好事呀,您应该高兴才对!”
旧金山警方糊涂了。
反复确认了几遍,于奶奶都说不是徐仲易。
这就奇怪啦,死在徐仲易当初租住的房子里,年龄和人种都对的上,如果不是徐仲易,又会是谁?
“如果徐不是受害者,他就可能是杀人凶手。”
这个大胆的猜测,于奶奶完全不能接受。
“仲易不会杀人,他性格温和,连杀鸡都觉得血腥,何况是杀人!”
这个说法,警方根本不信。
所有杀人犯被抓时,家人都会为杀人犯辩解,说他不可能杀人。
事情一下反转的太快,开始以为死者是徐仲易,颅骨复原证实了不是徐仲易,徐仲易又被怀疑是杀人凶手……警方的逻辑也有一定依据,这个无名氏被烧死在徐仲易一家租住的房子里,徐仲易一家从此消失不见,杀了人害怕被抓住,也有可能主动藏了起来。
这一藏,就是19年!
于奶奶不相信,夏晓兰也觉得这事儿弄的不舒服,旧金山警方却要重查这件1967年的命案。
发生命案的房东和附近的居民全部被调查了,警方想找出无名男子的身份,身份决定了一个人的社会关系,知道死的是谁,就能理清他和徐仲易的交集,继而确定徐仲易会因为哪些原因杀人。
于奶奶很是气愤:
“这些美国警察会不会办事,我是要他们找人,不是让他们把仲易当成杀人凶手通缉!”
旧金山警方的态度,仿佛已经认定了徐仲易是杀人凶手。
旧金山电视台也没想到剧情一波三折,会是这样的反转,更想采访于奶奶了。
夏晓兰想了想,“我认为您应该接受采访。现在确定了死者不是徐叔叔,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只有找到徐叔叔才知道,我们不能让徐叔叔蒙受冤屈东躲西藏对不对?”
徐仲易真的是杀了人躲起来?
如果旧金山警察的推断是真的,徐仲易又为什么会杀人。
这完全颠覆了吉姆的调查,吉姆认为徐仲易携带着大量财物,成为当地黑帮打劫的目标。
死者不是徐仲易,已经让吉姆非常吃惊了,旧金山警察的推断,吉姆拒绝相信:
“夏,你找到那个花瓶的买家了吗?”
【第四卷:美国梦】1464:卖家和电视台采访(加)
杜兆辉办事的效率不高,至今还给她答复。
吉姆的询问她回答不上:
“再等等,应该很快了,你查到卖家了?”
吉姆递给夏晓兰一张纸:“本菲尔德,现居洛杉矶,是一名建筑商人。1969年以前,他都住在旧金山,1969年就搬到了洛杉矶,做起了建筑商,如果证实那是于家的花瓶,我认为他和徐失踪的案件有关。”
“花瓶就是这个本菲尔德卖掉的?”
吉姆点头,“去年他的建筑生意不景气,卖掉了这个花瓶作为资金周转,这是我查到的,但他坚称花瓶是他从旧货市场偶然买到的。”
不是徐仲易卖掉的,也不是从徐仲易手里抢走的?
1969年,那就是在徐仲易一家失踪后两年,本菲尔德在旧金山住的好好的,为什么忽然搬去了洛杉矶。
洛杉矶离旧金山不远,飞机还不到两个小时。
夏晓兰觉得这个本菲尔德值得进一步调查。
“你之前怀疑的旧金山黑帮,他们有没有异动?”
吉姆有点不好意思,证实了死者并不是徐仲易,他的前期调查整个被推翻了。要不是查到了花瓶的卖家是本菲尔德,他都不好意思来见夏晓兰。
“我在旧金山的线人没有提供更多线索,我仍然坚持徐一家的消失和旧金山本地黑帮有关,警方现在怀疑是徐杀人后带着妻儿逃离旧金山……徐可是初到美国的人,怎么会把线索处理的那么干净逃走?他可不是专业的杀手。”
夏晓兰沉吟:“希望你的推断是正确的,我也不是百分百信任旧金山警方,他们当年就对这个案子处理的很敷衍!”
种族歧视直到30年后都没有消失,80年代的华国人在美国更不会受到尊重。
死者被认定是徐仲易时,他们不想调查。
现在证实死者是另一个亚洲无名男性,警方又说杀人凶手是徐仲易。
“我一定会查清事情的真相。”
吉姆准备再次去洛杉矶找本菲尔德,这次有了威胁本菲尔德的把柄,旧金山警方还不知道花瓶的事,本菲尔德若是不告诉他真相,只有面临警察的调查了。
夏晓兰说找到了花瓶的卖家,已经让侦探去查了,于奶奶精神大振:
“瞧着样式和花纹像于家的旧物,到底是不是,还要看印记。”
于家的东西是有印记的,仅看照片于奶奶也不能确认。
要等香港那边确认……其实夏晓兰和于奶奶都有几分确定,这花瓶就是徐仲易带来美国的古董之一。
哪有那么巧,卖家在1969年前恰好就住在旧金山!
住在旧金山就有接触徐仲易的机会呀。
这个本菲尔德,难道是当年的黑帮成员之一?
应该不是,是的话吉姆肯定查到了。
夏晓兰也觉得要做多手打算,旧金山警方那边有自己的调查,就算徐仲易有没有杀人,警方能把人找到也不错。吉姆按照自己的思路追查真相,于奶奶这边则接受旧金山电视台的采访,多管齐下,一定有所收获!
给了旧金山电视台答复后,夏晓兰和于奶奶还好好商量了一番上了电视怎么说。
“不要看美国人整天把人道主义挂在嘴边,为了吸引眼球,电视台什么问题都敢问,一定会反复把旧金山警方怀疑徐叔叔杀人潜逃的事拿出来问您……”
夏晓兰就担心这点。
于奶奶摆手,“这点我都承受不起,还找什么儿子?”
和电视台以及当地报纸约定好时间,于奶奶把自己收拾的妥妥当当出现。
旧金山这边的媒体脑补的是一个衣着破烂,可怜万分的华国老太太,对着镜头哭哭啼啼那种,几句话就能把她问的惊慌失措……不,甚至都不用记者开口,看见摄像机,手脚都不知道往哪里摆吧?
于奶奶注定要让他们意外!
老太太的白头发梳的一丝不乱,到了她这年纪又多年没保养,是不存在美不美的。
何况于奶奶常年习惯了板着脸,脸上的线条看着就很严肃。
什么样的是凶老太太,于奶奶一露面就是凶老太太的典型代表!
可她仪态好。
不畏手畏脚。
她敢面对镜头,还会说英语,根本不需要翻译,就坐在哪里,一点也不怯场。
原本准备好尖锐问题的记者竟一时不太敢开口。
还是于奶奶自己讲的:
“1966年,我的儿子带着他的妻子和他们的5岁的孩子来到美国,为了能定居美国,我让他带走了一箱黄金和一些华国的古董,可他到了美国,只寄过一封信回华国,信里很高兴的告诉我和丈夫,他一定能取得美国身份,并将很快回国接我们夫妻……20年过去了,我的儿子没有了消息,他不仅没有回国接我,旧金山警察说他是潜逃的杀人嫌疑犯,这个结果,不仅是我不能接受,我已经去世的丈夫也不会答应。”
摄像机一打开就没有停过。
1966年带着一箱黄金来美国?
还有若干值钱的华国古董。
这在华国也是有钱人啊!
华国有钱人试图定居美国,先是失踪20年,剧情又反转,变成旧金山警方认为的杀人嫌疑犯,这个故事有很大的新闻价值。
旧金山当地有大量华人居住,这个新闻电视台早几天已经开始报道,只是没有采访到于奶奶本人。
等于奶奶说完,才有记者提出了一个问题,不过他的关注度有点偏:
“你能说的具体点吗,你说徐带了一箱黄金来美国,一箱黄金的概念太模糊了,它具体有多重?”
这个记者显然想推算徐仲易带来美国的黄金价值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