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范采青说道:“这些都是旁枝末节。只要它核心里有读者喜欢的东西,我们大可以买下版权后进行修改。”
王柔却说:“有些作品重新修改的难度差不多就接近于重新自己写一本了。而且爽点这种东西,都是大同小异的。我觉得对于电视剧来说,具体的内容和人物的塑造才是它能不能吸引人的关键。”
“哦?这么说你们很清楚怎么抓住观众的爽点了?”范采青的语气有点激烈起来。
王柔顿时不说话了。
杜思彤开口说道:“范总,如果您不认同,大可以直说。您自己拍电视剧,想必对于观众的喜好也是有一定了解的,否则怎么经营这么大一个公司?”
范采青说道:“不是热门作品改编的剧本我不放心!”
杜思彤:“但是网文的热门作品不一定适合电视剧。”
范采青说道:“但是它至少有人气基础。”
杜思彤叹了一口气,说道:“范总,我们讨论的不是电视剧,而是立体剧集。我们的立体投影水晶很有人气,而且目前没有很多其它的选择,所以只要剧集出现,就肯定有人会买。你关注的重点不应该是它开播前能引起多少热议,而是大部分人观看之后对它有什么评价。这才是影响它后续竞争性的关键。”
这个理由比前面所有理由都有用。范采青才意识到自己陷入了惯性思维。她沉默许久,说道:“也许是这样,但是一个好的原作绝对能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力。”
杜思彤这一次没有否定,而是说道:“是的,前提是那真是一部‘好的’原作。我不反对剧组追求时髦设定,但是那不能以剧情本身的逻辑性和丰富性作为代价。”
范采青之后又过了一天,才同意了杜思彤的意见,开始阅读起了星泽提供的原创剧本。
平心而论,星泽提供的这批剧本质量确实都不错。而且不同于网络上那些同样小说,星泽拿出来的,是二十集左右长度的仙侠剧本。
这年头仙侠普遍长,而且剧情套路化也比较严重,杜思彤拿出来的这一批,却简短而精彩。范采青本来想拍的是爱情戏,但是杜思彤更钟情于带点玄幻色彩的,因为动作戏和特效更能表现出立体投影的优势。
而范采青拿着的这一本叫《神仙客》,讲的是一个金仙追杀一名偷窃了他法宝的魔女,结果误伤了一名上山采药的凡人魂魄。作为金仙的男主角为了不欠因果,将凡人魂魄纳入法宝蕴养,却不料凡人家中还有一个丧了母亲,未满周岁的婴孩。于是金仙不得不入住凡人家中,过起了和凡人魂魄一起大材小用养包子的生活。
故事中金仙与魔女时不时的相爱相杀,与孩子的鸡飞狗跳,以及与凡人魂魄之间的逗比日常,都写得非常有趣。卖萌,耍帅,浪漫,基情……一个都不少。
范采青看着看着就认真了起来,末了,不得不承认这水准比她看中的那几篇网文强一点。除了名气不大,也没有其它的缺陷。
几部剧本每一部都十分精彩,且各有特色。范采青忍不住暗暗浮起对星影的忌惮——作为一家新建立的影视公司,它背靠星轨这颗大树,又有丰富的资源。光看王柔和这些剧本,就知道豢养了多少编剧人才,简直让人忍不住嫉妒和警惕。
第264章()
范采青最后还是选择了那部《神仙客》作为新项目的剧本,但是对于剩余的几个,也打探了一下愿不愿意转让版权。
其他的不说,就星影这好剧本的储备量,在行业内绝对都是排得上名次的。星泽因为未来平台的关系,一直大量圈养着文字功底出众的写手。偏偏他们的养法跟123言情一类的原创网站还不一样。文学网站是放养居多,星泽却是精养。
培养力度大,效果也是明显的。星泽薪水福利也不错,选择的余地就大,文字部门全是强手。
养这样一伙人也是相当费钱的,所以面对范采青的试探,杜思彤也给出了欢迎询价的回复,可惜范采青野心太大,左看右看决策不下,又问杜思彤有没有长篇的剧本。
杜思彤这次给范采青选择的全是二十集左右的剧本。但是对于华夏这样的电视业大亨来说,显然是长篇连续剧更加有价值。
杜思彤便说之后有成果的时候会优先通知她。
从杜思彤这个“优先”的用词之中,范采青隐约意识到了什么。在她看来,星泽的两个公司,其人员配置是相当畸形的。无论是星软也好星影也好,剧本撰写的人员都远远大于其他职务,这是很不正常的。
但是星软又确实能支持这样的消耗。他们的技术人员做一套系统,而文案策划能在这一套系统上填充出无数游戏,创造的利润一点都不含糊。
星影养这么多编剧相对来说就不太合理了。他们目前整个公司的主要组成就是编剧部门,其它部门都只有小猫三两只,有些人员还需要外借或者外租,非常诡异。
但是如果星影有野心想做剧本中介,那这种做法就可以理解了。
她们资源充足,如果直接从123言情或者未来平台购买到一些原创作品的改编权,然后通过星影的编剧部门改编制作之后直接卖出剧本,只要剧本质量优越,那么这生意是非常有好处的。同时星影永远都可以自己留下最出众的作品,毕竟无论什么剧本,他们都可以第一手进行审阅和挑选。
想到这一步上,范采青的态度就有些微妙起来。
星影的忙碌暂且不说,星轨这边情况也大有进展。
谭愿的队伍已经研发出了基本的光脑模型,结构上还比较简陋,功能也几乎没有,但是原理上却完全符合了林舒给出的那份资料,传导和存取的模式也能够基本不出错地进行,虽然效率还有些偏低。
这很大程度上振奋了一众研究人员的心情。
这一步的测试刚刚完成,谭愿就通知了林舒。所以这个周末,林舒就和居铭丰一同来了解研究进度。
谭愿给他们展示了一遍研究成果。
光脑配套光传导技术的信息处理方式与目前的光纤技术有很大的不同,因为信息格式更复杂,所以虽然技术上应该有所改进,数据处理速度却没有显著的提升。
当然,这是以光脑的数据格式来说的。
如果换算成电脑的数据格式,其实新的光传导技术速度上快了许多,而且同样数据流里面,包含的信息也丰富了许多,因为不必再换算成数字数据的关系,效率也增长了不少。
只是稳定性还差一点,偶尔会发生数据包丢失或者残缺的问题。
林舒和居铭丰测试了一下模型的运作效果,这工作很是花费了不少时间,所以两人就把其他人给先打发了,只留下谭愿在旁边,开始对于软硬件的各项指数进行测试。
测试过程比较麻烦,林舒和居铭丰各自分了工作,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调试。谭愿主动提供了研究所之前使用的调试程序和测试仪器,结果一转眼这两个小屁孩就开始对他们原本的测试流程进行了删改添加,时不时就改上一两个步骤。
……坑爹的是,他们改得还很精要。
好在谭愿已经麻木,习惯了林舒和居铭丰平日的妖异表现。说到底,只是程序调试的过程的话,也不能说明什么,最多只能反应林舒和居铭丰对于整个技术比较了解,而且逻辑性更强。调试方案的设计合理性总体上来说还是牵涉到逻辑思维和技术敏感性更多,倒并不太依赖于本身的技术积累。
测试完毕之后,三人商议了一下,林舒就敲定了接下来光脑的研究方向。除了基础的传输存取计算功能之外,他把进阶性的研发重点放在了数据芯片光脑化上面。
光脑化之后,芯片的容量更大,传输速度更快,也更方便星泽玩更多花样。
事实上,现在星泽就已经尽量在增加智能伙伴的其他功能了。
比如智能伙伴的手帐内嵌功能。许良奇他们的手帐早先跟星泽的智能系统结合在一起,内嵌在了正夏的手机之中,赢得了相当的好评,他们就一直把这个软件做了下去。许良奇和唐绍学了不少相关的技术,叶青蝶和叶红玫姐妹俩大概是实在想要多赚点,在这方面的工作做得比两个男孩子还用心很多。
她们在软件上精心琢磨,加了许多新奇又实用的功能,比如特殊事件提醒辅助。其中包括旅行提醒小贴士等等。
对于很多经验不足的人非常有用。
姐妹俩甚至从星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