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袁公路-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术经过不断的测试后选取了三种还算满意的信鸽。一种是许县等地找到的戴盔鸽。戴盔鸽体态颇大,圆头巨额,头部有少量的白色羽毛,似是头戴头盔,这种鸽子聪明机敏,善于长途飞行,同时也不易迷路。经过四年的反复训练后,已经可以服役,只是还是有少量的会出现逃跑的情况,不过这已经不是什么问题。

    第二种便是蓝鸽。蓝鸽脸部粗大最短眼大身体浑圆,双腿粗大,两翼为白色,很好辨认。这种鸽子飞行能力极好,很适合做中距离的信息传送。

    第三种便是产自扬州的红血蓝眼鸽。顾名思义,红血蓝眼鸽眼睛有血红色面砂与纯蓝色底砂,也是很好辨认的。这种鸽子归巢能力很强,而且飞行速度又快,能逃脱大多数猎食者的追杀,又能夜间飞行,作为短距离的信使再好不过。

    除了以上工具上的变化,袁术还改变了‘秋水’的组织结构。以往‘秋水’初创,采取的是上级负责发放所有东西,任务、人员、武器装备都是一人决定,这很容易导致上级腐坏,出现以权谋私的行为。

    为了平衡,袁术把职权化作三部分。人员的招收、考验、训练分成三组负责,由三个头领来主管,相互之间互不统御。任务分发则也分三部,分为下达任务部门、回收信息部门、分析信息部门。武器装备则由两部组成,分为了武器装备制造部与武器装备分发保养管理部门。

    因为职权分开,大家虽然相互之间有联络,但是人员之间互不统御,各司其职,从下级一直到达中央,层层监督之下,即可以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又能加强组织的严密性,防止了哪个地方有人被抓便牵连一地的情况发生,虽然牺牲了一些效率,但这点时间就现在这种通信方式来讲,没有任何影响。

    改革是在发展中慢慢摸索,悄悄进行,所以‘秋水’的改组并未造成过大的动荡,虽说有几个人想叛逃但这些人都被袁术派遣神秘的‘六扇门’给刺杀了,所有痕迹消灭干净,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从185年开始改组,一直到187年,‘秋水’的组织结构才算完全改造成功。改变后的组织焕发出强大的活力,发展如同火箭发射般向大汉各地覆盖,发展速度之快让人咋舌。

    中平元年之时,‘秋水’组织经过两年发展,组织才刚刚覆盖司隶,其余的各州只有大城才有分部。到中平六年,‘秋水’组织已经在大汉所有州郡都有了分部。对于那些较为重要的州郡,组织分部正在向县级发展。

    组织成员也不是以往简单招收人员就完事。改组后,‘秋水’的人员都是经过招收,培训,进行忠诚测试,审问测试合格之后才前往基地进行专门训练。

    人员的训练课程首先便是文化教育,这些人员都要经过长达两年的文化教育,让他们能够读懂书才算完。

    文化达标后,就要进行易容埋伏训练。让所有人员前往各地,每两月换一个角色表演,这些表演的角色五花八门。有小吏,有商人,有猎户,有乞丐,有**,有农夫,只要能够演练的全都过一遍。等伪装完成后,又是系统的逃生训练。

    说起逃生训练,这还要说到豫州舞阳县。当时袁术大破黄巾贼军,有一个黄巾贼钱三躲过了袁术大部队的搜查,直接接近到中军大帐百多米外投诚,当时此人说自己善逃,袁术便将他留下。如今这钱三跟着袁术终是发挥了自己的本事。从袁术班师回河南后,钱三就被袁术安排带人学逃跑,开发各类逃跑技巧。

    钱三没有辜负袁术的期望,不到一两月便能找到一种逃跑方法。袁术把钱三所有的逃跑手段差遣袁霸一一登记,对应各种环境编制成册,然后把册子发放给袁胤,让袁胤作为谍报组头目,袁霸为副,钱三做教官,几人专门负责谍报人员的逃跑训练,成果斐然。

    根据测试,那些经过一年丰富的逃跑训练的谍报人员已经可以从任何州郡的普通牢房中迅速逃脱。就是防御森然的世家豪族族长居所被人发现也能够安全逃脱。这令袁术的谍报人员损失率极其微小,同时又加强了组织的保密性。

    至此,扬州的情报组织终于走上正轨,成为了袁术手中的又一利器。

    如今,只要大汉什么地方发生大事,袁术少则一时半会儿,多则两三天便能知道大概情况。而重点地区,不到一周的时光,所发生的事情详细经过都会出现在袁术眼前。

    可惜的是‘秋水’虽然还在发展,但是离成为密不透风的罗网还有很大差距。最为要命的就是还没有对外的秘密机构,令袁术对大汉周边的各族与西域各国毫不知情,大大阻碍了袁术的规划意图。

    不过有没有以后都是一回事,所以袁术也没有急切的组件外事部门,而是专心求发展。

第68章 科技汇总() 
扬州的迅猛发展与扬州的科技进步密不可分,而扬州科技之所以能在短时间里突飞猛进,则是得益于袁术这个BUG的存在。

    伟人说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正因为中国开始注重科技的发展,才能在极短时间里成为世界大国,越来越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所以,袁术自打来到大汉就已经合计好把科技发展作为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

    为了更好的发展科技能力,袁术将力学作为首选。整理基本的力学中关于力的分解与杠杆定律,转化为大汉的计量单位,就花费了袁术近半年时光。

    虽然时间颇长,但收获也是巨大的。得到袁术近三个月的教导,袁术麾下重要的工匠都有了力学中压力、摩擦力、拉力、引力等概念。这些概念渐入人心的结果便是工匠们制作的各式杠杆滑轮更加科学合理,极大的降低了劳动力与资源的耗费,使得生产更加轻松。

    理论上建好了基础,袁术便将这一块仍给工匠,让他们小心求证,多做实验,以便从这只言片语中形成体系,方便学习传承。

    另一边,袁术则开始召集善于金属工艺品铸造的工匠,开始攻克机械制造行业的重要支柱——轴承。

    大汉的轴承就是两个环相套,对摩擦力的减少很低,同时由于制造材料多用木材,极易损坏,这就导致这时候的车辆根本不能承载太多东西,运力受到极大限制。除了车辆上面,其余的像传动系统也是受到限制,不能进行更进一步的发展。

    袁术靠运气炼锰钢,出产虽低,但也负担得起这些机械关键零件的制造。

    以前袁术曾在胡商手里买了一坨大约20斤的不知名金属。本来他想把这团金属留下,以后奖赏给有功的大将。后来,看到大汉在机械方面发展一直停步不前,而这坨金属拥有超强的硬度,于是袁术萌生了将金属做成刀具的想法。

    大学时期,袁术进行过金工实习,看过现代工业的工业机械,知道各式刀具的模样,依葫芦画瓢也不是不行。

    当然车床、铣床这些东西搞不来,但进行简单的模仿,达到一些目的还是很靠谱的。

    袁术用了三个多月,将大部分金属溶化铸造成了面积一厘米的倒三角形刀具。这些刀具的抛光与开锋又耗费了十余个老工匠近三个月时间,一切都是靠着手磨完成。

    刀具制成后,袁术便开始了他的滚柱轴承制作。首先将锰钢用模具制成内有凹槽的钢条,然后靠人力驱动安装上刀具的转木对钢条内凹槽壁进行初次抛光。这种抛光虽然速度缓慢,而且要反复进行很多次,但是效果还很不错,一日三十台机器进行,能抛出越四十几条合格的轴承外壁钢条与内壁钢条。

    初次抛光完成,在进行人工打磨。这活技术性不是太强,一个人一天能磨一到两条。

    滚柱则直接由机器拉成,打磨后用锯子慢慢锯成等长便行。

    最后便是组装。将钢条锯成想要的样式,利用水轮推动的圆杆慢慢卷成圆形,再嵌入滚柱,结尾工序便是将嵌入口慢慢敲回原位,用铁水把圆环接口处的缝隙封住,一个轴承就制作完毕。

    这样一个轴承制作下来要花费近7天时间,用时很长,但给袁术的好处却更为巨大。由于有了轴承,袁术的钢厂,武器打造作坊等地都率先使用上,效果就是这些地方所需人手下降了三成有余,而产量提高了近两成。

    另一种值得一提的发展就是指南针。指南针好办得多,只要找到磁石,磨制成针,固定到底做盘上就行。

    对扬州的工匠来说,制作指南针的工艺已经是小儿科,因此产量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