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将门-第3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得好!”

  赵祯抚掌大笑,“的确,朕心里很是高兴,我们打败了辽国的入寇,迎回了杨无敌的遗体,又迫使辽国缴纳岁币……曾经强加在我们头上的耻辱正在一件件消失,朕希望众卿能够勠力同心,中兴大宋,等到将燕云十六州拿回来,我们才能有脸面去见祖宗,才能不被子孙后代耻笑!”

  赵祯面色凝重,颇有威严,在每个人的身旁走过。

  “诸位爱卿具是一时人杰,才华盖世,智略超群。祖宗把江山社稷交给了朕,朕又把黎民百姓交给了你们,诸卿肩负朕之信任,百姓之仰望。理当匡扶社稷,洗雪耻辱。从今往后,朕要扩充人马,练兵,备战,囤积粮草军械,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要打仗,要把失去的都拿回来!”

  赵祯如此毫无顾忌,袒露心声,实在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大宋朝真的要变了,这一番话,不亚于当年汉武帝决定北伐匈奴,不亚于唐太宗决定反击突厥……大宋庞大的国家机器开始转向了战争轨道,可以想见,很快就会有滚滚铁骑北上,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这种决策一旦下达,就会被执行几十年,上百年,绵绵不绝,不死不休!

  首相贾昌朝老泪横流,主动跪在地上,“吾皇圣明,老臣必定一心辅佐陛下,恢复燕云,扫平四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枢密使狄青也站了出来,跪在地上,“臣愿意肝脑涂地,报效陛下!”

  其他的诸位大臣宗室也都跪了下来,包括王宁安在内,虽然他不喜欢下跪,但是这一次他跪得心甘情愿!

  这是大宋君臣的集体发誓,从此开始,一个恢宏的时代即将到来……虽然还有太多的困难要克服,至少大家的目标确定了,那就是燕云,就是契丹,就是西夏!

  赵祯亲自举杯,和所有人一同饮了杯中酒,是日,君臣尽欢。

  三天之后,赵祯就调整了政事堂的班子,贾昌朝依旧出任首相,富弼为次相,升欧阳修为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和韩琦同为副相,如此一来,东府就形成了二对二的格局,而贾昌朝身为首相,联合欧阳修,足以压制剩下的两位,可以贯彻变法图强的意志。

  相对重要的是西府,赵祯任用两位枢密使,曾公亮和狄青。

  按理说弄两个枢密使,肯定要争权夺利,闹个鸡犬不宁,可是这两位却不一样。

  曾公亮是个技术官僚,彻头彻尾的循吏,能做事,会做事,人品宽厚,无可挑剔,他主抓军需粮饷,军械制造,选拔考评将领,军事教育等等内容,而狄青则是专心训练静塞军,扩充铁骑,积蓄力量,择机北伐。这两位是井水不犯河水,相得益彰。

  除此之外,赵祯又任命唐介和王拱辰担任枢密副使,显然,皇帝是把东西府放在了同等重要的地位。

  至于三司,依旧是包拯担任三司使,为国理财。

  御史台那边,换成了张方平担任御史中丞,另外,又把苏洵调进京城,成为侍御史,作为张方平的助手……

  面对赵祯的安排,王宁安只有竖起大拇指!

  不愧是当了几十年的老皇帝,做事就是老辣!

  如果换成毛头小子,就像后来神宗那样的,要变法就一味任用王安石,用吕惠卿,把文彦博,富弼等一帮老家伙都赶出来京城,结果这帮人靠着强大的威望,横加阻挠,新法根本推不下去。弄来弄去,变成新党柄政,尽数罢黜旧党,旧党掌权,打压新党,整个朝廷,都陷入了无休止的党争之中,再也不能集中精力去改革变法。

  赵祯呢?

  他的策略完全不同,他没有罢黜太多的旧派人物,仅仅是赶走了一个王尧臣,但是他通过娴熟的人事安排,让倾向革新的一派势力占优势,保守的力量被边缘化……但是呢,双方还存在一个制约,不至于彻底失控。

  这就是他的厉害之处!

  不管怎么说,两府八位相公,加上三司使,御史中丞,还有判皇家银行事,这十一个决定大宋命运的人物全数就位,摆在大家面前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如何赏赐有功之臣。

  “此次大胜,乃是几十年未有的壮举,一扫颓势,提振民心士气,如何如何重赏,都不为过。”赵祯道:“但是眼下府库空虚,又要扩充人马,花钱的地方太多,能拿出多少来赏赐,大家伙都议议吧!”

  王宁安因为战功,重新成为判皇家银行事,还兼任三司副使,财权在握,皇帝一下子就把目光落到他的身上。

  眼神充满了鼓励和希望,还带着那么一丝笑意。

  给老赵家当官不容易,自己是小长工掉到地主手里了。

  王宁安只好开口,“启奏陛下,欲士兵舍生忘死,奋勇作战,必须赏罚公平,让人心服口服。昔日商鞅变法,耕战立国,以军功授爵授田……故此士兵奋勇作战,悍不畏死,方有一扫六国,平吞天下之盛举。汉唐沿袭秦法,激励士气,所以士兵敢战能战,才能扫平蛮夷,铸就赫赫天威。”

  唐介在一旁沉着脸问道:“王大人,你说的固然有理,可是我大宋子民亿兆,四海之内,并无闲田,而且朝廷冗官众多,哪能随意赏赐爵位,老夫以为断然不能效仿秦朝之举。”

  “哈哈哈,唐相公这话也对,也不对……按照军功授爵,授田,断然行不通,但是这个精髓却可以把握,只需要换成别的东西即可。”

  赵祯好奇道:“什么?”

  “这个!”

  王宁安说着,拿出一张存单,让人送到了赵祯的面前。

  赵祯接过来,仔细看了半晌,不解其意。

  “王卿,你是怎么打算的?”

  “启奏陛下,先假定一个士兵,阵前立功,可以得到100贯的赏赐,这100贯并不直接发给士兵,而是要存在银行当中。眼下大宋的基准利率在一成五,针对士兵的优惠利率可以提高到三成,也就是说,存100贯,每年可以领30贯。”

  赵祯一愣,“王卿,这样一来,岂不是三四年的功夫,就把钱领光了吗?”

  “不然!”

  王宁安笑道:“陛下,银行有了这笔存款,是可以拿来投资的。就比如这一次皇家银行承担了400万贯的军费债券,我大宋打赢了,各种红利,皇家银行回报丰厚,远超三成获利,故此可以负担士兵的奖励。”

  王宁安继续道:“这样做的好处不少,首先,士兵除了军饷之外,还能拿到一笔利息,立功越多,本金基数就越大,每年拿到的利息就越丰厚……故此,和授田授爵一样,都能激励士兵,奋勇作战!而且这笔利息是终身有效,哪怕士兵老病了,离开军营,一样不用担心后顾之忧,臣估算过,只要能斩杀3到5个敌人,本金积累到200贯以上,每年60贯利息,除了在京城,其他的地方,都能衣食无忧……很多百姓对军中避之唯恐不及,不单是武人地位低下,更是离开了军营之后,很多老兵一身病痛,娶不起媳妇,孤苦伶仃,也没有存钱,晚景凄凉。假如按照这个办法,朝廷出资不多,却能让老兵永享安康幸福,自然能激励士气,吸引更多的好汉子投身军营!”

第376章 知耻而后勇


第376章 知耻而后勇

王宁安把他的想法说出来,所有人都惊得目瞪口呆,仔细咂摸了一番,不得不说思妙想,十分厉害。

要说贵武贱,也不尽然,毕竟一个指挥使和普通的草民百姓还是有差距的,大宋朝虽然读书的人不少,但是每四年那么几百个进士,远远不够分的,还有太多人没有出路。

正像王宁安分析的那样,军人升迁无门,粮饷被克扣,生活困难,晚景凄凉,种种不好都看在百姓的眼里,再加士绅集团的宣扬,人人厌恶从军,也在情理之了。

大宋的经济非常繁荣,风气也算开放,在这种环境当,挣钱是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志……如果真正建功立业的好汉子能过得舒服,让人羡慕,自然会有年轻人从军。

想通了这些,再去看王宁安的办法,那顺理成章了。

每一战,根据士兵的表现,还有杀敌的人数,作为记功标准,赏赐从30贯起步,最高可以达到1万贯,这笔钱累积存入皇家银行,每年发放三成利息,作为将士的津贴,一直到死,都可以领到,假如为国捐躯,累积的赏赐要增加一倍,作为抚恤金,交给家人。

这么安排,对士兵的激励作用是不用怀疑的,每个人绝对嗷嗷拼命。

朝廷也没有什么坏处,毕竟很大一部分的负担交给了银行,他们可以支出很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