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富贵芳华-第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这道理夏珍珍明白,却依旧不太认同,“你外祖常说,这世上有些人的脑子就是榆木疙瘩做的,纵你对他再好,也不知感恩,所以只跟那些脑子清楚的人往来就好了。”

    这话虽也没错,却不可这么理解。

    宁芳正想着要怎么回复她娘,谁知宁茵插嘴道,“有人脑袋是木头做的?外祖见过?”

    看小胖妞满脸的疑惑,宁芳猛地意识到,如果外祖不是遇到这样的人,有过相处的经验,又如何说得出这样话来?

    再看夏珍珍,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琢磨起来。

    宁芳道,“外祖可以教我们怎么跟人相处,却不能替代我们去跟人相处。就象一只西瓜,旁人说是甜的,可不吃一口,谁知道甜不甜呢?所以外公说得对,祖母说得也对,咱们还是安心住下吧。”

    夏珍珍想通了,也是豁然开朗,“走前大哥还跟我说,往后你们爹要当官,接触的人只会越来越多,让我也多操些心来着。”

    母女二人忽地相视奸笑,那就先拿宁家这几房练练手呗!

    只宁茵那个小吃货听着吃的又打岔了,“西瓜,要吃西瓜!”

    她这一嚷,把安哥儿也闹腾起来了,嗷嗷的叫唤着,表示要吃。

    夏珍珍笑戳戳他的小脑门,顺手把捡回的银子拿去让小厮买西瓜了。买回来后特意拿小勺挖出中间最甜又没有籽的,让人先给婆婆送了一碗去。

    只宁芳偷偷想要加两块冰,却被她娘以怕她吃坏肚子,带坏弟妹为由,无情的镇压了。

    哎,所以做老大倒霉啊!

    次日。

    宁守信专门叫来戏班,热热闹闹摆酒给长房接了风,宁四娘才不再多说什么。

    只是到得第三日,宁芳便要跟着堂姐妹们一起去上学了。

    宁四娘在孩子的学习上,要求一向严格。就算是女孩子,也不能拉下太多功课。

    宁芳课业上没问题,只宁氏闺学,更重陶冶女孩子情操。所以在读书识字之余,还要学习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便不要求样样精通,起码也能懂个皮毛,不至于露怯。

    而丝毫没接触过这些的宁芳,就有些懵圈了。

    好在懵圈的也不止她一个,象三房的宁芝,闺学都上了快两年了,考起平平仄仄平平仄,依旧一头雾水,所以宁芳也不显得太丢人。

    不过当惯了好学生的宁芳,可不满足于此。既看到自己的不足,便越发刻苦努力,迎头赶上。

    没有先生不喜欢这样上进的好学生,所以没几日,勤学好问的宁家二姐儿就成功的在先生跟前刷到了好感。

    同窗就更没话说了。以宁家二姐儿前后两世带过那么多弟弟妹妹的经验,怎么可能讨好不了这些小屁孩?

    至于宁淑珍,自上回在长房碰了一个大钉子,自然消停下来。除了每回见面少不了冷哼几声,或是翻几个白眼,弄得宁芳倒是略有些小遗憾。

    战斗的准备都做好了,敌人却退却了,真是太没进取心了!

    只她也不是斗鸡,别人不招惹自己,自己干嘛招惹别人呢?

    等一切安顿下来之后,宁芳便提笔代全家给她爹写了封信。除了详细汇报家里的大小琐事,重点问题就一个:

    八月九日是小弟小妹的周岁生日,老爹估计是赶不回来了,那抓周宴要不要推迟到中秋?

    ※

    皖南,桐安县,三鸦乡。

    一个只有破破烂烂五间房,小得还不及宁芳上课教室大的县丞衙门,便是新任县丞宁怀璧,被钦点上任的地方。

    按理说,一个八品的县丞只能给县太爷当副手,并不能单独开衙掌事,但三鸦乡却是个特例。

    有句顺口溜,是这么说的,“为官莫到三鸦乡,到了三鸦泪成江。”

    说的就是这个地方,因为乡里有三座大大小小,传说乌鸦化身的湖泊,底下又连通着长江。每年一到涨水季节,总是泛滥成灾,伤人无数,生生带累了无数有志官员。

    所以早多少年前,地方县令就以“地方太大,照管不过来”为由,向朝廷申请,为三鸦乡设立了一个单独的县丞衙门。以单独掌衙为诱饵,把这个责任甩了出去。

    而此处,也从此成为官场中有名的烂泥潭,根本没人想来。

    甚至于宁怀璧的前任,更是宁可丢了官职,也要以身体不好为由,在夏汛来临前弃了官位。等到小宁大人一上任,根本没时间接风洗尘,首先就要面临着抗洪疏堤的严峻局面。

    “……刚打听了,说过几天还要下雨。二堂兄,别撑了,上报县衙,安排乡亲们撤吧。”

    一面说着,一面在石头上蹭着鞋底厚厚的烂泥,宁珂简直一刻也不想在这里多呆!

    这不是他吃不了苦,而是三鸦乡的情况实在太糟糕了。

    穷、破、脏、乱,就是这里全部的写照。

    而且湖边易涝的地方,地基都软,根本修不起太有效的堤防。等大水一来,一下就冲垮了,毁了庄稼房屋不说,命都难保!

    怪不得那前任县丞想逃,若宁珂来当这个官儿,他也想逃。

    可宁怀璧看着那些还在拼命加高堤防的乡亲们,和堤防后即将成熟的稻子,紧锁眉头,说不出半句话来。

 第91章收粮

    宁怀璧知道,要下令很容易,要大家逃跑也很容易。可等到洪水过去,这些百姓再回到家园,日子要怎么过?

    宁珂也知道他担心什么,可看着这些百姓,也只能说,“回头让大家多打些鱼虾晒干,我都收了就是。”

    可这解决不了问题。

    虽然上任不久,可宁怀璧已经以最快的速度了解了这个乡。

    三鸦乡的物产并不富饶,原本他邀宁珂同来,是想让他看看,能不能在这里也种蚕养桑,或是有什么未被发掘的特产,带动乡亲们致富。

    可现实却很残酷。

    三鸦乡几乎什么都没有,百姓们吃不饱肚子,只得日日往湖里伸手,弄得湖里连能养大的鱼虾都不是很多。

    如果失去了夏天这一季最重要的庄稼,待到秋冬,可能大半农户想要活下去,就只能卖儿卖女了。

    怎么办?

    宁怀璧头一回发现,枉自己读了那么多年的书,竟是找不到一个破解之法。

    他倒是不在乎自己因为天灾影响政绩,而是担心这些老百姓们,到底要怎么活下去?

    恰在此时,宁芳的家书送到了宁怀璧手上。

    可他真是半点也没有心情看,只嘱咐宁珂,回去的时候别把这边的情况说得太糟,然后托他向宁四娘带封信。

    里面就一句,要银子。

    宁怀璧知道,就是把他家的钱全部捐出来,也解决不了问题。

    但能帮一点是一点,宁四娘素来就是个热心肠,记得小时候那时家境也不大好,但遇到灾年,她还是会施粥施药。

    宁怀璧实在是没办法了,只得向母亲张嘴,先要点银子,多备些粮食,万一情况糟到那一步,起码能少饿死几个人。

    宁珂虽然没看他的信,却也有类似的想法,“我回去之后也筹点银子,到时买了粮食再一并送来。唉,多少尽份心力吧。”

    宁怀璧没有拒绝,正要送他离开,忽地人报,夏继祖来了。

    等把人请进来,没有客套,风尘仆仆的夏继祖进门便道,“小姑父,快!带着乡亲们赶紧撤。我和爹送存俭去余杭上学,遇到几个爹生意场上的朋友,说长江上游连日暴雨,很快洪水就要过来了!”

    宁怀璧脸色大变,“当真?”

    夏继祖急道,“这么大的事,我敢跟您开玩笑吗?爹那些朋友,可是拖家带口出来避灾的。爹一听说,立即让我快马加鞭的赶来。路上还遇到好几拔流民,都是上流被冲垮了堤防的乡亲们,说起那些惨状,实在是千真万确!”

    宁怀璧二话不说,转身就跑。

    一路高喊着衙役,赶紧敲起铜锣,通知乡亲们转移。

    可大堤上,虽有人犹豫,但更多的人,却是不肯挪动半步。

    宁怀璧急道,“要是命都没了,还守着这堤有什么用?”

    一个老汉哭道,“大人啊,我们知道你是好心。可要没了粮食,我们一样不能活命!还请大人允许我们继续在这守一阵子吧,既然别处垮了堤,兴许不会淹到我们这儿来呢?”

    “对啊,那些地方垮了,过来的洪水就少了,咱们再加把劲,说不定这季粮食就保住了!”

    “是啊是啊,只要再有个五六天,这稻子就能灌上浆了,现在走,太可惜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