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强国梦-第5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俄国人每到一地就会修城堡,并且用俄国人“探险者”的名字命名。会议上决定:城堡的名称应该改为汉语、蒙古语传统、习惯的地名,废除俄国人起的城堡名称。

    “坎斯克”到不是俄国人的名字,此地原名为“坎”俄国人加上“斯克”,但是如果叫做“坎城”不妥,与“阚城”重音,分辨不清,因此,会议决议给坎岱道尔吉一个面子,此地更名“坎岱城”也算是对他收复国土的褒奖了。

    “阿巴坎”是蒙古语名称,予以保留,但是位于阿巴坎之南的“萨亚诺戈尔斯克”这个俄国人的名字作为特例被保留下来,保留它是为了提醒子孙后代,要时刻警惕着,罗刹侵略者曾经到达了这个地方。当子孙后代问道为什么有这么一个城市的名字时,他们就会重温这段历史。

    。。。。。。

    两日后,大都督府的命令到了阿巴坎前线,有了原则就可以谈判了,不过这个谈判比较简单,就是大明官军给出条件,俄军同意就执行,不同意就接着打。谈判就是战争的延续,战场的胜负也就决定了谈判的结果。

    谈判就属于教官的职责了,所以明军的谈判正使是第五营教官程立,阚文明、坎岱王爷、吴三桂为副使。

    程立告诉俄军使节克拉斯诺夫:俄军就地投降,放下武器,由明军看押。然后,在明军的监督之下,到唐努乌梁海的各地收拢俄军及其家属和残留人员,全部集中到一个营地。

    明军方面保证不杀俄军俘虏,保证有饭吃,伤病者给予治疗,也不审判他们的军官。人员集中完毕后,会给他们带上足够的粮食食物,徒步押解出境。

    条件非常苛刻,但是可以保全所有人的性命。

    国防军出动一个连,由热河军的一千人陪同,送克拉斯诺夫回营,传达明军的条件。

    面对如此条件,俄军内部的争论也是激烈的,但是毫无办法,他们不能丢下家属不管,就算是军队单独逃命,一千多里的路程还不知道要丢下多少性命。

    因此,一天之后克拉斯诺夫来到明军的兵营,通知明军一方,俄军接受条件,全部投降,希望明军履行承诺,保全他们所有人的生命,送他们出境回到俄罗斯。

    一个月之后,集中了全部人员的俄军俘虏,被押送出境,坎岱王爷的蒙古部队全面接管各地的城堡。

    坎岱接管了唐努乌梁海,其手段更是血腥,原漠北蒙古部的贵族十之八九被他屠杀了,他要完全控制漠北蒙古,不能留下后患。

    他也已经知道了联省衙门对于他的任命,只是正式的命令还没有宣读,官印、文书、官服尚未送到。他动作很迅速,连忙派人到乌尔格,接自己的家眷到阿巴坎。坎岱道尔吉搬家了!并且速度特别的快。这是为何?

    坎岱道尔吉对于外蒙古是留恋的,那里是他世代的家乡,人哪有不留恋家乡的?大明的官员基本上都是异地做官,即便带上家眷,任所也是临时住所,最终还是要回故乡的。坎岱也完全可以异地做官吗?

    蒙古人对于自己是否大明的子民本就是朦胧之间的事,放在一年之前,坎岱就会认为外蒙古就是他坎岱王爷的,别人休想占据。但是时过境迁,外蒙古事实上已经是大明的天下了,热河军和国防军驻扎在那里就是定盘星,谁也动不了。因此,在争夺唐努乌梁海的时候,实际上他就有心迁移到漠北,他还是希望尽量脱离别人的控制,自己有一块独立的地盘。

    现在还算好,联省把乌兰围场给了他,他是蒙古人,当然知道那里是外蒙古最好的地方了。有了乌兰围场在加上唐努乌梁海,其地位、草场,一点也不比他原来占据的外蒙古差,他还有何犹豫?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生怕热河军扣下他的家属威胁他,因此,他毫不犹疑的立即搬家!

    当然他的搬家是把他的家眷接走了,他王府的产业也很大,奴隶,牛羊也不少,很多是不能搬走的,他还会留下管家照看他的王府和产业。

    如果没有乌兰围场,坎岱道尔吉也会听命,但是心里憋屈,就有可能生出事端,有了乌兰围场他心里会很高兴,很痛快。朱万化的心计都用在边疆的稳定上了。

    漠北巡抚,那毕竟是大明的正式官职,即便蒙古人很独立的时候,也是很在乎大明帝国的任命的,他的那个王爷的爵位还是大明皇帝赐予的,否则如何服人?所以接受巡抚的官衔,对于他来说那是求之不得的,怎么会拒绝?

    从理论上说,包括唐努乌梁海在内,都是外蒙古布政使的治下之民。但是他这个巡抚的牌位可不是名义的,那是有实权的,他完全可以变相控制漠北和乌兰围场,使之成为坎岱王爷的天下。

    他的这种心理朱万化是有准备的,甚至可以说,朱万化就在利用他的称王称霸的野心,否则,如果坎岱没有野心,如何驱使他成为保卫北疆的马前卒呢?

    这就是互相利用,利益使然。

    第五骑兵营全部撤回乌尔格,为了保持联络,快速的传递紧急军情,阚文明与坎岱王爷商定,从阿巴坎到乌里雅苏台建立烽火墩台的联系线路,因为第五骑兵营将在乌里雅苏台建立基地,保留常驻军。

    第五骑兵营返回乌尔格后就接到了大都督府的扩军命令:命令第五骑兵营扩编为第五骑兵团,以原来的护卫连为基础组建一个团的武警部队,武警也完全按照骑兵的装备武装,只是缺少重装备。兵源依然是蒙古族、汉族士兵混编。由于联省执行模糊民族界限的政策,所以入伍的蒙古族士兵全部起汉族习惯的姓名,学习汉语、汉字,所以部队中的士兵民族的感念已经模糊了。

    第五骑兵团下设一个战车连,装备十辆重机枪战车。

    。。。。。。

    研制收割牧草机械和车辆的任务也下达到了安东机械加工厂和马车生产厂。下达任务的同时,朱万化给出了设计的思路。

    割草机最简单,它只是把牧草割倒就可以了,关键的技术有两项,一是割草,二是防止割草的机械撞击地面。

    割草原理是一个高速旋转的细钢丝用抽打的力量割断牧草。草是很脆弱的,在高速旋转的轴上安装一条钢丝,它的抽打力量就足以割断牧草,钢丝长度约两尺。

    这样旋转的轴在马车下部的前方安装两个,一左一右,马车行走过去就割倒了八尺多宽的一片牧草。但是地面不是平整的,镰刀(旋转头)可能会悬空,也可能会碰撞地面。解决的办法像种草机一样,镰刀是铰接的,它的底部是万向轮,因此,就有效的控制了它的高度,即不会悬空,也不会撞到地面,旋转部分是个轴套,用齿轮、皮带增速传动。动力来自马车的车轮,左右车轮各自带动一把镰刀。用皮带轮传动,车轮上的皮带轮位于车轮外侧,便于安装和维修。

    这样的割草机,用一两匹马拖动,只要走过去,就割倒一片草。一辆割草的车辆需要驭手一人,照看镰刀的一人,两个人足以。

    此外,手工的镰刀也生产一批,个别的地点也可以人力收割。

    打草捆的机械要复杂一些,它有四个动作:头一个是旋转的耙子把干草搂到车上。同样要考虑地面的不平整,耙子的齿是有弹性的,遇到阻力他会打弯,不会硬性的与地面碰撞。第二个动作是,搂到车上的草,要自动的向后面的打捆机械传送,同时将很宽的一个面收窄到草捆的宽度。这一步动作也很简单,就是一步一步的向后拨动,两侧有收窄的挡板。第三步最复杂,就是打捆,拨动过来的草落入打捆的槽子里,一个大叉子,隔一段时间压紧一次,直到够一捆草了,人工操作压紧打捆的动作,用草绳打成捆,然后抛到车下,后面的马车就可以装车运输了。

    你见过打包机吗?那是很简单的机械,但是,朱万化没有电力,也没有内燃机,只能由人力手工螺旋压紧了。只要有钢材,机构并不复杂。

    还有最后一个动作,就是打草绳。它是一个装在车上的手摇机械,抓一把草放进去一摇动就打成了草绳,供给捆草使用。

    这台机械,除了驭手之外,车上需要两名工人协助操作,主要是操作打捆的那一步。

    最后就是适于草原上的马车了。按照蒙古人的勒勒车的原理改进:那就是车轱辘的直径要大。

    为什么呢?因为在大草原上行走,大部分是没有路的,就是在坑洼不平的原始荒原上行走,坑坑洼洼的特别多,车轮大,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