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是如此,就恭敬不如从命了。妙玉姑娘可曾挑好了哪一件?”
“我也未曾细看,还没挑呢。”
“既是如此,何不等哪日一同拿进府里,与林妹妹一同欣赏,叫她先挑了喜欢的,剩下的,你我随便拿一件就好了。”
“倒也是呢,正好打算一会儿到府里送粒粒橙去。我俩就做了一路,顺便到林妹妹那里去。”
“如此就妥当了。”
宝钗这么一说,贾珉就想起了红楼中的一段故事来。
贾元春给府里的姑娘们赏了头花,贾母就叫婆子们给姑娘们送去。其中宝钗和黛玉都是四朵,其他的姑娘们每人两朵。
按说,这是对黛玉和宝钗两人优待了。花都是一样的,也是事先就分好了的。只是因为行走路线的原因,最后才送回到了黛玉这里。
于是黛玉就不满了,说是别人挑剩下的,才给了她。
这个故事固然说明了黛玉的敏感和尖酸,但是,问题不在这里。而是在宝钗刚才的处理方法上。
她没有自己先挑卷轴,也没坚持叫妙语先挑,而是说把卷轴一块儿拿到黛玉那里去,一起欣赏,让黛玉先挑。
这种处理方法,可就有些意味深长了。
宝钗到贾府的时间并不长,头花的事件现在还没有发生。这就说明,宝钗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黛玉的个性给摸透了。
若是她和妙玉先挑了,最后很可能就引起了黛玉的不满。
现在,以欣赏的名义,几个人在一起,叫黛玉先选,就不可能出什么问题了。
如此不着痕迹的解决了问题,其心思不可谓不缜密,手腕不可谓不高明。
这样的女人,可真是贤内助啊。别说妙玉这样的小傻瓜,就是平儿那样的小辣椒,都不是她的对手啊。
有了宝钗,则后宫安矣。
“珉四哥最近可有新作?”
“前几日倒在这里写了一首呢。”
上次给妙玉秀写了那首《相见欢》之后,妙玉就有些沉不住气,一直想拿到府里去显摆。只是机缘不巧,还没有机会过去。
现在见宝钗问贾珉,还没等贾珉搭话,就先把这事儿给抛了出来。弄得贾珉有些哭笑不得。
唉,妙玉啊,妙玉,就你这点儿小智商,以后可怎么办呢?你这么一弄,不就把咱俩这点儿小关系全给暴露了吗。
都说小偷不打,三年自招,可你这也招的太快了点儿吧。
“哦?真的嘛?方便拿出来看看嘛?我还以为珉四哥会给林姑娘写几首呢。林姑娘现在可是天天捧着《虞美人》把玩呢,珉四哥可算是遇到知音了。”
那首《虞美人》是千古名篇,黛玉喜欢,倒也是正常。咦?不对,这话里有话啊。
什么林姑娘是我的知音?喜欢这首词的多了,难道都是我的知音?
明知道我给妙玉写诗了,却当着妙玉的面儿,提起了黛玉,是何居心?
嘿嘿,这个美女总裁薛大美女,有些意思。跟她相处,能快速地提高智商。
既然如此,我就试上一试,引蛇出洞,看看你到底是什么意思。
没等贾珉这边儿有什么行动,妙玉又出来搅局了。
“宝姑娘,就是这首《相见欢》。珉四爷当时文思汹涌,一蹴而就,写的真是好呢。”
我的妙玉小傻瓜呀,抄个诗要是还不能一蹴而就,我还能干点儿什么?
说我是文思汹涌倒也罢了,你知不知道,我为你的智商担心啊。
就你这样的,叫你宝钗妹妹给卖了,你还得帮着她数钱呢。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宝钗轻轻地读出声来,然后长叹一声,站了起来,说出一句话,把贾珉吓了一大跳。
“这词,倒不像是珉四哥做的呢。”
第65章 初见宝钗(二)()
贾珉见宝钗说这词不象是他做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宝钗是不是识破了他的穿越者身份。
但是,随即就觉得,自己是太敏感了。这种可能性不能说是百分之百的没有,但可能性是无限小的。
之所以如此心虚,还是因为这一会儿,自己看光顾着YY了,没有把主要精力用在应对宝钗上。
同时,也是因为自己过高地估计了宝钗的实力,才导致了这种误判。
于是,他很快地镇静下来,把宝钗的说法,归之于贾蓉他们在外面给自己造的谣言上。
如果是这样的话,他就不怕了。没有任何人会知道,他的那些诗词是从李煜那里抄来的。
“唉,是不是我做的,倒也不必去辩解。既是有人要有意中伤,说再多也是没用的。好在我也不以诗词见长,也不想以此谋求些什么,只是聊发兴致,有感而发而已。登不得大雅之堂的。”
贾珉觉得,自己应该放低点儿姿态,以退为进。
“珉四哥误会了,并非是珉四哥的诗词不好,只是珉四哥的诗词,始终有一种悲愁情调,倒是与珉四哥的性情颇不相符呢。”
宝钗如此一说,贾珉不禁心中一动。
宝钗说的确实是有道理的。
李煜的词,好是好,只是意境确实是悲哀了些。没想到,这一点倒是叫她给看出来了。
说是与我的性情不相符,也是别人只看到了我的表面现象,实际上,我心中的悲苦,又有谁知?
“至于别人说的珉四哥抄袭之事,我倒是万万不信的。如此诗词,若是有人做过了,必然不至于埋没至今,即使珉四哥想去抄,又从何处抄起。若是有,既便是我,也早就抄了,何况别人,也不会等到今天留给珉四哥。”
“人说宝姑娘是个有见识的,闻名不如见面,果然不假。”
“既是如此,四爷何不送给宝姑娘一首,看起来你们倒是知音呢。”
妙玉又来搅合了。
妙玉大姐啊,你有没有脑子啊。宝钗可是你的情敌啊。你这不是把我往她的怀里推嘛。就没见过你这么大方的。
“倒是不敢称知音,林姑娘才是珉四哥的知音呢。不过,若是能得到珉四哥的新作,倒也是求之不得的。”
这个宝钗,也是做事滴水不漏。只是处处如此小心算计,活得未免累了些。
“刚才来时,见有人在花丛扑蝶,可是宝姑娘?”
“一时兴起,孟浪了些,倒是叫珉四哥笑话了。”
“宝姑娘言重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何错之有?我便即兴吟上几句,还望宝姑娘指正。”
“珉四哥请。我等洗耳恭听。”
贾珉站起,又装模作样地走到窗前,向窗外望去。
“宝姑娘和妙玉姑娘都是从江南来的,所以,我这一首词,叫做《望江南》。”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忙杀看花人。”
停了一会儿,估计宝钗写完了,接着说下阕。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说完,走近宝钗,一边看她写,一边重复几句,解释一下同音字什么的,以免会错意,出现讹误。
贾珉这边站着,宝钗低头坐着,就见宝钗雪白的脖颈露了出来,让贾珉看了不禁心动。只是因为妙玉和丫鬟们还在场,怕叫人看出来尴尬,才狠狠地看了几眼,强行把目光扭开了。
心里却道:宝钗之美,跟可卿是不同的。可卿是温柔妩媚之美,宝钗是端庄智慧之美。所谓的知性美女,说的就是宝钗了。
宝钗写完,就跟妙玉两人看着,也不说话,拿着纸的手,轻微的颤抖着,若不细心,根本就看不出来。显然是极力在压抑着内心的情绪。
贾珉在吟诗前,强调宝钗和妙玉都是从南方来的,其实是他故意设下的一个陷阱。
宝钗是金陵人,妙玉是苏州人。强调她们的南方人身份,就是增强她们的代入感,让他们进入到这首词的意境中去。
其次,就是强调这首词,是特意为宝钗做的。
词中的南国风景,隐喻她们的家乡。“船上管弦”和“千里江山”,隐喻她们从南方到帝都来的路上景色。“看花人”和“笛在月明楼”,则是隐喻宝钗刚才在花丛中扑蝶和手里拿着的笛子的情景。
从南国到北国,从家乡到花丛,最后落到宝钗的身上。
贾珉抄出了这一首,倒也是贴切。
从妙玉提议写诗起,贾珉就在心里暗暗地琢磨着,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