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久,高山顶上的红光渐渐变成了白色,队员们还在加紧时间赶路,没有一个人掉队。
上午九时左右,游击队经过长途跋涉,终于赶到了横岭。
这条不知名的河流的北岸便是公路,这条横岭一直插到河沿上,河水紧贴着石岸。而且这岭上只能走牲口,撤退的时候就不必太过担心鬼子的机动工具。
观察已毕,沈宸觉得心中已经有了底。赵铁、老周又召集小队长们商议了一下,便分头带人进入了伏击阵地。
所谓的公路,不过是条土道,上面坑坑洼洼的并不十分平坦。
而游击队选择的阵地是一段大约有两百米的直线路段,这里一面靠山,一面是个斜坡,斜坡上的树木给他们提供了隐蔽之所。
而且,这里的整段公路是S型,在拐弯处可以安排人员提前预警并指示敌情。
埋设地雷,设置陷阱,队员们在伏击地段紧张地忙碌着。
沈宸带着自己的小队进入阵地,并指点着他们进行了伪装,构筑了简易工事。
因为伏击的阵地距离公路只有一百五六十米,在敌人的火力范围内。所以,将由沈宸先对车队进行狙击,并负责敌人的机枪手、掷弹手,以便掩护队友,减少损失。
战斗不是连续进行的,但学习却是无时不在。沈宸有时并不是用语言,而是用行动来向自己的手下进行示范,然后再针对他们的不足进行指点和讲解。
而狙击手之所以会让敌人恐惧,一方面在其的枪法精准,另外一方面就在于他们一般是不会给敌人发现,杀人于暗处,给人一种无所不在的恐惧。
一位公认的前苏联超级狙击手瓦西里曾经讲过:“狙击手在战场上的任务就是发现而不被看见,杀而不被杀。”
可怎样能做到看见而不被发现,杀而不被杀呢?
关键是狙击手要懂得如何选择一个良好的狙击位置,并且学会伪装自己。
也就是说,狙击手能否在战场中完成任务完全取决于狙击手对于不同环境下能否充分运用移动、隐藏、观察及伪装的技巧,这些也是狙击手在以寡敌众的情况下能否生存的重要关键。
沈宸已经观察了阵位附近的地形和隐蔽物,伪装服是没问题的,只是脸上也蒙上了只露眼睛的白布。
眼睛长在头上,正因如此,狙击手在隐蔽行动中,还是要不时的从掩体后方伸出头来观察四周的情况,导致头成了身体上最容易被察觉的部分。
所以,伪装头部,能使得被发现的几率大大下降。
裸*露的皮肤很显眼,就算是你长得很黑,也会因分泌的油脂反光而暴露。
如果不是在冬天,沈宸就要拿出木炭,在眼窝、耳蜗、眉心和鼻子下等凹陷位置,涂上较浅的颜色;鼻尖、前额、下颚与两颊等凸出部分,则涂上较深的颜色,与光线在脸上造成的高光与阴影效果刚好相反。
是的,狙击手要涂抹“化妆”,这不是什么玩乐,而是取决于你在战场上能否存活下来的重要手段。
等全部准备工作就绪,队员们便各自隐蔽起来,周围又陷入了一片沉静。
在这之前,主力部队已经在祖旺周边展开行动,迫使兵力不足的敌人缩在据点内,不敢轻易出击。
根据情报,敌人有向祖旺增兵的意图,并不断向祖旺运送物资。
于是,主力部队负责在祖旺据点周边形成围困之势,游击队则负责袭击敌人的运输车队,使其顾此失彼。
只不过,对于游击队来说,伏击敌人的车队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因为,押车的鬼子一般有两个班,二十多个鬼子,也有很强的战斗力。
因此,游击队的计划是给敌人造成困难,并尽可能摧毁汽车,杀伤鬼子,但并没有全歼的打算。
在静谧中过去了很长时间,埋伏的队员开始有小动作,有点耐不住了。
等的无奈,就在于等的人对于所等的事完全不能支配,对于其他的事又完全没有心思,因而被迫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
存有期待使人兴奋,无所事事又使人无聊,等待便是混合了兴奋和无聊的境界。
随着等的时间延长,兴奋转成疲劳,无聊的心境就会占据优势。这个时候等待宛如等候判决,心中焦虑不安,一颗心悬在半空,七上八下,大受颠簸之苦。
说起来,此次伏击也有守株待兔之嫌。
尽管情报上说今天会有运输车辆,可谁知道会不会有什么意外,或者鬼子临时改变计划?
对此,沈宸却不以为意,今天不行就明天再来,而且这不正是考验队员耐性的机会吗?
快十一点了,就在大家都心焦难耐的时候,观察哨传来了信号,鬼子的车队来了,一共是六辆。
得到信号,各小队长立刻督促各自的手下打起精神,举起枪支,准备着一场大战。
等待敌人的时候,时间过得特别慢;而大战之前,时间却是过得飞快,让人总觉得还没准备好。
十几分钟后,先是听到了远处的马达声,接着就看到鬼子的汽车一辆一辆地拐过弯来,慢慢进入伏击圈。
汽车越来越近,也看得越来越清楚,每辆汽车上都插着一面膏药旗,前面和最后两辆架着机关枪,而汽车的车厢里还有押车的鬼子。
“咣!”鬼的汽车前轮突然掉进了被雪盖住的坑里,虽然汽车开得不太快,但猛然的撞击也把车上毫无防备的鬼弄得七荤八素。
“呯!”沈宸率先开枪,子弹准确击中了头辆汽车上的鬼子机枪射手。
呯,呯,呯……队员们也向鬼子射出了仇恨的弹,两辆汽车驾驶室的玻璃哗啦哗啦地破碎,有驾驶员一脸污血地趴在了方向盘上。
嘎的一声,汽车紧急刹车,押车的鬼子纷纷跳下来。
日本鬼到底是训练有素,有战斗力的部队。他们从最初的懵懂中清醒过来,其骄横、凶狠、毒辣和残忍的本性就开始发作。
在军官的指挥下,鬼子们或趴在地上,或钻入车下,拼命还击着。
“轰!”的一声巨响,寻找隐蔽的鬼子碰响了地雷,在火光和烟雾中,甚至能看见象稻草人般被抛起的鬼子。
埋在路上的地雷并不多,但路边能够提供隐蔽的沟洼里却暗藏杀机。
沈宸拉动枪栓,推弹上膛,再次击发,鬼子副射手刚推开尸体抓住机枪,还没来得及扣板机,就又倒了下去。
在选择阵位上,沈宸在自己小队的阵地的侧后方。尽管距离远了些,但一百米、两百米、三百米,对沈宸来说是差不多的。
之所以要和队友们拉开些距离,是为了更隐蔽、更不受干扰地狙杀敌人。
在乱枪射击的战场上,鬼子多半只会注意人影绰绰、枪弹密集的地方,也不会发现致命的子弹的真正发射处。
而且,沈宸的伪装很好,几乎和周围的雪包融为一体,凭肉眼很难发现。
队员们不仅给他挖了一道不太深的雪壕,还把前面的雪拍实。这样,开枪射击时,也不会扬起雪尘。
即便如此,沈宸还是力求更加完美。他在嘴里含着雪,降低了口腔的温度,连呼出的气息都几乎觉察不到。
居高临下,伪装巧妙,枪法精准,沈宸充分发挥着自己的长处,把一个个鬼子送回老家。
乱枪声中,一个挥舞军刀嚎叫着的鬼子军官,突然捂着胸口跪了下去,然后脸朝下颓然摔倒。
枪声混杂,敌我双方都有相当数量的三八大盖,这使得沈宸的射击更具隐蔽性。
但就在这一声声并不显眼的枪响中,一个个鬼子不断地被狙杀。
头辆车的车厢里、车下面倒下了五六具尸体。他们是想搬取车顶的歪把子,却倒在了一颗颗疾射而来的子弹下。
“轰!”的一声爆炸,又有鬼子碰响了路边的地雷,血肉模糊地倒在地上。
战斗进行的时间并不算长,连打带炸,鬼子已经倒下了十来个,光沈宸就狙杀了四名。
通!一枚榴弹落在阵地上,炸起的大团大团的积雪,混着泥土和树枝飞扬而起。
爆炸声刚落,歪把子机枪特有的射击声便响了起来,在后面车上的鬼子赶过来支援了。
说到掷弹筒,也是日本鬼子特有的一种武器,比较专业的名字应该叫超轻型迫击炮。
日军的掷弹筒的主要特点是射角大,弹道弯曲,射程不远,主要用来杀伤躲藏在工事和隐蔽物后的敌人。
因为它的杀伤效果好,操作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