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达人秀-第2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也是为人折服的一点,这位年轻的皇上颇有远见,见解很是独到,往往能够从独特的角度看问题,显得很是透彻,对于局势的把控更是极为精准,就是连他们这些浸淫官场数十年的老狐狸,有时候,也是自愧不如。
  这个时候,容不得他们继续深想,心中感慨,司礼监太监张彝宪走了进来,长施一礼的同时,汇报道:“启禀皇上,户部尚书毕大人已经到了,正在外面候着呢。”
  “嗯,让毕尚书进来~”
  崇祯轻轻点头之时,一招手,回应了一句,转而看向了洛养性和曹化淳等人,朗声说道:“霍尚书留下,你们先下去~!”
  “是,皇上,末将内臣告退!”
  两人异口同声地回了一句之时,长施一礼,进而缓缓退了出去,显得异常的恭敬,隐隐还有一丝敬畏。。。。“”,。


第二百九十六章 进展缓慢

  不久之后,毕自严走了进来,就站在霍维华的旁边,一左一右,位于崇祯的对面,都是一脸的恭敬之,施礼过后,等待崇祯的训话。
  “毕爱卿,此次宣你们进宫,朕就是想了解一下,针对驿站的改革,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现在究竟是一个什么情况?驿站的那些改革,是否有效?”
  不得不说,崇祯对于驿站的重视程度,丝毫不亚于皇家科学院,不仅仅是因为,这是他针对朝政、针对大明的一次真正性质的改革施政,主要还是在于,驿站实在太重要了。
  如果说,锦衣卫和东厂这两个特务机构,就是大明的情报网,便于控制于天下,收集敌国的情报,那么,驿站就是这个情报网的节点。
  毕竟,在这个相对还算原始的社会,交通不便利,缺少电报、电话这样的高端通讯手段,驿站就显得尤为重要,乃是朝廷快速了解天下舆情、快速将情报送抵京城的加油站。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还是一个联络点。
  没有立即得到回复,看到两人一副迟疑的模样,霍维华与毕自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谁该发言。
  见此情形,崇祯心中一动,为之恍然,顿时明白了他们为何是这副表情,乃是自己问得本身就有问题。
  “嗯。。。霍爱卿,还是你来说一下陕西驿站的改革情况。毕竟,驿站本就是你们兵部的附属,就是在你们兵部的管辖范围之内,自然而然地,驿站的改革,当然也是以你们兵部为主导,户部为辅。”
  “嗯,是,皇上。”
  霍维华极为恭敬地回应了一句,并未立即予以回答,而是沉吟了片刻,组织好语言之后,这才镇定地缓缓说道:“启禀皇上,目前为止,虽然是进行小范围的驿站改革,仅限于陕西一道,但是,由于改革的力度相当之大,不仅裁撤了原来的许多人手,但也同时征召了大批的年轻人,补充到驿卒的队伍之中,更是将各个驿站修葺一新,又增添了了许多的马匹等等,总得加在一起,也是一大笔开销。所以,驿站的改革很是缓慢。”
  这个时候,霍维华的话语稍稍停顿,见缝插针之下,毕自严连忙补充道:“是的,皇上,按照您的要求,根据李自成送上来的改革方案,对于遣散的驿卒,给予一定的遣散费,驿站的翻修,补充充足的粮食,新招的驿卒待遇,马匹的添置等等,目前已经花去了将近百万两纹银。”
  霍维华颇为感激毕自严为自己说话,适时地站出来,等到对方说完之后,连忙接过了话茬。
  “而且,不管是原来的驿卒,还是新招的驿卒,亦或是驿站的相关官员,都需要一定时间的培训,让他们了解和熟悉驿站的各个新增业务,以及相应的规章制度。”
  “所以,到目前为止,陕西的各个驿站,还未进入正轨,只是暂时维持原来的业务,为朝廷收发与转送行文,配合各种军情邸报的送达。”
  崇祯很平静,听得频频点头,并没有因为驿站改革进展迟缓而动怒的意义,反而是一副我能理解的样子。
  虽然对管理和运营不甚了解,但崇祯明白一个道理,任何事情的进行,都需要一个过程,尤其是像驿站这种彻底性的改革,牵涉的事情更多,涉及到方方面面,这个过程也就越长。
  “行,只要不影响陕西的行文递送和军情邸报及时送到京城,不耽误这样的大事就行,晚就晚一点~”
  听到崇祯的这句话,毕自严与霍维华彼此对视了一眼,同时松了一口气,压在心里的一块大石总算落下,深怕皇上由于驿站的事情迁怒自己,实在是驿站改革的事情,进展地委实过于缓慢了。
  即便如此,两人还是有一种心有余悸的后怕,毕竟,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情,足以说明崇祯的行事风格,不仅是雷厉风行,还是那么的杀伐果断,下手绝不留情,尤为重视办事效率。
  私下里,他们这些官员曾经做过一个统计,将近一年的时间里,由于懒政的原因,也就是办事不利,撇开贪污受贿以及党争不讲,皇上惩处的官员,达到了百余名,尤为集中在最近的两个月。
  而这百余人之中,其中一多半都是死罪。
  可以毫无不客气地说,不管是朝廷的吏治越来越清明,还是办事效率越来越高,之所以有今天的这般成就,大明的情况越来越好,就是用人头与鲜血铺陈起来的,大明通向中兴的这条路充满血腥和累累白骨。
  一时间,京城的官场上血雨腥风,风声鹤唳,人心惶惶,深怕这场整肃吏治的风波殃及到自己的身上。
  俗话说,有人欢喜有人愁,官员死得多,被贬谪的多,也就意味着空出更多的位置,也就有更多人的可以往上爬,填补空缺。
  因此,尽管崇祯的反腐整的轰轰烈烈,却未影响到大明的根基,从不缺少人手补充到相应的职缺上面。
  尤其是班军过后,皇上登基之前的京营,全都被调离了京城,负责卫戍京师的军队,或是秦良玉的白杆子兵,或是卢象升的天雄军,招募的新兵,绝大多数都是农民子弟兵,亦或是像大宁都司这样的地方部队,皇上的施政力度越来越大了。
  确切的来说,皇上对吏治的改革,对于惩治贪污**,可谓是大刀阔斧,下手毫不留情,说杀就杀,说斩就斩,毫无忌讳,宛若杀鸡宰你一般。
  一时间,京师的官场发生了一场大地震,人头滚滚,百姓们却是欢欣鼓舞,为之津津乐道。
  直到这个时候,京城的权贵阶层,这才反应过来,真正的意识到,这位年轻的皇帝,不仅颇具治国之能,对于朝政有着不俗的见地,更为关键的是,还不缺耐性。
  就像是一只守候在水池旁的鳄鱼,极富有耐心,在猎物还未到来之前,在猎物还未进入攻击范围之内,一动不动的潜伏在那里,静静地等待着。
  扳倒魏党如此,现在亦如此。。。。“”,。


第二百九十七章 “两柄利剑”

  在班军到来之前,这位年轻的皇帝,以卢象升为代言人,在北直隶组建了新军,招募了大量的平民子弟兵,为今时今日的大刀阔斧的整饬吏治,埋下了重重的一笔!
  仅此一点,足可见皇上的耐心,为了拥有自己真正的军中班底,具有控制整个京城、乃至于整个北直隶的实力,足足谋划了大半年,只待班军的这一天。
  如果让这些权贵阶层知道,崇祯还埋下了其他后手,比如在沈阳大量掩埋雷石、秘密研究天花等等,他们惊讶地就不仅仅是崇祯的极富耐心,还有一颗很辣的心,形容为歹毒,也不为过。
  如果说,天花瘟疫的研究,是崇祯的内心阴暗面,那么,在京师的一系列变革,就是他大气、雄才伟略的一面,凸显个人的魅力,极为重视大明的百姓利益。
  因此,尤其是在京师,以及周边地区,崇祯的声望越来越高,极为受到平民老百姓的拥护,圣命超过了历代先皇。
  所以,也就出现了那么一个现象,凡是新军,凡是征召的平民子弟兵,对于大明王朝,对于崇祯的忠诚程度,达到了从未有过的最高点。
  原因所在,很简单,就是这些子弟兵的利益,直接与崇祯的皇位挂上钩了。
  换而言之,如果崇祯不在位了,他们这些人的既得利益,很有可能受到冲击,很有可能再次被那些权贵抢走,再次变为没有田地的流民,再次过上风雨飘摇、吃不饱穿不暖的苦日子,变得一无所有。
  枪杆子出政权,同样的道理,枪杆子也是维持一个政权稳定的根本所在,乃是扫除一切障碍的强有力后盾。
  有着现代者的灵魂,还是一名历史学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