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州城破之后,以李芾为首的潭州军民以身殉国,更反应了他们崇高的爱国精神和不屈的民族气节。这些都将永远记载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
潭州失守之后,湖南各州相继降元,南宋的灭亡迫在眉睫了。
第203章 五代十国和两宋(41)()
浩然正气文天祥
当年宋朝联合金朝灭掉了辽朝,企图要回被辽朝占据的燕云十六州,然而,金朝又把矛头指向宋朝,屡屡派兵南侵,北宋皇帝才知上了当。
可是,南宋当权者并未认真吸取教训。公元1233年,当蒙古提出与宋朝联手夹击金朝时,南宋积极配合。公元1234年1月,金朝灭亡,历时120年。金朝灭亡后,蒙古兵又把枪口对准南宋,攻到洛阳城下,欲吞并大宋江山,使宋朝再次上当受骗。
公元1258年,蒙古的蒙哥汗派三路大军,向南宋大举进攻。宋军由于缺乏准备,不堪一击,连连败退。但蒙哥在一次战斗中,中箭身亡,他的弟弟忽必烈并没因此收兵,反而更加坚定了攻宋的决心,还准备打败宋朝后,返回蒙古夺取汗位——蒙古的最高权力。
在蒙古的强大攻势之下,南宋皇帝理宗和部分大臣准备离开都城逃跑。而皇帝的侍从官文天祥却力排众议,大义凛然地对皇上说:“陛下乃一国之主,迁都会动摇军民之心,主张迁都的人,应当斩首示众!”大臣王应麟赞同文天祥的意见,认为提出迁都的人“罪该万死,理当斩首。”
理宗皇帝原本打算逃跑,此时见文天祥等人据理劝阻,心中不悦,还无法发作,只好厉声命令文天祥拿出好办法。
文天祥说:“现在应当把主张抵抗侵略、救国救民的人提拔上来,加强各个地方的抵抗能力。各州县的租粮当做军需品,以利备战。臣在殿试时将‘自强不息’四个字写在考卷上,蒙陛下亲点为状元,臣为保国万死不辞!”
说起“自强不息”四字,理宗皇帝记忆犹新。那时文天祥刚21岁,在临安参加进士考试,利用试卷指出封建教育制度的弊端,勇敢地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意外地得到主考官的赏识,录取他为进士第一名,然后参加殿试。他在殿试时,显示了与众不同的文风,写出“自强不息”四个意义深远的字,意思是说:大宋朝应自己强大起来,只有如此,才会使金等国不敢侵略,宋国也不必向他国称臣纳贡。主考官和皇帝将文天祥定为状元。
左相兼枢密使吴潜是一位很少发表见解的人,此时站出来公开支持文天祥的观点。吴潜的话音刚落,军器太监何子举马上表示赞同。在这种情况之下,理宗无法坚持迁都逃走,被迫改变了主意,但并未采纳文天祥积极备战抗击侵略的建议。
公元1264年,理宗赵昀病故,太子赵禥即位,即度宗皇帝。度宗是个无能之辈,不思外患内忧,整日陷于酒色之中。而蒙古这时由忽必烈做了大汗,他把吞并南宋做为头等重要战略,积极做好准备。他重用汉族的人才,对当年唐太宗李世民的作为很欣赏。公元1271年,蒙古迁都燕京(今北京),建国号为元,忽必烈自封为皇帝,模仿汉人封建社会的君主立宪制度。
金代骑马武士砖像公元1273年,忽必烈下令,派20万水陆大军进攻南宋。南宋被迫应战,但毫无战斗力,元军几乎进入无人之境。第二年,度宗病亡,4岁的赵当了皇帝。谢太皇太后要求各地派兵抵抗元兵,而大多数地方官员却按兵不动,只等元兵一来便投降。
文天祥此时在赣州当知州,他召募了万名兵士去保卫临安。
然而,在众多宋朝将领相继投降的情况下,文天祥的抵抗力量太薄弱了,无奈之下,他同另一位敢于抵抗的将领张世杰保护着太皇太后、太后和皇帝等人,逃到海上避难。新任宰相陈宣中见大势已去,便偷偷以皇帝名义写了降书,并偷出传国玉玺,派人送至元军。陈宣中做贼心虚,又连夜逃到温州去了。在这种情况下,文天祥受命于危难之中,接替了陈宣中的右相职位。谢太后命令文天祥去和元军议降。
文天祥在元朝统帅伯颜面前毫无惧色,他义正辞严地说:“若北朝想让宋为附属国,那就请你退兵,然后再商议岁币金帛之事,此为上策;若一定要把宋朝灭掉,恐许多地方难以攻取,胜负难料,请大帅深思。”
伯颜说不过文天祥,一怒之下将他扣押。宋德二年(1276年)三月,伯颜率兵攻入临安城,将皇帝、太后、太皇太后等人抓至北朝,此时的宋朝,等于灭亡了。
文天祥在被元兵押解途中逃脱,积极准备恢复宋朝,抗击元兵。
公元1276年,9岁的赵在福州被拥立为皇帝,重新恢复宋朝名号,陈宣中任左相,张世杰任枢密使。他们把文天祥找来福州。文天祥号召各地起兵,共同与元兵作战。他亲自率兵,取得一些胜利。
元兵吃了败仗,便把文天祥做为头号对手进行反攻,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文天祥在赣州战败,被迫逃走。
公元1278年三月,小皇帝赵病故,8岁的赵即位。左相陈宣中见宋朝没有希望,再次偷着逃走了。文天祥继续与元兵周旋,不幸被捕。
元军统帅张弘范劝说文天祥投降,但文天祥视死如归,要求将自己处死。张弘范认为文天祥是位难得的人才,没有杀他,把他软禁在军船上。
文天祥在船上,面对零丁洋,思绪万千,如浪涛翻滚,一首诗突然在脑海浮现,遂提笔写下千古流传的诗作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公元1279年二月初六,南宋最后一支抵抗队伍失败,枢密院事陆秀夫同宋朝最后一个小皇帝赵一起投海身亡,至此,统治近320年的宋朝,彻底灭亡。
文天祥在元朝被关押了三年多,其爱国信念丝毫不改。元朝皇帝忽必烈亲自劝降未果,便下令将文天祥杀害了。
文天祥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不知感召了后代多少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
南宋灭亡
景定元年(1260年)忽必烈继承蒙古汗位,在蒙古贵族和汉人地主的支持下,忽必烈定都燕京(今北京),建立了新的王朝,咸淳七年(1271年)建国号为元。忽必烈在战胜了蒙古贵族中的反对派和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以后,便把兵锋转向南宋,准备最后消灭南宋、统一全国。
咸淳三年(1267年)降将刘整向忽必烈建议攻灭南宋当首取襄阳,再从汉水渡长江东下,即可灭宋。第二年,忽必烈便出兵进攻南宋,首先围攻襄阳、樊城,经六年的攻战,于咸淳九年(1273年)占襄阳、樊城,打开了南宋的大门。
咸淳十年(1274年)六月,忽必烈命左丞相伯颜率大军伐宋。伯颜分兵二道:一道攻淮西淮东,指向扬州;一道由伯颜亲率大军沿汉水入长江,沿江而下,直指临安。自襄阳失守后,南宋宰相贾似道继续推行投降政策,包庇重用在襄樊战斗中逃跑的范文虎以及叛将吕文焕的亲属。对准备灭宋的元军,却不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南宋军队遇到元军,不是一触即溃,便是叛变投降。七月,宋度宗死,贾似道立了四岁恭帝。九月,伯颜率元军主力从襄阳南下。首当其冲的是郢州(今湖北钟祥),郢州主将张世杰在汉水设防坚守、由于郢州军民的奋勇抗击,伯颜所统率的元军主力被阻郢州城下。伯颜决定不再攻打郢州,而率元军由旁边水道绕过郢州,再入汉水,进至沙洋。沙洋守将王虎臣、王大用顽强抵抗,元军用金汁炮焚毁民居,沙洋城破,元军屠城。接着围新城,新城守将居谊拒不投降,并射伤前来劝降的吕文焕,但终因寡不敌众,居谊同三千战士全部壮烈殉国。元军到达长江边的阳罗堡后,又遭到王达领导的军民的抵抗,使元军进攻多日未能占领此城。于是伯颜分兵从上游四十里的青山矶强渡,攻占了阳罗堡,王达及刘成与八千将士英勇战死。元军渡江后,鄂州、汉阳相继降附。伯颜命阿里海牙守鄂州,并攻取湖南,自己亲率大军沿江而下。黄州(今湖北黄冈)奕喜、蕲州(今湖北蕲春东南)管景模、江州(今江西九江)吕师夔、安庆范文虎均不战而降。南宋沿江各州守将,大都是吕氏亲属和旧部,也是贾似道重用包庇过的将领,他们望风而降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