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奕身子微颤,一时无处反驳。
谢道韫伸手摩梭起书帖左下角的那块深深的痕迹,轻声道:“世人传此处深痕乃是血污,我那日远远看着他临仿,确是在此处文断墨尽,胸中愤懑无处抒发,才吐出一口血来。”
谢奕偏过头惊愕万分的看向谢道韫,目中带着些埋藏极深的感佩。
“听说事后他在病榻上卧了两个月,身子才渐渐缓过来,人,也算是从中走出来了。”
谢奕默默听着,只觉方才那四个字有如鼓点,在胸口一次又一次的敲打着,愈来愈明显,愈来愈清晰——再造风流。
屋外有些突兀的下起雨来,谢道韫去一旁将枝着窗子的竹节撤了,让窗子关上。不怎么激烈的风就在屋外徜徉着,偶尔撞向窗子,发出几声轻微的抖动。
“你这是要为父做什么呢?”谢奕有些疲惫的坐了下来,抬手揉着额角,发觉自己似乎真的老了。
“没。”谢道韫来到谢奕身后,按上他的太阳穴为其按摩,又将清凉的真气缓缓度进去,让谢奕舒服一些。她轻笑着回答道:“只是女儿要用这个法子赚些军费,现在若是不和父亲说清楚,怕日后您知道了,在来对我施行什么家法。”
“家里账目不够了么?”谢奕微蹙了眉头。
“不是不够,不过这么大规模的动用公中的账款,不免太过惹眼了。再者,北边儿,花钱更多。”
谢奕自然明白谢道韫说的是什么,点了点头,道:“你自己看着办,有什么需要的就开口,也别总忙活着,千万别累着。”
“父亲放心,”谢道韫笑道:“都是些小事,女儿也只是发号施令,真正做事都是下面人在做,我也帮不上什么忙的。”
谢奕依旧点头,心中涌起些安慰,却又不免有了几分怅然。这几日看着谢玄那小家伙都在前前后后的忙活着,这做父亲的心理虽然自豪着,却总觉得自己没了用处,果真是老了。
“您和叔父大人就好生的养精蓄锐吧,”谢道韫看出了几分谢奕的怅然,笑着道:“等过些日子真的开战了,这指挥战阵的事情,可就不是我和玄儿能够忙活的了,还要靠着父亲和叔父的锦囊妙计过活那”
谢奕的目光中闪过一丝光亮,他点着头道:“可不是。战局之上讲的就是瞬息万变、决胜千里,前前后后要顾及之事多如牛毛、不可胜数,的确不是什么人都能弄清楚的。不过你也不用担心,为父和你安石叔父自然也不是吃白饭的。”
“那是自然。”谢道韫看着谢奕身上的颓唐之气一扫而光,不禁点着头,愉快的笑了起来。
……
……
夏日的天南地北都显得平静,似乎全天下都被这太过热情的阳光照耀的没有了力气。
所有的势力都表面上平静着,却在暗地里一个赛一个的紧张起来,将手中的利刃打磨的泛着寒光。
郗超到达秦国国都咸阳的那一天,他终于得偿所愿的结束了舟车劳顿的日子,被马车颠的快要松掉的骨头终于得了片刻的清静。可惜这浑身骨头的清静并没有持续多久,他很快又在来迎的秦国礼官的邀请下登上了马鞍。郗超没好气儿的咬牙切齿,马鞭一挥,提前了一百余年,在咸阳城里来了个当花侧帽,满城为之倾倒。
同一天,晋陵城那条又深又臭的小巷子里走出了一个乞丐打扮的老人。他拄着拐杖,背着沉甸甸的行囊,腰脊与地面一般平行的弯着。他心中记挂着东家的吩咐,有些小意的紧了紧身后背着的行囊,慢吞吞的走进巷子外的闹市之中,当街者为之捂鼻侧目。
也是这一天,会稽城的守城官岳山挂了腰牌准备回家,走下城墙时,他手下的兵士熟稔的向他问着好,又笑嘻嘻的询问什么时候他们才能多学两招制敌的招数,也好让他们在县里兵娃子的眼前好生显摆显摆。岳山闻言笑着骂了两句“刚学会走就想跑了”,然后拍了拍弟弟岳水的肩膀,一起走回城中。街面上的孩子们看着他们二人身上的盔甲,眼中流露出向往的神色。
同样是这一天,吴县的胡八爷狠狠的打了个喷嚏,而后揉着鼻子拎起了跟了自己半辈子的腰刀,抬脚踹开自家的房门,出门便上了马,一挥手,带着百八十个兄弟横着膀子招摇过市。吴县中的百姓们开始东躲西藏、鸡飞狗跳,心想不知又是谁家这么不长眼,竟然得罪了胡八爷,可千万不要殃及池鱼才好。
这天入了夜,长江北面的建邺城中,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穿着明黄色的袍子,有些孤独的坐在高高的墙头,悠悠的晃荡着两只小腿,用双臂撑着小脑袋,静静的看向南方。不知过了多久,有一名胡子花白的文臣找了过来,站在远处清咳了两声。男孩儿看到他,红着脸爬了下来,蹑手蹑脚的走到了老人身边。
“陛下要记得,不论何时何地,身处何种局面,您都要像先皇那样,从不低头。”臣子沉声教育着,花白的胡子在夜风中轻轻的颤动。
男孩儿重重的点了点头,明黄色的袍子在夜里竟显得如此清晰。
“太傅,朕是不是就能看见道韫姐姐了?”
“是,”老臣子往日沉稳的声音在此刻多了一分激动,“也许,我们很快就能南下了……”
正文 第四十一章 竟是谁家之天下(上)
秦国,咸阳,宫中。
大殿里各级官员的本意;是要表现一出将相和给晋朝来使看,顺便彰显一下国力,以使得即使秦国向北迁都,晋朝也不敢随便来攻。
可不知为什么,宴席还没到一半儿,整个宫宴庄重的味道就被丢进了城外的秦始皇陵,群臣能做的只剩下大眼瞪小眼,连带着正在殿上表演舞蹈的舞姬们,都开始僵硬了腰肢。
秦国礼部的官员偷偷摸摸的擦了擦额上的汗,面有愁色的看了晋朝来使一眼,心想您这位胆子是否也忒大了些,竟然敢在我秦国的宫殿内对我朝陛下进行人身攻击,您就不怕您今天竖着进来了,今晚就得横着出去?
随同郗超前来,本意是旁观迁都之礼的官员们,如今更是听得心惊胆战浑身发抖,心想郗超郗大人您想以死报国这是好事,可要是拽上我们几个陪葬,那就有些不地道了吧?
下方为今日宴席准备了许久的内官更是面如土色,心想您们这些大人物不看就不看呗,怎么如今还这么莫名其妙的骂了起来。普天之下都知道,要是主子发了火,最容易伤残的就是我们这些做下人的。这位从晋朝来的大人,哎,不是听说您们那头的读书人都是极有涵养的么?怎么一张口就开始指桑骂槐了呢?
“这位郗大人,还请您把嘴巴放的干净点怎么说这也是涉及到两国邦交的大事,要是因为您的一句话,而使两国的百姓不免于战火,那郗大人您可就是千古罪人了”
终于有秦国的年轻官员忍不住了,将手中酒盏一撂,就开始冷着脸冰冷的说着。
“咦?这位大人倒是有趣,我不过是说了说我们晋朝坊间流传的故事,既没有指名又没有道姓,既无朝代可寻又无人物可考,怎么就能涉及到什么两国邦交了呢?哦?难道说,这位大人竟然认识这个故事中的人物呢?不知您是认识那名被女人打的落花流水的王爷,还是识得那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杰?”
郗超笑眯眯的把玩着手中的折扇,那份身处敌营而浑然不惧的气度,倒是让大殿上不少宫女为之倾倒。但更令人绝倒的还是他方才口述的故事,竟是将去岁陛下战场失利的那点事儿全都拿出来说了。虽然没有指名道姓,可天下人谁懂清楚这个故事的两位主人公是谁人,这一个故事讲出后,郗超更是一个人突兀的在殿上哈哈大笑,这无异于就是在秦国的宫殿里,狠狠的扇了秦国陛下一个巴掌。
要知道,如今这位陛下自十三岁就开始随军出征,征战之才名动天下。这么多年来,他虽然不敢说一场败仗没有打过,但去年的那一场战役,却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惨败。而自打他登基之后,就没有任何人敢在他面前提这件事情的。
“你不要欺人太甚”年轻官员被郗超的言语逼的气极,这大殿之上谁不认识故事中的男主角,可问题是,没有人敢说啊
年轻官员涨红着脸,偷偷的看了御座上的陛下一眼,见后者只是微黑着脸,不知在想些什么,他也只好悻然的甩了袖子,重新坐了下来。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毕竟他并不清楚皇上正在打着什么主意,一旦自己的言词与陛下的心思有逆,那才是真的不妥了。
更可况郗超所言的确是句句在理,竟是让人无处反驳,纵使已经气急攻心、满面羞怒,这名年轻官员却仍旧只能如此愤愤然的展出避战牌,自行生闷气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