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在古代考科举-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长庚心说,能罚什么?最多也不过是退学了吧?再说了,难道县令就这么空?

    许县令似看出他们所想:“罚什么我还没想好,不过既然你们能有今日的成绩,我相信你们也不会令我失望。”

    方长庚和周其琛连忙又应承了一声。

    之后许县令又问了学业上几个问题,没费多长时间就把他们放了出来。

    两人都松了一口气。

    方万明把他们送到只隔了两条街的县学宫门口,认真地看着两人:“里面会有训导告知你们该做什么,我相熟的那位教谕不在,就不进去了,你们万万记住县令的话,莫贪玩,改日我会来看你们的。”

    “是!”

    县学的生活终于开始了。

第30章 入v第二章

    虽说名为县学; 其实是一座文庙; 早先除了供生员们在此地学习; 准备乡试; 更多的是作为祭祀孔子的一处地方。

    眼前的学舍看上去还很新,听说是前朝战乱时许多书院和学校被毁坏或停废; 一度造成学风凋敝的惨象。昭武帝即位后十分注重礼乐教化; 大兴官学; 所以才有了眼前的建筑。

    进门以后; 左边是文庙部分; 有戟门、大成殿、尊经阁等,还有几座亭子,上头石刻着忠孝和乡贤,建筑很是恢弘精致。右边就是学宫的部分,有忠义孝悌祠、教谕宅、训导房等,学子们住的地方在后院。

    在训导房找到训导,因许县令已经派人沟通好了,所以这位年纪不大的李训导领他们去库房领了被褥以后,就直接带他们去了住处。

    是一个类似于四合院的地方; 不过里面有很多房间,应当是有专人打扫,看起来很干净。

    院子里还种了一棵大榕树; 郁郁葱葱; 令人心旷神怡。

    方长庚看了周其琛一眼; 显然他也对这里的环境很满意。

    李训导打开进院门右手边第一间房; 笑着对他们说:“你们就住在这里,以后有什么事尽管去训导房找我,我不在的话找另外两位训导也可以。”

    两人点了点头。

    这时隔壁几间房有人进出,都是一副蓝衫方巾的书生装扮,年龄都应在弱冠左右,看起来行色匆匆,见到李训导便停下来招呼一声,随即就出了院子。

    李训导打完招呼后转过头继续说:“你们还是童生,我也不知道怎么安排你们的课,要么你们自己跟着其他秀才去上课,考试时也不会为难你们的。”

    这倒是能想明白。

    县学是培养秀才们考乡试的,为了选拔参加乡试的生员,设置了月考、岁考和科考,由相当于省教育厅厅长的学政主持,难度逐级递增,只有最终通过科考的人才能去考乡试。

    所以秀才们的日子也不好过。

    只是方长庚和周其琛对于县学的具体情况仍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

    李训导直接递给他们一本册子:“你们想知道的多半都在上面了,光这些也能看一上午,再有不懂的,问你们隔壁的秀才也成,他们对人都很友善温和,你们不用怕。”

    两人又说了声“是”,随后目送李训导出了院子。

    打开房间,左右各摆了一张床,桌椅书架一应俱全,两边的摆设一摸一样。

    方长庚觉得很不错,看周其琛的外表也知道他的生活习惯不会太糟糕,平时话也不多,绝对是一个完美的室友。

    简单地做了个大扫除,把家具上的微尘拂去,两人就开始铺被褥,摆放文房四宝,然后把书放上床位的书架。

    现在还是初夏,气候十分舒适,全部做完也只微微出汗。

    “看来李训导平时还挺忙的。”方长庚擦了擦额头的汗珠,坐在床沿翻那本册子。

    周其琛点头:“整个县学只有一个教谕,两个训导,听说训导还要定期向县令汇报县学的情况,自然不会太闲。”

    县学的教谕和训导都是本省人,不像其他大小官员都是从外省调过来的,而且还有品级,多半是举人、监生还有贡生出身的,至于这位李训导是什么出身就不知道了。

    虽说是比芝麻还小的官,但从秀才这里还是能捞到一些油水的。

    方长庚赞同地“嗯”了一声,就低下头看册子。

    这一看顿时有些惊讶,没想到县学竟开设了这么多的课程。

    除了经义是必修课,还有礼、乐、射、御、书、数六科,不过这都是秀才们自己学,教谕不过是名义上的老师,实际却不负责给学生们上课。

    倒是一些有教学经验的秀才本就在外头开办私塾,或是成绩优异的廪生,就充当了县学的教师,收俸教别人学习。

    所以方万明先前才不同意方长庚他们来县学。

    不过因方万明相熟的那位教谕在之前的考核中不合格,因此新上任了一位教谕,倒是经常会来县学开课。

    方长庚还挺想见见的,毕竟经义这种东西考自己冥思苦想是行不通的,他现在就处在一个瓶颈期,实在需要一个靠谱的老师为他指点迷津。

    大致了解了县学里的情况和地理分布,两人打算在县学里转转,等王复到了一块儿去县学周围熟悉环境,毕竟他们也要在这里待一年呢。

    刚收拾完要出门,就听到王复的声音。

    方长庚高兴地开门走出去:“王复!”

    只见王复身后跟着两个小厮,抬着两个箱笼就往里走,阵势忒大。

    王复听到喊声后立刻把目光投向了声音来源处,眼里也十分惊喜:“你们比我还快呢!”

    方长庚打趣地看着他:“你这是来念书呢,还是把这里当你家了?”住在这里的多半是秀才中比较穷酸的,多半忙着奔波生计,哪像王复,一看就是富人家的少爷。

    王复大喊冤枉:“还不是我爹,非要找人来管我,反正过会儿我就把他们遣回去,否则这县学我不是白来了?”

    方长庚哈哈大笑:“那我和其琛等你,过会儿咱们去附近逛逛。”

    王复立刻朝两个小厮说道:“这里就交给你们了,收拾完就回去,我爹问你们了就说是房间紧缺,训导不让外人住,记住没?”

    两个小厮立即唯唯诺诺道:“是,少爷。”

    王复扭头朝方长庚他们走过来,显然在新环境下也有些激动:“我们现在就走吧!”

    他倒不是因为到了县城,而是终于能摆脱他爹的唠叨,自由自在了。

    三个人先在学宫里转了一圈,确定了各科讲堂、射圃还有藏书阁的位置,这些都是他们以后最常去的地方。

    走到学宫前,这里还立了一座状元牌坊,是纪念本县最早一位状元而建的,重新修葺过,但仍透着历史厚重的味道,让看的人一阵心悸。

    ——遥想当年状元衣锦还乡,春风得意的景象,有哪个学子不为此而折服呢?

    三人心怀敬畏出了学宫,右边就是孔庙。

    他们都看到眼前一座石桥,王复刚想上去,就被方长庚扯了下来。

    “怎么了?”王复一脸疑惑。

    方长庚决定让周其琛平时多说点话,看起来更阳光一些,于是闭口不言。

    果然,周其琛等了一会儿,才淡淡道:“这是泮桥,旁边是泮池,只有秀才才有资格过桥拜见孔子。”

    王复郁闷地回身:“这么多破规矩。”

    方长庚说:“这里头门道多着呢,你可千万别越了礼,到时候被人告上去,没准就被遣返了呢。”

    王复耸耸肩:“那他们可不敢,怎么也得看我族叔的面子。”

    说到这个,方长庚不禁有些好奇:“你们王家在永镇也是大族,照理说应当有族学才对,去那里上学可比县学好太多了,你怎么不去?”

    王复看他一眼:“我们家是王家六房后代,除了我家,大房到五房都在承天府,就是省城,那里有王氏族学。只是我爹不怎么和其他几房的人来往,怕我这性子去了会惹事,所以就留下了。”

    方长庚点点头,心说富贵人家的关系可真够乱的,王复是,周其琛也是,越想越觉得自己家挺好的。

    出了县学,面前是一条学前街,既有居民区,还有各类店铺作坊,很是热闹。

    吃的有茶馆、包子铺、馄饨摊子、小饭馆等等,用的有杂货铺、制衣店、书斋,该有的一应俱全,十分便利。

    方长庚的目光锁定了一家书斋,觉得继续他的抄书大业,除此之外,他觉得他该把自己的画拣起来,也许能找到买家。

    回去的路上,三个人把各自所知道的信息一杂糅,对县学的情况基本摸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