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则天大全集-第4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王不必忧虑,以卑职愚见,您还是大有希望的。”张嘉福笑道,“前番王庆之上书,直接请求立您为嗣,圣上不是默许了吗?还特意传谕嘉奖,这还不是意属于您?”王庆之的主使者便是张嘉福,这次上书是他一手策划,为的便是给武承嗣营造出百姓拥护的态势。

    “我看未必。”武三思连连摇头,“圣上褒奖王庆之并不一定是赞同他的倡议,而是夸奖他上书的行为。铜匦设立多年,一向是告密的人多,献计献策的甚少,圣上夸奖王庆之,就是看重其草民的身份,借此鼓励臣民关心国事,巩固我大周王朝。至于他上书写的是什么,恐怕圣上根本不在乎。”

    武懿宗愤愤不平:“圣上既迁李氏社稷,便该早做决断,如此迁延怎么得了?如今武长倩那老贼明摆着要保李家的崽子,格辅元、欧阳通全是他那边的,乐思诲、任知古也不阴不阳的,他们起用的崔宣礼、狄仁杰、卢献等人,哪个跟咱是好相与?张虔勖派兵戍卫东宫,说是不让皇嗣随便行动,可李旦照样天天给圣上写请安奏章,姓张的不但亲手呈递,还替李家崽子美言,我看他也是武长倩那一伙的。还有那个李嗣真!分遣十道御史巡抚天下,他本人去了河东,干得有声有色,向朝廷推荐的都是些什么人?上个月弄来个李日知,晋升司刑丞,明摆着分酷吏之权;前日又荐来个袁嘉祚,说是要推荐到寿春王府,给李成器当侍读,这分明都是对付咱的!长此以往咱处处掣肘,怎么跟李家崽子争?”

    “你也不要想得太绝对。不提拔这些人,还能提拔谁?”武三思见得更深,“改朝换代才一年,环顾天下可用之人,哪个不是李唐之时入仕成名的?说到底咱武家兴旺不过是这几年的事,培植心腹哪有这么快?而今能为咱们所用的只有改换社稷的功臣,可是……唉!”武氏立国与历代王朝定鼎不同,主要依仗武曌的个人威望,所以开国功臣中没有杰出的文臣武将,或是丘神之类的酷吏,或是傅游艺那等投机之徒,这帮人不被清除已是侥幸,能指望他们干什么大事?

    王隐客思索片刻,忽然道:“不妨换个思路,难道唯有建国有功之人才跟大王一条心吗?若追根溯源,当年天皇废王立武,那些拥护圣上当皇后的人不也是功臣吗?徐一门虽因徐敬业坏了事,可许敬宗、崔义玄等人的子孙尚在,也应与武氏休戚与共,何不把他们提拔上来引为己用?”

    “嗯。”武承嗣一阵苦笑,“还招揽心腹呢,咱们恐怕又要再失一员大将了。”

    “何出此言?”

    “今日我把大伙召集过来,一是讨论对付东宫之法,二来还有件难办之事。昨日散朝后圣上单独召我到武成殿,叫我设法除去一人,并办成铁案宣告天下,我左思右想竟无完全之策。”

    “何人?”众人无不关注。

    武承嗣把那人名姓说了,众人也皱眉——此人罪行累累,就是死一万次也不冤!其实要杀此人容易,可要干净利落办成一桩铁案实在太难。因为此人和武承嗣关系甚深,若公开弹劾审问其罪,弄不好他破罐破摔,把所有秘密都抖搂出来,到时候莫说武承嗣无法收场,连女皇都脸上无光。

    沉寂片刻武懿宗一拍大腿:“干脆别审了,派个刺客把人一宰,不就结了吗?”

    “这主意还用你出?”武承嗣白了他一眼,“圣上处置此人就为解天下人之恨,若不声不响把他杀了,还有何意义?”

    武三思手里摇着把小扇,口中念念有词:“常言说得好,恶人自有恶人磨……这样吧,我推荐一人,他或许有办法。”

    “又是谁?”

    武三思说了,众人不禁发笑——这可真成了黑吃黑啦!

    武承嗣却笑不出来,除去这个神憎鬼厌之徒固然可以交差,却也失去一把杀人利器,对他而言未尝不是损失。他越想越烦,索性嘱咐张嘉福:“你叫那个王庆之再来一次上书。”

    “成!”张嘉福一口答应,“这回我叫他多招揽点儿人,来个谒阙请封,就跟当初劝进一样。”

    “不妥吧?”武三思颇有顾虑,“上次已属侥幸,再来一次只怕圣上动怒。”

    武懿宗却道:“我看行!反正眼下没别的办法,试试呗。”

    武攸宁也道:“圣上素来亲民,只要拉上一大帮百姓,就算圣上不肯马上答应,也不至于有危险。”

    “可是……”武三思本想阻拦,他觉得过犹不及,此事做得太过反倒不美,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他父亲武元庆是武士彟长子,而且当年武元庆虽然被贬龙州(今广西崇左),却是善终的,比获罪流死的武元爽结局要好;论年纪武三思与武承嗣同岁,只晚出生几个月,因为是庶出的才不及武承嗣尊贵。其实家族内部公认他的才智高于武承嗣,又是长房之人,推他为当家人似乎更合适。不过武三思素来谨慎,一向谦诚待人,连宰相之位都不去争取;即便如此武承嗣也多多少少对他怀有戒心,就怕他自立门户参与储位之争。现在大伙都嚷着谒阙请封,他若执意阻拦,未免有故意作梗之嫌。这个节骨眼上兄弟们正该同舟共济,若再猜忌内斗就更不妙了。况且……

    武三思任凭武懿宗等人聒噪,缄口不言低头凝思——以侄子身份挑战人家亲儿子,以新贵之身挑战满朝遗臣,聪明人会这么干吗?虽说老太太身子硬朗,毕竟是快七十岁的人了,保不准哪天有个三长两短,只顾向前可别忘了退路!立储之事关乎家族存亡,不能一棵树上吊死,有趁热灶的,也得有人烧冷灶,多结善缘才有回旋余地。

    二、请君入瓮

    丽景门坐落于太初宫的西南角,早在隋朝兴建东都时便有,是一座并不算雄伟的城门,但声名远扬。首先这是一座“富贵之门”,因为洛阳朝廷的省、台、寺、卫都在宫城西南,官员日常办事出入此门比绕行端门方便得多,高官云集自然富贵得很。不过自垂拱年间以来,这座城门又多了一个别名——例竟门。

    文明元年(公元684年)为应对徐敬业叛乱、裴炎逼宫的局面,武曌在洛州牧院设置推事院,审讯涉嫌谋反之人,负责者是索元礼。后来为了进一步打击异己,武曌又制造铜匦、鼓励告密,随着案件的激增,获罪之人越来越多,涉案官员的品级越来越高,已经不是推事院所能处理的了,于是在丽景门内设立诏狱,由秋官、肃政台下属的酷吏管理,专门审讯重犯。自打这座监狱建立那天起,凡被关进这里的人无一生还,远者如徐敬真、邓玄挺,近者如丘神、史务滋,更有甚者如范履冰、冯元常、黑齿常之等,干脆在狱中自尽。故而朝野之人取丽景门的谐音,称其为“例竟门”。例者,惯例;竟者,完结——活人进去,死人出来,呜呼哀哉,绝无例外!

    这样一座人间地狱,自然是腥臊恶臭、惨绝人寰,充斥着凄厉的惨叫声。然而今天情况有点儿特殊,在一间牢房里有个绿袍官员正指挥一群狱卒清扫,把地上青砖擦得油光闪亮,撤去原先的草席,换上崭新的被褥、坐垫,点上熏香驱赶血腥气味。都安排妥当后,他又亲自张罗一桌菜肴,四碟八碗,水陆毕陈,还预备一坛上好的清酒,两双筷箸、两只酒杯对面而放。

    此人名叫来俊臣,官居监察御史,也是负责诏狱的酷吏之一。他出身低微,本是一介流民,因在和州(今安徽和县)为非作歹被当地刺史、东平王李续抓获,其时正逢宗室谋反案爆发,他便诬告李续参与谋反,受到武曌接见。因相貌端正、为人机敏,更因他的诬告正合武曌铲除李唐宗室的心思,所以授封御史。这两年来他也像其他酷吏一样,严刑逼供、制造冤案,害了好几条人命。但今天他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要宴请一位贵客。

    将近正午时分伴着一阵杂乱的脚步声,贵客驾临——秋官尚书、酷吏头子周兴。

    来俊臣满面堆欢,深施一礼:“大人终于来了,晚生恭候多时。”当初李续的案子是周兴一手包办,来俊臣当官也赖周兴推荐,论起来周兴不仅是他的上司,还是他的恩人,故而以师长之礼相待。

    周兴在别人面前嬉皮笑脸,在他面前无须装相,一跨进牢门就皱起眉头:“你这小子真会捣鬼,我还以为有什么棘手的案子呢!把我诓过来就为吃饭?”

    “大人何等身份?晚生算什么东西?直说宴请怕您不肯赏光。”

    “宴席就摆在这种地方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