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加入这样的队伍,有这样的主帅,大家都觉得前程有保障。
所以,浩子才会说出如此高志向的话语。
“一将功成万骨枯。”秦浩明摇摇头浅叹一声,心里却更加坚定起来。
汉人要想不被屠杀,唯有拿起手里的武器屠尽异族。如此,才能让子孙后代免于战火纷争。
没有实力,就永远没有和平,这是千古以来颠簸不破的真理。
崇祯十三年八月二十日,崇祯正在文华殿举行日讲。
近来他对这种形式的讲课越来越厌烦,对文官们嘴里的圣人言语、微言大义也不再全盘接受和相信。
对东林党和纯粹的文人也越来越不信任,只是由于惯性的作用,还在坚持而已。
说实话,现在连他自己都不晓得还能坚持多久。
倒是在金台下陪侍的太子朱慈烺听的津津有味,脸上一副痴迷入神的模样,崇祯微不察觉皱了一下双眉,旋即悄悄松开。
崇祯和天启兄弟二人都没有接受过完全的帝王教育,天启即位前好歹是长哥儿,多少学了一些。
而崇祯是意外成为皇帝,对帝王心术的掌握是他自己逐渐摸索出来,其中间走了不少弯路。
并且他在前期痴迷于儒家文化,对文官的信任与日俱增,对大明的现状却并无丝毫了解,于是才让东林党人做大。
这一切,直到秦浩明出现后,在他有意的引导下,见识和认识到了文官的无耻和不作为,心态才有所变化。
而朱慈烺是周皇后所出,崇祯的嫡长子,大明顺理成章的接班人。崇祯二年出生,崇祯三年即被封为皇太子。
太子朱慈烺为人白皙而俊美,非常善应对,崇祯和周皇后都非常爱之。
崇祯三年册封皇太子时,崇祯皇帝命大学士率中书官于南熏殿,篆写皇太子金册金宝。
并遣礼部官员祭告天地宗庙社稷于会极门,赐文官四品武官三品以上,和皇亲勋贵披红纻丝。
册立日,百官听宣敕于午门,行十二拜礼。
崇祯十年,礼部请太子出阁讲读,定于崇祯十一年行冠礼,二月出阁。
钦定太子讲读侍班官四员:礼部尚书姜逢元、詹事姚明恭、少詹事王铎、屈可伸。
讲读官六员:礼部侍郎方逢年、石谕德、项煜、修撰刘理顺、编修吴伟业、杨廷麟、林增志。
较书官二员:编修胡守恒、检讨杨士聪。侍书官二员:中书黄应恩、朱国诏。
太子既出阁讲读,出居端敬殿,以方拱乾为詹事太监,邱致中为东宫伴读。
崇祯十三年初,太子既长,元旦早朝,有所诛赏处分,崇祯引之共视,每阅章疏,亦必召太子同观。
可以说,崇祯皇帝因为自己的原因,对太子朱慈烺的栽培可谓不余遗力。
但现在看他对儒家痴迷至此,想到昔日秦爱卿奏对,说儒家文化从汉武帝开始,逐渐被阉割,变得断章取义,于国家民族无益。
尤其是对一国之君,若一味仁慈顺从,恐是国家之祸。
崇祯细细思之,深以为然。
还好太子还年轻,有的是时间打磨他的思想。只是,看着围绕在太子周边的人,崇祯皇帝再次皱起双眉。
无它,都是一群酸儒,满嘴仁义道德,能教太子什么东西,已经不言而喻。
当王承恩进来时,所有的讲官都目光一凝,崇祯也是微微一震,脸上露出惊喜,他原本是坐着的,差点儿就站起来。
金台一侧的一个驸马,一个侯爵和一个伯爵,还有侍从的翰林讲官们都把关注的目光投向王承恩。
“奴婢叩见皇爷。”王承恩没有在意那些含义不同的目光,他匆匆走到金台之前,在金砖地面上叩首行礼。
外臣面前,该有的礼仪还是要遵守的,崇祯微笑故意问道:“大伴怎么这时候有空进来了?”
王承恩现在也是位高权重,司礼太监兼东厂提督太监,每天都会有很多公务。尤其是曹化淳致仕后,事情更多。
和后人想象的不同,真正能每天随侍在皇帝身边的是乾清宫的小太监,另外就是每天的轮值太监。
皇帝的寝宫里是要太监轮值的,每个轮值太监要带着能当武器用的铜拂尘,在寝殿坐着轮班。
当然,一般在晚上的时候,王承恩都会尽可能的陪在崇祯身边,一起审阅奏折。
“确实有要紧的急事,闽粤总督秦浩明从通州来的车队,已经抵达皇城门口,估计还有最新的战况,奴婢不敢耽搁……”
崇祯想听到什么消息,王承恩自然知晓。
闽粤总督秦浩明自从踏入辽东半岛,三五天一过,总有奏折密疏传来。
一两月间,便会有来自朝鲜或者辽东半岛的特产进贡。
东西不一而是,有煤炭铁矿,也有东珠海鲜,还有姿色不俗的朝鲜佳丽,统统都美名其曰:战利品。
这个年轻的总督很洒脱,也很敢说,有几次奏折王承恩看了眼皮直跳,偏偏皇爷却没有愤怒,只是呵呵一笑,这小子……
p:感谢书友阿杰阿轩阿心、爻释打赏,敏感盛情,恭祝诸君冬至快乐,故土难离敬上!
只是书友阿杰阿轩阿心,阿土弱弱的问一句,今后打赏可以到起点站吗?
阿土解释一下,本书是和起点签约,订阅和打赏是五五分成。而像qq、掌阅、云起、磨铁……
属于第三方合作站,订阅和打赏作者只能分到四分之一。
以今天书友阿杰阿轩阿心为例,打赏六百大洋,如果在起点,作者可以拿三百。而在外站,作者只有一百五,坑啊……
这也是阿土为什么让外站的朋友不要打赏的原因,不值得!
而且在起点打赏,作者数据好了,还有推荐,这都是规则。
再次拜谢诸君的打赏和订阅支持,冬至快乐!
故土难离敬上!
第五百七十节 他们是畜生()
第四卷利刃出鞘神州动
崇祯皇帝高兴得龙袍一甩,站起身说道:“日讲暂停,朕要去万岁山看看。
车马立刻放他们进来,又不是军队,几百辆大车一起是招眼些,不过也是秦爱卿真心,这件事记着,将来要赏他。”
“嗻,奴婢记得。”王承恩赶紧应声答道。
崇祯走下銮舆,转过头说道:“太子也来。”
京畿皇城中,当车阵涌进正阳门时,围观的人站了里三层外三层。
哪怕这样的奇景出现不止一次,可京城见多识广的百姓依然感到好奇。
近百辆造型独特的大车一起涌入京城,次序井然,调度得法,显示出良好的组织和秩序。
一些京营兵和五城马司的人在维持着秩序,不过并没有出现什么混乱。
特别是当百姓知道,这些车队是从辽东半岛和朝鲜运送战利品时,更是爆发出一阵阵的喝采声。
南宫寒和吴火华二人是首次进京,京城的繁华和富足让他们目不暇接,一群伙伴一起赶着车,他们现在是个辎兵运输队的副队官。
相比于其他的兄弟,他们现在已经感觉很知足,觉得是苍天的幸运儿。
南宫寒和吴火华二人是秦浩明去年带兵深入草原,分别从鞑子和建奴手中把他们解救出来。
现在的日子,因为识字,作为副队官,他们的年饷有好几十两银子。这是他们以前做梦也不敢想象,作为鞑虏的奴才,能正常老死就是缴天之幸。
因为共同的经历,他们二人交情不错。
私下喝酒时打算这仗打完,先娶个媳妇,然后再当十年辎兵。
退伍后就到总督府入股一个小商行,这一世不愁吃穿,日子好好过,再生几个儿女,这辈子就知足了。
南宫寒比吴火华年轻,穿着辎兵的蓝色军服,身形由于长久的体能锻炼而显得十分匀称,走在路上,耳边不时传来百姓的赞叹和喝彩声。
南宫寒和同伴们不由自主的把腰板挺直,心中充满了骄傲的神采。
“兄弟,是不是从辽东杀虏回来啊?”
一个黑瘦汉子猛然一把拉住他,两眼死死盯着他。
南宫寒感觉这人眼里没有什么生气,几乎象是死人在盯着自己,他打了个寒战,想甩手把这人挣脱,那人拽的却是很紧,挣不脱。
当着诸多百姓,南宫寒不便发火,他道:“你拽着我做甚,我们是从辽东回来。”
“你们是好兵!”那黑瘦汉子两眼流下眼泪,哽咽着说道:“一定要杀虏啊。”
“啊?”南宫寒感觉莫名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