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袁公路-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半都由各个地区的军垦农场负担。

    有了兵员之后,袁术也详细的组建了军队的成分配比。总计9万的战斗人员里,袁术挑出了5000善于骑马的人组成了骑兵,骑兵校尉由文聘担任,军内设置司马4人,其中便有眭固、何仪二人。

    剩下的8万5000人中,袁术分成了三种部队与其余的一部分特别部队。

    第一种就是长枪兵。长枪兵极易训练,同时又便于组成军阵作战,而且战斗能力不俗,袁术总共组建了3万人。

    长枪兵的长枪是经过改良的,换成了尾部带有翼片,中间开有血槽的枪头。这是为了战斗的时候长枪刺入敌人身体后不被卡住,开血槽当然是为了杀伤力。

    第二种军队便是刀盾手。刀盾手所用的刀可不是其余部队的厚背大刀,而是弧形的长越1米的长刀,这就要感谢运气,因为锰钢的发现,才有了锻造这种刀的材料。他们用的盾也是盾面呈弧形的凌盾,盾底是扬州特产圆柏制造,盾面包钢,防御力与扛冲击力极为强悍。这种刀盾手袁术一共组建了2万人。

    第三种就是弓箭手。弓箭手可以说是最难选的。首先能当弓箭手的人视力必须要好。其次,弓箭手的手不能抖,不然射击准度就会很低。最后,弓箭手的手臂要长,力量要大。精挑细选之下,袁术组建了1万人的弓箭手队伍。

    对弓箭手的训练是最为严格的。从兵员入伍一直要连续不断的练习两年有余,直到弓箭手对跑动的物体形成射箭的本能才算罢休,随后还要进行战阵配合训练,训练时间要长很多,大规模组建非常不易。

    对于宝贵的弓箭手,袁术给他们的装备也做了改变,弓不再是以往的牛角加牛筋的组合,而是换成了木底钢骨为弓与牛筋为弦的配置,这也给袁术组建弓箭部队提供了便利。因为一副牛角良弓往往需要熟练工匠制作一到两年的时间。换成铁胎弓后,制作一副弓箭的时间减少到了不到一月,最短的时候十几天就能做出一副来。

    其余的部队中,人数最多的当属水军。水军作为一个新生军种,袁术及手下众将并无组建的经验,好在后来有吴郡余杭人凌操来投,这才组建起水军骨干结构。

    说起凌操,此人在吴郡多有侠义美名,深得吴郡侠士爱戴。得知袁术征集勇士,便毅然带着十余个好水战的侠士前来投军。也正是凌操有自己独特的领军水战之能,袁术才于186年秋击败了水贼陈兰、雷簿等人。因凌操年少,虽有功绩,但袁术也只是令其为军司马,给主管水军的张勋打下手。

    因水军的特性,暂时袁术只是组建了1万人,用来剿灭鄱阳、太湖等地的流寇,积累水军建设经验。倒是造船的工匠袁术最为紧张,从185年初步控制丹阳几郡后边立刻组织收拢造船工匠,同时令纪灵等将领带领士卒进入深山砍伐适合造船的楠木等木料囤积起来备用。

    囤积木料其实是必行之事。造船所用木料不能用现伐的木材,不然木料容易沁水腐蚀,所以为了以后扩大水军,也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出海,袁术早已开始囤积木材,慢慢风干。

    另外的1万5000士卒,袁术则是组建了应对特别情况的特种部队。

    第一种便是拥有超强防御的重甲步兵。组建重甲步卒是为了面对强大对手之时,从正面一鼓作气突破,击溃敌人。

    重甲士卒的盔甲都是特制的。外面是由环包钢丝外镶钢片组成的外甲,内部则是由牛皮缝制的内托皮甲,最后才是军士所穿的兔皮衣。整个盔甲从头到脚全部都包围上,头盔是镂空防箭的遮面盔。

    算起来重甲步卒的盔甲有40斤之巨,因此重甲士卒都是特别挑选的耐力极强,力量极大的人。他们所用的武器便是双边开刃的1米5长剑,整个剑光重量就有30斤,巴巴实实的战争机器。

    虽然优点很多,可是这些重甲士兵也是弱点明显。行动不便让他们更多的是武力上的威慑,而且现在除去平原等地形良好的地方野战也着实派不上太大用处,以后扬州马多了倒是很有用。于是本着为以后发展打基础,袁术便组建了3000人的重步兵队伍,以500人分为一营,专门做冲阵断后之用。

    第二种便是山地野战队伍。中国古时候很出名的山地队伍便是明末女将秦良玉组建的白杆军。白杆军的威名很多人都知道,除了本就善于山地作战的四川人外,武器装备也是特殊制造。

    于是袁术便也打造了与白杆军一样的武器,寻来白蜡树做成枪杆,前端配带刃的钩,下配坚韧的铁环。因为将领缺乏,这只队伍袁术就交给了练兵还算可以的梁纲,让他慢慢训练,为以后的规模化积累经验,以便来日征伐山越所部与荆益各州。这种山地作战能力极强的兵种,袁术也组建了5000人,日日在深山老林中辛苦操练,当然梁纲只是主管大概工作,具体操作都是由下面的军司马去执行。

    另外的5000人袁术则专门组建成了精锐的斥候部队。说起来,袁术麾下不算武器的话,作战能力最强的就是这支部队。信息在战争中的作用及其重要,不管后世或是今生,袁术对此都极有体会。因此,袁术在来到扬州稳定政局后边组建了这支斥候部队,他们都是选取18岁左右,性格沉稳的少年,跟随袁术军中老斥候手把手一一教导出来,训练也是日夜不辍。

    从185年组建开始,训练两年后便开始分散各郡帮助郡中军队进行信息搜索探取。这样又历经近两年的时光终于达到了袁术想要的标准。不过这些积信息传递,伪装行进,丛林刺杀,小队小规模作战,荒野求生等等技能为一体的士卒训练难度实在太高。其实刚开始时是有8000多的士卒被选中,后来由于战时损伤,训练不过关等原因淘汰了3000多人,最后凑来凑去才组成了5000的规模。

    不过这些士卒数量看起来巨大,分配到军中各个营,一营内也就只能配有一小队。

第67章 信息发展() 
除却内修政治武力,对于外部的发展袁术也没有放下。汉末不是21世纪,信息的传递方式落后的如同地球到月球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知道谁先掌握了信息,谁就有优先权的袁术一直很重视谍报组织的发展。

    自任河南郡守,袁术便开始组建了‘秋水’组织。说实话,以往的‘秋水’其实也就是个一般的细作组织,组织并不严密,情报探取不论是手段还是传输都很简单粗陋,传到袁术面前的信息很多要么过时要么就是流言,既浪费财力,又浪费物力,最糟糕的是这使得袁术对局势的判断力极剧下降。

    以前没有时间管这个,所以袁术就先任其发展,到达扬州等扬州控制力上升,袁术清除世家豪族的寄生性破坏时才发现,“秋水”组织已经成长得很大了,可是成员素质惨不忍睹,于是便开始着力改革‘秋水’。

    一是改变信息的传输方式,由原先的直接传输变为加密传输。

    保密方面,袁术采取了两种措施。因为知道简单的密码制度,也就是用阿拉伯数字表明一书上的页数行数与第几字,用以来作为加密程序,密码本则是直接由袁术下发,同时为了保密需要,密码本都是三月一换。为了防止别人怀疑,袁术都是选取现存的流行读本作为密码本,把重要的信息藏到最为普遍的东西中,混淆有心人的注意。从各地组织传回扬州的信息为求方便迅速用一次加密制度,送出的信息则交由特别部门二次加密,防止敌人从源头处一举查获组织所有人事。

    另一重要改革就是信息的传输渠道了。大汉交通极为不便,一个信息要从千百里外传到目的地,即便是日夜兼程快马加鞭的赶,少说也要十余日。等十余日后,说不定一些事情就已有定论,哪里还有插手的时间。为了及早知道情报,袁术早就对大名鼎鼎的信鸽垂涎已久。在河南讨伐黄巾时,袁术在各地便差人打听养殖动物的能手,天可见怜,还真让他找到几个善于驯养野兽的人,于是袁术便开始主持驯化各种鸽子。

    来到扬州后,驯化鸽子这件事因环境变得更安全,发展规模极具扩大。经过筛选十余种不同地方的鸽子品种,反复的驯化,选育,终于就在188年夏,初期的信鸽诞生了。

    袁术经过不断的测试后选取了三种还算满意的信鸽。一种是许县等地找到的戴盔鸽。戴盔鸽体态颇大,圆头巨额,头部有少量的白色羽毛,似是头戴头盔,这种鸽子聪明机敏,善于长途飞行,同时也不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