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将门-第7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事无补不说,还会害了自己。”

  佛印又道:“赵允让是太宗后人,官家的皇兄,他就是垂涎不该属于自己的东西,结果落得家破人亡,所以子孙全都丧命,连个上坟烧纸的人都没有。小公爷,贫僧和令尊是好朋友不假,正因为如此,贫僧才斗胆劝一句,小公爷,前车之鉴啊!”

  ……

  赵世迈听着佛印的话,突然怪笑了两声,“佛印大师,想收手谈何容易!西北那边已经动了,只要能成功,赵祯和王宁安之间,就要冲突!”

  赵世迈突然变得非常激动,甚至有些癫狂。

  “佛印大师,只要赵祯和王宁安冲突,他们君臣之间斗起来,太子的位置就坐不稳,而且北海郡王一系和王宁安过从甚密,赵宗景也会折进去……只要他们都完蛋了,皇位就是我们的!谁也抢不走!”

  “佛印大师,你看着吧,只要谭公公和高将军拿下了灵州,他们就可以和王宁安二分兵权,到时候陈公公和沈公公就会不断进言,陛下老了,疑心病重了,就会对王宁安下手……我太了解赵光义的子孙了,他们都是赵光义一个德行,虚伪、无耻、卑鄙、狠辣,自私自利,看着吧,赵祯也不会例外的。政事堂的调令就是他授意下的,他根本就不信任王宁安!我真想好好看看,这对君臣厮杀,会有多精彩!王相公,你可是这二十年来,大宋第一号的人杰,你可不要轻易就输了,不然我会看不起你的!”

  面对赵世迈的疯狂,佛印突然满心的失落,感觉自己这双眼睛,看错了人!

  佛印在年轻的时候,曾经读过祖师陈抟留下的笔迹。

  陈抟老祖当年和赵匡胤下棋,赢了华山,赵大得了天下。

  后来陈抟入京,又见过太宗赵光义。

  那时候陈抟已经110多岁,他辞别赵光义之后,又推演易理,结果发现日后皇位还要回到太祖一系手里,但是究竟是什么时候,却不知道。

  陈抟把这件事情写进了笔迹当中,他这一脉,除了嫡传弟子之外,别人谁也不知道。

  佛印算起来是陈抟的徒孙,他曾经见过祖师爷的笔迹,故此牢牢记住,深信不疑。他入京之后,发现太祖一系的子孙之中,唯有楚国公赵从古名望最高,能力最强,又屈身下士,待人谦恭和善。

  佛印便想办法结交赵从古。

  说起来,佛印也不是没有帮过赵从古。

  必然在小太子降生之前,佛印就鼓动过赵宗景夺皇位,他可不是盼着赵宗景登基,而是想让赵宗景把水搅浑了,给赵从古制造机会。

  但是王宁安后来严厉警告了赵宗景,加上小太子降生,并且顺利长大,这些年赵宗景和佛印之间,往来也少了。

  佛印专心在庙里参禅,也不轻易露头。

  本以为事情就过去了。

  谁能想到,随着宗室条例落实,太祖一系纷纷被剥夺继承皇位的权力,就算是野兽,也要垂死挣扎,更何况是赵大的子孙!

  他们不甘心啊!

  只是这一番算计,能成功吗?

  千里之外,西北的情况,是京城这些人能预料的?

  看起来奇谋妙计,实则都系于灵州一战!

  佛印和大苏有些私交,也清楚王宁安不是简单的人物,想在他的眼皮子下面搞鬼,难度太大了……而且王宁安和赵祯之间,君臣感情不浅,能因为一件事情,就被离间吗?佛印越来越觉得不靠谱。

  ……

  “皇儿,你怎么看西夏的事情?”又过了近一个月,赵祯再度发问。

  赵曙低着头,沉声道:“父皇,儿臣依旧觉得先生是对的,正所谓贪多嚼不烂。西夏纵横三千里国土,几乎相当于大宋四五个路的面积,一百多万人口,岂是一口能吞得下的?”经过了这一个月的思考,小太子越发坚定了看法。

  “父皇,恕儿臣斗胆,您错了,您不该派钦差过去,更不该怀疑当初的方略,那个方略不只是师父制定的,您,还有政事堂,枢密院,兵部,全都同意了,军国大事,随意更改,是……是不对的!”

  小家伙说完之后,双膝一软,跪在了赵祯的面前,只是他的腰板挺得笔直,身为儿臣,冒犯了父皇,是不孝,可我却不会改变观点!

  看着倔强的儿子,赵祯微微一笑,“君有诤臣,不亡其国。父有诤子,不亡其家!皇儿,你做得很好!”

  赵祯撑着扶手,站了起来,把小太子搀扶起来,让他坐在了自己的身边。

  “皇儿,父皇派了钦差,还降了密旨,我没有完全信任你的师父……”赵祯深深叹口气,“父皇召见了陈顺之,又陆续收到了不少消息,父皇觉得你师父是对的……皇儿,你可愿意替父皇去认个错?”

  赵曙连忙点头,“儿臣愿意,儿臣这就去横山见师父!”。。。


第688章 父债子偿

  赵曙准备动身,就在这时候,密谍司送来了消息。

  赵祯立刻观看,只是看完之后,丝毫没有高兴,反而是怒发冲冠,到了抓狂的地步!上面写着得知禹藏花麻要率众投降,将灵州交给朝廷,钦差谭宪和高遵裕担心贻误军机,故此先率领人马去接应,请求陛下降旨,派遣更多人马和民夫越过瀚海,支援作战云云……

  这世上就没有傻瓜。

  谭宪和高遵裕也算计得很清楚,他们没本事扳倒王宁安,也不敢撕破脸皮,闹得西北大乱,无法收拾……面对陈升之和种诂,他们可以胡说八道,可是面对赵祯,他们最大的目标就是把战功抢到手里。

  俗话说一俊遮百丑。

  只要拿下灵州,就代表着宋夏之战,大宋赢得了关键的胜利。

  历来胜利者都是不受追究的。

  就算王宁安嫉恨他们随便出兵,也奈何不了两位功勋卓著的大臣。

  到了那时候,他们就可以凭着战功,和王宁安平起平坐,甚至架空王宁安的权力,能做到这一步,他们就可以偷着笑了。

  或许赵大叔都要把他们当成英雄了,他们却没有想到,自己的算盘打错了,赵祯才没那么好糊弄。

  调兵!

  好大的狗胆!

  谁给你们的权力?

  竟敢背着朕,背着前方的主帅,随便调兵,你们有几个脑袋,就算打赢了都是罪!

  赵大叔的后背瞬间就湿透了。

  他终于发觉了自己的错误,当初就是太心急了,结果没有和王宁安沟通后,就派了几个钦差下去。

  没错,的确给了他们临机专断的权力,甚至可以节制人马!

  但是,节制人马和调兵打仗,这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哪怕是赵大叔,他也没想越过王宁安,直接对西夏动兵啊!

  要扩大战果,那也是王宁安和狄青继续领兵。

  除了他们,大宋还有谁能对付西夏?

  真是想不到,这两个畜生如此胆大包天,给了他三分颜料,就敢开起了染坊!

  “唉!”

  赵祯气得脸色铁青,正在这时候,又有一份密奏送上来,这是王宁安的。

  谭宪和高遵裕把人马骗出去,他们立刻把准备好的公文发出去,如果什么手续都不办,连个借口都不找,纯粹是活得不耐烦了。

  他们给赵祯的奏表说的是实话,就是配合禹藏花麻,夺取灵州。

  给王宁安的,他们耍了个心机。

  分成了两份,先发一份,说他们去接应投靠的部族,等到人马出去了,生米煮成熟饭,再发一份,羞答答告诉王宁安,他们是去攻打灵州。

  只是这俩人太低估王宁安的耳目了。

  他们调兵离开,王宁安就得到了报告,接着韩忠彦又过来把情况告诉王宁安。

  这时候王宁安已经写好了一份密奏,即刻让人送往京城,交给赵祯。

  算起时间,王宁安比谭宪他们晚了一天半,而王宁安身在韦州,距离又比他们远,但是两份表文,前后没差两个时辰,足见王宁安动作之快。

  赵祯接到王宁安的表文之后,情况更加明白。

  王宁安除了简单介绍军情之外,就提到谭宪和高遵裕擅自出兵。他也如实告诉赵祯,所谓西夏内应,根本不可靠。

  两国大战,几十万人马,事关兴衰存亡,如果不能慎重对待,仅仅因为有人投降,充当内应,就随意出兵,如果是诈降怎么办?把几万大军的性命,至于危险处境,谁该负责?

  王宁安又说,他已经派遣种诊去追赶种诂,命令种家军立刻回撤,同时又安排狄青率领人马接应,再有,王宁安直接表示,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