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卫国相邻的是宋国,国君宋桓公夫人就是卫懿公之女卫姬。在卫姬的要求下,宋国出兵救出卫国百姓七百三十人,加上附近城邑的居民一共五千人,就在卫国的曹邑立卫戴公为国君。刚刚担任国君不久的卫戴公为恢复卫国元气,铤而走险,率千人出奇兵兼并共国,将共地列为卫国的一个边邑。
靠吃野菜充饥的百里奚决定由卫国到宋国。之所以去宋,是因为百里奚听宋国前往卫国救援的军士说国君宋桓公是个大英雄。虽然北杏会盟时,擅离会场,遭到齐国讨伐,但此后被齐桓公气度感化,一直是齐国称霸之左膀右臂。宋桓公跟随齐桓公东征西讨、南征北战,无论是会盟,还是讨伐诸侯国,宋桓公都是率先上前。宋桓公也是个讲仁的人,从未无故攻打别人,但当别的国家被灭了,他却出兵去救。
树林那边,一个女子在说话
在百里奚想方设法渡过了黄河时,听到一片小树林的那边,一个女子在和一个小孩说话:“谁说黄河宽又宽?我一束芦苇便可过!谁说宋国遥又远?我一踮脚就能望得见。”这个女子正是卫姬,只是现在不是宋国夫人了。小孩是宋国世子子兹父、卫姬的亲生儿子。原来刚刚恢复的卫国,处境十分困难。看到娘家有难,卫姬心急如焚,便日日劝宋桓公出兵、出钱、出力帮助卫国。宋桓公也有他的苦衷,不是没帮,而是适可而止。如果出大钱、出大力,这是要有足够底气的。于是两个人整天吵架,宋桓公一气之下把夫人给休了。他向卫姬说:“既然你天天惦记着卫国,你就回你的娘家吧,有多少力出多少力。”子兹父与卫姬母子情深,便一直相送到宋卫边境、黄河岸边。当子兹父看到滔滔黄河时,小小年纪的他有点害怕了,便恳求母亲不要回卫国了,等父君消消气,再回宋都。卫姬便安慰子兹父。正巧,百里奚在小树林那边听到了。
这时,卫姬又对宋世子子兹父说道:“儿呀,做人一定要讲‘仁’,‘仁’字由‘亻’和‘二’组成,‘二’以前指‘上’,‘仁’字的意义就是‘上等人’。你要成为上等人,就一定要讲‘仁’。”子兹父认真听着,不断点头。这时,小船过来了,卫姬便和宋世子子兹父恋恋不舍地分手,两人都哭了。
百里奚此时想:“卫姬真是个仁义之人,之所以人称宋国国君是英雄,或许也是卫姬对他潜移默化的缘故吧,只可惜夫妻情尽。”百里奚本想联络宋世子子兹父,可一想他只是个小孩子,并且现在很伤心,便只好作罢。此时,百里奚也不想再去宋国了,因为他想,一个连仁爱妻子都抛弃的人,不值得去投靠。百里奚转道去了齐国。外面的世界并没想像得好,求官之路漫长而又曲折。此时,百里奚已经快五十岁了。当他看到齐国人正在地里辛勤耕作时,他想起了自己的妻子和儿子,离别十几年了,他们怎样了?百里奚禁不住仰天长叹,于是便有本回开头那一幕。
此时,黄鹰在天上飞翔。百里奚想,黄鹰三十五岁时飞到悬崖去脱胎换骨,半年后获得重生。自己也是三十多岁出外闯荡,但十几年了也没半点收获,真不如一只黄鹰呀!其实,百里奚收益匪浅,虽然他处处碰壁,穷困潦倒,甚至有时靠乞讨过日子,但他处处留心各地风土人情和山川地势,认真思索怎样治国、平天下。见识、感受都是非凡,只是没人起用他。在齐国很长时间,也遇不到好心人引见,万般无奈的百里奚又到达宋国。他想,宋世子子兹父长大了,或许要继承君位了,这种仁心的人值得辅佐。
快马加鞭建立起秦国“诸侯之社”
百里奚估计得对。此时宋桓公年老体弱了,想让世子子兹父继承君位。世子子兹父想,如果自己当了国君,就不能经常去卫国看母亲了,便再三请求说:“哥哥目夷年长而且仁爱,父君应该立他为国君。”宋桓公就要公子子目夷继位。这子目夷比子兹父稍大,但不是嫡长子,因此按周礼不是世子。子目夷向宋桓公推谢说:“能够把国家辞让给别人,还有比这更大的仁爱吗?儿臣不如世子!另外,立儿为君,也不符合周礼。”于是就退了出去。
公子子目夷是真不想当国君,他怕宋桓公再逼,心想离开宋国就不会被逼着登基了,于是就跑到了卫国。世子子兹父一看子目夷跑了,他也跟着跑,顺便好去看望一下母亲。于是哥俩前脚跟后脚全都跑到卫国去了。
到达宋国的百里奚找不到世子子兹父,却在鹿鸣村碰见了一个隐士,叫蹇叔,比他大一岁。两个人一聊,挺对劲儿,就成了知心好友。可是蹇叔也不是很富有,百里奚不能老跟着他生活,只好在乡下给富人家放牛。后来打听到周天子喜欢养牛,百里奚便想去应聘,蹇叔不赞成,说周王室是落日黄昏没出息。二人想找一个出路,可怎么也找不到一个适当的主儿。其实,他们俩往西走上几天,就会到达一个国家,那个国家正面向天下招纳贤才呢!可他俩不知道这个信息。
这个诸侯国是秦国,因秦国的先人嬴开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而被封为诸侯。他们曝霜露、斩荆棘,经过长达百年的惨淡经营,秦国逐步适应了西陲恶劣环境,实力与日俱增。公元前659年,秦穆公嬴任好即位。即位当晚,秦穆公梦到了先祖秦襄公嬴开受封时场面——
周平王派人在洛阳东面平整出一大片空地来,然后在空地的中央用五堆土堆成一个大方坛,每堆土的颜色不一样,东边是青色、南边是红色、西边是白色、北边是黑色、中央是黄色。这五堆土,代表的是全天下广袤的土地。这五堆土,叫做“天子之社”——周天子感谢土地恩赐、祭祀土地神明的地方,也是周王室掌握国家政权、掌管天下土地资源的象征。嬴开早早地来到“天子之社”,等待接受周平王的分封。周平王来到后,勉励嬴开到西边去大有作为,然后取出西边的白色土,用茅草一包,作为分封信物,郑重交给热泪盈眶的嬴开。嬴开接过周平王手中的诸侯信物,快马加鞭赶赴封国,建立起秦国“诸侯之社”。
梦中,秦襄公对秦穆公说:“秦的祖先擅长养马,故在周朝为官。你要虚心学习养马之经。”秦穆公唯唯诺诺,猛然间,秦穆公惊醒了。
果然是一匹天下少有的骏马
第二天,在秦国都城雍城(在今陕西省凤翔县)的宫殿,秦穆公召见了善于相马的伯乐。这伯乐,真名叫孙阳,是相马专家。传说天上管理马匹的神叫伯乐,因此孙阳便以伯乐自称,伯乐之名亦因他而闻于天下。一天,伯乐孙阳在途经太行山时,偶然发现一匹马拉着沉重的车子在崎岖的山路上吃力地爬行,蹄子磨坏了,膝盖上尽是腌脏的瘀血,尾部已溃疡化脓,整匹马瘦得皮包骨头。伯乐根据自己的经验,认定这是一匹千里马,于是毫不犹豫地买下了它。经过一段时间精心的调养,这匹马终于焕发出与众不同的英姿,成为天下无双的宝马。伯乐因高明的相马术而被秦穆公召来。
秦穆公对伯乐说:“你的年纪一天比一天大了,不知你的子孙辈中有继承你的相马本领的吗?”伯乐答道:“君上,真是可惜得很,我的子孙中没有一个人比得上我,倒是我的好朋友九方皋,他相马的本领不在我之下。”九方皋是一个以打柴为生的年轻人,秦穆公派人请来了九方皋,问他:“伯乐说先生相马的本领高强,你能告诉寡人千里马有什么特点吗?”年轻的九方皋答道:“千里马是世所罕见的宝物,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秦穆公命九方皋出去寻找千里马。过了三天,九方皋兴冲冲地跑来报告说,已为秦穆公觅到了一匹第一流的好马。秦穆公高兴地问:“是匹怎样的马?”九方皋答:“是匹黄色的母马。”秦穆公让人把马儿牵来,谁知竟是一匹黑色的公马。于是秦穆公对伯乐说:“你推荐的那位朋友连马的颜色和雌雄都分辨不清,我怎么能相信他推荐的是匹好马呢?”伯乐答道:“君上您有所不知,会相马的人,一眼便能看中马的内在灵性。至于马的颜色、外貌和雌雄因为不会影响到一匹好马的品性,所以九方皋把这些给忽略了,或许他根本也没理会这些。君上您尽可放心。”后来秦穆公派人一试九方皋觅来的马,果然是一匹天下少有的骏马。
学会识人之术便可纵横天下
秦穆公见相马术非常神奇,便对伯乐说:“寡人可以学相马之术吗?”伯乐对秦穆公说:“