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达人秀-第4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显然,崇祯的这番话语,很是出乎两人的以外,更是将他们弄糊涂了,虽是顺着李邦国的话语说得,看似是有感而发,却又是那么的突兀,使得他们摸不准崇祯的心思。
  “说实话,朕也讨厌这样的做法,人生不过寥寥数十年,这么多惊才艳艳,已经是十年寒窗苦读了,中举之后,除了一部分人之外,可以到地方担任一地知县,其中的精英却是在翰林院虚度光阴几年、十几年,委实太过于浪费了。”
  “那么多的青年才俊,那么多在读书人之中拔尖之辈,正是发好年华之时,也是满怀jī qíng之际,想要为国家抛撒一腔热血,却还是要研究学问,直至磨灭了这种心性,成为了官场上的老油条。”
  “到了最后,那种属于读书人的骨气和骄傲,进则,兼济天下;退则,独善其身;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等等,早就被磨灭殆尽,只懂得尔虞我诈,只想着爬到更高的位置,却早就忘记了本心。”
  。。。。。。
  谁不是从十几、二十多岁走来,谁没有年轻过,谁没有那种意气风发、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那种豪迈,那种豪情壮志,并为此不懈的努力和付出。
  这一刻,听到崇祯的这番话,周道登和李邦国都是颇为触动,他们都是读书人,也都是按照正常的仕途,一路走来,在官场上摸爬滚打几十年,也曾这样空耗青春十几年,碌碌无为。
  天才本站地址:。。


第六百二十三章 接地气

  毫无疑问,他们也有着相同或相似的感触,并同样经历过。
  尤其是在进士及第的那一刻,更是有着无数的幻想,恨不得立即报效朝廷,为皇上尽忠,为黎民百姓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从而好不的一个清官之名。
  若是博得一个美名扬,名垂青史,那就死而无憾了!
  然而,现实却是那么的残酷,若没有人脉和靠山,那就有得等了,直至热血渐冷,满腔壮志都被消磨殆尽。
  就算是有着一定的人脉,有着巨大的靠山,依旧要在翰林院走一遭,在里面虚度光阴,整日无所事事,面对那些书籍,数年如一日,枯燥而无聊的活着。
  听着崇祯的这一番,心生感慨的同时,两人更是敏锐的扑捉到,恐怕用不了多久,皇上就会打破这种僵局,这种毫无意义的消磨官员心性的状态,使得大名的官场更有活力。
  当然,相对于李邦国而言,周道登更能确信这一点,因为,就在决定废除“两京制”的时候,崇祯就已经向他流露出了这方面的意图。
  再次出乎两人的意料,崇祯并未让他们等得太久,脑海里刚刚冒出这个念头,心里有了这方面的猜测,随着崇祯接下来的言语,就得到了明确的证实。
  “两位爱卿,朕还有一个想法,不仅要打破以往的那种用人常规,进入内阁,多是翰林院出身,朕还准备发出一纸圣谕,到南北的翰林院和国子监,号召里面的官员与学子,为官一任,到艰苦的地方,从最小的官职做起,提高他们的实际处理政务能力,更能体会到民情,而非是坐而论道,空谈苍生福祉。。。。。。”
  尽管早就有了心理准备,有了相应的猜测,但在证实的这一刻,两人还是很意外,没有想到崇祯如此杀伐果断,当即就有了决定。
  毕竟,这种惯例已经持续了两百多年,两人会有这样的反应,并不足为奇。
  “皇上,这样做的话,是不是有一些过于仓促了?”
  最终,还是由资历最深、最为年长的周道登开口了,提出了置疑,进而又补充道:“毕竟,每次的新科进士,若是委以重任的话,将会得到朝廷的重点培养,按照惯例,都是要进入翰林院,磨练一下心性,了解朝廷的运行机制,以及相关章程,待上个几年、十几年。”
  “如果一下子打破这种惯例,立马发生这种转变,难免会引起误会,带来诸多的麻烦和不便,倒不如先放出一些风声,看看翰林院的官员和国子监的学子反应如何,然后,再做出下一步的决定,这样也是最为稳妥。”
  “皇上,臣也——”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周道登的话音刚落,李邦国想要附和之时,嘴巴张了张,刚吐出几个字,就被崇祯给打断了。
  “周阁老,李爱卿,朕觉得,你们一定是误会了,朕所讲的这个圣谕,并不是要在翰林院和国子监强制实行,而是基于自愿的原则,鼓励学子们和庶吉士们「实习生官员」,深入地方,磨练一番,真正地体会民间疾苦,知道百姓们的困难之处,而不是总是高高在上,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
  “总之就是一句话,作为大明的官员,应该接地气!”
  “而且,随着诸多边境地区,裁撤卫所制,推行郡县制,朝廷越来越需要这样最为基层的县官,只要那些国子监的学子和翰林院的庶吉士愿意,绝不会缺少相应的职位,让他们前去磨炼。”
  “之所以裁撤‘两京制’,虽然有着节省朝廷开支的原因,精简机构,但主要还是因为,大明许多地方的职缺,尤其是县官,最需要人员填充上去。”
  刹那间,周道登到嘴的话语全都给咽了回去,心里有着莫名的感动,顿时就明白了,尤其是听到最后一番话,就知道,崇祯的这一个决定,并非是一时的心血来潮,仓促而为,而是在为自己铺路。
  毫无疑问,随着这样的圣谕颁发出去,不仅是在京师的翰林院和国子监,还有南京的翰林院和国子监,如此一来的话,就相当于是在试水温,为裁撤两京制打开一个局面。
  就在这个时候,被崇祯犹如连珠炮话语打断的李邦国,也反应了过来,意识到了这一点,明白了这些之后,也就没有再多说什么,相继保持了沉默。
  山西,大同府。
  阳和城内,宣大总督府的客厅之上,英国公张维贤端坐于上方,山西巡抚孙祖寿坐于另一侧,两人都是一脸的郑重之色,直直地看着对面的国丈田弘遇和驸马巩永固,倾听着前者的汇报。
  “两位大人,医治天花的那些药草,已经全部就位,全都储藏到了大同府、宣府等九边重镇的仓库之中,由重兵把守。满总兵带回来的那些士兵,以及辽东支援的那些军医、郎中等等,也已经深入各个边军之中,正在推展种痘,争取在互市开始之前,相应的关口开放之际,所有的边军都能种痘,获得对天花的免疫力。。。。。。”
  然而,随着田弘遇的讲述,紧张的气氛并未缓和多少,张维贤更是有一些迫不及待地打断道:“田国丈,关外已经出现了疑似天花的苗头,已经有蒙古人感染了天花,现在还要继续互市,是不是太过于冒险了?”
  “而且,难道就不能分发出一部分药,以防万一,让边民和边军能够更安心地应对天花的到来?”
  “到时候,一旦种痘没有效用,天花又大面积爆发,即便朝廷免费发放药材,恐怕也已经是为时已晚,来不及了,还不如让百姓的家里储备一些药,不至于到时候手忙脚乱,病急乱投医。”
  “而且,如果天花蔓延开来,解药不能及时发放到百姓的手里,很有可能会造成大面积的sāo luàn,恐慌之下,很有可能会发生哄抢事件,想控制都控制不住。”
  然而,听到这番话,即便张国维的身份超然,田弘遇还是不为所动,也没有任何的着急之色,而是街有耐心地回道:“英国公,你尽管放一百二十个心,事情没有你想象的那般严重,种痘绝对有效。”


第六百二十四章 狠辣劲儿

  说到这里,田弘遇的话语忽然顿了顿,有意无意间,和巩永固对视了一眼,紧接着,话风就是一转。
  “英国公,不妨直言,想必您也有所耳闻,关于这批药材的处理,并不全是免费发放出去,其中的一部分,是要卖给蒙古人,皇上想要收回购买药材的成本。”
  “不错,本国公确实是听说了这方面的消息。”
  看着田弘遇那认真的表情,张维贤适时地轻声回应了一句,就不再有任何的言语,摆出一副倾听之状,等待着对方的后面之言。
  “两位大人,这也怨不得田国丈,实在是圣命难违,不得不照做。”
  就在这个时候,感受到气氛有一些异样起来,巩永固站了出来,适时地插了一句话,进而又补充道:“而且,两位大人,想必你们也很清楚,一旦天花完全爆发,蔓延至关内,到时候,相应的药材价格势必疯长,遭到奸商的恶意哄抬,药材市场很有可能会发生失控的情况。”
  “如果咱们手里还有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