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则天大全集-第4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娴幕八党隼矗崆岱⒊鲆徽筇鞠ⅰ

    武曌没有追问,只是静静看着侄儿朝她一揖到地,恭恭敬敬退了出来——就算武攸绪不说,她又何尝不知其忧虑什么?

    世上的人都是浅薄自私的,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就说“天意不可违”,想豁出去干一把时又说“人定胜天”。但是人意真的能胜天吗?武曌固然自信,却也并非没有自知之明,要挑战这个世道,打破千年以来“牝鸡司晨,惟家之索”的理念,绝非这么容易。环顾当今天下确实没人再敢公然反对她,可焉知世人不是把对她的否定和仇恨埋在心中?她的“天命”从何而来?虽说她对百姓有恩,但那远远不够,她这份“天命”还有一大半是用美丽的谎言编织出来的;而她的权力更是踩着无数忠臣义士的血夺来的。这个即将脱颖而出的新王朝究竟会像上古周朝一样国祚长远,还是像王莽新朝一样转瞬即逝?实事求是地说,她心里并不乐观,倘若乐观她就不会编造那么多神话,倘若乐观她就不会坚持酷吏政治,倘若乐观她就不会杀那么多没必要杀的人!有谁知道武曌的另外一面?多少个夜晚,那些烦恼和忧愁萦绕着她,使她久久不能入睡。

    武曌叹口气,既而又挺起胸膛——没关系!朝闻道,夕死可矣。求仁得仁复何怨?管它将来是光明还是黑暗,至少现在是日月凌空、万民拥戴!既然不能知天命,咱就尽人事,看清脚下路,一步步往前走就是了。虽然今年已经六十七岁,但耳聪目明、身体强健,还能有一番作为。春的后面不是秋,只要梦想还在、信心还在,就能咬紧牙关向未来继续挑战……

    载初元年九月初三,关中百姓九百人在侍御史傅游艺率领下,来到皇宫则天门,请求武曌称帝,国号为周,并上表称:“至哉天子!恤我元元,勤劳下都,升闻上帝。天无二日,土无二王,皇帝嗣武,以主匕鬯,岂不宜乎?”武曌很谦虚地拒绝了百姓的美意,却将领头的傅游艺擢升为鸾台舍人——侍御史从七品上,鸾台舍人正五品上,一下子超升十阶!

    九月七日,第二股劝进浪潮开始,这次行动起来的是满朝文武。他们在朝会上献表,称:“臣等伏唯神皇受天之符,为人圣母,皇帝仁孝,肃恭神明,可以纂武承家,以克永代。神皇崇锡类,垂宪章。不易日月,天人交际,斯亦万代之一时。臣等固陋,不达大道,敢冒死上闻。”对于他们武曌就不客气了,严厉批判了他们的献媚之举,发誓身为李氏之妇,决不能有负李唐社稷。

    然而没有人吸取教训,很快这两支请愿的队伍汇聚到一起。时至载初元年九月初八日,聚集皇宫门前的人已达一万两千多人,这次不仅有百官和百姓,还有神都耆老、李武宗亲、四夷酋长、沙门道士。许多人是背着铺盖卷来的,声称神皇不答应当皇帝,他们就赖着不走,所上的表章也口气“强硬”起来:“盖闻圣人则天以王,顺人以昌,今天命神皇以主,人以神皇为母。天之丕律,元命也;人之大猷,定姓也。神皇不应天、不顺人,独高谦让之道,无所宪法,臣等何所仰则?敬冒昧万死,固请。”

    面对如此宏大的劝进声势,武曌亲自登临则天城楼,感谢世人的厚爱,却依旧谢绝了美意,劝大家回去。但在她转身回宫的那一刻,终于忍不住露出笑容——三让而后受之,戏已经做足,明天便是九九重阳日,便是我登基的大喜之日!

第80章 尾声() 
载初元年九月九日,太初宫则天门。

    红日初现的那一刻,万簇金光透过薄云照耀着大地,而阳光所及之处早已人山人海。

    虽然昨天圣母神皇拒绝了大家的劝进,却没有一人离开,反而在这一夜间请愿者增加到五万余人。天津桥被堵得水泄不通,洛川之畔摩肩接踵,半个洛阳城人满为患。领头劝进之人依旧是傅游艺,不过他已官升十阶换了绯袍。在他带领下,数万人一阵阵高呼,请求神皇登临皇位,那声音震耳欲聋,宛如一阵阵汹涌澎湃的浪潮。

    因为参与请愿的民众太多,声势也太大,张虔勖、李多祚、沙吒忠义、麴崇裕、丘神、王孝杰、杨玄基、张玄遇、曹仁师、张九节等南府北禁的将领皆顶盔掼甲、手握佩剑,率领手下亲兵横列在宫门前,防止有人情绪过激涌入皇宫。

    这会儿文武百官就是想正常上朝也不可能了,都掺杂在百姓中,跟着一同呼喊。史务滋、欧阳通、格辅元、李昭德、任知古、裴行本、崔宣礼、李元素、韦承庆、杨执柔、孙元亨、豆卢钦望、王隐客、张嘉福、杜景俭等重臣有幸居于前列,呐喊得尤为起劲——李唐的老臣陨灭殆尽,他们是最近才晋升的新星,乃武曌亲自拔擢。在他们身后还有李峤、员半千、崔融、陈子昂、杜审言、骞味道、沈佺期、宋之问、阎朝隐、王勮、东方虬、张说、张、刘知几、徐彦伯等颇负盛名的文人才子。

    这么要紧的日子自然缺不了武家子弟,以武承嗣居首,武攸宁、武三思、武攸暨、武攸绪、武懿宗、武嗣宗、武攸望、武攸止、武攸归、武载德乃至宗秦客、宗楚客、宗晋卿兄弟也都来了。而紧随他们的是周兴、索元礼、张知默、来子珣、郭弘霸、皇甫文备、王弘义、焦仁亶、来俊臣、侯思止等告密起家的酷吏,当然还有鄂国公、左武卫大将军、白马寺住持薛怀义。所有人都一脸郑重,却又不乏喜悦,呼唤着他们的神皇、他们的圣主、他们未来的天子。

    在如此热烈的气氛感召下,武曌终于露面了。她身穿一袭大红的祎衣,那是周运火德的象征。虽然她已六十七岁,却精神饱满、身躯矫健,迈着沉稳的步伐登上则天门,她那满头珠翠和锦绣纹章在阳光下闪耀着七彩光芒,连白发也莹莹有光,仿佛真的是神佛现世!

    她出现的那一刻,宫门前顿时沸腾,随着一阵隆隆之声,五万多人陆续跪倒在地,既而响起震天动地的呼喊声:“神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时间雄伟的则天门似乎都因这巨大的声音而摇晃。武曌却没有畏惧,反而尽情享受这一刻的荣耀,她满怀深情举目四顾——洛阳、长安的百姓来了,天下各州的耆老、贤士来了,百济、天竺等国的使节来了,法藏、法明等高僧大德来了,王绍业、田游岩等道家名宿来了,阿史那元庆、阿史那斛瑟罗等藩国君长来了,阿罗憾、秦鸣鹤等外邦教士来了,李千里、千金公主等残存的李氏之人也来了……泱泱人海一眼望不到边,但每个人都一脸崇敬,都在歌颂她的圣德。

    武曌按捺住激动的心情,抬手示意大家收声,放开喉咙道:“朕多谢天下臣民厚爱,不过朕乃一介女流,如今又已是圣母神皇,岂能得陇望蜀败坏礼法?”

    “神皇”与“皇帝”虽只一字之别,臣民们依旧不答应。她话音刚落傅游艺就从人群中冲出来,奔至武曌正下方,朝上喊道:“神皇虽是女子,然则德过尧舜、仁逾禹汤,又系弥勒现世,天降大任拯救苍生。若不称帝,芸芸众生何所仰?四海烝民何所从?我等恭请神皇顺天应人,登临大宝!”

    五万人立刻随之高呼:“恭请神皇顺天应人,登临大宝……”

    哪知面对这狂热的请愿,武曌依旧没有“动容”,反而略显怆然道:“朕乃李氏之妇,且受天皇遗命辅保社稷,岂敢有负?今日你们口口声声劝我为帝,是陷我于不义也!”

    这话出口城下一片慌乱,所有人面面相觑,连傅游艺也不知如何应对。然而就在这时,最后一位劝进者出场了,他不是来自南边拥挤的人群,而是从宫门内走出——皇帝李旦。

    事到如今李旦还有别的选择吗?为了保全自己和妻儿的性命,也为了给李氏留下最后一丝希望,他只能全力配合母亲。在这最关键的时刻他破天荒地从皇宫走了出来,还带着太子李成器、恒王李成义、楚王李隆基、卫王李隆范、赵王李隆业。守卫宫门的将领让开道路,在一群宦官、亲卫的保护下父子六人来到天津桥头,齐刷刷跪倒在地。洛川两岸五万余人霎时间竟鸦雀无声,所有人都抻着脖子、竖着耳朵,想听听皇帝要说些什么。

    李旦满面诚挚、口齿清晰:“天地盈虚,四时有度;皇王兴替,五运有期。我大唐高祖神尧皇帝,解民倒悬,有功四海;太宗文武圣皇帝,类商汤之起亳,姬发之承周。高宗天皇大帝,开疆拓土,奉天禅地,三代皆圣主也……”说到此处他忽然话锋一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