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将门-第1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盼着贾昌朝能顺利返京以这个老家伙的无耻和手段,没准能和文彦博一争……

  当然想再多都没用,还是看最后的和谈结果吧!

  富弼轻车简从,赶到了清州,在这里同辽国使者举行正式谈判,光是一个地址选择,就让王宁安的心头一沉,有点不妙啊!

  经过半个月的唇枪舌剑,双方最终敲定了和谈结果,公布出来,顿时诸将大哗。

  原计划是彻底废除岁币,可是这一次却是分成十年取消岁币,前三年将岁币降到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第五年开始,变成白银五万两,绢十万匹,十年之后,彻底归零。

  除此之外,富弼还答应辽国,要限制沧州新城的规模,比如城高不得超过两丈,护城河宽一丈五尺,不得修筑敌楼,城门要用木栅栏,人口不能超过二十万,驻军不得超过两万,有超过一千的人马调动,要提前知会辽国……

  做出了这些让步,当然对外宣称,也是光明正大,理由充分。

  比如双方贸易骤然开放,必然冲击巨大,不能一下子就把贸易额推升到几千万贯,第一年要限制在500万贯,然后逐步适应,逐渐提升。

  由于贸易额不能提高那么多,关税也就无法弥补岁币的缺口,故此分成三步降低岁币,最终取消,是为了稳妥起见,老诚谋国。

  至于沧州新城的问题,也是如此,双方各退一步,辽国承认新城存在,大宋限制新城规模,谈判本就是妥协的艺术,这也是为了宋辽的大局。

  而且据说西夏大量调动人马,陈兵边境,意图不轨,大宋不能和辽国纠缠太过,忽略了西北的大局……只是别管理由再多,这份合约让许多人大失所望!

  “荒唐,简直荒唐透顶!”

  余靖得到消息之后,气得暴跳如雷,“他富彦国怎么能如此事故?”

  “不是事故,是无耻!”欧阳修脸色铁青铁青的,本想着岁币之耻,一朝洗雪,结果弄个十年之期,还把沧州新城给限制住了,打得什么算盘,别以为谁都看不出来。

  不就是这一次的功劳都是武将的,都是一干在野文官的,朝中的诸公非但没有起到积极作用,还扮演了扯后腿的角色。

  如果真的把岁币都取消了,他们脸上难看,到时候就无颜留在位置上。

  按理说,这种事情应该文彦博出面签约,奈何文相公深知他和河北的这帮文武冲突太大,即便签了也会闹得不可开交,索性就派了富弼过来,弄成了不咸不淡的样子,河北的这帮人,也只能捏着鼻子就认了!

  “别人怎么算计我不管,可问题是他富彦国十年之前,出使辽国,何等义正词严,慷慨激昂!庆历新政,他又是何等忠贞报国,心怀天下,怎么几年的功夫,他就变得这个样子!真是让人痛心疾首啊!”

  面对余靖和欧阳修的抱怨,范仲淹,还有晏殊,两位老相公的脸色都不好看。

  的确,富弼变了,这一次摆明了是文官集团忌惮武人的表现,扯后腿,下绊子,把好好的事情,弄得拖泥带水,七零八落……

  说起来可笑,辽国那边有个猪队友皇太弟耶律重元,大宋这边也有一堆猪队友,比起辽国的,一点不遑多让。

  光是愤怒没有什么用,晏殊眉头紧皱,“希文兄,现在看来,必须有人在京城,在陛下面前,替咱们说话,让永叔回京吧!”

  欧阳修略带为难,“我这个脾气,到了京城,只怕也斗不过他们啊!”

  范仲淹呵呵一笑,“不用你去斗,只要你在京城,那就足够了。”

  老范说的不错,以欧阳修在文坛的地位,再加上皇帝的垂青,哪位相公也不敢轻易把欧阳修如何。

  醉翁进京,就能代表河北的这一班文武,朝中诸公,想耍什么手腕,就要掂量一二。

  最关键的是贾昌朝也要进京了,他的优点和缺点同样明显,老家伙心黑手狠,有权术,会算计,缺点是名声不好,圣眷不佳,欧阳修进京,正是弥补贾昌朝的缺陷,只要他们两个珠联璧合,关键时候拉起手,那几位相公就没法胡来了。

  ……

  范仲淹他们在部署下一步,王宁安也没有闲着,他同样把大家伙都召集过来,包括老将军王德阳,齐集一堂。

  “其实富弼这个结果,对我们是有利的。”

  王宁安开门见山,超出了大家的预料,都耐心听着他的讲究。

  “我当初坚持要废除岁币,是想尽快洗雪耻辱。可是已经交了几十年,也不差这十年。逐步提高贸易额,就给了咱们从容布局的机会,不光在河北,在江南,咱们也要想办法收购桑田,纺织丝绸,建立起供应链,要力争十年之内,拿下宋辽贸易的七成,保守估计,也会有上亿贯的贸易量。这么大的生意,谁也没法独吞,咱们只有携起手来,守望互助,那些文官都不可靠,咱们还要靠自己!”

  王宁安说的直白,和这些领兵的将领,也不用玩那些虚的,种诂和折继闵完全赞同王宁安的提议。

  刚刚朝廷传来调令,说是西夏伺机入寇,让两支人马回防西北。他们也不能多留,临走的时候,都表示要派家中主事的人,到沧州这边,和王宁安洽谈合作事宜,无论王宁安干什么,他们都要入一份股!

  除此之外,两家得知王德用给了王宁安二百部曲,顿时大呼失策,还是人老诡诈,他们也各自派出200人,交给王宁安。

  送走了这两位,还剩下的就是狄青,杨怀玉,和王德用。

  咱狄大将军虽然改变了不少,但是他对经商弄权的这些,也实在是不擅长,王宁安干脆就让狄青什么都不用管,专心做好他的忠臣良将,只要让狄咏代表他即可,剩下的事情王宁安都会安排。

  虽然相处时间不长,可狄青感受到了王宁安的赤诚。

  “狄某能结交贤弟,是狄某最大的收获,日后贤弟有什么吩咐,狄某万死不辞!“

  “老哥言重了,这一次你也见识了,咱们武夫不易,人家轻飘飘的几句话,就能把咱们打生打死,开创的局面轻轻推倒,大家再不抱成一个团儿,就真的没活路了!”

  狄青深以为然,“贤弟放心,我晓得了。”

  文彦博或许不知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他一再打压武将,结果就是连狄青这种乖乖宝都看不下去了,一股庞大的势力,正在快速集结壮大。

  看着吧,别以为你们把持了两府,就所向无敌,早晚有一天,小爷要和你们掰掰手腕子!王宁安斗志昂扬。

  清州和谈结束,双方皇帝在盟约上用印,史称“清州之盟”终于完成,而针对有功文武的升赏也正式下达……

第182章 新鲜出炉的王县令

  

  从宋辽爆发大战,一直到和谈收场,范仲淹顶着压力,支撑大局,功劳泼天。哪怕老范之前一再表示不会继续为官,甚至因为范镇的事情,已经辞去了都转运使,只是暂时主持大局而已。

  无奈老范的威望太高了,这一次虽说没有完全废掉岁币,但是已经让所有人看到了希望。很多热血沸腾的年轻人都希望范相公能重返中枢,再浩浩荡荡,掀起一场变法革新,中兴大宋。

  而这,也是所有官僚最担心的,不光是当初反对新政的那些人,甚至包括好多当年的支持者……范仲淹的威力太大了,大到官僚体系无法容纳这个人。

  说来也好笑,就连最信重范仲淹的赵祯也十分为难,他是想把范仲淹召回来,可一旦老范进京,必然掀起党争,年过不惑,在皇帝之中,已经算是高寿了,赵祯承受不起……好在,范仲淹也没有让皇帝为难。

  他向赵祯沥血上奏,说自己齿摇法白,老迈昏庸,三月以来,几次昏迷,衰朽之躯,不堪驱驰。如果继续为官,只是要了他的老命。

  请陛下准许他辞去一切官职,专心教书,颐养天年,成全一段君臣佳话……

  范仲淹说的恳切,赵祯仿佛又看到了当初范相公为了大宋呕心沥血的身影,赵祯思前想后,决定加封范仲淹兵部尚书,楚国公,判六艺学堂事。

  好家伙,遍观大宋的书院学堂,还没有哪个是堂堂国公主持的,六艺学堂一炮而红,哪怕是四大书院与六艺比起来,也是差之万里。

  仿佛还觉得不过瘾,钦赐范仲淹三十万贯钱,一千顷土地,另外又手书四个大字:为国育才!

  这一番动作,都在昭示六艺学堂的非同一般。

  当真是士林震动,好多青年才俊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